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自動化清潔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全自動洗手設備。
背景技術:
文獻號為CN2038763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洗手機,其洗刷部分由電動機驅動的兩個上下布置的一對刷輪組成,刷輪上有長毛用于刷洗手。該種結構雖然能夠實現對手部的刷洗,但是由于刷毛是連接在刷輪的圓周壁面上,若刷毛較長,則刷毛與手部接觸時基本是傾斜的,或者刷毛是側面貼在手部上滑過的,刷洗效果較差;若刷毛是較短的,則手部伸到兩個刷輪之間時,手部僅有較小的面積與刷毛接觸,這樣在刷洗過程中需要均勻地移動手部以利于刷輪刷到手上各個位置,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對手部進行均勻刷洗,拆裝簡易,便于維護的全自動洗手設備。
為實現本發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多功能全自動洗手設備,包括有柜體,安裝在柜體上的非鐵磁材質的盆體,安裝在柜體上后側且出水口位于盆體上方中間位置的水龍頭,以及安裝在盆體內的刷洗機構;
所述刷洗機構包括有分別安裝在盆體內兩側的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以及安裝在盆體內中間位置的第三刷子和第四刷子;
所述盆體兩側壁對稱地成型有水平設置的圓形槽體形狀的側向刷座,所述第一刷子、第二刷子水平滑動安裝在兩側的側向刷座內;所述側向刷座外端通過軟管與自來水管連接,且軟管的進口端與自來水管之間連接有第二電磁閥;
所述第一刷子包括有圓形的伸縮管,成型在伸縮管一端的圓形的刷體連接座,連接在刷體連接座遠離伸縮管一端的刷板,以及連接在刷板上的刷毛;所述刷板上均勻成型有出水孔,所述伸縮管內安裝有向刷板方向導通的限壓閥;所述刷體連接座外壁等距地連接有從動磁鐵;所述伸縮管外壁遠離刷體連接座的端部位置安裝有密封圈;所述伸縮管外壁中部成型有伸縮外螺紋,所述側向刷座內壁靠近盆體的一端成型有與伸縮外螺紋配合傳動連接的伸縮內螺紋;
所述第二刷子除了伸縮外螺紋與第一刷子反向之外,其它結構均相同;
所述盆體內前側壁的中間位置成型有一個中間刷座,所述第三刷子、第四刷子轉動連接在中間刷座上;所述中間刷座一側成型有圓形的第一安裝口,另一側成型有與第一安裝口同軸設置的第二安裝口;
所述柜體內安裝有洗手液箱,洗手液箱下部外壁連接有水泵,所述中間刷座通過軟管與水泵的出水端連接;
所述第三刷子包括有刷體連接座,成型在刷體連接座一側的圓管狀的第一接頭,連接在刷體連接座另一端的刷板,以及連接在刷板上的刷毛;所述刷板上均勻成型有出水孔;所述刷體連接座外壁等距地連接有從動磁鐵;
所述第四刷子包括有刷體連接座,成型在刷體連接座一側的圓管狀的第二接頭,連接在刷體連接座另一端的刷板,以及連接在刷板上的刷毛;所述刷板上均勻成型有出水孔;所述刷體連接座外壁等距地連接有從動磁鐵;
所述第一接頭從第一安裝口穿入,并從第二安裝口穿出,所述第一接頭上對應第一安裝口、第二安裝口的位置安裝有密封圈;所述第二接頭在第二安裝口一側與第一接頭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第一接頭側壁成型有通水口,使得中間刷座與第三刷子、第四刷子內部連通;
所述盆體下端兩側成型有兩個輥子連接座,兩個輥子連接座之間轉動安裝有一個轉動軸,一個輥子連接座的外側固定安裝有用以驅動所述轉動軸轉動的驅動電機a;所述轉動軸上對應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的刷體連接座移動范圍內的位置固定連接有驅動輥a,所述驅動輥a上沿周向等距地連接有與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上的從動磁鐵配合以驅動第一刷子、第二刷子轉動的驅動磁鐵;
所述轉動軸的中間對應第三刷子、第四刷子的刷體連接座的位置轉動連接有一個驅動輥b,所述驅動輥b上沿周向等距地連接有與第三刷子、第四刷子上的從動磁鐵配合以驅動第三刷子、第四刷子轉動的驅動磁鐵;所述盆體底部前側中間位置安裝有驅動所述驅動輥b轉動的驅動電機b;所述驅動電機b的輸出軸上連接有驅動齒輪b,所述驅動輥b的中間位置成型有與所述驅動齒輪b嚙合傳動連接的從動齒。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第三刷子、第四刷子上的各個從動磁鐵均設置為S極一致朝向刷體連接座中心,或者N極一致朝向刷體連接座中心,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之間相互排斥;所述驅動輥a、驅動輥b上的各個驅動磁鐵則相應設置為N極一致朝向轉動軸中心,或者S極一致朝向轉動軸中心,從而使得驅動輥a與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之間,驅動輥b與第三刷子、第四刷子之間通過磁場力形成傳動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水龍頭通過軟管與自來水管連接,且軟管的進口端與自來水管之間連接有第一電磁閥,所述中間刷座上方位于水龍頭出水端的正下方安裝有龍頭感應開關;
所述中間刷座上方安裝有刷子開關,所述盆體內后側壁上位于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之間,以及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之間的位置安裝有刷子感應開關;
