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清潔毛發的多功能清潔拖把。
背景技術:
拖把應源于抹布。當需被清潔的地面為泥土時,人們恐怕只是想將其掃凈,未必就想將其擦凈。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生活環境的改變,需被清潔的地面也由泥土變為光潔的木板、石板時,擦洗的需要就產生了。擦洗地面最早應是抹布。擦洗雖使地面干凈了,可操作者的第一個問題也來了——太累。問題是靈感的源泉,某人便在抹布上安裝了一個長柄,哦,天壤之別——效益看到了,起了個形象的名字——“拖把”。拖把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實現了“直立行走”。
日子久了,新的問題又來了。拖把的工作部分——拖把頭,自身也需要不斷地洗潔。拖把頭的洗潔對作業者手的傷害上升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日,一聰明人假定清潔頭材料不變,搞出了“擰水拖把”,終于實現了“手水分離”。
隨著科學之樹的不斷地長大。某日,有位不服氣的家伙,面對拖把頭材料(布條)的諸多不足,一使勁,憋出了膠棉拖把。實現了“寬面、富水、不脫毛”。如右圖,稱“輥棒拖把”。后來有人又改出新花樣,造出對板擠水拖把。
今天,拖把的功能在不斷的被擴大的,輔具也層出不窮,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但是,現有的拖把使用過程中需要頻繁的清理拖把頭。使得拖把使用不甚方便。
另外,為了清潔毛發。人們通常采用刷子或者粘塵紙。但是,上述物品使用繁瑣,而且,毛發清理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清潔方便且結構緊湊并用于清潔毛發的多功能清潔拖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多功能清潔拖把,包括呈長管狀的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端部固連有內部為空腔的外殼,還包括中手把和清洗板,上述中手把呈筒狀且其套在大管上,上述清洗板位于外殼內且清洗板與上述的中手把相聯,所述外殼上具有貫穿的清理口且在清理口處具有能開閉的翻蓋,上述清洗板與外殼之間具有當兩者接觸時能將清洗板上的雜物推送至清理口處的清理結構,上述中手把在外力作用下下移后能帶動上述清洗板由外殼內伸出。
初始狀態時清洗板位于外殼中,整個拖把占用空間少,便于存放和攜帶。
清理過程中施加外力推動中手把,中手把推動后清洗板伸出外殼,從而能使本拖把能正常使用。
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清理清洗板上的雜質,例如:毛發。推動中手把上移,清洗板隨著縮入外殼內,此時,在清理機構的作用下清洗板上的雜質順暢的脫落。
打開翻蓋后就能方便的將脫落的雜質由清理口處排出。當然,拖把正常使用過程中翻蓋是關閉狀態的。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所述的清理結構包括固連在清洗板上的纖維布一和固連在外殼內側的纖維布二。
纖維布能將雜質穩定的粘附在其上,當纖維布一與纖維布二相接觸時,能將粘附在其上的雜質順暢的脫落。
當然,脫落的雜質位于清理口處。
同時,纖維布是一種能穩定粘附毛發的特殊材料。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所述纖維布一通過膠水固連在清洗板上。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所述纖維布二通過膠水固連在外殼內側。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還包括一根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位于大管內,連接桿上端與中手把相聯,連接桿下端與清洗板相聯。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所述連接桿下端與清洗板相鉸接。
由于連接桿位于大管內部,因此這樣的結構提高了整個拖把的結構緊湊性。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所述大管上沿其軸向具有呈條形貫穿的條形孔,上述條形孔處具有一連接銷,所述連接銷的兩端分別固連在中手把和連接桿上。
條形孔的設置能使中手把在設定的行車能沿大管平移。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所述的外殼呈扁平狀且在外殼內邊沿的中心處具有呈圓筒狀的連接部,上述連接部與大管相固連,所述外殼的外邊沿處呈開口狀。
連接部由于與大管相匹配,因此,外殼與大管能穩定的連接在一起。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所述的清理口靠近于外殼的連接部處。
在上述的多功能清潔拖把中,所述的清理口呈長條狀,上述的翻蓋與清理口相匹配且翻蓋的鉸接在清理口處。
長條狀的清理口和與其匹配的翻蓋能使雜質穩定的脫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多功能清潔拖把由于清洗板能相對于外殼伸縮,因此,收納狀態時不占用空間,而且還不會致使清洗板被弄臟,其穩定性比較高。
同時,清洗板伸縮過程中通過清理結構就能將粘附在清洗板上的雜質順暢脫落,并且脫落后的雜質能經清理口順暢排出,整個拖把的使用也比較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多功能清潔拖把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多功能清潔拖把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多功能清潔拖把中大管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多功能清潔拖把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大管;2、外殼;2a、清理口;2b、連接部;3、清洗板;4、中手把;5、翻蓋;6、纖維布一;7、纖維布二;8、連接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和圖3和圖4所示,本多功能清潔拖把包括呈長管狀的大管1,所述大管1端部固連有內部為空腔的外殼2,還包括中手把4和清洗板3,上述中手把4呈筒狀且其套在大管1上,上述清洗板3位于外殼2內且清洗板3與上述的中手把4相聯,所述外殼2上具有貫穿的清理口2a且在清理口2a處具有能開閉的翻蓋5,上述清洗板3與外殼2之間具有當兩者接觸時能將清洗板3上的雜物推送至清理口2a處的清理結構,上述中手把4在外力作用下下移后能帶動上述清洗板3由外殼2內伸出。
所述的清理結構包括固連在清洗板3上的纖維布一6和固連在外殼2內側的纖維布二7。
所述纖維布一6通過膠水固連在清洗板上。
所述纖維布二7通過膠水固連在外殼內側。
還包括一根連接桿8,所述連接桿8位于大管1內,連接桿8上端與中手把4相聯,連接桿8下端與清洗板3相聯。
所述連接桿8下端與清洗板3相鉸接。
所述大管1上沿其軸向具有呈條形貫穿的條形孔,上述條形孔處具有一連接銷,所述連接銷的兩端分別固連在中手把4和連接桿8上。
所述的外殼2呈扁平狀且在外殼2內邊沿的中心處具有呈圓筒狀的連接部2b,上述連接部2b與大管1相固連,所述外殼2的外邊沿處呈開口狀。
所述的清理口2a靠近于外殼2的連接部2b處。
所述的清理口2a呈長條狀,上述的翻蓋5與清理口2a相匹配且翻蓋5的鉸接在清理口2a處。
初始狀態時清洗板位于外殼中,整個拖把占用空間少,便于存放和攜帶。
清理過程中施加外力推動中手把,中手把推動后清洗板伸出外殼,從而能使本拖把能正常使用。
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清理清洗板上的雜質,例如:毛發。推動中手把上移,清洗板隨著縮入外殼內,此時,在清理機構的作用下清洗板上的雜質順暢的脫落。
打開翻蓋后就能方便的將脫落的雜質由清理口處排出。當然,拖把正常使用過程中翻蓋是關閉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