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沙發床,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伸縮沙發床。
背景技術:
沙發床是指既可以當做沙發使用,而當有必要時將其作為床來使永也行,現有技術中沙發床有很多種,但是在將沙發床從沙發的使用狀態變化成床的使用狀態時相對比較麻煩和復雜,需要設置較多的步驟才能實現,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伸縮沙發床,通過拉動相互疊合的兩基體,兩基體伸展后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從而實現了有沙發轉變為床的狀態,而當需要將床收起作為沙發使用,則推動兩基體形成疊合即可,操作簡單,一步到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伸縮沙發床,包括基體一、基體二,基體一設置有空腔供基體二進入,當基體二安置在基體一的空腔內,在基體一的上方安置有靠墊為沙發狀態,當基體二伸出基體一的空腔外在基體一、基體二上方安置有靠墊為床的狀態,所述基體一與基體二之間設置有銜接裝置,所述銜接裝置分別與基體一、基體二滑移連接,所述銜接裝置與基體二之間還設置有鎖定裝置用于使基體二始終保持與基體一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基體一設置有滑軌,所述銜接裝置包括滾輪,滾輪抵觸在滑軌上轉動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鎖定裝置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通過扭轉彈簧轉動連接與基體二,所述銜接裝置包括滑移件,所述滑移件與抵接件抵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基體二上還固定安裝有限位柱,所述抵接件與限位柱抵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銜接裝置還包括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位于基體一與基體二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基體二末端還轉動安裝有限位條,所述限位條與靠墊抵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通過設置基體一、基體二,基體二可伸入到基體一的空腔內形成疊合的狀態,此時在基體一上安置靠墊即可作為沙發使用,而當需要當做床使用時,則將基體二滑移出基體一,此時在基體一和基體二表面安置靠墊即可作為床使用,而當基體二滑移出基體一時,基體二通過銜接裝置與基體一連接,并且通過鎖定裝置進行鎖定作用,防止基體二脫離基體一,這樣只需要通過抽拉的動作即可實現沙發床有沙發轉變為床的狀態,操作非常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伸縮沙發床的結構示意圖一,主要用于表現處于床的狀態;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伸縮沙發床的結構示意圖二,主要用于表現基體一與基體二之間的連接關系;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伸縮沙發床的結構示意圖三,主要用于表現基體二位于基體一的空腔內的結構狀態;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伸縮沙發床的結構示意圖四,主要主用于表現基體一與基體二通過銜接裝置連接的結構狀態;
圖5為圖4的A部放大示意圖,主要用于表現銜接裝置以及鎖定裝置的結構。
圖中:1、基體一;2、基體二;3、靠墊;4、限位條;5、滑軌;6、支撐板;7、滾輪;8、抵接件;9、扭轉彈簧;10、限位柱;11、滑移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一種伸縮沙發床,如圖4和圖5所示,包括基體一1與基體二2,基體一1與基體二2均有若干塊柵格條組成,并且基體一1開設有空腔,基體二2可完全位于空腔內,并且在基體一1的兩側板之間固定安裝有滑軌5,在基體一1與基體二2之間設置銜接裝置,其中銜接裝置包括滑移件11,滑移件11的一端轉動安裝有滾輪7,滾輪7抵觸在滑軌5上進行滾動,在滑移件11上開設有行程槽,基體二2上設置凸起卡在行程槽內滑移,這樣基體二2不僅可以與基體一1進行滑移連接,并且與銜接裝置之間還設置有可滑動的行程,這樣當基體二2作為床的功能使用時,基體二2在空間位置上可以完全脫離基體一1的空腔并通過銜接裝置連接,如圖2所示,這樣不會具有明顯的高低差而導致放置靠墊存在高度不平的問題,同時在基體一1與基體二2上安置有靠墊3,即如圖1所示的狀態,此時就為床的狀態,并且銜接裝置還包括支撐板6,支撐板6支撐在基體一1與基體二2之間用于銜接作用,這樣當放置靠墊3或者柔性材料的墊子進行鋪墊時在銜接裝置的部分也能夠有具有很好的支撐作用,并且在基體二2與銜接裝置之間還設置有鎖定裝置,鎖定裝置包括抵接件8,抵接件8轉動安裝在基體二2上,并且在轉動連接的部分安裝有扭轉彈簧9,扭轉彈簧9提供扭轉力使抵接件8具有轉動的趨勢,并且在基體二2上還安裝有限位柱10,供抵接件8進行抵觸作用,防止抵接件8轉動過度,并且滑移件11的端部設置成與抵接件8的端面形狀相配合,這樣當將基體二2拉出基體一1的空腔時,能夠使抵接件8與滑移件11形成抵觸固定作用,使得基體二2相對基體一1相對固定,不會輕易將基體二2再次移動到基體一1的空腔內,從而穩定的作為床使用,而當需要將基體二2放入到基體一1空腔內時,則通過抬起基體二2的末端,此時抵接件8與滑移件11之間發生相對滑動,此時則可以使抵接件8不在抵死滑移件11,這樣就能夠使滑移件11滑動,此時則能夠將基體二2滑移到基體一1內部,即如圖3所示,從而實現了操作方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