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枕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786853閱讀:823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醫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中醫藥領域,具體涉及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枕。

技術背景

頸椎病是指頸段脊柱因年齡增加和頸部勞損、外傷等原因引起頸椎退行性改變壓迫牽拉其附近的脊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叢和其它軟組織而出現的肩臂痛、麻木、眩暈、癱瘓等各種癥狀,中醫稱之為“痹癥”。頸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見病之一,由于社會經濟等原因,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年齡日趨年輕化。頸椎病治療上方法諸多,療效各異,常見有按摩推拿法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外用溫經活絡膏,內服活絡片。按摩推拿法治療療程長,效果不明顯;藥物治療往往需要長期的服用藥物,也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手法治療有效地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緊張,使局部肌肉達到松、軟、通的狀態。減少頸椎間盤的壓力,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活血祛淤,消腫止痛,進而驅風散寒,使壅塞于經絡的滯氣瘀血得以疏通消散,增強內源性鎮痛物質,使痛閾值提高,逐漸消除疼痛感,并且改善局部微循環及動脈和腦部供血功能,矯形復位,改善頸椎生理曲度。

病人睡眠時應枕較低而松軟的枕頭,長期以來,臨床上開始使用藥枕防治頸椎病,由于藥枕可以將中藥組合物直接作用于頸部,可以達到很好的防治頸椎病作用,并具有如下優勢:1、直接作用于患處、療效可靠。枕頭內芯的填充物為中草藥。藥枕除了具有一般枕芯填充物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共性之外,還有治療的作用。對老幼體弱之人,或暫時禁服藥物者或服藥困難者,尤其適宜。藥物直接作用于頸部,發揮藥性,療效明顯。 2、取材方便、經濟實惠。藥枕療法雖然一方中中藥量甚多,多者達幾千份,但藥枕一方少則一月,多則數月,乃至年余不等,平均合算起來每日用量甚少。所用之中藥經過簡單加工后即可使用,安全,無副作用。能夠節省中藥材。將中藥放入枕頭中作為枕芯,通過氣味及皮膚滲透作用,使患者吸收,達到治療頸椎病的目的。3、制作簡單。碾磨打碎后直接填入枕芯,方法簡單。4、安全無副作用、容易被患者接受。藥枕療法屬于中醫外治法,但它不像臍療、貼敷、淋洗、霧化吸入等外治法那樣,使藥物直接接觸人體,故其藥物吸收量少,基本無毒性反應,安全可靠。休息或睡前將頸椎枕墊在頸部或墊在頸后根要靠近肩膀的位置。仰臥位能夠起到緩解肌肉緊張狀態。這樣的狀態下頸椎的疲憊感和緊張感都能得到緩解,也符合平時睡眠的自然習慣。使用藥枕積累一定的時間,才會顯現出明顯效果。藥枕治療既可在醫院使用,也可在家庭中自療。不受醫療條件和設備的限制,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在現有技術中,也公開了較多的中藥藥枕的專利,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CN104257189A的發明專利就公開了一種防治頸椎病的保健藥枕,其原料藥按以下重量構成,桂枝30-50份,防風30-50份,細辛30-50份,血竭50-70份,丹參50-70份,乳香50-70份,荊芥80-100份,羌活80-100份,白芷90-120份,當歸90-120份,赤芍90-120份,冰片10-30份,樟腦10-30份。本藥方數多為解表藥中的辛、甘、溫,主要發汗解表,輔以活血,現代認為能夠興奮汗腺神經使皮膚血管擴張,只是持續性不強,尤其是血竭和赤芍,血竭9-15小時與甘氨酸結合形成馬尿酸經腎臟排出。赤芍中的甲素、乙素以及苯甲酸樹脂揮發性太強。總的來說不利于藥枕治療頸椎病的持續性。此外,現有的中藥藥枕均將枕芯內直接裝入中藥粉,其藥力可以向四周擴散,增大的中藥的浪費,因此必需要更短時間更換中藥粉。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當前中藥藥枕現狀,本發明提供一種效果更好的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枕,對發熱后的頭項強痛,眩暈頭痛、項強、中風偏癱、胸痹心痛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同時也具有解灑毒之功能,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枕,包括頭枕和頸枕兩部分構成,頭枕和頸枕均由枕套和枕芯構成,枕芯上部由透氣材質構成,下部由不透氣材質構成,枕芯內裝有中藥粉,該中藥粉由以下重量份數計的原料藥物制成:葛根800-1200份、升麻200-300份、黃精150-250份、麩炒白術200-400份、 杜仲150-300份、 巴戟天150-300份、肉蓯蓉50-150份、 冰片15-30份,將上述中藥除冰片外,一起烘干研磨,兌入冰片,拌勻,裝入枕芯并封口。

