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屋面及突出于屋面的垂直面的泛水構造,尤其是一種突出于屋面之上的女兒墻與屋面之間的泛水構造。
背景技術:
泛水構造,即屋面防水層與突出結構之間的防水構造,突出于屋面之上的女兒墻、煙囪、樓梯間、立管等壁面與屋頂的交接處,將屋面防水層延伸到這些垂直面上,形成立鋪的防水層,稱為泛水。目前,建筑屋面女兒墻泛水構造一般采用如下結構:在磚砌的女兒墻上鋪貼防水卷材作為防水層,在防水卷材上刷一層砂漿作為防水層的保護層。這樣的泛水構造在日積月累的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泛水墻體(女兒墻)開裂,防水卷材老化脫落、起鼓和開裂現象,最終導致防水失效,屋面漏水。泛水墻體開裂的主要原因在于:泛水構造中屋面(鋼筋混凝土)與泛水墻體(磚砌體)的溫度膨脹系數差異較大。防水卷材老化脫落、起鼓、開裂的主要原因在于:泛水墻體開裂以及保護層與防水卷材的粘接力不足,保護層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屋面女兒墻泛水構造,能夠有效防止泛水墻體開裂,避免保護層脫落,保障防水層能得到保護層持續長久的保護,從而使得泛水構造能更加長久的起到防水作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屋面女兒墻泛水構造,包括澆筑在屋面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泛水墻體;所述泛水墻體內立面鋪貼有作為防水層的防水卷材;緊貼所述防水層外立面砌筑有實心磚保護墻,所述實心磚保護墻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泛水墻體的高度,所述防水卷材通過所述實心磚保護墻壓緊在所述泛水墻體上;所述泛水墻體頂部修筑有女兒墻,所述女兒墻的墻體厚度等于所述泛水墻體外立面到所述實心磚保護墻外立面之間的距離。
上述技術方案中,與現有技術相比,將用于鋪貼防水卷材的墻體部分從磚墻改變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泛水墻體,這樣泛水墻體與屋面同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從而使得泛水墻體能夠與屋面具有相同的溫度膨脹系數,從而避免因溫度膨脹系統的差異導致泛水墻體的開裂,從而避免防水卷材因泛水墻體開裂而引起的開裂。與現有技術中的采用砂漿直接涂抹于防水卷材上作為保護層相比,實心磚保護墻作為保護層具有較大的厚度,這樣日光中的紫外線幾乎不能穿過實心磚墻對防水卷材進行損害,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不易被外力破壞,也不會出現脫落現象,能對防水卷材起到長久而優良的保護作用;并且,實心磚墻緊貼在防水卷材上,能夠有效防止防水卷材出現起鼓現象。
優選的,所述實心磚保護墻外立面以及女兒墻內立面涂覆有抹灰層;所述抹灰層與所述實心磚保護墻之間設有鋼絲網;所述鋼絲網滿掛在所述實心磚保護墻上,所述鋼絲網上端從實心磚保護墻與女兒墻的接縫處向上延伸至少100mm,所述鋼絲網下端從實心磚保護墻外立面與屋面的交接處沿屋面延伸至少100mm。這樣,通過增加抹灰層提高了墻面防潮、防風化、隔熱能力,增強了墻身的耐久性,從而抹灰層與實心磚保護墻的結合對防水卷材起到雙重保護作用。鋼絲網的設置能夠提高實心磚保護墻與女兒墻的結合強度,使其整體性更強,從而避免抹灰層開裂。
優選的,所述泛水墻體的厚度為140mm,所述女兒墻的厚度為200mm,所述實心磚保護墻所用實心磚的厚度為53mm。這樣能夠方便施工,在砌筑實心磚保護墻時,采用斗磚方式布置:實心磚的長邊沿水平方向平行于泛水墻體內立面,其寬邊沿豎直方向平行于泛水墻體內立面,其厚度邊垂直于泛水墻體內立面;這樣,泛水墻體的厚度加上實心磚保護墻的厚度再加上防水卷材的厚度就很容易實現與女兒墻的厚度相等,從而保證實心磚保護墻外立面與女兒墻內立面齊平。
優選的,所述泛水墻體與屋面的交界處采用水泥砂漿成型有直徑大于100mm的圓弧或45度斜坡。這樣,能使防水卷材能服帖的粘貼在泛水墻體與屋面的交界處,避免防水卷材出現空鼓現象。
優選的,所述泛水墻體內立面與防水層之間從內向外依次設有界面層、防水附加層。界面層能夠增強防水卷材與泛水墻體之間的粘接強度,防水附加層能提高泛水構造的局部防水能力。
優選的,所述泛水墻體內立面噴涂基層處理劑形成所述界面層。
優選的,所述防水附加層覆蓋整個泛水墻體內立面,防水附加層從泛水墻體內立面與屋面的交界處沿屋面延伸的寬度至少為250mm。這樣,能提高泛水墻體內立面與屋面的交界處防水能力。
優選的,所述防水附加層為室外防水涂料噴涂而成或者采用防水卷材鋪貼而成。
優選的,所述泛水墻體從其頂面到與屋面交界處的高度至少為250mm,這樣泛水墻體對女兒墻能夠產生良好的承重作用,并使得防水卷材具有較佳的防水面積;所述實心磚保護墻的高度小于所述泛水墻體的高度,并使所述實心磚保護墻頂面與女兒墻底面形成能夠暴露出防水卷材上端收頭處的間隙,所述間隙內填充有密封膠。由于防水卷材在進行收頭處理時,往往會導致防水卷材上端產生裂縫,從而影響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通過在所述間隙內填充密封膠能防止雨水流入防水卷材上端的裂縫中。
