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冬夏兩用椅。
背景技術:
椅子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具之一,普遍的應用在各類場所中,但是在使用椅子的過程中,常常是四季都用一種椅子,如果使用的是冬季椅,冬季可以達到保暖的效果,但是夏季使用就會覺得特別悶熱;如果使用的是夏季椅,夏季使用會覺得十分涼爽,但是冬季使用就會覺得特別冰涼,使得舒適度較差。
目前,市面上存在一種冬夏兩用座椅,包括支腳、座椅和靠背,所述座椅是轉動座椅,所述靠背是轉動靠背;轉動靠背兩面分別是加熱材質和透氣材質制成的加熱按摩靠背和透氣靠背,轉動靠背通過轉動軸和固定銷來調整兩面的透氣靠背和加熱按摩靠背;轉動座椅兩面分別是加熱材質和透氣材質制成的加熱座椅和透氣座椅,轉動座椅通過轉動軸和固定銷來調整兩面的透氣座椅和加熱座椅。該冬夏兩用座椅可以實現冬季的保暖和夏季的涼爽效果,但是采用兩面不同材料的設計,既浪費材料,翻轉使用又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冬夏兩用椅,能實現冬季的保暖效果和夏季的涼爽效果,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如下:
冬夏兩用椅,包括靠背、坐墊和椅腿,所述靠背和坐墊分別具有內部空腔結構,所述靠背和坐墊的空腔連通,所述靠背和坐墊的表面為疏松多孔結構,所述空腔結構內部設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將空腔分隔成若干個排氣通道,所述靠背上部設置有若干排氣孔,所述排氣孔連接有配套使用的塞子。
本發明基礎方案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所述靠背和坐墊分別具有內部空腔結構,所述靠背和坐墊的空腔連通,所述空腔結構內部設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將空腔分隔成若干個排氣通道,所述靠背上部設置有若干排氣孔,夏天使用時,人們坐在該椅子上,身體的熱量傳到靠背和椅子中,此時,靠背和坐墊的溫度高于椅子外部溫度,靠背和坐墊內熱空氣因密度小,便沿著靠背和坐墊的排氣孔自然上升而排出,椅子外冷空氣因密度大,從靠背和坐墊的表面疏松多孔結構滲入補充,使得所述靠背和所述坐墊的溫度降低,從而使人們坐在該冬夏兩用椅上感覺涼爽。冬天使用時,用所述塞子將排氣孔堵住,使得熱空氣一直保留所述靠背和所述坐墊內,熱量不會流失,所以達到保暖的效果。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靠背和坐墊內部設置有軸,所述靠背向后平放,與所述坐墊成180度,人們需要休息時,可以將靠背放下,躺在靠背和坐墊形成的平面上休息。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椅腿包括兩條固定伸縮椅腿和兩組剪叉結構,所述兩條固定伸縮椅腿固定在所述坐墊下表面的前端,所述剪叉結構包括兩個叉桿,每組剪叉結構的兩個叉桿分別支撐在所述坐墊的下表面的后端,所述剪叉結構伸展開后,可以用來支撐放下的靠背,所述剪叉結構收縮后,可以收于坐墊下方,節約空間。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塞子和所述靠背通過鐵鏈相連,避免塞子拔出后容易丟失。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塞子由人工合成的可分解材料制成,所述可分解材料為聚乳酸,耐磨損,使用壽命長。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塞子在回收時添加改性淀粉作為分解添加劑,使得塞子能發生自然分解,有利于環境。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冬夏兩用椅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冬夏兩用椅靠背放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冬季兩用椅內部空腔的正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靠背1、坐墊2、固定伸縮椅腿3、剪叉結構4、排氣通道5、隔板6、排氣孔7。
實施例1基本如附圖1所示:
冬夏兩用椅,包括靠背1、坐墊2和椅腿,所述椅腿包括兩條固定伸縮椅腿3和兩組剪叉結構4,所述靠背1和坐墊2分別為內部空腔結構,所述靠背1和坐墊2的空腔連通,所述靠背和坐墊的表面為疏松多孔結構(未繪出),如附圖3所示,所述空腔結構內部設置有若干隔板6,所述隔板6將空腔分隔成若干個排氣通道5;所述靠背1上部設置有若干與排氣通道5連通的排氣孔7,所述排氣孔7連接有封堵排氣孔塞子(未繪出),所述塞子與靠背1通過鐵鏈連接,可以避免塞子拔出后容易丟失。
實施例2基本如附圖2所示: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所述靠背1通過銷軸鉸接在坐墊2上,所述靠背1可以通過軸的轉動,從而向后平放,與所述坐墊成180度,所述每組剪叉結構包括兩個叉桿,所述每組剪叉結構4的兩個叉桿分別支撐在所述坐墊下表面的后端,將該兩組剪叉結構4拉伸開,使其兩個叉桿拉伸后支撐放下的靠背1;所述兩條固定伸縮椅腿3固定在所述坐墊下表面的前端,此時,配合兩組剪叉結構4的拉伸來調節兩條固定伸縮椅腿3的高度,從而使得靠背1和坐墊2位于一個平面上形成一個簡易的床,且四角穩固,人們可以放心的躺在上面休息。又如附圖1所示,當靠背1收好時,將所述剪叉結構4收縮后,所述剪叉結構的兩個叉桿被鉸接點分為上下兩個三角形結構,可以收于坐墊2下方,既能穩定地支撐整個椅子,又節約空間。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所述塞子由人工合成的可分解材料制成,所述可分解材料為聚弱酸(PLA),利用該可分解材料制成的塞子必須加添加材料才能完成自然分解,所述添加材料為改性淀粉,所述改性淀粉制作方法為:將玉米淀粉、甘油、聚乙二醇4000、環氧大豆油按20/1/1/1的比例加入高速攪拌機內,升溫攪拌,制得改性淀粉。在使用時,由該材料制成的塞子不會因為磨損或處于自然環境下就發生自然分解,有益于延長該塞子的使用壽命,加入改性淀粉后掩埋土中,塞子能發生自然降解,有利于環境。
聚乳酸材料掩埋與分解實驗:
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比組,實驗組為聚乳酸材料制成的塞子添加改性淀粉,對照組為聚乳酸材料制成的塞子,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掩埋土中,分別做好區分標記,180天后,取出實驗組和對照組,觀察塞子的分解情況,實驗結果如表1。
表1
由實驗可知,利用聚乳酸材料制成塞子在使用時,由對照組可知,該塞子不會發生自燃分解導致磨損或損壞,非常耐用,且使用壽命長;在要回收處理該塞子時,加入食鹽,再掩埋土中,該塞子能自然分解,方便處理,也不會影響環境。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