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幕墻領域,主要涉及對建筑節能與防水性要求較嚴格的明框幕墻內塞窗的領域。
背景技術:
一般的傳統幕墻橫梁立柱與門窗框的連接主要依靠自攻釘直接連接,連接位置是整個系統的弱點,不僅破壞了結構的整體性,且極大的降低了整體結構的隔熱與防水性能。
現代新型建筑對于節能與防水性能要求較高,傳統幕墻內塞窗的施工方式方法跟不上新型建筑設計的步伐。同時,幕墻行業自身對于幕墻的節能與防水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得幕墻橫梁立柱與門窗框連接時具有良好的美觀性及防水性的連接件,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幕墻中橫梁立柱與門窗框的連接件,所述幕墻包括立柱、橫梁、門窗框,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用于與立柱或橫梁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部用于通過固定件與門窗框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內設有隔熱腔體。所述門窗框為門框或窗框。
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所述第二連接部設有用于放置密封膠圈的槽。
所述隔熱腔體內設有加固檔條。
所述第一連接部通過帶有幕墻膠條的壓板與橫梁或立柱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位于第二連接部的一側,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兩次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立柱/橫梁的受力夾角與固定件與門窗框的受力夾角一致。
所述連接件的第二連接部設有限位凸起。
所述連接件為PVC樹脂材料。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技術方案:幕墻中橫梁立柱與門窗框的連接結構,所述幕墻包括立柱、橫梁、門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結構包括連接件及壓板,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通過壓板與立柱或橫梁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部通過固定件與門窗框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內設有隔熱腔體。
所述壓板沿門窗框的外側設置。
所述門窗框設有與限位凸起相適配的卡鉤。
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壓板、橫梁/立柱之間具有供幕墻膠條安裝的空隙;所述空隙之間具有幕墻膠條。
由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不僅增強了連接位置的密封防水性能,且能提高整體結構的隔熱性能。同時,門窗框內側可見位置沒有外露螺釘與開螺釘孔,具有很好的美觀性與防水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幕墻中橫梁立柱與門窗框的連接件與鋁合金立柱及門窗框連接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幕墻中橫梁立柱與門窗框的連接件剖視圖與鋁合橫梁及門窗框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幕墻中橫梁立柱與門窗框的連接件。
其中,1、立柱、2門窗框、3固定件、4密封膠圈、5硅酮密封膠、6 連接件、61第一連接部、62第二連接部、63槽、7壓板、8橫梁、9隔熱腔體、10加固檔條、11幕墻膠條。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幕墻中橫梁立柱與門窗框的連接件5,所述幕墻包括立柱1、橫梁8、門窗框2,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部61及第二連接部62,所述第一連接部61通過壓板7與立柱1或橫梁8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部62通過固定件3與門窗框2連接,所述門窗框為門框或窗框。所述固定件3為不銹鋼螺釘。所述連接件6為PVC樹脂材料。
所述第二連接部62設有槽63。所述槽63內設有密封膠圈4,所述密封膠圈為三元乙丙橡膠材質。
所述第一連接部61內設有隔熱腔體9,所述隔熱腔體9內設有加固檔條10。
所述第一連接部通61過帶有幕墻膠條11的壓板7與橫梁1或立柱8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位61于第二連接部62的一側,所述第一連接部61與壓板7和橫梁1/立柱2之間具有供幕墻膠條11安裝的空隙。
所述連接件的第二連接部設有限位凸起64、65,限位凸起64、65分別位于第二連接部62的兩側,所述門窗框設有與限位凸64、65起相適配的卡鉤。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第一連接部61位于第二連接部62的一側,所述第一連接部61的兩次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61與立柱1/橫梁8的受力夾角與固定件3與門窗框的受力夾角一致,包括當門窗框與立柱1/橫梁8傾斜設置時的情況,也屬于本實施例的應用范圍。
應用時,先根據門窗框2長度切相應的連接件6的長度,再將密封膠圈4嵌入連接件6,將連接件6通過不銹鋼螺釘固定在門窗框2上,通過壓板7與幕墻膠條11將連接件6與門窗框2固定在立柱1或者橫梁8上,最后門窗框2與幕墻立柱1縫隙處內外兩側用硅酮密封膠5密封。所述壓板沿門窗框的外側設置,使得幕墻外立面更美觀,同時對立柱或者橫梁具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