優選的,所述女兒墻包括磚砌墻體以及混凝土構造柱,每兩個磚砌墻體之間澆筑一個混凝土構造柱。這樣,能夠通過混凝土構造柱提高女兒墻的強度,避免女兒墻倒塌。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防水層不易開裂和老化,防水層能得到保護層持續長久的保護,防水效果好,使用壽命長以及便于施工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建筑屋面女兒墻泛水構造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A。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建筑屋面女兒墻泛水構造,包括澆筑在屋面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泛水墻體1;所述泛水墻體1內立面鋪貼有作為防水層3的防水卷材;緊貼所述防水層3外立面砌筑有實心磚保護墻2,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泛水墻體1的高度,所述防水卷材通過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壓緊在所述泛水墻體1上;所述泛水墻體1頂部修筑有女兒墻9,所述女兒墻9的墻體厚度等于所述泛水墻體1外立面到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外立面之間的距離。泛水墻體1的內立面為朝向屋面的一側,其外立面為其內立面的相對側;實心磚保護墻2的外立面為朝向屋面的一側。
上述技術方案中,與現有技術相比,將用于鋪貼防水卷材的墻體部分從磚墻改變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泛水墻體1,這樣泛水墻體1與屋面同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從而使得泛水墻體1能夠與屋面具有相同的溫度膨脹系數,從而避免因溫度膨脹系數的差異導致泛水墻體1的開裂,從而避免防水卷材因泛水墻體1開裂而引起的開裂。與現有技術中的采用砂漿直接涂抹于防水卷材上作為保護層相比,實心磚保護墻2作為保護層具有較大的厚度,這樣日光中的紫外線幾乎不能穿過實心磚墻2對防水卷材進行損害,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不易被外力破壞,也不會出現脫落現象,能對防水卷材起到長久而優良的保護作用;并且,實心磚墻2緊貼在防水卷材上,能夠有效防止防水卷材出現起鼓現象。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外立面以及女兒墻9內立面涂覆有抹灰層7;所述抹灰層7與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之間設有鋼絲網6;所述鋼絲網6滿掛在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上,所述鋼絲網6上端從實心磚保護墻2與女兒墻9的接縫處向上延伸至少100mm,所述鋼絲網6下端從實心磚保護墻2外立面與屋面的交接處沿屋面延伸至少100mm。這樣,通過增加抹灰層7提高了墻面防潮、防風化、隔熱能力,增強了墻身的耐久性,從而抹灰層7與實心磚保護墻2的結合對防水卷材起到雙重保護作用。鋼絲網6的設置能夠提高實心磚保護墻2與女兒墻9的結合強度,使其整體性更強,從而避免抹灰層開裂。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泛水墻體1的厚度為140mm,所述女兒墻9的厚度為200mm,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所用實心磚的厚度為53mm。這樣能夠方便施工,在砌筑實心磚保護墻2時,采用斗磚方式布置:實心磚的長邊沿水平方向平行于泛水墻體1內立面,其寬邊沿豎直方向平行于泛水墻體1內立面,其厚度邊垂直于泛水墻體1內立面;這樣,泛水墻體1的厚度加上實心磚保護墻2的厚度再加上防水卷材的厚度就很容易實現與女兒墻9的厚度相等,從而保證實心磚保護墻2外立面與女兒墻9內立面齊平。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泛水墻體1與屋面的交界處采用水泥砂漿成型有直徑大于100mm的圓弧或45度斜坡。這樣,能使防水卷材能服帖的粘貼在泛水墻體1與屋面的交界處,避免防水卷材出現空鼓現象。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泛水墻體1內立面與防水層3之間從內向外依次設有界面層、防水附加層4,所述泛水墻體1內立面噴涂基層處理劑形成所述界面層。界面層能夠增強防水卷材與泛水墻體1之間的粘接強度,防水附加層4能提高泛水構造的局部防水能力。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防水附加層4覆蓋整個泛水墻體1內立面,防水附加層4從泛水墻體1內立面與屋面的交界處沿屋面延伸的寬度至少為250mm。這樣,能提高泛水墻體1內立面與屋面的交界處防水能力。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防水附加層4為室外防水涂料噴涂而成或者采用防水卷材鋪貼而成。防水附加層4采用與防水層3同樣的防水卷材,使得防水層3與防水附加層4具有同樣的溫度膨脹系統,從而避免開裂;為了提高防水效果,防水層3采用雙層防水卷材。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泛水墻體1從其頂面到與屋面交界處的高度至少為250mm,這樣泛水墻體1對女兒墻9能夠產生良好的承重作用,并使得防水卷材具有較佳的防水面積;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的高度小于所述泛水墻體1的高度,并使所述實心磚保護墻2頂面與女兒墻9底面形成能夠暴露出防水卷材上端收頭處的間隙,所述間隙內填充有密封膠5。由于防水卷材在進行收頭處理時,采用金屬壓條8和鋼釘進行收頭處理,往往會導致防水卷材上端產生裂縫,從而影響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通過在所述間隙內填充密封膠能防止雨水流入防水卷材上端的裂縫中。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女兒墻9包括磚砌墻體以及混凝土構造柱,每兩個磚砌墻體之間澆筑一個混凝土構造柱。這樣,能夠通過混凝土構造柱提高女兒墻的強度,避免女兒墻9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