本發明較佳的方案是,中藥粉由以下重量份數計的原料藥物制成:葛根1200份、升麻300份、黃精250份、麩炒白術400份、 杜仲200份、 巴戟天300份、肉蓯蓉150份、 冰片30份,將上述中藥除冰片外,一起烘干研磨,兌入冰片,拌勻,裝入枕芯并封口。

本發明較佳的方案是,中藥粉由以下重量份數計的原料藥物制成:葛根800份、升麻300份、黃精200份、麩炒白術300份、 杜仲300份、 巴戟天150份、肉蓯蓉50份、 冰片15份,將上述中藥除冰片外,一起烘干研磨,兌入冰片,拌勻,裝入枕芯并封口。

本發明最佳的方案是,中藥粉由以下重量份數計的原料藥物制成:葛根1000份、升麻300份、黃精200份、麩炒白術300份、 杜仲200份、 巴戟天200份、肉蓯蓉100份、 冰片20份,將上述中藥除冰片外,一起烘干研磨,兌入冰片,拌勻,裝入枕芯并封口。

作為優選擇方案,可以直接在枕芯下部設置有防止藥物向下揮發的膠板,使藥力均向上作用于患者頸部和頭部,減少藥物向下揮發;達到減少換藥次數,節約成本之目的。

本發明的藥理作用如下:

葛根:來源《神農本草經》,藥性---甘、辛、涼。歸脾、胃、肺經。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現代研究認為:葛根煎劑、葛根乙醇浸膏、葛根素等對實驗性發熱模型動物均有解熱作用。葛根煎劑、醇浸劑、總黃酮、大豆苷、葛根素均能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葛根總黃酮能擴張冠脈血管和腦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和腦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應。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的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癥狀。葛根素能改善微循環,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葛根所含有不同成分分別具有收縮與舒張內臟平滑肌的作用。并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黃精:來源《名醫別錄》藥性--- 甘、平。歸脾、肺、腎經。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現代研究認為:黃精多糖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增加蛋白激酶活性,提高心肌細胞cAMP的水平,提高學習記憶能力,改善腦功能以延緩衰老,防止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和肝脂肪浸潤;黃精水提液能顯著降低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黃精能夠抑制肝糖原酶解而降糖;黃精多糖能對抗Co60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總數減少。黃精能夠抑制體外自發和誘導的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的生成,直接清除氧自由基。黃精水提取液在體外對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多種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白術:來源《神農本草經》,藥性--- 甘、苦、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麩炒可增強補氣健脾作用。現代研究認為:白術水煎劑能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并能防治實驗性胃潰瘍。白術內酯I具有唾液淀粉酶活性、促進營養物質吸收、調節胃腸道功能的作用。白術水煎劑和流浸膏均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術多糖、白術揮發油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白術水煎劑具有抗衰老作用。白術醇提取物與石油醚提取物能抑制實驗動物子宮平滑肌收縮。此外,白術具有保肝、利膽、降血糖、抗菌、抗腫瘤、鎮靜、鎮咳、祛痰等作用。

杜仲:來源《神農本草經》,藥性--- 甘、溫。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現代研究認為:杜仲能促進骨髓基質細胞增殖及向成骨細胞分化,利于骨折愈合,對去卵巢大鼠的骨質疏松癥有預防或延緩發生的作用;生、炒杜仲及其醇沉物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及鎮痛作用;杜仲水提取物能提高腎陽虛小鼠肛溫、游泳時間、自主活動、睪丸和精囊腺數等;水煎劑及醇提取物均具有降壓作用。此外,杜仲還具有保肝、延緩衰老、抗應激、抗腫瘤、抗病毒、抗紫外線損傷等作用。

升麻:來源《神農本草經》,藥性---辛、微甘。歸肺、脾、胃、大腸經。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現代研究認為:北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熱、抗炎、鎮痛、抗驚厥、升高白細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釋放等作用。升麻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升麻對氯乙酰膽堿、組織胺和氯化鋇所致的腸管痙攣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還具有抑制心臟、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抑制腸管和妊娠子宮痙攣等作用。其生藥與炭藥均能縮短凝血時間。

肉蓯蓉:來源《神農本草經》,藥性--- 甘、咸、溫。歸腎、大腸經。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現代研究認為:肉蓯蓉對陽虛和陰虛動物的肝脾核酸含量下降和升高有調整作用。有激活腎上腺、釋放皮質激素的作用,可增強下丘腦-垂體-卵巢的促黃體功能,提高垂體對LRH的反應性及卵巢對LH的反應性,而不影響自然生殖周期的內分泌平衡。肉蓯蓉乙醇提取物在體外溫育體系中能顯著抑制大鼠腦、肝、心、腎、睪丸組織勻漿過氧化脂質的生成,并呈現良好的量效關系。

