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電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虹吸火鍋裝置。
背景技術:
火鍋是一種常見的烹飪方式,即以熱水或熱湯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火鍋通常包括湯鍋,有火鍋還具有鍋蓋,對湯鍋內的湯汁進行加熱,然后放入食材煮熟即可食用;人們放入火鍋的食材包含多種多樣,在進行火鍋烹飪時,食客一邊吃一邊加入食材,因此湯鍋內經常會存在剩余食物,這些食物殘留在湯鍋內導致火鍋湯汁混雜且損失原有的鮮味,不方便食用。
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在研發虹吸火鍋,在湯鍋內設置料盤,將湯鍋分隔為容納食材的上部空間和容納湯汁或水的下部空間,然后設置連通上部空間和下部空間的虹吸通道;然而,如何確定上部空間和下部空間的大小,對加熱效率、食材容納空間及火鍋的加水量均有直接影響,下部空間過大,則加熱效率低,食材容納空間小,上部空間過大,虹吸入的水或湯汁難以淹沒待煮食物,而且虹吸火鍋湯鍋的加水量范圍難以確定,容易加水過多或不足,如加水多了則水直接泡過料盆底部,無法全部暴露食材,容易導致食材殘留,加入新火鍋食材時就容易混雜口味,失去應有的口感;加水不夠時,水無法被虹吸到料盆中對食材進行煮熟。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虹吸火鍋裝置,以避免湯汁內參雜多余的食物而造成湯汁混雜及損失原味的問題以及如何保證適量的水或湯汁被虹吸入料盤中對食材進行浸煮和如何保證加熱效率。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虹吸火鍋裝置包括湯鍋和設置于所述湯鍋內的料盤,所述料盤的周邊沿與所述湯鍋的周邊沿封閉連接,且所述料盤將所述湯鍋分隔為容納食材的上部空間和容納湯汁或水的下部空間,所述料盤具有連通所述上部空間和下部空間的虹吸通道,湯鍋加熱時,所述下部空間內的湯汁或水通過虹吸通道進入上部空間,所述下部空間的高度與所述上部空間的高度比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5。
其中,還包括位于所述料盤上方的鍋蓋,所述鍋蓋與所述湯鍋的周邊沿密封接觸。
其中,所述料盤的盤體邊緣具有翻邊,所述湯鍋的邊緣位于所述翻邊的下方;所述湯鍋的邊緣與所述翻邊接觸的位置設置密封圈。
其中,所述料盤的盤體邊緣具有卷邊,所述湯鍋的邊緣位于所述卷邊的內側;所述湯鍋的邊緣與所述卷邊接觸的位置設置密封圈。
其中,所述湯鍋下部空間的側壁上開設有水位上限刻度線和水位下限刻度線。
其中,所述虹吸通道位于所述料盤的盤體的底部下方,所述盤體的底部開設所述虹吸通道的出水孔。
其中,所述虹吸通道貫穿于所述料盤的盤體的底部,所述虹吸通道位于所述料盤內部分的側壁開設出水孔。
其中,所述虹吸通道位于所述盤體的底部中心,所述虹吸通道與所述盤體一體成型;所述虹吸通道的進水孔至少部分設置在側壁,所述虹吸通道的底部為敞口。
其中,所述虹吸通道的進水孔低于所述水位下限刻度線。
其中,所述虹吸通道的出水孔的單孔面積小于200平方毫米。
其中,所述水位下限刻度線的高度大于等于40毫米。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虹吸火鍋裝置中,料盤的周邊沿與所述湯鍋的周邊沿封閉連接,且將所述湯鍋分隔為上部空間和下部空間,湯鍋內下部空間加湯汁,料盤內放置食材,即食材位于上部空間;加大火鍋的火候,湯鍋內的湯汁受熱產生蒸汽形成蒸汽壓,由于料盤具有連通上部空間和下部空間的虹吸通道,通過虹吸通道蒸汽壓將湯鍋內的湯汁擠壓進入料盤,從而將料盤內的食材浸沒煮熟,然后調小火鍋火候或停止火鍋的加熱,利用鐵片或其他常規措施,稍微挪動料盤,湯鍋與料盤間的縫隙打開,湯鍋內下部空間的蒸汽壓降低,料盤內的湯汁回流,煮熟的食材裸露在外供食客食用用,食用完后放置新食材再進行煮食;通過該裝置煮食火鍋可避免湯汁內摻雜多余的食物而造成湯汁混雜及損失原味,更便于用戶食用。
