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房屋建造技術和住宅室內空間領域,涉及一種微型居室結構,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依據人體行為動作空間范圍進行一體化耦合設計出的空間極度壓縮的微型居室結構。
背景技術:
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當代社會,建筑小型化已成為發展趨勢。2015年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更是加劇了人們對小型居室結構的需求。然而對于建筑面積10m2以下的微型居室結構,在功能要求和舒適性等方面,卻與極小空間之間存在著較為尖銳的矛盾,極限空間的形態優化問題尚有待研究。目前也有一些相關小戶型設計的公開文獻公布,如專利公告號cn204152243u和cn203113828u的微型住宅單元,對房型進行了一定的結構設計,但卻未能考慮各個生活空間的集成,對空間的壓縮程度仍有所欠缺;而專利公告號的cn202706593u的住宅空間,雖然使用了人體工程學的理論,但卻未能在設計時遵循人體在進行各種行為時運動的規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微型居室結構存在的不足,根據微型居室的特點,提出一種空間極度壓縮的微型居室結構,目的在于盡可能減少人員在居室內部進行各種肢體運動時的行為障礙,使各種動作順暢,減少肢體碰撞的可能性;盡可能減少空間浪費,有效利用居室內部的所有空間;將各種不同功能的生活空間進行互補,最大限度將居室內部空間進行壓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空間極度壓縮的微型居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居室結構是將睡眠、烹飪、工作、學習、進餐、儲物和盥洗生活功能空間集為一體,利用隔墻將矩形的微型居室劃分為交通區、就寢區、烹飪區、工作區、盥洗區和儲藏區六部分,所述交通區、工作區和儲藏區位于微型居室的中部,所述工作區位于交通區和儲藏區之間,所述就寢區位于微型居室的一側,所述烹飪區和盥洗區位于微型居室的另一側;
所述交通區設有連通微型居室本體外的外門,所述交通區位于微型居室的中心,作為整個居室的核心交通空間可直接連接除儲藏區之外的就寢區、烹飪區、工作區和盥洗區,該結構的設置有效地壓縮了微型居室所需的交通面積,以使人在微型居室內的行為動作更為通暢,行為切換更加便捷;
所述交通區與就寢區之間設有一道隔墻和呈凹形曲線的就寢區開放邊界,所述就寢區開放邊界處的交通區區域是以人在上下床時的行為動作范圍構成的空間區域;所述交通區與烹飪區之間設有一道隔墻和近似呈l形曲線的烹飪區開放邊界,所述烹飪區開放邊界處的交通區區域是以人在烹飪時的行為動作范圍構成的空間區域;所述工作區面向交通區的工作區開放邊界呈卵形曲線,所述工作區開放邊界的交通區區域是以人在工作、學習和進餐活動時站立和就坐行為動作范圍構成的空間區域;所述交通區與就寢區、工作區和烹飪區之間可以實現空間利用的相互疊合,所述就寢區和工作區也可以進行互動,所述就寢區開放邊界和工作區開放邊界的設立增強了就寢區和工作區的互動關系,可方便居住者倚靠就寢區的床具使用所述工作區中的工作臺面;