巴戟天:來源《神農本草經》藥性--- 甘、辛、微溫。歸腎、肝經。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現代研究認為:巴戟天對精子的膜結構和功能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并改善精子的運動功能和穿透功能;巴戟天水提取物、醇提取物能誘導骨髓基質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巴戟多糖能增加幼年小鼠胸腺重量,能明顯提高吞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并能明顯促進小鼠免疫特異玫瑰花結形成細胞的形成;水溶性提取物具有抗抑郁活性。此外,巴戟天還有延緩衰老、抗腫瘤等作用。

冰片:來源《新修本草》,藥性--- 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現代研究認為:本品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興奮和抑制雙重作用;龍腦、異龍腦均有耐缺氧作用,并改善缺血腦組織能量代謝,減輕腦損傷;本品還能抗心肌缺血,局部應用對感覺神經有輕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溫和的防腐作用;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2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腸桿菌等在試管內均有明顯抗菌作用,呈現出低濃度抑菌,高濃度殺菌;本品還能抗生育,并有促進藥物吸收、影響藥物分布等作用。

本方中葛根-甘、辛、涼。歸脾、胃、肺經,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解酒毒,為君藥。升麻---辛、微甘。歸肺、脾、胃、大腸經。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為臣藥。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

本發明有益效果在于:能有效緩解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此款藥枕除在一定程度上依據枕質、枕型的機械刺激頸項部的皮膚腧穴,調節經絡氣血,使之恢復有序化,達到氣血調和、陰平陽秘之外,尚有在頸項部及機體周圍的外在小環境的改變。依靠藥枕枕質的形狀、藥物的性質、氣味的芳香苦澀進而刺激人體的各個孔竅、皮膚、黏膜等處,并將許多芳香揮發油類物質直接吸收,起到局部及全身性的微循環改善。藥枕里的中藥起到升陽,通經活絡,健脾益氣,補氣養陰、益腎,強筋骨、祛風濕,溫通肌表,使腠理開合。還能改善病人身心狀態和睡眠居處環境,起到良性的調節作用,能調節人體的內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內分泌等功能。藥枕的結構能發揮藥性,長期使用能增強腎氣的作用,改善頸椎生理曲度,緩解頸椎骨質增生帶來的疼痛及其他癥狀。有效增強睡眠質量。此款藥枕對頸椎病的治療和預防保健有極大的益處,是頸椎病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項目。在枕芯下部設置有防止藥物向下揮發的膠板,在能夠在到較好的效果之上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藥藥枕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1: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枕,包括頭枕1和頸枕2兩部分構成,頭枕1和頸枕2均由枕套4和枕芯3構成,枕芯(3)透氣材質構成,枕芯3下部設置有防止藥物向下揮發的膠板5,所述的枕芯3內裝有中藥粉,所述中藥粉由以下重量份數計的原料藥物制成:葛根1200份、升麻300份、黃精250份、麩炒白術400份、 杜仲200份、 巴戟天300份、肉蓯蓉150份、 冰片30份,將上述中藥除冰片外,一起烘干研磨,兌入冰片,拌勻,裝入枕芯并封口。

實施例2:藥枕結構如實施例1,中藥粉由以下重量份數計的原料藥物制成:葛根800份、升麻300份、黃精200份、麩炒白術300份、 杜仲300份、 巴戟天150份、肉蓯蓉50份、冰片15份,將上述中藥除冰片外,一起烘干研磨,兌入冰片,拌勻,裝入枕芯并封口。

實施例3:藥枕結構如實施例1,中藥粉由以下重量份數計的原料藥物制成:葛根1000份、升麻300份、黃精200份、麩炒白術300份、 杜仲200份、 巴戟天200份、肉蓯蓉100份、 冰片20份,將上述中藥除冰片外,一起烘干研磨,兌入冰片,拌勻,裝入枕芯并封口。

治療例:為了表明本發明中藥藥枕在發熱后的頭項強痛,眩暈頭痛、項強、中風偏癱、胸痹心痛等上的良好治療作用,以下在樂山市中區中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的治療例,均使用實施例3藥枕。