所述龍頭感應開關、刷子開關及刷子感應開關分別與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電聯接;
所述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驅動電機a、驅動電機b及水泵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電聯接;
當按下刷子開關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電磁閥打開2-5s,同時控制驅動電機a轉動,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在水壓作用下向盆體中間方向滑動,同時在驅動輥a驅動下轉動,在伸縮外螺紋接觸到伸縮內螺紋后,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單獨由驅動輥a驅動繼續向盆體中間方向移動,直到伸縮外螺紋與伸縮哦內螺紋脫離,此時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的刷毛,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的刷毛相接觸;
接著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3-5s,使洗手液從第三刷子、第四刷子上的出水孔流出并粘附在刷毛上;接著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繼續轉動3-5s,同時控制驅動電機b相對驅動電機a反向轉動;接著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反向轉動1-3s,第一刷子與第三刷子之間,以及第二刷子與第四刷子之間由于磁場斥力使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上的伸縮外螺紋與伸縮內螺紋接觸,進而伸縮內螺紋配合驅動輥a使第一刷子、第二刷子退回一段距離;
當將雙手分別伸到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之間時,刷子感應開關感應到信號,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驅動電機b同時正轉帶動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第三刷子、第四刷子同時轉動對雙手進行刷洗,經過10-60s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電磁閥打開,自來水通過限壓閥并從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上的出水孔噴出將刷毛及雙手上洗手液泡沫沖洗干凈,經過10-60s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電磁閥關閉;
接著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反向轉動,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往盆體兩側移動回復到初始位置,經過5-10s之后,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停止。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移動到距離盆體中間最近的極限位置時,第一刷子與第三刷子之間,第二刷子與第四刷子之間的從動磁鐵的磁場斥力大于限壓閥導通時所需的壓力。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龍頭感應開關、刷子感應開關為紅外光電傳感器或者熱釋電傳感器。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伸縮管外壁與密封圈之間,所述第一接頭與密封圈之間均為旋轉密封。
作為優選方案:連接中間刷座與水泵的軟管上連接有三通接頭,三通接頭通過管道與一個氣泵連接,所述氣泵安裝在洗手液箱外壁上;所述氣泵與控制器電聯接,且所述氣泵與所述水泵同時啟動或停止。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的兩個伸縮管之間轉動連接有一個弧形罩,所述弧形罩具有一個圓心角為150-200度的圓弧形擋壁和一體連接在圓弧形擋壁兩側的兩個側板,所述側板上成型有匹配套設在伸縮管上的連接圈;弧形罩的側板上連接有第一磁鐵;所述盆體外與第一磁鐵同側的側向刷座外轉動安裝有一個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上連接有與第一磁鐵通過磁場力相吸緊的第二磁鐵;所述盆體外壁安裝有罩子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與傳動齒輪傳動連接的驅動齒輪;所述罩子驅動電機與控制器電聯接。
