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設備,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抹平機。
背景技術:
抹平機主要是用于對混凝土施工地面進行提漿、抹平,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密實性和耐磨性,但混凝土中經?;煊须s物,會與抹平機底部的抹平盤產生碰撞,現通過一種抹平盤能夠上下滑移的抹平機的設置減小了雜物與抹平盤的碰撞。
目前,公開號為CN203755691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抹平機,包括固定盤,固定盤上裝有電機,固定盤下部裝有防護罩,固定盤的轉動軸置于防護罩內,轉動軸上裝有圓形固定盤,圓形固定盤上經彈簧裝有多塊扇形抹平塊,多個扇形抹平塊構成圓形抹平盤,固定盤上裝有手柄。
當上述抹平機在使用時,當抹平機遇到雜物時,在彈簧的收縮作用下,抹平盤與雜物碰撞,雜物受到較大的豎直向下的壓力,雜物能夠壓入混凝土地面內,實現了地面的抹平;滑移過程中,首先雜物抵接抹平盤的側面,雜物受到抹平盤的推力,雜物離開原位置,跟隨抹平盤向前滑移,雜物會在抹平盤的一側堆積,堆積到一定程度,抹平盤能夠再次將雜物壓入地面的其他位置,地面上的混凝土分布情況受到改變,混凝土地面難以抹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抹平機,通過抵接槽的添加,使得雜物能夠順利地抵接在抹平機的下方,減小了抹平機改變地面上雜物的分布的可能,抹平機能夠較好地抹平混凝土地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抹平機,包括固定盤,所述固定盤一側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固定盤遠離電機的一側設有固定連接在電機上的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上固定連接有平行于固定盤的轉動盤,所述轉動盤遠離固定盤的一側設有若干個相互抵接的扇形抹平塊,所述扇形抹平塊和轉動盤通過彈簧連接,所述扇形抹平塊遠離轉動軸的一端開設有用于和雜物抵接的抵接槽,所述抵接槽開設在扇形抹平塊遠離電機的一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抵接槽添加后,當扇形抹平塊與雜物抵接時,雜物能夠抵接在抵接槽的下側,使得雜物能夠抵接在這抹平機的下側,滑移抹平機,彈簧受壓上升,扇形抹平塊能上升抵接在雜物的上方,使得抹平機推動時不會改變地面上雜物的分布,且不會改變混凝土的分布情況,使得抹平機能夠較好地抹平混凝土地面。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扇形抹平塊遠離電機的一側開設有用于和雜物抵接的按壓槽,所述按壓槽沿扇形抹平塊的徑向方向開設在扇形抹平塊左右兩側的棱邊上。
抵接槽設置后,需要左右滑移按壓抹平機,操作員需要側向的壓力按壓抹平機,使得雜物能夠抵接在扇形抹平塊的下側,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雜物能夠抵接在按壓槽內,扇形抹平塊的轉動,使得扇形抹平塊能夠對雜物添加一個側向的壓力,操作員直接按壓抹平機即可將雜物抵接在扇形抹平塊的下側。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扇形抹平塊上垂直固定連接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遠離扇形抹平塊的一端穿設在轉動盤上,所述限位桿沿其軸心方向上下滑移連接在轉動盤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限位桿的添加,使得扇形抹平塊上下滑移,增加了扇形抹平塊滑移時的約束,減小了扇形抹平塊滑移時晃動的可能,增加了扇形抹平塊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桿遠離扇形抹平塊的一端開設有外螺紋,所述限位桿上螺紋連接有用于抵接在轉動盤上的螺母,所述螺母螺紋連接在限位桿遠離扇形抹平塊的一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動螺母,限位桿能夠上下滑移,固定連接在限位桿上的扇形抹平塊能夠固定連接在轉動盤上的不同位置,便于扇形抹平塊與轉動盤之間的距離,對于較大的雜物采用較大的間距,對于較小的雜物采用較小的間距,使得地面能夠更加平整,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動軸遠離電機的一端開設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槽圍繞其軸心開設在轉動軸的外側。