王德琴,女,44歲,就診時間:2015年01月04日07時40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疼痛伴左肩部、左上肢疼痛不適10天,10天前,患者感冒后出現發熱,體溫38.7C、咳嗽。在樂山市醫院進行治療,外感癥狀緩解后出現頸背部疼痛,放射至左肩部、左上肢,休息后無明顯緩解,活動后加重,在外按摩無好轉,今日家屬帶到我院就診。望、問、切診:患者步入診療室,精神狀態一般,體型偏瘦。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僵硬,活動受限,頸椎橫突尖前側有放射性壓痛,左肩胛骨內上可觸及條索狀硬結,左上肢肌力減弱,感覺減退。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前屈旋頸試驗陽性,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舌紅、苔淡黃、脈弦。輔助檢查:頸部攝片示:頸椎病。辯證分析:患者中年女性,外感發熱后發病,頸部因為久坐、久站等慢性勞損因素均可引起頸椎退變失穩,阻遏氣機,氣停血瘀痰阻,導致頸項疼痛,清竅失養形成頸椎病。又如《張氏醫通》云:“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夾脊而上,至頭肩痛。或觀書對弈久坐而致脊背痛”。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寒濕之氣。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寒濕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至合而為痹。故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病位在頸部,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為寒濕痹阻,氣滯血瘀。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舒經活絡。處方:1、手法:摩揉頸背,分筋理脊,穴位點按,彈筋撥絡,撥正偏歪,旋轉提端,2、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復診:2015年01月07日07時1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酸軟、疼痛明顯緩解,睡眠一般,左肩部,左上肢疼痛。查體見:頸肩部肌肉稍松弛,頸部活動稍利,左上肢肌力減弱。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1月12日08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酸軟、疼痛明顯緩解,睡眠一般,左肩部,左上肢疼痛緩解。查體見:頸肩部肌肉稍松弛,頸部活動稍利,左上肢肌力減弱。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1月17日09時1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酸軟、疼痛明顯緩解,睡眠一般,左肩部,左上肢疼痛明顯緩解。查體見:頸肩部肌肉稍松弛,頸部活動稍利,左上肢肌力較前好轉,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1月20日07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學習時勞逸結合,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2月20日09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已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學習時勞逸結合,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治療五十天,療效滿意。在本治療例中,手法推拿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周俊西,男,14歲,學生,就診時間:2015年08月20日08時10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疼痛伴活動受限2+天。2+天前,患者學跆拳道時不慎將頸部扭傷,以致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家屬給予熱敷,未能緩解,昨日出現外感癥狀,體溫38C,無眩暈嘔吐等癥狀。今日患者病情無好轉家屬急帶到我院就診。望、問、切診:患者步入診療室,精神狀態一般,體型偏胖。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僵硬,活動受限,頸椎橫突尖前側有放射性壓痛,肩胛骨內上可觸及條索狀硬結,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前屈旋頸試驗陽性,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舌紅、苔黃、脈弦。輔助檢查:頸部攝片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辯證分析:患者青少年男性,平素學習跆拳道,喜上網,頸部外傷,而閃挫、久坐、等因素均可引起頸椎退變失穩,阻遏氣機,氣停血瘀痰阻,致使氣血失和,血脈不通,筋脈不榮。如<證治準繩》云:“頸痛頭暈非是風邪,即是氣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閃及久坐而致頸項不可轉移者,皆由腎氣不能生肝,肝虛無以養筋,故機關不利”。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寒濕之氣。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寒濕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至合而為痹。昨日出現外感癥狀,發熱頭痛,項背強痛,病位在頸部,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為濕熱痹阻,氣滯血瘀。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祛除濕熱,舒經活絡。處方:1、手法:摩揉頸背,分筋理脊,穴位點按,彈筋撥絡,撥正偏歪,旋轉提端,2、艾灸,傷藥外敷,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囑:1、頸部減少活動,護頸,枕頭不宜過高。2、臥硬床休息,減輕頸部負重。3、定期復查,建議院外做頸椎MRI。 復診:2015年08月22日09時3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減輕,但頸部酸軟、疼痛任未緩解,睡眠一般,查體見:頸肩部肌肉稍松弛,仍僵硬,壓痛,可摸及條狀硬結,頸部活動不利,上肢感覺減退。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8月24日09時45分,者步入診療室,訴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明顯減輕。頸部疼痛有所緩解。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頸部僵硬緩解,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8月26日08時5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睡眠尚可。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頸部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8月29日10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緩解,步態平穩。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9月03日08時4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緩解。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活動好轉。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9月05日08時,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查體見:頸部肌肉松弛,壓痛輕,頸部活動明顯好轉。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9月10日10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建議不學跆拳道。