為了減少人員在居室內部進行各種肢體運動時的行為障礙和盡可能減少空間上的浪費,所述交通區、就寢區、烹飪區、工作區、盥洗區和儲藏區均利用曲線空間設計而成;所述就寢區位于所述外門的一端較窄,而位于微型居室內的另一端則較寬,以適合人在床上時上肢運動范圍較大、下肢運動范圍較小的特點,有效地壓縮了就寢區的閑余空間;所述隔墻和就寢區開放邊界均為連續的曲線形,以使人員在該區進出、坐臥、側躺等動作過程時均保持順暢、肢體邊緣無碰撞;所述烹飪區呈近似l形空間,空間的深度可保證站在烹飪區開放邊界處的交通區區域內人員的手臂能夠在烹飪區中任意伸展,使人員在該區進出和烹飪的動作過程里均保持順暢、肢體邊緣無碰撞;所述工作區為卵形空間結構,伸入所述工作區內部,可使人員在工作區中行走和使用時順暢無障礙;所述工作區開放邊界可與就寢區開放邊界相貼合,以實現兩區的親密互動;所述盥洗區呈近似方形空間,盥洗區與工作區和儲藏區的隔墻為曲線形,既擠壓出了部分的閑余空間給工作區和儲藏區,使人的通行和盥洗行為更加通暢;所述儲藏區位于工作區的后部,以就寢區和盥洗區相鄰的曲線形隔墻構成,利用微型居室不能被利用的閑余空間,且緊鄰所述工作區、就寢區和盥洗區,并可同時為這三區服務。
所述就寢區的就寢區邊界由第一隔墻、就寢區開放邊界和第二隔墻組成,就寢區內設有較窄的床具或與就寢區的空間形態相匹配的一頭寬一頭窄的異形床具,以適合人在床上上肢運動范圍較大、下肢運動范圍較小的特點,有效地壓縮了就寢區的閑余空間,避免微型居室內空間的浪費。
所述就寢區內設有吊柜和擱物架設施。
所述烹飪區空間邊界由烹飪區邊界、第三隔墻、烹飪區開放邊界、盥洗區邊界和第四隔墻組成的近似l形結構,烹飪區內設有安裝櫥柜和吊柜。
所述工作區的工作區邊界由第五隔墻和工作區開放邊界構成的卵形狀邊界,工作區內設有與工作區空間形態相匹配的工作臺面。
所述儲藏區內設有擱板,儲藏區周圍的就寢區、工作區和盥洗區的隔墻上設有為對應區域提供儲藏空間的儲藏洞。
所述就寢區和盥洗區在位于微型居室內側一端的墻面上設有外窗,用于微型居室內的采光和通風。
所述盥洗區與交通區隔離處設有拉門,盥洗區內設置馬桶、洗手池、洗浴噴頭和置物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空間極度壓縮的微型居室結構,對微型居室結構進行了結構分區,包括交通區、就寢區、烹飪區、工作區、盥洗區和儲藏區六部分,分區以人體行為規律為空間設計的依據,在空間極度壓縮的前提條件下,最大限度滿足人體活動的通暢性和舒適性,從而保證微型居室滿足睡眠、烹飪、工作、盥洗、進餐等人體活動的基本需要,即有效提高微型居室在建筑功能性和舒適性方面的品質。該微型居室結構的成本和施工費用遠低于一般商品化住宅,具有節能、節材、節地的優點,可廣泛適用于各種人群的居住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平面分區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方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交通區1、就寢區2、烹飪區3、工作區4、盥洗區5、儲藏區6、就寢區邊界7、第一隔墻7a、就寢區開放邊界7b、第二隔墻7c、烹飪區邊界8、第三隔墻8a、烹飪區開放邊界8b、盥洗區邊界9、第四隔墻9a、盥洗區開放邊界9b、工作區邊界10、第五隔墻10a、工作區開放邊界10b、第六隔墻11、外門12、第一外窗13、第二外窗1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所述交通區1、工作區4和儲藏區6位于微型居室中部,其中工作區4位于交通區1和儲藏區6之間,就寢區2位于微型居室一側,烹飪區3和盥洗區5位于微型居室另一側。
如圖1-4所示,交通區1設置有連通居室本體外的外門12,交通區1位于微型居室中心地帶,直接連接除儲藏區6之外的就寢區2、烹飪區3、工作區4和盥洗區5,人從交通區1可以直達其他所有主要功能區,不需跨越其他功能區,使人員在居室內的行為動作更為通暢,行為切換更加便捷,有效地壓縮了微型居室所需的交通面積。
