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建筑幕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幕墻平推窗。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幕墻平推窗的窗扇型材在室外一側是可見的,這種結構導致平推窗開啟部位四周型材的視覺效果寬大、厚重,影響其整體美觀性;此外,幕墻橫梁和立柱的隔熱結構沒有實現對幕墻橫梁和立柱的完全包裹,影響整個幕墻平推窗的隔熱性能;窗扇與窗框的結構設置導致密封措施也存在漏風、漏水等問題;因此現有技術的幕墻平推窗存在整體美觀性、隔熱性能及密封防水性不好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一種幕墻平推窗,以改善幕墻平推窗的整體美觀性、密封防水性及隔熱性,并同時兼具安裝方便、定位準確的特點。
具體地,本申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幕墻平推窗,由組裝在一起的幕墻橫梁和立柱、安裝在幕墻橫梁和立柱上的窗框結構以及與窗框結構配合的窗扇結構組成;所述幕墻橫梁和立柱上分別組設有隔熱組件;所述窗扇結構的室外側組設有開啟玻璃。
進一步地,所述開啟玻璃由安裝在一起的內層開啟玻璃和外層開啟玻璃組成,所述外層開啟玻璃兩端寬于內層開啟玻璃。
進一步地,所述窗扇結構為四周連續的矩形框,窗扇結構上設有與外層開啟玻璃配合的粘接部,所述粘接部為靠近外層開啟玻璃的矩形框側面,所述粘接部與外層開啟玻璃之間設有注膠槽口。
進一步地,所述窗扇結構上設有與內層開啟玻璃配合的裝飾部,所述裝飾部位靠近內層開啟玻璃的矩形框側面,所述裝飾部與內層開啟玻璃之間設有裝飾膠條,所述裝飾部上設有卡扣于裝飾膠條上的卡筋。
進一步地,所述窗扇結構上設有與窗框結構配合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為與窗框結構相抵接的階梯配合面;所述窗框結構為四周連續的矩形框,窗框結構上設有與所述階梯配合面相抵接的階梯面。
進一步地,所述階梯配合面與階梯面之間設有密封膠條;所述階梯配合面包括第一階梯配合面、第二階梯配合面和第三階梯配合面,所述第二階梯配合面設有卡接密封膠條的第一卡槽;所述階梯面包括第一階梯面、第二階梯面和第三階梯面,所述第一階梯面和第三階梯面上分別設有卡接密封膠條的第二卡槽和第七卡槽。
進一步地,所述粘接部一端設有垂直于粘接部的玻璃托板,所述玻璃托板上設有凸起,所述凸起與窗扇結構的下橫邊配合形成第一槽口。
進一步地,所述隔熱組件包括若干隔熱條和拖尾膠條。
進一步地,所述隔熱條具有兩個側面,所述兩側面通過位于二者之間的連接部連為一體,所述連接部與兩側面一端部形成的空腔為卡接部;所述幕墻橫梁和立柱均具有本體部及自本體部延伸形成的端頭,所述端頭收容在卡接部內。
進一步地,所述端頭設有與所述卡接部配合的第三卡槽;所述卡接部為一U型卡接凹槽,U型卡槽端部設有與所述第三卡槽配合的導向坡面和第三卡勾;所述連接部為V型連接凹槽,V型連接凹槽端部設有與幕墻橫梁或立柱配合的對接面。
進一步地,所述拖尾膠條包括主體、卡接在幕墻橫梁或立柱上的凸起以及搭接在隔熱條側面的拖尾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凸起設置在拖尾膠條主體上,凸起兩端設有與幕墻橫梁或立柱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拖尾結構為自主體向外延伸形成的連續弧形面;所述幕墻橫梁和立柱端頭所在第一側面的兩端分別設有與所述凸起配合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設有與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二卡勾。
進一步地,所述幕墻橫梁和立柱上分別組設有與窗框結構配合的幕墻墊塊,所述幕墻墊塊具有與所述端頭配合的搭接面,并在幕墻墊塊一端設有與所述拖尾結構卡接的第四卡槽。
進一步地,所述幕墻橫梁和立柱上組設有固定玻璃以及與對接面配合的幕墻壓緊結構;所述窗框結構具有與搭接在端頭上的幕墻墊塊配合的下端面,以及與幕墻壓緊結構配合的前側面。
進一步地,所述幕墻壓緊結構設有與所述前側面配合的第五卡槽、與所述連接部配合的定位槽以及與固定玻璃配合的第六卡槽。
進一步地,所述第五卡槽和第六卡槽位于定位槽的兩端,所述第五卡槽和第六卡槽內組設有裝飾膠條;所述幕墻壓緊結構和對接面之間設有防水膠條。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為V型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幕墻平推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外層開啟玻璃兩端寬于內層開啟玻璃,實現了對窗扇結構的遮擋和隱藏,且窗扇結構與開啟玻璃之間采用結構膠粘接,同時在外部設有裝飾膠條,滿足了平推窗的整體美觀性和密封性;
