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屬于火電廠煙囪、工業煙囪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火電廠煙囪、工業煙囪內部施工時需要使用吊籃,吊籃的安裝需要通過鋼絲繩在煙囪頂部的鋼梁上固定牢靠,吊籃的運行使用以及安全依靠的是鋼梁的穩定,所以煙囪頂部鋼梁的安全與穩定最為重要。
目前的現有技術中,煙囪頂部的鋼梁在移動時會產生晃動,發生位移、側翻等,構成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穩定的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以滿足吊籃的運行穩定以及安全性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設于煙囪頂部的多根主梁;
水平設于煙囪頂部的、至少兩根與主梁垂直設置且固定連接的副梁;
豎直設于煙囪頂部的桅桿;
設于桅桿頂部的定滑輪;
一端繞過定滑輪與主梁連接、另一端掛有手拉葫蘆的鋼絲繩。
優選地,所述主梁為工字鋼。
優選地,各所述主梁平行設置。
優選地,各所述副梁平行設置。
優選地,所述主梁與副梁通過螺栓或U型箍連接。
優選地,所述桅桿頂部設有滑輪掛孔,所述桅桿底部設有底座鋼板。
優選地,所述底座鋼板與煙囪頂部的混凝土通過膨脹螺栓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多根均勻分布于桅桿外周的、用于保障桅桿不傾斜的、上下斜拉的鋼絲。
優選地,所述主梁上設有用于固定所述鋼絲繩的凸出鐵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利用桅桿移動鋼梁,能使鋼梁移動時穩定不晃動,然后通過手拉葫蘆微調鋼梁的位置,最后通過副梁使鋼梁成為整體,不發生位移、側翻。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利用桅桿來移動鋼梁,主要受力都是向下的拉力,移動鋼梁時,受力向下,沒有橫向受力,移動時穩定、安全;
2、鋼梁移動到煙囪頂口預定的位置時,用手拉葫蘆接過鋼梁,使之穩定地微調鋼梁;
3、副梁的安裝使主梁形成一個整體,工字鋼便不會位移、側翻,可靠性好,滿足吊籃的運行穩定以及安全性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俯視圖;
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圖1和圖2分別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主視圖和俯視圖,所述的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包括
水平設于煙囪頂部的多根主梁1;
水平設于煙囪頂部的、至少兩根與主梁1垂直設置且固定連接的副梁2;
豎直設于煙囪頂部的桅桿3;
設于桅桿3頂部的定滑輪4;
一端繞過定滑輪4與主梁1連接、另一端掛有手拉葫蘆的鋼絲繩5。
本實施例提供的煙囪施工頂部鋼梁結構制作和使用過程如下:
一、桅桿的制作
桅桿直徑114mm,一般長度6m,封閉鋼板和滑輪掛孔都為20mm鋼板焊接而成,底座鋼板與混凝土用4根12mm膨脹螺栓連接,桅桿的位置與煙囪外筒底部滑輪垂直對齊。
二、桅桿的安裝
桅桿安裝在混凝土上,底座鋼板與混凝土用膨脹螺栓連接。用直徑8mm的鋼絲繩與金屬桅桿捆扎,另用三根直徑16mm的鋼絲上下斜拉,保障桅桿不傾斜。在桅桿頂部掛兩個2t重的手拉葫蘆。使金屬桅桿高出筒首1.9米,方便大梁的移動。
金屬桅桿是垂直安裝,主要受力都是向下的拉力。周圍捆綁的鋼絲繩和斜拉鋼絲繩主要起穩定保障作用。
三、鋼梁的準備
鋼梁共計5根,型號為工36b型鋼。用直徑16mm鋼絲繩制成繩扣拴住、栓緊在鋼梁上兩個凸出鐵圈之間,以保證鋼絲繩不會滑落。
四、鋼梁的起吊與擺放
栓好鋼梁后,手拉葫蘆使鋼梁至筒首,用另一手拉葫蘆栓緊鋼梁,慢慢拉緊并移動鋼梁一端往煙囪另一側移動,筒首人員再用撬杠慢慢移動鋼梁位置,達到設定位置要求。
五、連接副梁的安裝
五根鋼梁定位后,需要用兩根副梁平行固定。固定方法:用預先配置好的U型箍連接每根鋼梁與副梁,這樣整個7根梁形成一個整體,工字鋼便不會因側翻而構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