運用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治療二十天,療效滿意。本治療例中,手法推拿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周波,男,19歲,就診時間:2016 年3月24日8時35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疼痛不適1年,患者2年前,無原因出現頸部疼痛,活動后疼痛加重,多次在當地醫院治療,診斷為:頸肌勞損,給予口服藥物治療(具體用藥不詳)效果不佳,于今日到我院就診。望、問、切診:患者手扶頸步入診療室,精神狀態一般,體型偏瘦。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僵硬,壓痛, 頸椎棘上及雙側椎旁深壓痛,叩痛,放射至右上肢。右上肢肌力減弱,皮膚感覺遲鈍。舌淡紅、苔黃、脈緊。輔助檢查:攝片: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椎病。辯證分析:患者青少年男性,平素愛好運動,功課較多.《備急千金要方》說:“腎應骨,骨與腎合”,“肝應筋,筋與肝和”。肝腎精氣充足,可促使肢體骨骼強壯有力,故久行傷筋,久立傷骨。青少年筋骨強壯,平時活潑,好動,學習時長期單一姿勢,以致頸部筋骨受到持續牽拉積累損傷。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寒濕之氣。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寒濕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病程日久,經絡失養,故見循經痛。《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至合而為痹。故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病位在腰部,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為寒濕痹阻。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溫經散寒、舒筋活絡。處方:1、手法:推拿揉按,提抱牽抖,旋轉搖動;2、艾灸;3、臥床休息;4、實施例3中藥藥枕;囑:1、頸部減少活動,護頸,枕頭不宜過高。2、臥硬床休息,減輕頸部負重。3、定期復查,建議院外做頸椎MRI。復診:2016年03月26日8時5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酸軟、疼痛任未緩解,睡眠一般,查體見:頸肩部肌肉稍松弛,仍僵硬,壓痛,可摸及條狀硬結,頸部活動不利,上肢感覺減退。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3月30日09時1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有所緩解。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頸部僵硬緩解,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4月04日08時2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睡眠尚可。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頸部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4月06日07時4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睡眠尚可。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頸部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4月08日07時,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睡眠尚可。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頸部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4月11日09時2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緩解,步態平穩。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4月17日09時0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緩解,步態平穩。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4月23日09時2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緩解,步態平穩。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4月27日08時2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緩解。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活動好轉。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4月30日08時5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查體見:頸部肌肉松弛,壓痛輕,頸部活動明顯好轉。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6年05月8日10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運用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五十余天,療效滿意。在治療例中,手法推拿及外敷傷藥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黃翠容,女,44歲,就診時間:2014年01月01日08時25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疼痛不適3日,3天前,患者騎摩托車外出回來后頸部出現疼痛不適,伴有頭昏,在家貼膏藥后未見明顯緩解,于今日到我院就診。望、聞、問、切診:患者步入診室,精神狀態欠佳。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活動受限,壓痛,右側肩胛骨內上部可摸到條索狀結節,分離試驗陽性。舌淡紅、苔薄黃、脈緊。輔助檢查:頸椎X線片示:頸椎病,辯證分析:患者中年女性,平素在家種地,身處寒濕地,極易感染寒濕之邪氣。《傷科補要》曰:“感冒風寒,以患失頸,頭不能轉。”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寒濕之氣。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寒濕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至合而為痹。故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病位在頸部,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為寒濕痹阻,氣機阻滯,陽氣不達。西醫診斷:頸椎病,中醫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溫經散寒、溫通腠理、舒經活絡。處方:1、手法:摩揉頸背,分筋理脊,穴位點按,彈筋撥絡,撥正旋轉提端;2、艾灸,三號傷藥外敷;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囑:1、頸部減少活動,枕頭不宜過高。2、臥硬床休息,減輕頸部負重,禁酒。3、定期門診復查。復診:2014年01月03日7時5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有所緩解,頭昏緩解,睡眠質量較差,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仍壓痛,低頭,抬頭時疼痛減輕,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01月07日08時4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進一步緩解,偶爾頭昏,睡眠好轉,查體見:頸部壓痛輕,雙上肢活動尚可,皮膚感覺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01月11日08時3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緩解,睡眠可,查體見:頸部壓痛輕,頸部活動好轉。