2.所述窗扇結構和窗框結構之間為階梯型配合,并設有三道密封膠條,增強了平推窗結構的密封性和防水效果;
3.所述隔熱結構實現了對幕墻橫梁和立柱的完全包裹,提升了平推窗結構整體的隔熱性能;
4.所述窗扇結構與開啟玻璃之間為粘接關系,所述隔熱組件與幕墻橫梁和立柱之間為卡接關系,所述幕墻壓緊結構與幕墻橫梁和立柱之間的連接結構設有V型定位槽,使得所述平推窗結構的安裝方便且定位準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幕墻平推窗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幕墻平推窗窗扇結構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幕墻平推窗窗框結構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幕墻平推窗幕墻橫梁和立柱結構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幕墻平推窗隔熱條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幕墻平推窗拖尾膠條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申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
在本申請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于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請。在本申請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并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盡管在本申請可能采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結構,但這些結構不應限于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結構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申請范圍的情況下,第一結構也可以被稱為第二結構,類似地,第二結構也可以被稱為第一結構。取決于語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
如圖1、圖4所示,一種幕墻平推窗,由組裝在一起的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安裝在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上的窗框結構30以及與窗框結構30配合的窗扇結構40組成,所述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上組均設有隔熱組件36;所述窗扇結構30的室外側組設有開啟玻璃50。
如圖1、圖2所示,所述窗扇結構40為四周連續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上組設有開啟玻璃50,所述開啟玻璃50由粘接在一起的內層開啟玻璃51和外層開啟玻璃52組成,所述外層開啟玻璃52兩端寬于內層開啟玻璃51,并由設置在內層開啟玻璃51四周的粘接結構53粘接在一起,所述開啟玻璃50的結構設置實現了對窗扇結構40的遮擋和隱藏,使幕墻平推窗整體更加美觀;所述窗扇結構40設有與外層開啟玻璃52配合的粘接部41、與內層開啟玻璃51配合的裝飾部42以及與窗框結構30配合的密封部43;所述粘接部41為靠近外層開啟玻璃52的矩形框側面,所述粘接部41與外層開啟玻璃52之間設有注膠槽口511,所述注膠槽口511用于注入結構膠,實現開啟玻璃50與窗扇結構40的粘接;所述裝飾部42位靠近內層開啟玻璃51的矩形框側面,所述裝飾部42與內層開啟玻璃51之間設有裝飾膠條422,所述裝飾部42上設有卡扣于裝飾膠條422上的卡筋421,裝飾膠條422卡接在裝飾部42上,既保證了平推窗的密封性也使平推窗的外觀更美觀;所述密封部43為與窗扇結構30相抵的矩形框側面,所述窗框結構30為四周連續的矩形框;密封部43設有與窗框結構30配合的第一階梯配合面431、第二階梯配合面432和第三階梯配合面433,窗框結構30設有與所述第一階梯配合面431、第二階梯配合面432和第三階梯配合面433相抵接的第一階梯31、第二階梯32和第三階梯33;所述第二階梯配合面432設有卡接密封膠條434的第一卡槽435,所述第一階梯31和第三階梯33上設有卡接密封膠條311、331的第二卡槽312、第七卡槽332,所述階梯型配合增強了幕墻平推窗的密封性和防水效果。
