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組合書桌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組合書桌床,包括床頭單元、床面板和床尾單元,床頭單元設有第一平面和位于第一平面上方的第二平面,床尾單元設有第三平面和位于第三平面上方的第四平面,第一平面與第三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床面板的放置面,第二平面與第四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床面板的另一放置面,床頭單元上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一抽屜體,床尾單元上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二抽屜體。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書桌床,設置成由床頭單元、床面板和床尾單元拼裝構成的結構,床頭單元和床尾單元能夠為床面板提供多種形式和多種位置的支撐,使組合書桌床能夠方便地拆裝組合而用于多種用途,如可以作為書桌和床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組合書桌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家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組合書桌床。
【背景技術】
[0002]如今,家具已經在普通家庭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家具一應俱全,給現代社會的家庭生活帶來很多歡愉和舒適。
[0003]在現有技術中,家用床通常是集成的,各個構成部件具有專用功能,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床的功能單一,無法滿足對床進行功能或尺寸等調整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組合書桌床,目的是能夠方便地拆裝組合而用于多種用途。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組合書桌床,包括床頭單元、床面板和床尾單元,床頭單元設有第一平面和位于第一平面上方的第二平面,床尾單元設有第三平面和位于第三平面上方的第四平面,第一平面與第三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床面板的放置面,第二平面與第四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床面板的另一放置面,床頭單元上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一抽屜體,床尾單元上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二抽屜體。
[0006]所述床頭單元和所述床尾單元均為L形結構。
[0007]所述床頭單元包括第一支撐體和與第一支撐體連接的第二支撐體,所述第一平面為第一支撐體的頂面,所述第二平面為第二支撐體的頂面。
[0008]所述床尾單元包括第三支撐體和與第三支撐體連接的第四支撐體,所述第三平面為第三支撐體的頂面,所述第四平面為第四支撐體的頂面。
[0009]所述第四支撐體在所述第三支撐體的頂部與第三支撐體轉動連接,第四支撐體的旋轉中心線位于水平面內且與所述床面板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0010]所述第三支撐體上的遠離所述床頭單元的側面設有容納所述第四支撐體的矩形槽,矩形槽與所述第三平面位置相鄰。
[0011 ] 所述第四支撐體在朝向所述床頭單元所在位置放倒后,第四支撐體與所述床面板處于同一水平面內。
[0012]所述第二抽屜體設在所述第三支撐體上,第三抽屜體開啟或關閉時的移動方向與所述床面板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0013]所述第一抽屜體設在所述第一支撐體上,第一抽屜體開啟或關閉時的移動方向與所述床面板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0014]在所述第三支撐體上的矩形槽處的角部中心處還設有定位塊,在所述第四支撐體上設有與定位塊配合的定位槽,在第四支撐體呈豎直狀態時,定位塊嵌入定位槽中。