就寢區2三邊貼鄰微型居室墻面,一邊為呈曲線型的就寢區邊界7,就寢區邊界7包括第一隔墻7a,就寢區開放邊界7b,第二隔墻7c。呈曲線型的就寢區邊界7使就寢區2位于外門12的一端較窄,而位于微型居室內的另一端則較寬。可以在就寢區2內放置較窄的床具滿足基本的就寢需要,也可根據就寢區2的空間形態放置一頭寬一頭窄的異形床具,以適合人在床上上肢運動范圍較大、下肢運動范圍較小的特點,有效地壓縮了所述就寢區2的閑余空間,避免微型居室內空間的浪費。同時,就寢區2也可以設置吊柜、擱物架和床箱等家具設施。就寢區2在位于微型居室內側一端的墻面上設置第一外窗13,用于就寢區2和工作區4的采光和通風。
烹飪區3兩邊貼鄰微型居室墻面,與交通區1之間以烹飪區邊界8分隔,與盥洗區5之間以盥洗區邊界9分隔。烹飪區邊界8中的第三隔墻8a和烹飪區開放邊界8b與盥洗區邊界9中的第四隔墻9a使盥洗區5的空間呈近似l形,空間的深度可保證站在近似l形的所述烹飪區開放邊界8b處的所述交通區1內居住者的手臂能夠在所述烹飪區3中任意伸展,進行和烹飪相關的各種活動。烹飪區3內可安裝櫥柜和吊柜等與烹飪相關的家具。烹飪區開放邊界8b為近似l形曲線形設計,可使人員在該區進出和烹飪的動作過程里均保持順暢、肢體邊緣無碰撞。
工作區4由工作區邊界10界定為卵形空間,伸入交通區1的內部,可使人員在交通區1中行走,或以站和坐等姿勢使用所述交通區1時順暢無障礙。其次,卵形曲線的工作區開放邊界10b可以與曲線形就寢區開放邊界7b貼合,實現兩區的親密互動。工作區4內可結合其卵狀曲線形態設置相應形態的工作臺面和臺面上部的置物架等工作、學習、進餐和儲物等家具設施。
盥洗區5兩邊貼鄰微型居室墻面,與交通區1和烹飪區3之間以盥洗區邊界9分隔;與工作區4之間以工作區邊界10中的第五隔墻10a分隔;與儲藏區6之間以第六隔墻11分隔。盥洗區5呈近似方形空間,第五隔墻10a和第六隔墻11為連續的曲線形隔墻,一方面擠壓出了部分的閑余空間給工作區4和儲藏區6,另一方面也使人的通行和盥洗等行為更加通暢,空間感受較寬敞。盥洗區邊界9中的盥洗區開放邊界9b處設置拉門,將盥洗區5與交通區1隔離,達到防濕防潮的目的。盥洗區5內可設置馬桶、洗手池、洗浴噴頭和置物架等設施。盥洗區5在位于微型居室內側一端的墻面上設置第二外窗14,用于烹飪區3和所述盥洗區5的采光和通風。
儲藏區6位于工作區4后部,貼臨工作區邊界10中的第五隔墻10a。儲藏區6貼臨就寢區邊界7中的第二隔墻7c,儲藏區6貼臨所述第六隔墻11,儲藏區6貼臨微型居室墻面。第五隔墻10a,第二隔墻7c和第六隔墻11都為曲線形隔墻,充分利用了微型居室不能被利用的閑余空間。儲藏區6緊鄰所述工作區4、就寢區2和盥洗區5,可同時為這三區服務。儲藏區6內部可設置擱板,并在其周圍的第五隔墻10a,第二隔墻7c和第六隔墻11上開洞,為相應區域提供儲藏空間。第一隔墻7a、第二隔墻7c、第三隔墻8a、第四隔墻9a和第五隔墻10a都為非承重的輕質隔墻,可做成普通隔墻或做成玻璃隔墻。盥洗區開放邊界9b處可做成普通或玻璃拉門,達到防濕和防潮的目的。
第一隔墻7a和第三隔墻8a可做成通到屋頂的隔墻或不通到屋頂的矮墻。第二隔墻7c、第四隔墻9a和第五隔墻10a應做成通到屋頂的隔墻,達到防濕和防潮的目的。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空間極度壓縮的微型居室結構,根據人的功能需求以及肢體在進行各種動作時所需要的空間范圍,對微型居室進行了結構分區,分為交通區、就寢區、烹飪區、工作區、盥洗區和儲藏區六部分,將睡眠、烹飪、工作、學習、進餐、儲物、盥洗等生活空間進行了集成,減少了人員在居室內部進行各種肢體運動時的行為障礙,使各種動作順暢,減少了肢體碰撞的可能性;減少空間浪費,有效利用居室內部的所有空間;將各種不同功能的生活空間進行互補,最大限度將居室內部空間進行壓縮,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員居住的各種需求,保證了人員的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