作為優選方案:在所述刷子開關被按下時,所述罩子驅動電機驅動弧形罩轉動至位于刷洗機構下部作為洗手液承接槽;當所述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回復至初始位置時,所述罩子驅動電機驅動弧形罩轉動至位于刷洗機構上方;接著所述驅動電機繼續驅動所述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第三刷子、第四刷子反向旋轉將刷毛上的殘留水分甩干。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水龍頭上端連接有一個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相對水龍頭為中心左右對稱設置的干手機;
所述干手機包括有一個環形的噴氣圈,以及連接在噴氣圈后側的進風筒;
所述噴氣圈的內壁上部成型有豎直朝下或者傾斜朝下且延長線向下與噴氣圈的軸線相交的噴氣口;
所述進風筒內安裝有軸流風扇和加熱器,所述加熱器位于軸流風扇的出風端一側;所述進風筒尾部成型有進風孔;
所述噴氣圈的內壁上端部連接有一個傳感器支架,所述傳感器支架下方安裝有一個出風感應開關,所述出風感應開關為紅外光電傳感器;
所述出風感應開關與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電聯接;所述軸流風扇及加熱器分別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電聯接;
當人體手部接近出風感應開關時,控制器控制軸流風扇及加熱器同時啟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將刷洗機構安裝在盆體內,將驅動刷洗機構運動的驅動輥安裝在盆體外并通過磁力實現傳動,使得安裝在盆體內的可動部件較為簡單,便于維護或更換部件(所需更換部件為刷板及刷毛)。本發明使用兩組刷子分別刷洗左右手,且刷毛連接在刷板的端面上,這樣刷洗面積大,且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可以相對第三刷子、第四刷子移動,這樣刷毛不需要設計的過長,可以使得盡量多的刷毛是通過端部與手部皮膚接觸進行刷洗,刷洗效率高。
所述限壓閥不僅利于通過水壓驅動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向盆體中間方向移動,同時在刷子甩干時,限壓閥可以阻止側向刷座內殘留的水繼續流出。
所述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由驅動輥a驅動,第三刷子、第四刷子由驅動輥b驅動,在洗手液從第三刷子、第四刷子擠出后,驅動輥a、驅動輥b驅動第一刷子相對第三刷子、第二刷子相對第四刷子反向轉動,這樣洗手液能夠較為均勻地涂抹到各個刷毛上,能夠保證在洗手液用量較少的條件下達到較好的刷洗效果,且刷毛上均勻涂抹了洗手液之后,手上可能殘留的油污就較難附著到刷毛上,這樣延長了刷子的使用壽命。
所述干手機可以在洗手完成后對手部進行快速風干;兩個干手機不僅可以分別風干左右手,且在用戶離開后干手機可以啟動將甩干后的刷毛進一步風干,避免刷毛上細菌滋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3是本發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盆體及刷洗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盆體及刷洗機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盆體及刷洗機構部分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7是盆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盆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第一刷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第一刷子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11是第三刷子和第四刷子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12是第三刷子和第四刷子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13是風干機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4是風干機部分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5是弧形罩位于刷洗機構上方時的結構狀態圖。
1、柜體;2、盆體;20、排水管;21、側向刷座;211、伸縮內螺紋;22、中間刷座;221、第一安裝口;222、第二安裝口;23、刷子開關;24、龍頭感應開關;25、刷子感應開關;26、輥子連接座;3、水龍頭;4、刷洗機構;41、第一刷子;42、第二刷子;43、第三刷子;44、第四刷子;401、伸縮管;402、刷體連接座;403、從動磁鐵;404、伸縮外螺紋;405、刷毛;406、刷板;4061、出水孔;407、第一接頭;4071、通水口;408、第二接頭;409、限壓閥;51、驅動電機a;52、驅動輥a;53、驅動電機b;54、驅動輥b;541、從動齒;55、驅動磁鐵;56、轉動軸;61、第一電磁閥;62、第二電磁閥;7、洗手液箱;71、水泵;72、氣泵;73、液位傳感器;8、弧形罩;801、連接圈;802、缺口;81、傳動齒輪;82、罩子驅動電機;83、第一磁鐵;84、第二磁鐵;9、干手機;91、連接桿;92、噴氣圈;921、噴氣口;93、傳感器支架;94、出風感應開關;95、進氣筒。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結合圖1至圖12所示,本實施例是一種多功能全自動洗手設備,包括有柜體1,安裝在柜體上的非鐵磁材質的盆體2,安裝在柜體上后側且出水口位于盆體上方中間位置的水龍頭3,以及安裝在盆體內的刷洗機構4。