舌紅、苔淡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01月15日08時4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較為柔軟,壓痛輕,頸部活動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并指導其頸部功能鍛煉。2014年01月20日07時0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壓痛輕,頸部活動可。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一月后復診。2014年02月21日08時0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已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壓痛消失,頸部活動自如。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運用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四十天基本痊愈,療效滿意。本治療例中,手法推拿及外敷傷藥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黃婷,女,18歲,就診時間:2015年02月26日07時55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反復疼痛1月。1月前,患者頸背部無原因出現疼痛,酸軟,久坐后疼痛加重伴頭昏,在外按摩未見緩解,今日家屬急帶到我院就診。望、問、切診:患者步入診療室,精神狀態一般,體型偏瘦。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僵硬,活動受限,頸椎橫突尖前側有放射性壓痛,肩胛骨內上可觸及條索狀硬結,右上肢肌力減弱,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前屈旋頸試驗陽性,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舌紅、苔淡黃、脈弦。輔助檢查:頸部攝片示:頸椎病,辯證分析:患者青少年女性,高三學生,平素學習任務較重,面臨高考壓力,伏案學習時間長,長期的埋頭學習,頸部姿勢不良,以致頸部積久勞損,引起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的損傷,致使氣血失和,血脈不通,筋脈不榮。如《證治準繩》云:“頸痛頭暈非是風邪,即是氣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閃及久坐而致頸項不可轉移者,皆由腎氣不能生肝,肝虛無以養筋,故機關不利”。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寒濕之氣。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寒濕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至合而為痹。故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病位在頸部,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為寒濕痹阻,筋脈不和。診斷:項痹。治則治法:溫經散寒、舒筋活絡處方:1、手法:摩揉頸背,分筋理脊,穴位點按,彈筋撥絡,撥正偏歪,旋轉提端;2、艾灸,三號傷藥外敷;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囑:1、頸部減少活動,枕頭不宜過高;2、臥硬床休息,減輕頸部負重;3、定期復查,建議做頸椎MRI。復診:2015年03月02日08時1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酸軟、疼痛明顯緩解,睡眠一般,查體見:頸肩部肌肉稍松弛,頸部活動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3月04日07時5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學習時勞逸結合。2015年03月10日07時5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學習時勞逸結合。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月后復診。2015年05月08日09時5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不疼痛,無任何不適。查體見:頸部肌肉柔軟,頸部活動自如。舌紅、苔黃、脈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月后療效滿意。本治療例手法推拿及外敷傷藥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江河,男48歲,就診時間:2015年08月10日10時20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疼痛活動受限13日,患者13日前聚餐時曾飲入半斤白酒,之后出現頸部脹痛明顯,活動受限,次日在家自己熱敷未見緩解,且疼痛以夜間為甚。患者5日前感冒后出現發熱,體溫38C、咳嗽。在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外感癥狀緩解后出現頸背部疼痛加重,放射至左肩部、左上肢,休息后無明顯緩解,活動后加重,在外按摩無好轉,今日家屬帶到我院就診。望、聞、問、切診:患者扶入診療室,痛苦面貌。輕度發熱,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黃,口渴喜冷飲。查體見:頸部輕度腫脹,皮溫略高,壓痛,頸項部活動不利。患者自述平素喜飲白酒。舌紅,苔白黃,脈浮數。輔助檢查:X線攝片:頸椎輕度骨質增生、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辯證分析:患者平素喜飲酒,飲食生活不節制,以致濕熱郁結化火,停留肌膚。明·張景岳《景岳全書·腳氣》中認為,外是陰寒水濕,令濕邪襲入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郁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本病與清·林佩琴《類癥治裁》:“痛風,痛痹之一癥也,……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久則化熱致痛,至夜更劇。” 故本病屬祖國醫學“痹癥”范疇,病位在頸項部,病性屬實,病機為風熱夾濕邪蘊結,經絡閉阻。西醫診斷:頸椎病。中醫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清化濕熱,宣痹通絡,處方: 1、輕度手法理筋,艾灸;2、三號傷藥外敷;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醫囑:1、患肢暫不按摩、熱敷;2、清淡飲食,多飲水,禁肉類,飲酒,魚類,海鮮類等食物;3、定期門診復查。復診:2015年08月11日10時30分;患者扶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略微減輕,查體見:頸部稍腫脹,皮溫略高,壓痛輕,頸部關節活動尚可。舌邊紅、苔黃、脈浮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藥物,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8月17日9時,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已無明顯疼痛,查體見:頸部無腫脹,皮溫正常,無壓痛,頸部關節活動尚可。舌紅、苔淡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藥物,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再次囑其禁忌食物,門診隨訪。2015年08月27日9時5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已無疼痛,查體見:頸部無腫脹,皮溫正常,無壓痛,頸部關節活動尚可。舌紅、苔淡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藥物,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再次囑其禁忌食物,門診隨訪。運用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二十天,療效滿意。