當雜物抵接在扇形抹平塊下側后,扇形抹平塊上升,當雜物仍然存在抵接在轉動軸上的可能,抹平機仍然存在改變雜物的可能,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雜物能夠抵接在導向槽上,使得雜物能夠抵接在轉動軸的下側,轉動軸能夠再次按壓雜物,減小了雜物分布改變的可能,使得抹平機能夠穩定地按壓地面,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扇形抹平塊靠近轉動軸的一端抵接在轉動軸上,所述扇形抹平塊內設有用于抵接在導向槽上的滑移塊,所述扇形抹平塊內開設有滑移槽,所述滑移塊沿滑移槽的長度方向滑移連接在滑移槽內。
當地面上沒有雜物時,對于不同的按壓力,導向槽存在滑移地面上的混凝土的可能,使得地面上的混凝土分布有一定程度的改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塊能夠放置在導向槽內,減小了導向槽面向地面的開口,減小了抹平機滑移時使得混凝土左右滑移的可能,使得抹平機能直接抹平地面,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移塊遠離轉動盤的一側平行于扇形抹平塊遠離轉動盤的一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扇形抹平塊與滑移塊均能夠抵接在地面上,增加了抹平機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移槽遠離轉動盤的一側與扇形抹平塊遠離轉動盤的一側平齊,所述滑移塊水平方向上的寬度與導向槽的寬度相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扇形抹平塊與轉動塊均抵接在地面上時,滑移塊下側的左右兩端能夠分別抵接在轉動軸與滑移槽的內壁上,滑移塊能封住扇形抹平塊與轉動軸之間的間隙,減小了混凝土堆積在間隙內的可能,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移塊上固定連接有支撐彈簧,所述支撐彈簧遠離滑移塊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抵接槽的內壁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彈簧能夠直接將滑移塊抵接在地面上,當滑移塊抵接在滑移槽內后,扇形抹平塊向下滑移時,支撐彈簧能夠將滑移塊滑出至外端,實現了滑移塊的自動滑移。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移槽內槽的內壁上開設有限位槽,所述滑移塊上固定連接有抵接在限位槽的限位塊,所述限位塊沿限位槽的長度方向滑移連接在限位槽內。
滑移塊沿滑移槽的長度方向滑移連接在滑移槽內,但滑移塊容易發生滑移離開滑移槽,滑移塊容易滑移開滑移槽,滑移塊不能穩定滑移連接在滑移槽內,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限位塊能夠沿限位槽的長度方向滑移連接在限位槽內,對滑移塊的滑移限位,增加了滑移塊滑移時的穩定性,使得滑移塊能夠穩定滑移。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抵接槽與按壓槽的設置便于雜物抵接在扇形抵接塊的下側,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導向槽的設置使得雜物能夠再次抵接在轉動軸的下側,使得轉動軸能夠再次對雜物按壓,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上下滑移的滑移塊能夠貼合在導向槽上,增大了抹平機與地面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未工作時轉動盤與扇形抹平塊的視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中扇形抹平塊的立體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中滑移塊與支撐彈簧的立體圖;
圖6為本實施例中扇形抹平塊與轉動軸均抵接在地面上的視圖;
