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升降窗戶,具體的說,是一種多窗框同時升降或單獨升降的升降窗戶。
背景技術:
窗戶的開啟方式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為平開、推拉、上懸、下懸、內開內倒,但無論哪種開啟方式,都因為各種限位措施,很難實現開啟部位的完全開啟,在建筑通風計算中,往往都要計算折減系數。也正是這種折減系數的常規存在,使建筑師在建筑設計中多了更多的束縛,往往存在犧牲部分外觀效果,滿足通風的硬性指標的現象。故市場上慢慢出現了上下升降式窗戶,但是現有常見的升降窗戶存在以下缺點:一多采用皮帶輪式的傳動方式了實現升降,這樣的升降方式如果升降窗較大、較重就會出現動力不夠的現象;二現有的升降裝置只適用與單窗口的,也就是只有一扇窗戶,如果房子較大窗框較多無法使用;三現有的升降窗框也無法實現單獨升降或同時升降的多升降特性,也無法達到遠距離或者自動升降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升降窗戶,能夠達到多窗框框架同時升起或單獨升起的效果,且升降時更為的穩定。
同時本實用新型還需達到遠距離可控制的升降效果。
最后本實用新型還需能夠達到自動升降的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升降窗戶,包括:框體,框體由四根窗桿呈四邊形固定;窗框,窗框分為內、外窗框,且分為固定窗框和升降窗框,兩窗框前、后方式固定在框體內,并都固定有玻璃;其中升降窗框由左、右兩框架、置在兩框架之間的中間框架、帶動左、右、中三框架上下升降的動力裝置和導軌組成,上述動力裝置又包含兩電機、多根傳動桿、多個傳動齒輪、多根螺桿和多個螺母,螺桿分別置在三框架內,且通過固定在三框架上的各螺母實現固定,兩電機分別帶動中框架和左、右兩框架,通過傳動桿和固定在傳動桿及電機及螺桿底部的各扇形齒輪達到帶動效果,而導軌的作用是便于框架上升或下降,故其分別固定在左、右兩框架兩側,并把中間框架固定在左、右框架相對側的兩導軌內。
進一步地,框體其上下兩側設有感應器,感應器與電機連接,用于控制電機的停止。上述設計是為了防止窗框上升時發生撞擊框體的情況產生。
進一步地,框體其上固定有遙控信號接收器,遙控信號接收器與電機連接,可通過遙控器控制電機的運轉。上述設計使升降窗框實現了遠距離控制升降的效果,
進一步地,升降窗框低于固定窗框,且升降窗框升起后兩窗框可閉合框體。上述設計結構更為的合理,防止螺桿帶動窗框上升時由于螺桿的長度問題,設計窗框無法封閉窗戶。
進一步地,固定窗框處于室外,其外側固定有雨感器,所述雨感器與電機連接,用于控制電機的運轉。上述設計使室外下雨時升降窗戶會自動關起。
進一步地,螺桿其固定在左、右兩框架內時分設在框架兩側。上述設計結構合理,框架升降時會較為的穩定。
進一步地,導軌其連接中間框架和左、右框架的導軌高度與中間框架相同。上述設計使升降窗框下降后窗戶通風口更為的美觀,通風的效果也會較好。
進一步地,左、右框架由多級傳動桿帶動升降,并在其連接兩螺桿的傳動桿上固定有離合器。上述設計使左、右框架也可單獨升降,升降效果更為的理想。
進一步地,傳動桿級數為三級,第一級與電機連接,通過扇形齒輪帶動第二級,第二級通過兩側的扇形齒輪連接著兩根三級傳動桿,三級傳動桿通過扇形齒輪帶動左、右窗框兩側螺桿底部的齒輪轉動。上述結構合理。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多框架由多電機單獨的帶動使升降窗框的框架可同時抬升也可單獨抬升使用效果較為的理想,選擇性較多,通過螺桿、傳動桿及扇形齒輪的配合,傳動較為的穩定,并通過感應器的設計防止升降窗框抬升時撞擊到框體,也通過遙控信號接收器和雨感器的設計使框架可自動升降或遙控升降,更為的方便。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升降窗戶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后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升降窗框半剖俯視圖。