本治療例手法推拿及外敷傷藥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李利,男,31歲,就診時間:2014年11月02日07時40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酸痛伴活動受限1+月,1+月前,患者頸肩部無原因出現酸軟,疼痛不適,伴活動受限,患者自己外貼膏藥,病情一直無明顯改善,于今日到我院就診。望、問、切診:患者步入診療室,精神狀態一般,體型偏胖。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活動不利,肩胛骨內上可觸及條索狀硬結,壓痛,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舌紅、苔淡黃、脈弦緊。輔助檢查:頸椎X線片示:頸椎病(曲度變直)。辯證分析:患者中青年男性,平素干體力勞動,喜飲酒,慢性勞損等因素引起頸椎退變失穩,阻遏氣機,氣停血瘀痰阻,導致頸項疼痛,故《張氏醫通》云:“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夾脊而上,至頭肩痛。或觀書對弈久坐而致脊背痛”。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寒濕之氣。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寒濕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至合而為痹。故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病位在頸部,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為寒濕痹阻,筋脈不和。西醫診斷:頸椎病。中醫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溫經散寒、舒經活絡。處方:1、手法:摩揉頸背,分筋理脊,穴位點按,彈筋撥絡,撥正偏歪,旋轉提端;2、艾灸,三號傷藥外敷;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囑:1、頸部減少活動,護頸,枕頭不宜過高。2、臥硬床休息,減輕頸部負重。3、定期復查,建議院外做頸椎MRI。復診:2014年11月04日09時1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酸軟、疼痛有所緩解,睡眠一般,查體見:頸肩部肌肉稍松弛,仍壓痛,可摸及條狀硬結,頸部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11月06日08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查體見:頸部壓痛輕,頸部活動緩解。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11月10日10時3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雙上肢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11月20日10時3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雙上肢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12月15日10時,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雙上肢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1月5日9時,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不疼痛、活動自如,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正常,雙上肢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運用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二月后療效滿意。手法推拿及外敷傷藥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李想,男,35歲,就診時間:2014年07月14日11時10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反復疼痛1月。1月前,患者頸肩部無原因出現疼痛不適,休息后緩解,病情反復,在外吃藥(具體用藥不詳),頸椎牽引,未見好轉,于今日到我院就診。望、問、切診:患者步入診療室,精神狀態一般。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活動不利,上肢感覺減退,循環減弱,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舌紅,苔白黃,脈浮數。輔助檢查:頸椎X線片示:頸椎病。辯證分析:患者青年男性,司機,長期久坐、保持一姿勢,精神高度集中,頸部姿勢不良,以致頸部積久勞損,引起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的損傷,致使氣血失和,血脈不通,筋脈不榮。故<證治準繩》云:“頸痛頭暈非是風邪,即是氣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閃及久坐而致頸項不可轉移者,皆由腎氣不能生肝,肝虛無以養筋,故機關不利”。四川盆地,小暑季節氣候濕熱。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濕熱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故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病位在頸部,病位在頸項部,病性屬實,病機為風熱蘊結,濕醞氣滯,經絡閉阻。西醫診斷:頸椎病。中醫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清化濕熱,宣痹通絡,處方: 1、輕度手法理筋,艾灸;2、三號傷藥外敷;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醫囑:1、患肢暫不按摩、熱敷;2、清淡飲食,多飲水,禁肉類,飲酒,魚類,海鮮類等食物。3、定期門診復查。 復診:2014年07月16日10時1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酸軟、疼痛明顯緩解,睡眠一般,查體見:頸肩部肌肉稍松弛,壓痛輕,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07月19日11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雙上肢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08月19日11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雙上肢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運用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一月,療效滿意。本實治療例中,手法推拿及外敷傷藥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劉雪松,男 35歲,就診時間:2014年12月22日10時45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反復疼痛2-年加重5天。2 年前,患者頸部無原因出現酸軟、疼痛,癥狀時輕時重,痛甚時偶伴惡心,時輕,時重,患者未予治療。5天前疼痛癥狀加重,于今日到我院就診。望、問、切診:患者步入診療室,精神狀態一般。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活動不利,頭頸部轉動時有惡心感,雙上肢感覺減退,手指末端血液循環較差,分離試驗陽性,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舌紅、苔淡黃、脈弦緊。輔助檢查:頸椎X線片示:頸椎病(曲度變直,反弓),辯證分析:患者青年男性,電腦工作者,久坐、失枕等慢性勞損因素引起頸椎退變失穩,阻遏氣機,氣停血瘀痰阻,導致頸項疼痛,故《張氏醫通》云:“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夾脊而上,至頭肩痛。或觀書對弈久坐而致脊背痛”。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寒濕之氣。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寒濕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至合而為痹。