通過下部空間的高度與上部空間的高度比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5的設置,可保證有足夠的湯汁或水被虹吸進上部空間,在保證水或湯汁被虹吸入料盤中對食材進行浸煮的同時,也提高了加熱效率,保證了食材具有合適的容納空間和虹吸火鍋的正常有效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虹吸火鍋裝置不帶鍋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虹吸火鍋裝置帶鍋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的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虹吸火鍋裝置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虹吸火鍋裝置虹吸通道貫穿料盤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虹吸火鍋裝置虹吸通道貫穿料盤底部形式的裝配示意圖。
圖中,1:湯鍋;2:料盤;3:食材;4:上部空間;5:下部空間;6:鍋蓋;7:把手;8:進水孔;9:出水孔;21:盤體;22:虹吸通道;211:卷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中心”、“內”、“外”、“頂”、“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虹吸火鍋裝置包括湯鍋1和設置于所述湯鍋1內的料盤2,料盤2的周邊沿與所述湯鍋1的周邊沿封閉接觸,此處所說的封閉連接可以是直接接觸封閉,也可以是通過中間件將兩者連接封閉,具體的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采用直接接觸封閉的方式,且料盤將所述湯鍋1分隔為容納食材3的上部空間4和容納湯汁的下部空間5,料盤2具有連通所述上部空間4和下部空間5的虹吸通道22,湯鍋1被加熱時,所述下部空間5內的湯汁通過虹吸通道22進入上部空間4,其中湯汁為火鍋調料和水混合而成;下部空間5的高度H1與上部空間4的高度H2之比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5,以確定合適的下部空間和上部空間。
上述實施例中,料盤2的周邊沿與所述湯鍋1的周邊沿封閉接觸,且將所述湯鍋1分隔為上部空間4和下部空間5,湯鍋1內下部空間5加湯汁,料盤2內放置食材3,即食材3位于上部空間4;加大火鍋的火候,湯鍋1內的湯汁受熱產生蒸汽形成蒸汽壓,由于料盤2具有連通上部空間4和下部空間5的虹吸通道22,通過虹吸通道22蒸汽壓將湯鍋1內的湯汁擠壓進入料盤2,從而將料盤2內的食材3浸沒煮熟,然后調小火鍋火候或停止火鍋的加熱,利用鐵片或其他常規措施,稍微挪動料盤2,湯鍋1與料盤2間的縫隙打開,湯鍋1內下部空間5的蒸汽壓降低,料盤2內的湯汁回流,煮熟的食材3裸露在外供食客食用,食用完后放置新食材3再進行煮食;通過該裝置煮食火鍋可避免湯汁內摻雜多余的食物而造成湯汁混雜及損失原味,更便于用戶食用。
其中,下部空間5的高度與上部空間4的高度比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5,這樣可保證有足夠的湯汁或水被虹吸(在湯鍋內部分水被加熱成蒸汽后體積膨脹,將下部空間的湯汁或水壓入到上部空間以煮食物)進煮物腔,即上部空間,當下部空間5的高度與上部空間4的高度比小于0.5的情況下,虹吸入的水難以淹沒待煮食物,大于0.95后加熱效率低且減少了煮物腔應有的空間,而選擇下部空間的高度與上部空間的高度比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5,保證水或湯汁被虹吸入料盤中對食材進行浸煮的同時,也提高了加熱效率、保證了食材具有合適的容納空間,湯鍋的加水量根據下部空間的大小可相對容易地進行控制,不會出現加水過多或過少的情況,保證了虹吸火鍋的正常有效使用。
當然,如圖2、圖3和圖4所示,虹吸火鍋裝置可包括位于所述料盤2上方的鍋蓋6,鍋蓋6與湯鍋1的周邊沿密封接觸。通過加蓋鍋蓋6,一方面可以避免上部空間4的蒸汽損失,提高加熱效率,使得食材3快速被加熱;另一方面,一定重量的鍋蓋6可提高料盤2和湯鍋1的密封性,避免加熱時下部空間5的蒸汽流失,提高虹吸效果;另外,湯鍋1內不限于使用湯汁,也可直接加水,水加熱后通過虹吸通道22對食材3進行加熱。
具體地,料盤2的盤體21邊緣具有向外延伸的翻邊,湯鍋1的邊緣位于翻邊的下方,由湯鍋1的邊緣支撐料盤2的盤體21,方便料盤2的裝卸;優選地,湯鍋1的邊緣與翻邊接觸的位置設置密封圈,這樣可提高湯鍋1與料盤2的密封性,同時,一定重量的鍋蓋6可將料盤2壓緊在湯鍋1上,提高了下部空間5的密封性,增強了虹吸效果。
