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料理機攪拌杯,尤其是一種設有擾流筋和攏流區(qū)的的攪拌杯。
背景技術:
料理機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制作出來的食物易消化,營養(yǎng)成分易被人體完全吸收,增加了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傳統的料理機通常設置擾流筋,配合其內的螺旋推進器對食物進行粉碎壓榨,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口感的細膩程度要求越來越高;且料理機杯體截面通常為圓形,經螺旋推進器粉碎壓榨后形成的食物漿液在倒出時極易由于缺少引流而漫過杯嘴從而溢流到杯體外壁上,因此設計一種新型的料理機就顯得十分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有擾流筋和攏流區(qū)的的攪拌杯。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料理機攪拌杯,包括內部為攪拌區(qū)的杯體,所述杯體頂端開設有與杯蓋配合的上開口,所述上開口設有杯嘴,所述杯體對應所述杯嘴一側的壁面朝外凸出形成攏流區(qū);所述杯體內壁設有朝內凸起的擾流筋。
所述攏流區(qū)的起點到終點之間的夾角為C,30°≤C≤120°。
所述擾流筋凸出杯體壁面的厚度和寬度自上往下減少。
所述攏流區(qū)與攪拌區(qū)在所述杯體壁面的接合處設有所述擾流筋。
所述擾流筋的高度大于所述杯體高度的1/2,小于所述杯體高度的3/4。
所述杯體設有傾斜過渡面延伸至所述杯體底部。
所述擾流筋下端延伸并止于所述傾斜過渡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杯嘴一側的壁面朝外凸出形成攏流區(qū),使食物旋轉流經該區(qū)域時運動路徑發(fā)生改變,配合擾流筋增強擾流效果,對食物做進一步粉碎,使得食物口感更為細膩;且在食物倒出時攏流區(qū)還可作為引流的路徑,有利于將食物倒出時避免漿液漫過杯嘴從而溢流到杯體外壁上,使用體驗更為細致。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圖4,一種料理機攪拌杯,包括內部為攪拌區(qū)4的杯體1,所述杯體1頂端開設有與杯蓋配合的上開口2,所述上開口2設有杯嘴3;所述杯體1內壁設有朝內凸起的擾流筋6,所述杯體1對應所述杯嘴3一側的壁面朝外凸出形成攏流區(qū)5,使食物旋轉流經該區(qū)域時運動路徑發(fā)生改變,配合擾流筋增強擾流效果,對食物做進一步粉碎,使得食物口感更為細膩;且在食物倒出時攏流區(qū)還可作為引流的路徑,有利于將食物倒出時避免漿液漫過杯嘴從而溢流到杯體1外壁上。
所述攏流區(qū)5相對杯體的弧長起點到終點之間的夾角為C,30°≤C≤120°°;當C小于30°時,其過于接近所述杯嘴3的寬度,其引流量過小,無法較好防止?jié){液漫過杯嘴3而流到杯身上;當C大于120°時,其擾流效果不明顯。
所述擾流筋6凸出杯體1壁面的厚度和寬度自上往下減少,這些變化使得杯體1內被攪拌食物上、下層的旋轉運動速度也有所差異,出現紊流,擾流效果更好,食物隨著攪拌刀的攪打作旋轉運動,當食物在運動中撞擊擾流筋6時得到進一步的粉碎。
所述攏流區(qū)5與攪拌區(qū)4在所述杯體1壁面接合處設有所述擾流筋6,在不明顯擴大攏流區(qū)5使杯體外觀過于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通過此處的擾流筋6增大攏流區(qū)5的實際作用范圍。
所述擾流筋6的高度H大于所述杯體1高度的1/2,小于所述杯體1高度的3/4,使擾流筋6最大限度地作用于攪拌杯的工作區(qū)域內。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后,料理機的破碎工作更為高效,食物口感更佳,且傾倒時不易發(fā)生溢出現象,使用體驗更為細致。
所述杯體設有傾斜過渡面7延伸至所述杯體1底部,使非圓形的杯體1上部過渡至圓形的杯體1下部,滿足結構需求。
所述擾流筋6下端延伸并止于所述傾斜過渡面7,避免擾流筋6凸出而導致杯體1底部與螺旋推進器的研磨間隙過大而影響研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