所述刷洗機構包括有分別安裝在盆體內兩側的第一刷子41、第二刷子42,以及安裝在盆體內中間位置的第三刷子43和第四刷子44。
所述盆體兩側壁對稱地成型有水平設置的圓形槽體形狀的側向刷座21,所述第一刷子、第二刷子水平滑動安裝在兩側的側向刷座內;所述側向刷座外端通過軟管與自來水管連接,且軟管的進口端與自來水管之間連接有第二電磁閥62。
所述第一刷子包括有圓形的伸縮管401,成型在伸縮管一端的圓形的刷體連接座402,連接在刷體連接座遠離伸縮管一端的刷板406,以及連接在刷板上的刷毛405;所述刷板上均勻成型有出水孔4061,所述伸縮管內安裝有向刷板方向導通的限壓閥409;所述刷體連接座外壁等距地連接有從動磁鐵403;所述伸縮管外壁遠離刷體連接座的端部位置安裝有密封圈;所述伸縮管外壁中部成型有伸縮外螺紋404,所述側向刷座內壁靠近盆體的一端成型有與伸縮外螺紋配合傳動連接的伸縮內螺紋211。
所述第二刷子除了伸縮外螺紋與第一刷子反向之外,其它結構均相同。
所述盆體內前側壁的中間位置成型有一個中間刷座22,所述第三刷子、第四刷子轉動連接在中間刷座上;所述中間刷座一側成型有圓形的第一安裝口221,另一側成型有與第一安裝口同軸設置的第二安裝口222;所述第一安裝口的內徑大于第二安裝口的內徑。
所述盆體內底部位于中間刷座的后側位置連接有排水管20,排水管下端通到下水道。
所述柜體內安裝有洗手液箱7,洗手液箱下部外壁連接有水泵71,所述中間刷座通過軟管與水泵的出水端連接。
所述第三刷子包括有刷體連接座402,成型在刷體連接座一側的圓管狀的第一接頭407,連接在刷體連接座另一端的刷板,以及連接在刷板上的刷毛;所述刷板上均勻成型有出水孔;所述刷體連接座外壁等距地連接有從動磁鐵。
所述第四刷子包括有刷體連接座,成型在刷體連接座一側的圓管狀的第二接頭408,連接在刷體連接座另一端的刷板,以及連接在刷板上的刷毛;所述刷板上均勻成型有出水孔;所述刷體連接座外壁等距地連接有從動磁鐵。
所述第一接頭從第一安裝口穿入,并從第二安裝口穿出,所述第一接頭上對應第一安裝口、第二安裝口的位置安裝有密封圈;所述第二接頭在第二安裝口一側與第一接頭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第一接頭側壁成型有通水口4071,使得中間刷座與第三刷子、第四刷子內部連通。
所述第一接頭具有外徑一大一小的兩段,這樣便于對應第一安裝口、第二安裝口位置密封圈的安裝,也方便將第一接頭穿過第一安裝口和第二安裝口。
所述刷子機構的各個刷子均能方便地拆裝,利于部件更換,拆卸刷子時,先將第三刷子、第四刷子相對旋松,取下第三刷子、第四刷子后,再分別將第一刷子、第二刷子旋出;安裝時則先安裝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然后再安裝第三刷子和第四刷子。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的長度設計為:當第三刷子和第四刷子安裝后能夠阻擋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從側向刷座中脫出,這樣在使用過程中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不會產生意外脫落的情況。
所述盆體下端兩側成型有兩個輥子連接座26,兩個輥子連接座之間轉動安裝有一個轉動軸56,一個輥子連接座的外側固定安裝有用以驅動所述轉動軸轉動的驅動電機a51;所述轉動軸上對應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的刷體連接座移動范圍內的位置固定連接有驅動輥a52,所述驅動輥a上沿周向等距地連接有與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上的從動磁鐵配合以驅動第一刷子、第二刷子轉動的驅動磁鐵55。
所述轉動軸的中間對應第三刷子、第四刷子的刷體連接座的位置轉動連接有一個驅動輥b54,所述驅動輥b上沿周向等距地連接有與第三刷子、第四刷子上的從動磁鐵配合以驅動第三刷子、第四刷子轉動的驅動磁鐵55;所述盆體底部前側中間位置安裝有驅動所述驅動輥b轉動的驅動電機b53;所述驅動電機b的輸出軸上連接有驅動齒輪b,所述驅動輥b的中間位置成型有與所述驅動齒輪b嚙合傳動連接的從動齒541。
所述的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第三刷子、第四刷子上的各個從動磁鐵均設置為S極一致朝向刷體連接座中心,或者N極一致朝向刷體連接座中心,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之間相互排斥;所述驅動輥a、驅動輥b上的各個驅動磁鐵則相應設置為N極一致朝向轉動軸中心,或者S極一致朝向轉動軸中心,從而使得驅動輥a與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之間,驅動輥b與第三刷子、第四刷子之間通過磁場力形成傳動連接。
