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裝配式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
背景技術:
1、城市地下停車場可有效緩解城市停車難的問題。然而,目前地下停車庫土建部分多以現澆濕作業設置基坑支護支撐系統,進行土方大開挖的方式施工,其在施工場地內不僅需要占用較大的施工區域,浪費較多的支撐材料,同時需要在施工現場堆放大量的模板、鋼筋加工制作區、材料堆放場地、砂漿攪拌區等等場地。完成開挖后還需要拆除支撐系統造成建筑垃圾,施工期間存在噪音擾民、施工擾民等問題,對于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不易達到。同時在城市場地狹小、周邊建筑密集、停車需求量大的地段還無法實現大開挖進行停車庫的建設,對市容市貌以及居民停車需求存在很多不足。
2、專利文件cn?115522568?a中公開了一種裝配式鋼板樁支護環形地下車庫及其建造方法,包括鋼板樁、冠梁、環撐、地面蓋板、預制框柱、升降裝置和地面停車亭,若干根鋼板樁設置為圓形結構板樁環并嵌入平地底部,圓形結構板樁環內部挖空,冠梁設置在圓形結構的鋼板樁頂部,環撐間隔設置在圓形結構的鋼板樁的內側,預制框柱設置在鋼板樁的內側,并環繞成為圓形結構框柱環,地面蓋板覆蓋在鋼板樁與預制框柱之間,并與地面相平,升降裝置設置在圓形結構的圓形結構內,地面停車亭設置在圓形結構的預制框柱的頂部,圓形結構框柱環與圓形結構板樁環之間設置有放車裝置。這種地下車庫在施工時,先進行鋼板樁施工,對車庫開挖基坑組成支護,基坑開挖結束,開始安裝預制立柱,從底部往上逐步安裝各層停車場及預制立柱。這種地下車庫的施工方式需要在地面上設置至少鋼板樁口徑大小的作業區,地面施工作業區占地面積較大,難以滿足狹小地塊的建設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車庫占地面大、施工復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能夠減小地面上作業區的面積,適用較為狹小的地塊的建設需求。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包括嵌于地下的多個豎向車庫,每個所述豎向車庫包括多個在豎向上依次連接預制車庫單元,多個所述豎向車庫圍繞同一基坑的外周設置且每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入口端均與所述基坑連通,上下相鄰兩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之間設置有用于停放車輛的底板,最底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底部設置有刃角結構。
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預制車庫單元包括左側預制豎墻、右側預制豎墻、前側預制豎墻和后側預制豎墻,所述后側預制豎墻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角連接件與所述左側預制豎墻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固定連接,所述前側預制豎墻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角連接件與所述左側預制豎墻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可拆卸連接,當所述前側預制豎墻拆卸下來時所述預制車庫單元在原所述前側預制豎墻處形成其入口端。
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預制車庫單元還包括中間橫梁,所述中間橫梁在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頂端或底端連接于所述左側預制豎墻與右側預制豎墻的中間,所述底板設置于所述中間橫梁上。
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在所述左側預制豎墻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的前后兩側均設置有第一預埋鋼板,在所述后側預制豎墻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第二預埋鋼板,所述角連接件的一側所述第一預埋鋼板焊接且另一側與所述第二預埋鋼板焊接,所述前側預制豎墻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側預制豎墻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前側的所述角連接件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
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上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墻壁的底端設置有豎向的內置套筒,相鄰下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墻壁的頂端設置有豎向的預制出筋,相鄰兩層所述預制車庫單元連接時,所述預制出筋插入所述內置套筒中并在所述內置套筒中灌注漿料。
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在所述左側預制豎墻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的上側或者下側設置有第三預埋鋼板,所述中間橫梁的左右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側預制豎墻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上的第三預埋鋼板焊接,在所述中間橫梁兩端的下側設置有角連接件,所述角連接件的一側與所述中間橫梁連接且另一側與左側預制豎墻或所述右側預制豎墻連接。
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當所述前側預制豎墻拆卸下來后,在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頂端或底端設置有前橫梁,與原所述前側預制豎墻連接的所述角連接件與所述前橫梁連接,所述前橫梁與所述中間橫梁設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底板設置于所述前橫梁和所述中間橫梁上。
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每層的多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之間相間隔設置,且多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入口端通過擋土鋼板相連接。