附圖標記:1、框體;2、內窗框;3、外窗框;4、左框架;5、右框架;6、中間框架;7、電機; 801、一級傳動桿;802、二級傳動桿;803、三級傳動桿;804、中框傳動桿;9、扇形齒輪;10、螺桿;11、螺母;12、導軌;13、感應器;14、遙控信號接收器;15、雨感器;16、離合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升降窗戶包括一框體1,上述框體1由四根窗桿呈四邊形固定,框體1內部分別固定有一內窗框2和一外窗框3,其中外窗框3為固定窗框,與框體1底部固定,內窗框2為升降窗框,與框體1底部活動固定,為了實現上述固定,兩窗框首先需要滿足前、后式固定在框體1內的,其次為了滿足升降窗框也就是我們的內窗框2升降,必然還需動力裝置。
結合圖3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升降窗框為多框架的,升降窗框包含左框架4、中間框架6和右框架5,各框架除中間框架6都固定有玻璃,而本實用新型需要具備多框架可同時升降或其中某個單獨升降的效果,那么動力裝置就需為多個的,從圖3中我們可知為兩個,其中左邊的為左、右框架的動力電機7,右邊為中間框架6的動力電機,為了實現上述三個框架的升降,動力裝置中還需包含傳動裝置,此處傳動裝置為傳動桿和傳動齒輪,具體的傳動結構如下:中間框架6的動力電機其7主軸連接有一傳動桿,此處為了區分后續名稱我們命名為中框傳動桿804,中框傳動桿804前側也就是圖3中的左側固定有一個扇形齒輪9,中間框架6內的螺桿10通過其底部的扇形齒輪9與另一兩頭都固定有扇形齒輪9的中框傳動桿804連接,通過此中框傳動桿804的設計使中間框架6的動力電機7可帶動螺桿10轉動,而螺桿10轉動后又帶動中間框架6側壁上的螺母11升降,從而使中間框架6可上下升降;左框架4、右框架5也與中間框架6一樣通過傳動桿傳動,只是其傳動方式更為的復雜,為三級傳動方式,原理為升降電機7其主軸與一傳動桿連接,此處我們為了區分命名為一級傳動桿801,一級傳動桿801前側也就是圖3中的右側固定有一扇形齒輪9,一根兩側都固定有扇形齒輪9的二級傳動桿802其左側扇形齒輪9與其配合,在通過兩根固定有三個扇形齒輪9的三級傳動桿803與左框架4、右框架5兩側內的螺桿10配合,配合方式也是通過扇形齒輪9完成,也就是在四螺桿10底部都固定扇形齒輪9的方式,這樣當電機7運轉時通過上述三個級別的傳動桿及齒輪的配合使固定在左框架4、右框架5內的四根螺桿10可發生轉動,轉動后的螺桿10帶動固定在左框架4、右框架5外側的螺母11使左框架4、右框架5可同時升降,此處為了提高升降方式,三級傳動桿上可固定離合器16,使左框架4、右框架5可單獨升降,而為了使三框架升降穩定,其兩側都固定有導軌12,此處為了節約材料,中間框架6兩側的導軌12可與左框架4、右框架5內側的導軌12采用共用的方式;
進一步地,為了防止內窗框2上升或下降時發生撞擊窗框情況,上述框體1上下兩側固定有六個均勻分布的感應器13,通過感應器13與兩電機7連接,使其可可控制電機的停止;
進一步地,外窗框3外部固定有一雨感器15,內窗框2或框架1上固定遙控信號接收器14,并通過雨感器15和遙控信號接收器14與電機7的連接使內窗框2可自動或遙控升降;
上述兩優選的結構中由于感應器13、雨感器15和遙控信號接收器14需要控制電機7,那么必然會涉及到一塊或多口控制電路板,而這類控制面板在卷閘門或其他行業中為常見事物,故此處就不在詳細說明,以輔助說明便于理解的目的出現;
作為優選方案,上述內窗框2最好低于外窗框3,這樣內窗框2升降時不會限于螺桿10的長度發生無法關緊的情況,而中間框架6兩側的導軌12也最好和中間框架一樣高。
使用時,通過電機7的正反轉動,帶動各傳動桿轉動,從而使螺桿10帶動中間、左、右框架上升或下降,而通過多傳動桿的設計與離合器16的設計使上述各框架可單獨升級,當然了升級時需要先把中間框架6申起或下降后才可對左、右框架升降這是限于中間框架6兩側的導軌12的高度。
而采用上述結構后的升降窗戶,解決了現有技術無法對多框架升降的問題,使較大的窗框也可實現較好的通風效果,并通過傳動桿及扇形齒輪的配合,解決了現有技術升降大型窗框動力不足的問題,采用感應器、雨感器、遙控信號接收器的設計使升降窗框升降更安全、也可自動或遠距離控制升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改變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