所述水龍頭通過軟管與自來水管連接,且軟管的進口端與自來水管之間連接有第一電磁閥61,所述中間刷座上方位于水龍頭出水端的正下方安裝有龍頭感應開關24。當手伸到水龍頭出水端的正下方時,龍頭感應開關檢測到信號,則控制器控制第一電磁閥打開,水龍頭即出水。
所述中間刷座上方安裝有刷子開關23,所述盆體內后側壁上位于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之間,以及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之間的位置安裝有刷子感應開關25。
所述龍頭感應開關、刷子開關及刷子感應開關分別與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電聯接。
所述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驅動電機及水泵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電聯接。
當按下刷子開關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電磁閥打開2-5s,側向刷座內水壓升高,同時控制驅動電機轉動,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在水壓作用下向盆體中間方向滑動,同時在驅動輥a驅動下轉動,在伸縮外螺紋接觸到伸縮內螺紋后,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單獨由驅動輥a驅動繼續向盆體中間方向移動,直到伸縮外螺紋與伸縮哦內螺紋脫離,此時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的刷毛,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的刷毛相接觸。
接著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3-5s,使洗手液從第三刷子、第四刷子上的出水孔流出并粘附在刷毛上;接著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繼續轉動3-5s,同時控制驅動電機b相對驅動電機a反向轉動;接著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反向轉動1-3s,第一刷子與第三刷子之間,以及第二刷子與第四刷子之間由于磁場斥力使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上的伸縮外螺紋與伸縮內螺紋接觸,進而伸縮內螺紋配合驅動輥a使第一刷子、第二刷子退回一段距離。
由于第二電磁閥僅打開2-5s時間,其作用主要是使伸縮外螺紋能夠與伸縮內螺紋能夠嚙合,限壓閥基本不打開或者僅打開很短時間,這樣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相接觸之后,各個刷子的刷毛上均能較為均勻地粘附洗手液,隨后第一刷子、第二刷子退回一段距離便于手伸到第一刷子與第三刷子,第二刷子與第四刷子之間。所述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由驅動輥a驅動,第三刷子、第四刷子由驅動輥b驅動,在洗手液從第三刷子、第四刷子擠出后,驅動輥a、驅動輥b驅動第一刷子相對第三刷子、第二刷子相對第四刷子反向轉動,這樣洗手液能夠較為均勻地涂抹到各個刷毛上,能夠保證在洗手液用量較少的條件下達到較好的刷洗效果,且刷毛上均勻涂抹了洗手液之后,手上可能殘留的油污就較難附著到刷毛上,這樣延長了刷子的使用壽命。
當將雙手分別伸到第一刷子和第三刷子,第二刷子和第四刷子之間時,刷子感應開關感應到信號,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驅動電機b帶動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第三刷子、第四刷子同時轉動對雙手進行刷洗(該階段中刷毛上基本為洗手液,可將手上的大部分污垢溶解),經過10-60s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電磁閥打開,自來水通過限壓閥并從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上的出水孔噴出將刷毛及雙手上洗手液泡沫沖洗干凈(該階段中通過水流將手上以及刷毛上的洗手液沖洗干凈),經過10-60s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電磁閥關閉。
接著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a反向轉動,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往盆體兩側移動回復到初始位置,經過5-10s之后,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停止。
自動刷洗流程結束之后,用戶可將雙手放到水龍頭下方進行最后的清洗。
在各個刷子旋轉過程中,由于第一刷子、第二刷子上的伸縮外螺紋外端的部分一直與伸縮內螺紋保持接觸,這使得第一刷子、第二刷子會在水平方向上產生短距離的來回移動(小于伸縮外螺紋的螺距),使得刷毛能夠更充分地與手部皮膚產生接觸,增強刷洗效果。