圖7為本實施例抵接在雜物上時,扇形抹平塊與轉動軸的視圖;
圖8為本實施例中轉動軸抵接在地面上的視圖;
圖9為本實施例中扇形抹平塊豎直上升后的視圖。
附圖標記:1、固定盤;2、電機;3、把手;4、轉動軸;5、轉動盤;6、扇形抹平塊;7、導向槽;8、限位桿;9、螺母;10、彈簧;11、抵接槽;12、按壓槽;13、滑移槽;14、限位槽;15、滑移塊;16、支撐彈簧;17、限位塊;18、保護罩。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9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抹平機,包括上端的固定盤1,固定盤1上固定連接有電機2,所述固定盤1上固定連接有把手3,固定盤1上還固定連接有保護罩18,保護罩18固定連接在固定盤1的下側,電機2下端設有穿設在固定盤1上的轉動軸4,轉動軸4上同軸固定連接有轉動盤5,轉動盤5位于保護罩18內,轉動盤5下側還設有十個相互抵接的扇形抹平塊6,每個抹平塊的角度均為36°。
如圖3至圖5所示,轉動軸4的下側外端還開設有導向槽7,導向槽7沿轉動軸4的軸心環狀分布在轉動軸4上,轉動槽的上側寬度較小,下端寬度較大;每個扇形抹平塊6上垂直固定連接有兩個限位桿8,限位桿8的上端穿設在轉動盤5上,兩個限位桿8沿扇形抹平塊6的徑向方向固定連接在扇形抹平塊6上,限位桿8上還開設有外螺紋,限位桿8上還螺紋連接有螺母9,螺母9的下側能夠抵接在轉動盤5的上側,每個扇形抹平塊6上還固定連接有三個沿其徑向方向分布的彈簧10,一個兩個固定連接在兩個限位桿8之間,其余兩個彈簧10分別固定連接在兩個限位桿8的兩側,彈簧10的上端固定連接在轉動盤5的下側。
扇形抹平塊6的外側開設有用于和雜物抵接的抵接槽11,抵接槽11沿扇形抹平塊6的軸心環形分布在扇形抹平塊6上,抵接槽11的上端寬度較大,下端寬度較小,抵接槽11的下端向靠近扇形抹平塊6軸心的一側傾斜,扇形抹平塊6下側的左右兩端的棱邊上開設有用于和雜物抵接的按壓槽12,按壓槽12位于遠離扇形抹平塊6軸心的一端,且按壓槽12與抵接槽11相連通。
扇形抹平塊6靠近轉動軸4軸心的一端開設有滑移槽13,滑移槽13的傾斜方向與導向槽7內壁的傾斜方向相同,滑移槽13傾斜設置在扇形抹平塊6上,滑移槽13遠離轉動軸4軸心的一端較高,靠近轉動軸4軸心的一端較低,滑移槽13沿穿過其軸心的豎直平面的截面為矩形,且滑移槽13的下端與扇形抹平塊6的下端平齊,滑移槽13的前后兩側貫穿扇形抹平塊6;滑移槽13的內壁上開設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沿滑移槽13的長度方向延伸。
滑移槽13內滑移連接有滑移塊15,滑移塊15能夠抵接在導向槽7的內壁上,滑移塊15能夠沿滑移槽13的長度方向上下滑移連接在滑移槽13內,滑移塊15的下側平行于轉動盤5的下側,滑移塊15水平方向上的寬度與轉動軸4與扇形抹平塊6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間距相同,滑移塊15的上端還固定連接有支撐彈簧16,支撐彈簧16的上端能夠固定連接在抵接槽11的內壁上,滑移塊15的左側中部固定連接與限位塊17,限位塊17能夠抵接在限位槽14的內壁上,且限位塊17能夠滑移連接在限位槽14內,限位塊17與滑移塊15的滑移方向相同。
需要使用抹平機時,當抹平機未工作時,彈簧10伸出,將扇形抹平塊6推動離開轉動軸4,支撐彈簧16伸出,滑移塊15向外滑移,限位塊17抵接在限位槽14下側的內壁上,滑移塊15的下側與扇形抹平塊6的下側平齊。
如圖6和圖7所示,當抹平機工作過程中未遇到雜物時,將抹平機按壓在地面上,扇形抹平塊6的下側與轉動軸4的下側平齊,滑移塊15能夠抵接在導向槽7內壁上,抹平機的下側內端平整無間隙,抹平機能夠較好地對地面進行抹平。
如圖8和圖9所示,當抹平機遇到雜物時,雜物能夠抵接在抵接槽11的內壁上,轉動盤5和扇形抹平塊6轉動,且操作員左右滑移抹平機的過程中,雜物能夠抵接在相鄰兩個按壓槽12內,在扇形抹平塊6的運動過程中,由于雜物與地面之間的作用力較大,扇形抹平塊6豎直上升,雜物能夠抵接在扇形抹平塊6的下側,同時在轉動過程中雜物還能夠不斷進入按壓槽12內,不同的扇形抹平塊6能夠重復按壓雜物,使得地面平整,增加了抹平機的抹平效果;在扇形抹平塊6向上滑移的過程中,滑移塊15不斷向內收縮,直至滑移塊15的最外端抵接在轉軸的外壁上。
轉動螺母9后,螺母9能夠固定連接在限位桿8的不同位置,使得扇形抹平塊6的最下側與地面之間的間距,使得操作員對地面抹平時,抹平機能夠對地面施加不同大小的作用力。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