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風電船制造領域,特別是一種海上風塔安裝抱緊裝置。
背景技術:
海上風塔一般都比較高且相當重,加上水的浮力以及外界的風力等很多因素,海上風塔在轉運及安裝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固定裝置將風塔進行扶正,風塔在轉運過程中容易出現傾斜,不垂直。這樣,在后續安裝過程中,就很難進行定位,對風塔的海上安裝將造成很大的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海上風塔安裝抱緊裝置,該海上風塔安裝抱緊裝置在風塔轉運及安裝過程中,均能對風塔進行扶正,使風塔處于垂直狀態,從而便于風塔在海上的順利定位和安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海上風塔安裝抱緊裝置,包括風塔基礎抱緊機構和風塔頂部抱緊機構。
風塔基礎抱緊機構包括若干個風塔基礎抱緊組件。
每個風塔基礎抱緊組件均包括下部頂緊支架、頂緊臺車、頂緊調節架、主頂緊油缸和側向頂緊油缸。
若干個下部頂緊支架以風塔底部軸線為中心呈輻射狀布置,每個下部頂緊支架均與風塔基礎固定連接。
每個下部頂緊支架的外側各設置一臺頂緊臺車,主頂緊油缸和側向頂緊油缸均與頂緊臺車相鉸接;頂緊調節架的一端與主頂緊油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頂緊調節架的另一端能與對應的下部頂緊支架相配合頂緊。
側向頂緊油缸的活塞桿尾端與主頂緊油缸的缸筒壁相鉸接。
風塔頂部抱緊機構包括若干個風塔頂部抱緊組件。
每個風塔抱緊組件均包括上部頂緊支架、角度調節油缸和抱緊結構。
上部頂緊支架的一端與風電船的桁架相鉸接,上部頂緊支架的另一端分別與角度調節油缸和抱緊結構相鉸接。
角度調節油缸的另一端也與風電船的桁架相鉸接。
抱緊結構為弧形結構,每個抱緊結構的弧形圓心均指向風塔頂部軸線;所有抱緊結構的內弧面均能與風塔頂部相壓緊接觸,并將風塔頂部位置固定。
所述風塔基礎抱緊機構包括三個風塔基礎抱緊組件。
所述風塔頂部抱緊機構包括三個風塔頂部抱緊組件。
每個抱緊結構均包括弧形塊和彈性部件,弧形塊的外弧面與上部頂緊支架相鉸接,彈性部件固定設置在弧形塊的內弧面上。
每個下部頂緊支架均呈倒等腰三角形,下部頂緊支架的三角形底邊朝向風塔底部,下部頂緊支架的三角形頂角能與頂緊調節架相卡合。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在風塔轉運、安裝的時候,均能對風塔進行扶正,使風塔處于垂直狀態,從而便于風塔在海上的順利定位和安裝,有利于控制實際工況,提高了風塔安裝的安全性、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中風塔基礎抱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中風塔基礎抱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顯示了風塔基礎抱緊組件中頂緊調節架角度調整前后結構示意圖。
圖4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中風塔頂部抱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中風塔頂部抱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顯示了風塔頂部抱緊組件中抱緊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其中有:1.風塔基礎抱緊組件;11.下部頂緊支架;12.頂緊臺車;13.頂緊調節架;14.主頂緊油缸;15.側向頂緊油缸;2.風塔頂部抱緊組件;21.上部頂緊支架;22.角度調節油缸;23.抱緊結構;231.弧形塊;232.彈性部件;31.風塔底部;32.風塔頂部;4.甲板;5.桁架。
另外,圖3中狀態a表示頂緊調節架角度調整前的結構示意圖,圖3中狀態b表示頂緊調節架角度調整后與下部頂緊支架位置相對應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較佳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一種海上風塔安裝抱緊裝置,包括風塔基礎抱緊機構和風塔頂部抱緊機構。
如圖1所示,風塔基礎抱緊機構包括若干個風塔基礎抱緊組件1,風塔基礎抱緊組件1的數量優選為三個。
如圖2所示,每個風塔基礎抱緊組件1均包括下部頂緊支架11、頂緊臺車12、頂緊調節架13、主頂緊油缸14和側向頂緊油缸15。
若干個下部頂緊支架以風塔底部31軸線為中心呈輻射狀布置,相鄰兩個下部頂緊支架的夾角均為120°。
每個下部頂緊支架均與風塔基礎固定連接,優選為可拆卸連接。
每個下部頂緊支架均優選呈倒等腰三角形,下部頂緊支架的三角形底邊朝向風塔底部。
每個下部頂緊支架的外側各設置一臺頂緊臺車,主頂緊油缸和側向頂緊油缸均與頂緊臺車相鉸接;頂緊調節架的一端與主頂緊油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頂緊調節架的另一端能與對應的下部頂緊支架相配合頂緊,頂緊調節架優選能與下部頂緊支架的三角形頂角相卡合。
側向頂緊油缸的活塞桿尾端與主頂緊油缸的缸筒壁相鉸接。
風塔頂部抱緊機構包括若干個風塔頂部抱緊組件2,風塔頂部抱緊組件2的數量優選為三個。
每個風塔抱緊組件2均包括上部頂緊支架21、角度調節油缸22和抱緊結構23。
上部頂緊支架的一端與風電船的桁架相鉸接,上部頂緊支架的另一端分別與角度調節油缸和抱緊結構相鉸接。
角度調節油缸的另一端也與風電船的桁架相鉸接。
抱緊結構為弧形結構,每個抱緊結構的弧形圓心均指向風塔頂部軸線;所有抱緊結構的內弧面均能與風塔頂部相壓緊接觸,并將風塔頂部位置固定。相鄰兩個抱緊結構的弧形中心線之間的夾角優選呈120°。
每個抱緊結構23均包括弧形塊231和彈性部件232,弧形塊的外弧面與上部頂緊支架相鉸接,彈性部件固定設置在弧形塊的內弧面上。
當風塔要進行轉運時,首先將風塔基礎抱緊機構中的下部頂緊支架與風塔基礎進行連接,主頂緊油缸和側向頂緊油缸開始工作,將頂緊調節架及頂緊臺車由圖3中的a位置送到b位置,使頂緊調節架的頂端指向對應的下部頂緊支架,并與對應的下部頂緊支架相卡合及壓緊配合,使風塔基礎部分固定。同時,風塔頂部抱緊機構中的角度調節油缸也開始工作,將上部頂緊支架及抱緊結構送到位置,使抱緊結構的內弧面與與風塔頂部相壓緊接觸配合,從而使風塔頂部位置固定。因此,風塔在轉運及安裝過程中,風塔不會傾斜,有利于準確定位、安裝。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等同變換,這些等同變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