文中所述的正轉、反轉都是以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的運動方向而言,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往盆體中間方向移動時對應的是正轉,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往盆體兩側方向移動時對應的是反轉。
所述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移動到距離盆體中間最近的極限位置時,第一刷子與第三刷子之間,第二刷子與第四刷子之間的從動磁鐵的磁場斥力大于限壓閥導通時所需的壓力。所述限壓閥用于配合自來水驅動第一刷子、第二刷子向盆體中間移動,但同時限壓閥會阻礙側向刷座內自來水流出,這樣也就阻礙了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的回復到初始狀態,故限壓閥的導通壓力不能太大,保證伸縮外螺紋外端能夠與伸縮內螺紋接觸,保證各個刷子反向轉動使能夠與伸縮內螺紋嚙合,從而使第一刷子、第二刷子能夠回到初始位置。
所述龍頭感應開關、刷子感應開關為紅外光電傳感器或者熱釋電傳感器。
所述伸縮管外壁與密封圈之間,所述第一接頭與密封圈之間均為旋轉密封。為了保證各個刷子能夠順利旋轉,所述密封圈與其安裝位置之間的預緊力應較小,即使密封處產生少量漏水也不會影響到刷洗效果,故應首先保證各個刷子轉動順暢,再考慮適當增加密封效果。
連接中間刷座與水泵的軟管上連接有三通接頭,三通接頭通過管道與一個氣泵72連接,所述氣泵安裝在洗手液箱外壁上;所述氣泵與控制器電聯接,且所述氣泵與所述水泵同時啟動或停止。
所述洗手液最好是用水稀釋過的洗手液,同時通過氣泵打入空氣,使從第三刷子、第四刷子的出水孔流出的洗手液呈泡沫狀,這樣可減少洗手液的用量,也能保證較好的清潔效果。
所述洗手液箱下部安裝有液位傳感器73,液位傳感器與控制器電聯接,控制器可連接有指示燈或者蜂鳴器,在洗手液液位低于設定值時提醒用戶添加洗手液。
本專利中,所述控制器可選用單片機進行控制系統的設計,控制器根據開關、傳感器等的信號控制電機、水泵、氣泵等的啟動、停止是本領域的現有常規技術,且并非本發明的重點,故在此不展開描述。
實施例2
結合圖4、圖5及圖15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出以下改進:所述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的兩個伸縮管之間轉動連接有一個弧形罩8,所述弧形罩具有一個圓心角為150-200度的圓弧形擋壁和一體連接在圓弧形擋壁兩側的兩個側板,所述側板上成型有匹配套設在伸縮管上的連接圈801;弧形罩的側板上連接有第一磁鐵83;所述盆體外與第一磁鐵同側的側向刷座外轉動安裝有一個傳動齒輪81,所述傳動齒輪上連接有與第一磁鐵通過磁場力相吸緊的第二磁鐵84;所述盆體外壁安裝有罩子驅動電機82,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與傳動齒輪傳動連接的驅動齒輪;所述罩子驅動電機與控制器電聯接。
在所述刷子開關被按下時,所述罩子驅動電機驅動弧形罩轉動至位于刷洗機構下部作為洗手液承接槽;當所述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回復至初始位置時,所述罩子驅動電機驅動弧形罩轉動至位于刷洗機構上方;接著所述驅動電機繼續驅動所述第一刷子、第二刷子、第三刷子、第四刷子反向旋轉將刷毛上的殘留水分甩干。
當弧形罩作為承接槽時,從刷毛和手上滴落的洗手液被下部的刷毛再次卷起,使洗手液被充分利用。當刷洗完畢后,如果刷毛上長時間留有水分則容易導致細菌滋生,故最后要將刷毛上的水分甩干,此時,弧形罩將刷洗機構上部擋住,避免刷毛甩干過程中水滴向外濺出。
所述弧形罩對應中間刷座的位置還成型有缺口802,這樣弧形罩的有效遮擋面積能夠做的較大。
實施例3
結合圖1至圖3,圖13和圖14,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或2的基礎上作出以下改進:所述水龍頭上端連接有一個連接桿91,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相對水龍頭為中心左右對稱設置的干手機9。
所述干手機包括有一個環形的噴氣圈92,以及連接在噴氣圈后側的進風筒95。
所述噴氣圈的內壁上部成型有豎直朝下或者傾斜朝下且延長線向下與噴氣圈的軸線相交的噴氣口921。
所述進風筒內安裝有軸流風扇和加熱器,所述加熱器位于軸流風扇的出風端一側;所述進風筒尾部成型有進風孔。
所述噴氣圈的內壁上端部連接有一個傳感器支架93,所述傳感器支架下方安裝有一個出風感應開關94,所述出風感應開關為紅外光電傳感器。
所述出風感應開關與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電聯接;所述軸流風扇及加熱器分別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電聯接。
當人體手部接近出風感應開關時,控制器控制軸流風扇及加熱器同時啟動。
所述干手機可以在洗手完成后對手部進行快速風干;兩個干手機不僅可以分別風干左右手,且在用戶離開后干手機可以啟動將甩干后的刷毛進一步風干,避免刷毛上細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