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養生壺。
背景技術:
養生壺是一種以養生保健為目的、可以烹煮各種食材的家電產品。相關技術中的養生壺通過可控硅實現加熱控制,但是,可控硅在加熱控制過程中會產生熱量,過多的熱量可能導致可控硅溫升過高,進而導致可控硅損壞。
因此,相關技術存在改進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養生壺,可有效防止可控硅因溫升過高而損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養生壺,包括,加熱組件;可控硅,用于控制所述加熱組件的通斷;散熱片,所述可控硅安裝在所述散熱片上;過溫保護組件,過溫保護組件,所述過溫保護組件包括電連接的溫度檢測單元和控制單元,所述溫度檢測單元包括安裝在所述散熱片上的溫度傳感器,其中,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散熱片的溫度,所述控制單元在所述散熱片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時,通過所述可控硅控制所述加熱組件關斷。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養生壺,將溫度傳感器安裝在散熱片上,并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散熱片的溫度,控制單元在散熱片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時,通過可控硅控制加熱組件關斷。由此,在散熱片溫度過高時控制加熱組件停止加熱,可有效防止可控硅因溫升過高而損壞,提升養生壺的安全性。
具體地,所述溫度傳感器包括熱敏電阻。
具體地,所述熱敏電阻可設置在所述散熱片的側壁、底部或頂部。
具體地,所述熱敏電阻為貼片式熱敏電阻。
具體地,所述溫度檢測單元還包括:第一電阻,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熱敏電阻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與預設電源相連,所述熱敏電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熱敏電阻與所述第一電阻之間具有第一節點,所述第一節點與所述控制單元的檢測端電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溫度檢測單元還包括:第二電阻,所述第二電阻連接在所述第一節點與所述控制單元的檢測端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溫度檢測單元還包括:第一電容,所述第一電容的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檢測端相連,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接地。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養生壺的方框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養生壺的電路原理圖。
附圖標記:
過溫保護電路10、溫度檢測單元101、溫度傳感器1011、控制單元102、可控硅20、散熱片30和加熱組件40;
熱敏電阻RT、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和第一電容C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參考附圖來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養生壺。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養生壺的方框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養生壺包括加熱組件40、可控硅20、散熱片30和過溫保護組件10,其中,可控硅20用于控制加熱組件40的通斷,可控硅20安裝在散熱片30上以通過散熱片30進行散熱。
如圖1所示,過溫保護組件10包括溫度檢測單元101和控制單元102,溫度檢測單元101和控制單元102電連接,溫度檢測單元101包括安裝在散熱片30上的溫度傳感器1011,其中,溫度傳感器1011用于檢測散熱片30的溫度,控制單元102在散熱片30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時,通過可控硅20控制加熱組件40關斷。
具體來說,控制單元102可通過控制可控硅20的開通來控制養生壺進行加熱工作。而在養生壺長時間的工作過程中,可控硅20的溫度會上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養生壺通過散熱片30進行散熱,以降低可控硅20的溫度,從而保護可控硅20。然而,養生壺的結構空間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養生壺進一步通過溫度傳感器1011檢測散熱片30的溫度,并在散熱片30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時直接控制處于工作狀態的可控硅20關斷,以更好的保護可控硅20,從對有效保護養生壺。
也就是說,溫度檢測單元101通過溫度傳感器1011檢測散熱片30的溫度以生成溫度檢測信號,控制單元102根據溫度檢測信號判斷散熱片30的溫度是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如果散熱片30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控制單元102則控制可控硅20關斷,以控制加熱組件40停止加熱,從而對養生壺進行保護。
具體地,控制單元102可通過檢測端接收溫度檢測信號并根據溫度檢測信號生成AD采樣值,以及判斷AD采樣值是否大于預設值,如果AD采樣值大于預設值,控制單元102則判斷散熱片30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這樣,當散熱片30的溫度上升到預設溫度閾值時,控制單元102檢測到AD采樣值達到預設值,控制單元102直接關掉處于工作狀態的可控硅20,對可控硅20進行過溫保護。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溫度傳感器1011可包括熱敏電阻RT。
應當理解的是,熱敏電阻RT的阻值隨著散熱片30的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舉例來說,當熱敏電阻RT為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PTC時,PTC的阻值與散熱片30的溫度呈正相關關系,即PTC的阻值隨著散熱片30的溫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當散熱片30的溫度上升到預設溫度閾值時,PTC的阻值會相應地增加到預設阻值,控制單元102在PTC的阻值大于預設阻值時直接控制處于工作狀態的可控硅20關斷,以更好的保護可控硅20。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熱敏電阻RT可設置在散熱片30的側壁、底部或頂部。更具體地,熱敏電阻RT可以貼合方式設置在散熱片30的側壁、底部或頂部。也就是說,通過在散熱片30的側壁、底部或者頂部緊密粘貼一個熱敏電阻,可以有效檢測散熱片30的溫度即可控硅20的溫升,從而更好保護養生壺的產品安全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示例,熱敏電阻RT為貼片式熱敏電阻。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如圖2所示,溫度檢測單元101還包括:第一電阻R1。
其中,熱敏電阻RT的一端接地;第一電阻R1的第一端與熱敏電阻RT的第一端相連,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與預設電源VCC例如+5V電源相連,熱敏電阻RT的第二端接地,熱敏電阻RT與第一電阻R1之間具有第一節點,第一節點與控制單元102的電相連。
具體來說,溫度檢測單元101通過電阻分壓方式實現溫度檢測,如圖2所示,串聯的熱敏電阻RT和第一電阻R1對預設電源VCC的電壓進行分壓以生成分壓信號即溫度檢測信號,分壓信號的電壓值滿足以下關系,即:分壓信號的電壓值=VCC×RT/(RT+R1)。
控制單元102將采集到的分壓信號的電壓值作為判斷散熱片30的溫度的依據,以PTC為例進行說明,因PTC的阻值隨著散熱片30的溫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當分壓信號的電壓值大于預設電壓時,控制單元102即可判斷散熱片30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進而直接關掉處于工作狀態的可控硅20,以對養生壺進行保護。
由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過溫保護電路,通過熱敏電阻RT檢測散熱片30的溫度,只要散熱片30的溫度過高就控制可控硅20關斷,從而保護可控硅20。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溫度檢測單元101還包括:第二電阻R2,第二電阻R2連接在第一節點與控制單元102之間。其中,第二電阻R2用于限流以保護控制單元102。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溫度檢測單元101還包括:第一電容C1,第一電容C1的一端與控制單元102相連,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一電容C1用于濾波以有效抑制干擾。
綜上,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養生壺,將溫度傳感器安裝在散熱片上,并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散熱片的溫度,控制單元在散熱片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閾值時,通過可控硅控制加熱組件關斷。由此,在散熱片溫度過高時控制加熱組件停止加熱,可有效防止可控硅因溫升過高而損壞,提升養生壺的安全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