作為另一種邊緣結構形式的料盤2,料盤2的盤體21邊緣也可設計為向外延伸卷曲的卷邊211,湯鍋1的邊緣位于卷邊211的內側;同樣湯鍋1的邊緣支撐料盤2的盤體21,卷邊211結構的湯鍋1可提高料盤2結構的強度,同時可方便手將料盤2放下或端起;當然,湯鍋1的邊緣與卷邊211接觸的位置也可設置密封圈,一方面提高湯鍋1與料盤2的密封性,同時也增強了虹吸效果。
使用時,湯鍋1內加水或湯汁,在湯鍋1上放上料盤2,在料盤2上放上食材3,蓋好鍋蓋6進行加熱,如上所述,采用一定重量的鍋蓋6或在湯鍋1與料盤2接觸位置增加密封圈都可以將湯鍋1及料盤2密封嚴實,防止漏氣,煮熟后食客將鍋蓋6拿開,料盤2不再被鍋蓋6壓實,湯鍋1與料盤2間的縫隙打開,湯鍋1內蒸汽壓降低,料盤2內的湯汁回流,煮熟的食材3裸露在外供食客食用。
當然,料盤2的盤體21與湯鍋1之間可不設置密封圈,料盤2的盤體21邊緣由湯鍋1的邊緣支撐并形成封閉接觸,也不會影響虹吸效果。
優選地,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湯鍋1下部空間的側壁上開設有水位上限刻度線M和水位下限刻度線N,M的高度為H4和N的高度為H3,通過上下依次設置的水位刻度線M和N,在加水過程中引導用戶添加適當的水量,避免水量不夠而無法使水或湯汁被氣壓壓入煮食的上部空間4,同時避免加水過量而沒有足夠的儲氣空間而導致直接頂起料盤2,通過水位上限刻度線M和水位下限刻度線N的設置可以明確加水量的范圍,虹吸火鍋使用更可靠高效。
一般地,虹吸通道22位于料盤2的盤體21的底部下方,所述盤體21的底部開設所述虹吸通道22的出水孔9,也就是盤體21的底部與虹吸通道22相對應的位置開設出水孔9,虹吸過程中,湯汁進入虹吸通道,然后上升通過出水孔9進入料盤2內;虹吸通道22位于盤體21的底部中心,食材3加熱更均勻,虹吸通道22與盤體21一體成型,易于加工成型,且可提高料盤2強度;虹吸通道22靠近湯鍋1底部的一段開設有多個進水孔8,多個進水孔8沿周向分布在虹吸通道22上;通過進水孔8的設置,便于湯汁或水的通過和虹吸現象的形成。
優選地,如圖5和圖6所示,虹吸通道22可貫穿于所述料盤2的盤體21的底部,虹吸通道22部分位于盤體21下方,部分位于料盤2內,虹吸通道位于所述料盤2內部分的側壁開設出水孔9,虹吸通道22內的湯汁或水到達頂部后,從側壁的出水孔9進入料盤,相對于將出水孔9開設在盤體底部的方式來講,本方案可防止食料堵塞出水通道(出水孔9),同時,虹吸結束時,料盤2內的湯料或水可方便回流至虹吸通道22和下部空間5,若出水孔9開設在盤體底部,料盤2內的食材則可能位于盤體底部的出水孔9上,堵塞出水孔。
其中,虹吸通道22的出水孔9的單孔面積小于200平方毫米,防止火鍋食料進入虹吸通道。
優選地,虹吸通道22的底部為敞口,在虹吸現象形成后,可增大湯汁進入盤體21的流量;同時,在停止火鍋加熱時,也方便湯汁的回流。
當然,虹吸通道22的進水孔8至少部分設置在側壁,這樣,當虹吸通道的底部開口在與湯鍋底部接觸時,避免虹吸通道的堵塞發生。
所述虹吸通道的進水孔8低于水位下限刻度線N,也就是虹吸通道的進水口8的最高高度H5小于水位下限刻度線N的高度H3,即H5小于H3,這樣水或湯汁在水位下限刻度線處時才能將水通過虹吸通道壓入上部空間。
具體地,所述水位下限刻度線N的高度H3大于等于40mm,肉丸的直徑一般在30mm以上,煮食品的水需要30mm以上,為了確保有足夠的蒸汽壓力和水,因此,最低水位高度不低于40mm。
另外,本實施例中,湯鍋1外側可連接把手7,方便湯鍋1的端放。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虹吸火鍋裝置中,通過料盤將所述湯鍋分隔為上部空間和下部空間,通過虹吸通道將上部空間和下部空間連通,利用虹吸原理,通過蒸汽壓力將湯汁與食材進行可分離及共混處理,解決了傳統火鍋湯汁容易參雜多余的食物而造成湯汁混雜及損失原味等問題;通過下部空間的高度與上部空間的高度比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5的設置,這樣可保證有足夠的湯汁或水被虹吸進煮物腔,即上部空間,保證適量的水或湯汁被虹吸入料盤中對食材進行浸煮的同時,也提高了加熱效率、保證了食材具有合適的容納空間和虹吸火鍋的正常有效使用。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