[0015]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書桌床,設置成由床頭單元、床面板和床尾單元拼裝構成的結構,床頭單元和床尾單元能夠為床面板提供多種形式和多種位置的支撐,使組合書桌床能夠方便地拆裝組合而用于多種用途,如可以作為書桌和床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組合書桌床在第一種使用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組合書桌床在第二種使用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組合書桌床在第三種使用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床頭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床尾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是床尾單元在抽屜體開啟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7是床尾單元在第四支撐體放倒一定角度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8是第二種結構的床尾單元在第四支撐體放倒一定角度后的剖視圖;
[0025]圖中標記為:
[0026]1、床面板;
[0027]2、床頭單元;21、第一支撐體;22、第二支撐體;23、第一平面;24、第二平面;25、第一抽屜體;
[0028]3、床尾單元;31、第三支撐體;32、第四支撐體;33、第三平面;34、第四平面;35、第二抽屜體;36、矩形槽;37、定位塊;38、定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0030]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組合書桌床,包括床頭單元2、床面板I和床尾單元3,床頭單元2設有第一平面23和位于第一平面23上方的第二平面24,床尾單元3設有第三平面33和位于第三平面33上方的第四平面34,第一平面23與第三平面33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床面板I的放置面,第二平面24與第四平面34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床面板I的另一放置面,床頭單元2上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一抽屜體25,床尾單元3上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二抽屜體35。
[0031]床頭單元2和床尾單元3分別在床面板I相對的兩端對床面板I提供支撐,如圖1所示,在床面板I放置在由第一平面23和第三平面33形成的高度較低的放置面上時,床頭單元2、床尾單元3和床面板I構成的整體結構作為床使用;如圖2所示,在床面板I放置在由第二平面24和第四平面34形成的高度較低的放置面上時,由于床面板I的高度相對較高,床頭單元2、床尾單元3和床面板I構成的整體結構可以作為書桌使用。這樣,通過對床頭單元2、床尾單元3和床面板I的拆裝組合變形,使本組合書桌床具備多種用途。
[0032]由于本組合書桌床既可以作為床使用,也可以作為書桌使用,因此床面板I要能夠兩用,床面板I的一個側面為光滑平面,是作為書桌的桌面,與該光滑平面相對的另一側面為設有用于通風透氣的透氣孔或者透氣槽的平面,是作為床的床面。
[0033]本組合書桌床的床頭單元2和床尾單元3具有多種形成,在本實施例中,床頭單元2和床尾單元3均為L形結構。具體地說,如圖4所示,床頭單元2包括第一支撐體21和與第一支撐體21連接的第二支撐體22,第一支撐體21和第二支撐體22的長度相等,第二支撐體22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撐體21的高度,第二支撐體22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撐體21的厚度。第一支撐體21和第二支撐體22放置在地面上,第一支撐體21的頂面為第一平面23,第二支撐體22的頂面為第二平面24。第一支撐體21在第二支撐體22的一側與第二支撐體22固定連接,且兩者兩端對齊,第一平面23位于第二平面24的側下方。
[0034]如圖5所示,床尾單元3包括第三支撐體31和與第三支撐體31連接的第四支撐體32,第三支撐體31和第四支撐體32的長度相等,第四支撐體32的厚度小于第三支撐體31的厚度。第一支撐體21和第二支撐體22放置在地面上,第三支撐體31的頂面為第三平面33,第四支撐體32的頂面為第四平面34,且第四平面34位于第三平面33的側上方。
[0035]作為優選的,第四支撐體32在第三支撐體31的頂部通過鉸鏈與第三支撐體31轉動連接,且兩者兩端對齊,第四支撐體32的旋轉中心線位于水平面內且與床面板I的長度方向相垂直。第四支撐體32與第三支撐體31轉動連接,且第四支撐體32可轉動的最大角度至少要等于90度,這樣第四支撐體32可翻折,從而使床尾單元3可變形。
[0036]作為優選的,第四支撐體32在中下部與在第三支撐體31遠離床頭單元2的一側頂部轉動連接,且在第四支撐體32處于豎直狀態時,第四支撐體32的遠離床頭單元2的側面與第三支撐體31的遠離床頭單元2的側面處于同一豎直面內,使第三支撐體31能夠穩定的支撐第四支撐體32,如圖5所示。
[0037]如圖3所示,在第三支撐體31上的遠離床頭單元2的側面設有容納第四支撐體32的矩形槽36,矩形槽36與第三平面33位置相鄰,該矩形槽36在第三支撐體31的頂部一側形成L形的臺階結構。第四支撐體32在第三平面33的邊緣處通過鉸鏈與第三支撐體31轉動連接,該矩形槽36不僅可以容納第四支撐體32,而且可以對第四支撐體32起到限位作用,限定第四支撐體32的轉動角度,使第四支撐體32只能朝向遠離床頭單元2的方向翻折放倒呈水平狀態,如圖7所示。