所述粘接部41一端設有垂直于粘接部41的玻璃托板16,其具有加強固定開啟玻璃50的作用,所述玻璃托板16上設有凸起161,所述凸起161與窗扇結構40的下橫邊配合形成第一槽口17,在第一槽口17處打釘連接窗扇結構40和開啟玻璃50,使連接更加穩固。
如圖4所示,所述隔熱組件36包括若干隔熱條361和拖尾膠條362;所述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均具有本體部11、21及自本體部延伸形成的端頭12、22,所述端頭12、22分別設有與所述隔熱條361配合的第三卡槽121、221,所述端頭12、22所在第一側面13、23的兩端分別設有與拖尾膠條362配合的第二槽口18,所述第二槽口設有與拖尾膠條的第二卡勾181。
如圖5所示,所述隔熱條361具有兩個側面3611,所述兩側面3611通過位于二者之間的連接部3612連為一體,所述連接部3612與兩側面3611一端部形成的空腔為卡接部3613;所述卡接部3613為一U型卡接凹槽,U型卡槽端部設有與所述第三卡槽121、221配合的導向坡面3614和第三卡勾3615;所述連接部3612為V型連接凹槽,在打釘連接過程中對連接釘具有定位作用,V型連接凹槽端部設有與幕墻壓緊結構35配合的對接面3616,所述幕墻壓緊結構35和對接面3616之間設有防水膠條19。
如圖6所述拖尾膠條362包括主體3621、卡接在第二槽口18內的凸起3622以及搭接在隔熱條361側面的拖尾結構3623;所述凸起3622設置在拖尾膠條主體3621上,凸起3622兩端設有與第二卡勾181配合的第一凹槽3624;所述拖尾結構3623為自主體3621向外延伸形成的連續弧形面。
如圖1所示,所述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上分別設有與窗框結構30配合的幕墻墊塊34,所述幕墻墊塊34具有與所述端頭12、22配合的搭接面341,并在幕墻墊塊34一端設有與所述拖尾結構3623卡接的第四卡槽342。
如圖1、圖3所示,所述窗框結構30具有與搭接在端頭12、22上的幕墻墊塊34配合的下端面37,以及與幕墻壓緊結構35配合的前側面38;所述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上組設有固定玻璃14以及固定窗框結構30的幕墻壓緊結構35,所述幕墻壓緊結構35設有與前側面38配合的第五卡槽351、與所述連接部3612配合定位槽352的以及與固定玻璃14配合的第六卡槽353;所述第五卡槽351和第六卡槽353位于定位槽352的兩端,所述第五卡槽351和第六卡槽353內組設有密封膠條15,所述定位槽352為V型槽,通過定位槽352對幕墻壓緊結構35與幕墻橫梁10或立柱20進行打釘連接,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平推窗結構的安裝方法如下,首先組角加工出四周連續的窗扇結構40和窗框結構30;再對窗扇結構40與開啟玻璃50進行結構膠粘;將玻璃托板16打釘連接到窗扇結構40上;在窗扇結構密封部43與窗框結構30的階梯型配合之間安裝三道密封膠條311、434、331;窗框結構30通過幕墻墊塊34分別推入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上;幕墻壓緊結構35分別打釘連接到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上,實現對窗框結構30和固定玻璃14的壓緊安裝,至此幕墻平推窗安裝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幕墻平推窗外層開啟玻璃52兩端寬于內層開啟玻璃51,實現了對窗扇結構40的遮擋和隱藏,且窗扇結構40與開啟玻璃50之間采用結構膠粘接,同時在外部設有裝飾膠條12,滿足了幕墻平推窗的整體美觀性和密封性;所述窗扇結構40和窗框結構30之間為階梯型配合,并設有三道密封膠條311、434、331,增強了平推窗結構的密封性和防水效果;所述隔熱組件36實現了對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的完全包裹,提升了平推窗結構整體的隔熱性能;所述窗扇結構30與開啟玻璃50之間為粘接關系,所述隔熱組件36與幕墻橫梁10和立柱20之間為卡接關系,所述幕墻壓緊結構35與幕墻橫梁10或立柱20之間的連接結構設有V型定位槽352,使得所述平推窗結構的安裝方便且定位準確。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請,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