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還包括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豎向設置于所述基坑內并與每層車庫的多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連通。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以下積極效果:
1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嵌于地下的多個豎向車庫,每個所述豎向車庫包括多個在豎向上依次連接預制車庫單元,多個所述豎向車庫圍繞同一基坑的外周設置且每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入口端均與所述基坑連通,上下相鄰兩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之間設置有用于停放車輛的底板,最底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的底部設置有刃角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地下車庫在施工時,先將預制車庫單元安裝在選定的場地上,然后在預制車庫單元內部進行取土作業施工,由于最底層的預制車庫單元的底部設置有刃角結構,預制車庫單元會隨著取土作業施工的進行逐步下沉,下沉至一定位置后,進行上層預制車庫單元的安裝。按上述步驟進行上部多個預制車庫單元的組裝及取土施工作業,直至同一豎向上的多層預制車庫單元施工完成。以此方式將多個豎向車庫施工完成,并使多個豎向車庫圍繞形成封閉環狀結構,然后在多個豎向車庫的中間通過按層挖土作業直至最后一層,從而完成基坑的施工。本實用新型的地下車庫可以先進行豎向車庫的施工然后進行基坑的施工,施工過程分步進行,相較于傳統地下車庫需要大面積開挖基坑并在基坑內建設車庫的施工方式,減小地面上作業區的面積,減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適用較為狹小的地塊的建設需求,且施工方便靈活,工期短。
1.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其特征在于,包括嵌于地下的多個豎向車庫,每個所述豎向車庫包括多個在豎向上依次連接的預制車庫單元(1),多個所述豎向車庫圍繞同一基坑(2)的外周設置且每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的入口端均與所述基坑(2)連通,上下相鄰兩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之間設置有用于停放車輛的底板(152),最底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的底部設置有刃角結構(1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還包括中間橫梁(15),所述中間橫梁(15)在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的頂端或底端連接于所述左側預制豎墻(11)與右側預制豎墻(12)的中間,所述底板(152)設置于所述中間橫梁(15)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側預制豎墻(11)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12)的前后兩側均設置有第一預埋鋼板(111),在所述后側預制豎墻(14)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第二預埋鋼板(141),所述角連接件(18)的一側所述第一預埋鋼板(111)焊接且另一側與所述第二預埋鋼板(141)焊接,所述前側預制豎墻(13)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側預制豎墻(11)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12)前側的所述角連接件(18)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其特征在于,上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的墻壁的底端設置有豎向的內置套筒(17),相鄰下層的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的墻壁的頂端設置有豎向的預制出筋(16),相鄰兩層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連接時,所述預制出筋(16)插入所述內置套筒(17)中并在所述內置套筒(17)中灌注漿料。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側預制豎墻(11)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12)的上側或者下側設置有第三預埋鋼板(112),所述中間橫梁(15)的左右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側預制豎墻(11)和所述右側預制豎墻(12)上的第三預埋鋼板(112)焊接,在所述中間橫梁(15)兩端的下側設置有角連接件(18),所述角連接件(18)的一側與所述中間橫梁(15)連接且另一側與左側預制豎墻(11)或所述右側預制豎墻(12)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前側預制豎墻(13)拆卸下來后,在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的頂端或底端設置有前橫梁(151),與原所述前側預制豎墻(13)連接的所述角連接件(18)與所述前橫梁(151)連接,所述前橫梁(151)與所述中間橫梁(15)設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底板(152)設置于所述前橫梁(151)和所述中間橫梁(15)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其特征在于,每層的多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之間相間隔設置,且多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的入口端通過擋土鋼板(3)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沉施工預制裝配式地下車庫,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升降機構(4),所述升降機構(4)豎向設置于所述基坑(2)內并與每層車庫的多個所述預制車庫單元(1)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