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剪力墻處外腳手架拉結方法。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中,為保證腳手架的穩固,常需要在腳手架與建筑物墻體之間設拉結構結構。腳手架施工中有“兩步三跨一拉結”的說法,即上下兩步、左右三跨即需要設置一個拉結點,對于不同墻體結構,拉結點的設置方式也不同。對于剪力墻處外腳手架的拉結,傳統做法是在墻體內預留直徑500mm的pvc管,拉結時將鋼管穿過pvc管后,一端與外腳手架連接固定,另一端與剪力墻墻體固定。全部施工完成后,需要將預留孔封堵,但是由于預留孔直徑較大,封堵后容易導致外墻滲水等嚴重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剪力墻處外腳手架拉結方法,采用剪力墻支模時的螺桿孔作為拉結時連墻件的穿出孔,采用鋼筋作為穿墻桿件,剪力墻墻體施工時無需另外預留pvc管,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剪力墻墻體的施工質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剪力墻處外腳手架拉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剪力墻支模澆注混凝土后墻體上留有多個支模時用的螺桿孔,這些螺桿孔沿剪力墻墻體的高向及縱向均勻分布;測量這些螺桿孔的具體位置并做圖標記,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些螺桿孔作為外腳手架拉結時的連墻件穿墻孔;測量剪力墻墻體到外腳手架最近側立桿的距離,及作為連墻件穿墻孔的螺桿孔到最近的外腳手架水平桿之間的距離,水平桿包括橫向水平桿及縱向水平桿,距離包括豎直距離和水平距離;以上述測量數據為依據設計制作連墻件;不同拉結點的連墻件的結構組成相同,具體尺寸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2)設計連墻件;每組連墻件均包括1個l型拉桿、2個墊板、1根短鋼管及1個螺母,其中l型拉桿的直徑為螺桿孔直徑-0.5~2mm,長邊長度≥剪力墻墻體厚度+300mm,短邊長度≥100mm;墊板的厚度不小于5mm,墊板中部開設拉桿孔,拉桿孔的直徑為l型拉桿直徑+0.3~0.6mm;短鋼管的直徑與外腳手架水平桿的直徑相同,長度≥200mm;l型拉桿遠離短邊的長邊一端設螺紋與螺母配合連接,且螺紋段長度≥150mm;
3)制作連墻件;將l型拉桿的短邊與短鋼管側面焊接,且短邊平行于短鋼管軸線;根據拉結點的具體位置,在l型拉桿上靠近短邊一側焊接1個墊板,墊板到短鋼管軸線的距離等于剪力墻墻體到拉結點的距離;
4)實施外腳手架拉結作業;對應各拉結點,焊接短鋼管的一端留在外腳手架一側,將l型拉桿的另一端從螺桿孔處穿過剪力墻墻體;通過扣件或鋼絲將短鋼管與外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或立桿連接固定,然后將l型拉桿穿出端加設另1個墊板后通過螺母鎖緊固定;逐個拉結點通過連墻件對外腳手架和剪力墻墻體之間進行連接固定,全部完成后即實現外腳手架的拉結作業。
所述連墻件優先與外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連接,其次是縱向水平桿,最后考慮與立桿連接。
所述l型拉桿采用鋼筋制作。
所述墊板為正方形鋼板,邊長為50~8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剪力墻支模時的螺桿孔作為拉結時連墻件的穿出孔,采用鋼筋作用穿墻桿件,剪力墻墻體施工時無需另外預留pvc管,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剪力墻墻體的施工質量;
2)連墻件與外腳手架連接方式靈活,采用就近原則,與外腳手架的立桿及橫向、縱向水平桿均可牢固連接;同時采用優先原則,優先順序為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立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連墻件與外腳手架、剪力墻連接的示意圖一。
圖2是圖1中的a-a視圖。
圖中:1.剪力墻墻體2.外腳手架21.立桿22.縱向水平桿23.橫向水平桿3.連墻件31.l型拉桿32.短鋼管33.墊板34.螺母4.扣件或鋼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剪力墻處外腳手架拉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剪力墻支模澆注混凝土后墻體1上留有多個支模時用的螺桿孔,這些螺桿孔沿剪力墻墻體1的高向及縱向均勻分布;測量這些螺桿孔的具體位置并做圖標記,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些螺桿孔作為外腳手架2拉結時的連墻件穿墻孔;測量剪力墻墻體1到外腳手架最2近側立桿21的距離,及作為連墻件穿墻孔的螺桿孔到最近的外腳手架水平桿之間的距離,水平桿包括橫向水平桿23及縱向水平桿22,距離包括豎直距離和水平距離;以上述測量數據為依據設計制作連墻件3;不同拉結點的連墻件3的結構組成相同,具體尺寸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2)設計連墻件3;每組連墻件3均包括1個l型拉桿31、2個墊板33、1根短鋼管32及1個螺母34,其中l型拉桿31的直徑為螺桿孔直徑-0.5~2mm,長邊長度≥剪力墻墻體2厚度+300mm,短邊長度≥100mm;墊板33的厚度不小于5mm,墊板33中部開設拉桿孔,拉桿孔的直徑為l型拉桿31直徑+0.3~0.6mm;短鋼管32的直徑與外腳手架水平桿22、23的直徑相同,長度≥200mm;l型拉桿31遠離短邊的長邊一端設螺紋與螺母34配合連接,且螺紋段長度≥150mm;
3)制作連墻件3;將l型拉桿31的短邊與短鋼管32側面焊接,且短邊平行于短鋼管32軸線;根據拉結點的具體位置,在l型拉桿31上靠近短邊一側焊接1個墊板33,墊板33到短鋼管32軸線的距離等于剪力墻墻體2到拉結點的距離;
4)實施外腳手架拉結作業;對應各拉結點,焊接短鋼管32的一端留在外腳手架2一側,將l型拉桿31的另一端從螺桿孔處穿過剪力墻墻體1;通過扣件或鋼絲4將短鋼管32與外腳手架2的橫向水平桿23、縱向水平桿22或立桿21連接固定,然后將l型拉桿31穿出端加設另1個墊板33后通過螺母34鎖緊固定;逐個拉結點通過連墻件3對外腳手架2和剪力墻墻體2之間進行連接固定,全部完成后即實現外腳手架2的拉結作業。
所述連墻件3優先與外腳手架2的橫向水平桿23連接,其次是縱向水平桿22,最后考慮與立桿21連接。
所述l型拉桿31采用鋼筋制作。
所述墊板33為正方形鋼板,邊長為50~80mm。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