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櫥柜設計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多用途櫥柜。
背景技術:
櫥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廚房必備的儲存器具,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櫥柜構造簡單,功能單一,大多數是由一些較大空間的拉門柜組成,對于不同種類的物品無法很好的分類儲存,在人們需要找出某些物品時十分不便,因此市場上急需一種儲物功能多、實用性強的櫥柜,最好可以自動滅菌且環保衛生,還帶有清洗池的櫥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用途櫥柜,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用途櫥柜,包括工作放置箱、高溫高壓滅菌箱和動力裝置,所述工作放置箱右端安裝有清洗池,所述清洗池底部中間位置設有放水口,所述放水口下端安裝有出水管,所述清洗池上端設有清洗池口,所述清洗池口正上方安裝有水噴頭,所述水噴頭上端安裝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端安裝有水閥,所述清洗池右端安裝有傳送工作板,所述傳送工作板下端安裝有皮帶,所述皮帶左端安裝有從動輪,所述皮帶右端安裝有主動輪,所述高溫高壓滅菌箱中間安裝有升降掛板,所述升降掛板兩頭頂端設有卡口,所述動力裝置上端安裝有PLC控制面板,所述動力裝置左右兩端均安裝有調壓控制裝置,所述調壓控制裝置上端安裝有絕熱抗壓板,所述絕熱抗壓板上端安裝有滅菌燈,所述調壓控制裝置和滅菌燈左兩側安裝有電動升降桿。
優選的,所述工作放置箱內部安裝有工作區隔板。
優選的,所述清洗池兩側均安裝有鑲嵌板。
優選的,所述傳送工作板兩側安裝有防護欄桿。
優選的,所述高溫高壓滅菌箱上表面安裝有可切換頂板。
優選的,所述升降掛板左右兩端安裝有滑道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廚柜能夠適應于廚房用具的分類擺放,合理實用,因工作放置箱上端是由硬質材料制成可直接當做工作平臺使用,而且工作放置箱右側設置有水池,可隨時對需要用的菜類或者盤類用具進行清洗,使用起來十分方便不費時,在清洗池右端設有傳送裝置,能夠將清洗好的盤具及碗具運輸到高溫高壓滅菌箱上端的可切換頂板上,通過PLC控制面板控制升降掛桿作用,使其運動到高溫高壓滅菌箱內,經滅菌燈與調壓控制裝置對高溫高壓滅菌箱內的盤具與碗具進行滅菌處理,保障了用具的清潔性高,環保衛生而且是智能操作,十分適應于現行的家庭主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多用途櫥柜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多用途櫥柜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多用途櫥柜高溫高壓滅菌箱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工作放置箱、2水閥、3進水管、4水噴頭、5從動輪、6皮帶、7高溫高壓滅菌箱、8主動輪、9清洗池、10放水口、11出水管、12工作區隔板、13清洗池口、14防護欄桿、15滑道槽、16傳送工作板、17鑲嵌板、18卡口、19電動升降桿、20滅菌燈、21調壓控制裝置、22PLC控制面板、23動力裝置、24絕熱抗壓板、25升降掛板、26可切換頂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用途櫥柜,包括工作放置箱1、高溫高壓滅菌箱7和動力裝置23,工作放置箱1內部安裝有工作區隔板12,工作放置箱1右端安裝有清洗池9,清洗池9底部中間位置設有放水口10,放水口10下端安裝有出水管11,清洗池9上端設有清洗池口13,清洗池口13正上方安裝有水噴頭4,水噴頭4上端安裝有進水管3,進水管3上端安裝有水閥2,清洗池9兩側均安裝有鑲嵌板17,清洗池9右端安裝有傳送工作板16,傳送工作板16兩側安裝有防護欄桿14,傳送工作板16下端安裝有皮帶6,皮帶6左端安裝有從動輪5,皮帶6右端安裝有主動輪8,高溫高壓滅菌箱7上表面安裝有可切換頂板26,高溫高壓滅菌箱7中間安裝有升降掛板25,升降掛板25左右兩端安裝有滑道槽15,升降掛板25兩頭頂端設有卡口18,動力裝置23上端安裝有PLC控制面板22,動力裝置23左右兩端均安裝有調壓控制裝置21,調壓控制裝置21上端安裝有絕熱抗壓板24,絕熱抗壓板24上端安裝有滅菌燈20,調壓控制裝置21和滅菌燈20左側安裝有電動升降桿19。
工作原理:使用者根據自己的使用需要,將廚房里需要用到的用具按照櫥柜上的設計進行分類擺放,當需要清洗時可打開水閥2讓水通過進水管3經水噴頭4可直接在清洗池9內進行清洗,清洗好后,如是需要使用的菜類可直接進行切割,如是飯后清洗盤碟或者碗具等,可將清洗好后的盤碟或者碗具直接放置在傳送工作板16上,經傳送帶傳動帶到高溫高壓滅菌箱7的可切換頂板26上,通過PLC控制面板22控制升降掛桿25,使其運動到高溫高壓滅菌箱7內,經滅菌燈20與調壓控制裝置21對高溫高壓滅菌箱7內的盤碟或者碗具進行滅菌處理,直至工作完成。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