[0038]如圖3所示,在第四支撐體32放倒后,第三支撐體31在第四支撐體32的下方托住第四支撐體32,床面板I支撐在由第一平面23和第三平面33構成的放置面上,此時第四支撐體32上與第四平面34相垂直的頂面與床面板I的頂面處于同一水平面內,從而可延長床的總長,實現床的長度的調整。
[0039]如圖4所示,在第一支撐體21上設有一個可開閉的第一抽屜體25,該第一抽屜體25開啟或關閉時的移動方向與第四支撐體32的旋轉中心線相平行。第一抽屜體25用于儲存物品,其內部設有用于儲存物品的空間。第一支撐體21為矩形的盒體結構,其內部設有容納第一抽屜體25的矩形腔體,該腔體并在第一支撐體21的一個端面上形成讓第一抽屜體25進出的開口。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支撐體21的兩端端面上均設置讓第一抽屜體25進出的開口,使第一抽屜體25能夠向兩個方向開啟。
[0040]如圖6所示,在第三支撐體31上設有一個可開閉的第二抽屜體35,該第二抽屜體35開啟或關閉時的移動方向與第四支撐體32的旋轉中心線相平行,即第二抽屜體35與第一抽屜體25開啟或關閉時的移動方向相同。第二抽屜體35用于儲存物品,其內部設有用于儲存物品的空間。第三支撐體31為矩形的盒體結構,其內部設有容納第二抽屜體35的矩形腔體,該腔體并在第三支撐體31的一個端面上形成讓第二抽屜體35進出的開口。或者也可以在第三支撐體31的兩端端面上均設置讓第二抽屜體35進出的開口,使第二抽屜體35能夠向兩個方向開啟。
[0041]如圖8所示,在第三支撐體31上的矩形槽36處的角部中心處還設置有一個定位塊37,該定位塊37為矩形,相應在第四支撐體32上設有一個與定位塊37配合的矩形的定位槽38,定位槽38在第四支撐體32上相鄰的兩個表面上形成開口,在第四支撐體32呈豎直狀態時,定位塊37可嵌入定位槽38中,定位塊37的尺寸與定位槽38的尺寸相同,從而定位塊37可對第四支撐體32起到限位的效果,使第四支撐體32穩定的矗立在第三支撐體31上。
[0042]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頭單元、床面板和床尾單元,床頭單元設有第一平面和位于第一平面上方的第二平面,床尾單元設有第三平面和位于第三平面上方的第四平面,第一平面與第三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床面板的放置面,第二平面與第四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且兩者相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床面板的另一放置面,床頭單元上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一抽屜體,床尾單元上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二抽屜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頭單元和所述床尾單元均為L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頭單元包括第一支撐體和與第一支撐體連接的第二支撐體,所述第一平面為第一支撐體的頂面,所述第二平面為第二支撐體的頂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尾單元包括第三支撐體和與第三支撐體連接的第四支撐體,所述第三平面為第三支撐體的頂面,所述第四平面為第四支撐體的頂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撐體在所述第三支撐體的頂部與第三支撐體轉動連接,第四支撐體的旋轉中心線位于水平面內且與所述床面板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撐體上的遠離所述床頭單元的側面設有容納所述第四支撐體的矩形槽,矩形槽與所述第三平面位置相鄰。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撐體在朝向所述床頭單元所在位置放倒后,第四支撐體與所述床面板處于同一水平面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屜體設在所述第三支撐體上,第三抽屜體開啟或關閉時的移動方向與所述床面板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屜體設在所述第一支撐體上,第一抽屜體開啟或關閉時的移動方向與所述床面板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組合書桌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支撐體上的矩形槽處的角部中心處還設有定位塊,在所述第四支撐體上設有與定位塊配合的定位槽,在第四支撐體呈豎直狀態時,定位塊嵌入定位槽中。
【文檔編號】A47C17/62GK204120613SQ201420512458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5日
【發明者】程旭東 申請人:程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