故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病位在頸部,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為寒濕痹阻,筋脈不和。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溫經散寒、舒經活絡,處方:1、手法:摩揉頸背,分筋理脊,穴位點按,彈筋撥絡,撥正旋轉提端,2、艾灸,三號傷藥散外敷,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囑:1、頸部減少活動,枕頭不能高過一拳頭。2、臥硬床休息,減輕頸部負重,禁酒。3、定期復查,建議做頸椎MRI。復診:2014年12月23日08時1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酸軟、疼痛有所緩解,睡眠一般,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仍壓痛,活動不利。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12月24日08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無惡心感,查體見:頸部壓痛輕,頸部活動緩解,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12月25日09時2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無惡心感,查體見:頸部壓痛輕,頸部活動緩解,雙上肢循環好轉,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12月27日11時4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無惡心感,查體見:頸部壓痛輕,頸部活動緩解,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4年12月29日08時3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壓痛輕,頸部活動可,雙上肢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1月7日09時30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壓痛輕,頸部活動可,雙上肢感覺基本正常。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1月28日10時03分,患者復診,步入診療室,訴頸部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壓痛輕,頸部活動可,雙上肢感覺正常。舌紅、苔黃、脈數。醫師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運用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一月后療效滿意。本治療例手法推拿及外敷傷藥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周淑芳,女,63歲,就診時間:2015年08月10日08時10分,問診(主訴、病史):頸部酸痛不適3+月加重3+天。3+月前,患者頸部無原因酸軟,疼痛不適,晨起,下午疼痛加重,休息后緩解,未予重視,3+天前患者在家打掃衛生后頸部疼痛加重,伴活動不利,且右上肢麻木,休息后未見緩解,于到我院就診。望、問、切診:患者扶入診療室,精神狀態一般,體型偏胖,痛苦面貌。查體見:頸部肌肉緊張,僵硬,頸部廣泛壓痛,頸椎棘突旁叩擊痛,屈頸試驗陽性。舌淡紅、苔黃膩、脈緊。輔助檢查:攝片:頸椎4-7骨質增生、頸椎病。辯證分析:患者老年女性,肝腎虧虛。頸部因為久坐、久站等慢性勞損因素均可引起頸椎退變失穩,阻遏氣機,氣停血瘀痰阻,導致頸項疼痛,清竅失養形成頸椎病。又如《張氏醫通》云:“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夾脊而上,至頭肩痛。或觀書對弈久坐而致脊背痛”。四川盆地,氣候潮濕,多寒濕之氣。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濕性重著,其性粘滯。患者受涼感受寒濕之氣,致經脈拘急,氣機不通,不通則痛,故見疼痛。《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至合而為痹。故本病屬中醫“痹癥”范疇,病位在頸部,病性屬本虛標實,病機為寒濕痹阻,氣滯血瘀。診斷:頸椎病。治則治法: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益肝腎。處方:1、艾灸,三號傷藥外敷;2、臥床休息,減少頸部活動;3、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囑:1、頸部制動,佩戴頸圍固定。2、臥硬床休息,禁酒。3、定期復查,補鈣。復診:2015年08月12日07時10分,患者扶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有所緩解,頸部能稍活動,睡眠較差,右上肢仍麻木,查體見:頸部肌肉稍松弛,仍壓痛,輕微活動時疼痛減輕,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2015年08月13日07時,患者扶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進一步緩解,睡眠好轉,右上肢麻木有所緩解。查體見:頸部壓痛輕。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015年08月15日07時05分,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疼痛明顯緩解,一般活動也不加重,夜間睡眠一般,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壓痛輕,舌紅、苔黃、脈數。繼續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囑其注意保護頸部。2015年08月17日08時,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基本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壓痛輕,活動基本正常。舌紅、苔淡黃、脈數。繼續手法艾灸,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囑其注意保護頸部。指導其鍛煉頸背肌肉,注意休息。2015年09月18日09時,患者步入診療室,訴頸部已不疼痛,查體見:頸部肌肉軟和,頸部活動可。舌紅、苔黃、脈數。繼續傷藥外敷,手法艾灸口服中藥。指導其作頸項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前伸后縮活動鍛煉。再次囑其注意事項,勞逸結合,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實施例3中藥藥枕治療四十天,療效滿意。本治療例中,手法推拿可以緩解肌肉粘連和紊亂,艾灸穴位可以刺激經絡、溫通經絡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中藥藥枕藥物的作用,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通經活絡。升麻---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二藥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能有效緩解發熱之后的頸項酸楚不適,僵硬疼痛和眩暈。黃精——補氣養陰、益腎,白術——健脾益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肉蓯蓉——補腎陽,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搭配,共同協作君臣藥之性,補益脾腎,溫通肌表。冰片——開竅醒神,利于藥性的滲透之功。諸藥合用,植入藥枕,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作用,所以運用中藥藥枕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作用。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乐都县| 许昌县| 广西| 遵义市| 夏津县| 鹤壁市| 靖安县| 涿州市| 仪陇县| 交城县| 九龙坡区| 宝山区| 大理市| 汾阳市| 普兰店市| 凌云县| 德令哈市| 涡阳县| 临高县| 雅江县| 甘孜| 新龙县| 宾川县| 永登县| 克东县| 涟源市| 方山县| 三都| 扎囊县| 葵青区| 赣榆县| 神农架林区| 河北区| 三都| 广南县| 青铜峡市| 江华| 岳普湖县| 平顶山市|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