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磚瓦機械,具體涉及一種針對于破損紅磚修復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建筑工地會發現大量的破損的紅磚,這些紅磚常常當作報廢處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如果能將破損的紅磚進行重新粘接修復,將會大大的減少材料的浪費。
而現有的技術中沒有一種能將破損的紅磚進行拼接修復的機械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破損紅磚修復裝置,實用新型目的:能將斷裂破損的紅磚進行粘接修復,能重新投入建筑使用。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技術方案:一種破損紅磚修復裝置,包括底板、安裝于所述底板的紅磚修復組件,所述破損紅磚修復裝置還包括翻轉組件,所述翻轉組件包括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的第一立柱、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的第二立柱、連接軸、銷軸,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通過所述連接軸與所述紅磚修復組件活動連接。所述紅磚修復組件包括盒體、盒蓋、擋塊,所述盒體的底壁與所述擋塊焊接,所述盒體的所述底壁設有隆體,紅磚置于隆體上,所述擋塊分布于所述隆體兩側,所述紅磚的斷裂缺口位于隆體的最高點。所述隆體的數目至少為兩只。所述盒體的四側壁開設有導熱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將斷開兩半受損的紅磚10置于隆體9的兩側,紅磚10的各組塊與擋塊8相抵接,使得斷裂缺口11充分張開;向斷裂缺口11填入粘土混合填料,并用盒蓋7將盒體6蓋緊密封,利用翻轉組件將紅磚修復組件翻轉180度,使得平整度較高的盒蓋7的內壁成為底壁,使得紅磚10處于平直狀態進行燒結,翻轉方向沿著紅磚寬度方向翻轉。將本裝置投入窯爐中燒結,所述盒體6的四側壁開設有導熱孔12。便于將本裝置投入窯爐燒結的過程中的紅磚10的受熱。完成后出窯,打開裝置取出修復完成的紅磚。本裝置能將斷裂破損的紅磚進行粘接修復,能重新投入建筑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所述破損紅磚修復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所述紅磚修復組件在圖1基礎之上翻轉180度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2、3中:底板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連接軸4、銷軸5、盒體6、盒蓋7、擋塊8、隆體9、紅磚10、斷裂缺口11、導熱孔12。
一種破損紅磚修復裝置,包括底板1、安裝于所述底板1的紅磚修復組件,所述破損紅磚修復裝置還包括翻轉組件,所述翻轉組件包括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的第一立柱2、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的第二立柱3、連接軸4、銷軸5,所述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通過所述連接軸4與所述紅磚修復組件活動連接;實現紅磚修復組件的翻轉,銷軸用于校接固定所述紅磚修復組件,銷接原理是,銷軸5一方面插入第一立柱2或第二立柱3的孔,另一方面插入所述紅磚修復組件上的孔,實現兩者的閂接固定,脫離連接只需要拔掉銷軸5即可。
所述紅磚修復組件包括盒體6、盒蓋7、擋塊8,所述盒體6的底壁與所述擋塊8焊接,所述盒體6的所述底壁設有隆體9,紅磚10置于隆體9上,所述擋塊8分布于所述隆體9兩側,所述紅磚10的斷裂缺口11位于隆體9的最高點。使得段成兩半的紅磚兩個組塊充分分離,斷裂缺口11充分展開,從而便于向斷裂缺口11中填入粘土混合劑,便于粘接。所述隆體9的數目至少為兩只。本實施例子為了繪制和理解采用兩只隆體9,只能夠對兩只紅磚進行修復,而在實際應用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生產效率會設置較多的隆體9,對較多的紅磚進行修復。所述盒體6的四側壁開設有導熱孔12。便于將本裝置投入窯爐燒結的過程中的紅磚10的受熱,便于修復。
實施過程:將斷開兩半受損的紅磚10置于隆體9的兩側,紅磚10的各組塊與擋塊8相抵接,使得斷裂缺口11充分張開;向斷裂缺口11填入粘土混合填料,并用盒蓋7將盒體6蓋緊密封,利用翻轉組件將紅磚修復組件翻轉180度,使得平整度較高的盒蓋7的內壁成為底壁,使得紅磚10處于平直狀態進行燒結,翻轉方向沿著紅磚寬度方向翻轉。將本裝置投入窯爐中燒結,所述盒體6的四側壁開設有導熱孔12。便于將本裝置投入窯爐燒結的過程中的紅磚10的受熱。完成后出窯,打開裝置取出修復完成的紅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