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戶外家具,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戶外桌。
背景技術:
走出家門,就叫戶外,戶外活動也就是走出家門的活動。戶外是人類回歸自然、回歸自我的一種原始覺醒,是人類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戶外提升綠色環保意識,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樹立健康生活方式,引領時尚文化潮流。戶外多數帶有探險性,屬于極限和亞極限運動,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刺激性。擁抱自然,挑戰自我,能夠培養個人的毅力、團隊之間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深受青年人的歡迎。戶外運動越來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另外,由于我國地理條件的得天獨厚,擁有良好的廣大自然資源,也為戶外運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隨著人們對戶外活動的增加,則在戶外需要安裝一些設施供人們休息使用,例如人們坐下休息或者飲食等,傳統的戶外桌都是些結構固定,不便于收納的圓桌或者方桌,使用人數限定,結構固定,小孩不方便使用,收納也不方便,受到風吹雨淋很容易損壞,造成使用壽命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戶外桌結構固定不便于收納,而且適應人群范圍小,提供了一種多功能戶外桌,該戶外桌的結構能夠進行改變適合不同人群使用,結構變化后穩定性高,在不使用時收納為一體減少日曬雨淋,并且移動方便,便于收納,實現其多功能性,解決了現有戶外桌結構固定不便于收納,而且適應人群范圍小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多功能戶外桌,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安裝有支撐柱,支撐柱的外壁上設置有呈圓環狀的桌體,桌體由若干塊桌板構成,桌板分為上桌板和下桌板,上桌板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中且均與支撐柱的外壁固定,支撐柱上設置有若干個安裝槽,安裝槽設置在上桌板之間,每相鄰的上桌板之間設置有一塊下桌板,下桌板設置在對應的安裝槽中,并且下桌板能夠在安裝槽中進行豎直方向移動,上桌板的底面內凹形成凹槽,凹槽分別與上桌板的對稱側壁連通,下桌板的底面凸起形成凸臺,且凸臺分別與下桌板的對稱側壁連接為整體結構,凸臺的兩端分別對應與下桌板靠近支撐柱的端面和遠離支撐柱的端面對齊,下桌板在安裝槽中移動后,凸臺能夠和凹槽相互配合使得下桌板和上桌板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中形成完整的圓環狀,在上桌板的底面均設置有鎖緊柱,下桌板的底面均設置有鎖緊板,鎖緊板上設置有鎖緊槽,在下桌板和上桌板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中時鎖緊板轉動后能夠將鎖緊柱卡入到對應的鎖緊槽中實現固定,在支撐柱的頂部安裝有傘柄,傘柄的頂部安裝有傘面,且傘面撐開和收縮后都能夠完全覆蓋桌體。戶外玩耍時都帶有孩子,孩子由于身高問題,其不能趴在桌體上吃東西,造成孩子的身體處于拉伸狀態,本方案則將桌板設計為兩層結構,上桌板為正常高度供大人使用,下桌板則能夠降低供小孩使用,沒有小孩時上桌板和下桌板組合固定形成與現有桌體結構相同的部件供大人使用,擴大了使用范圍,實現了多功能性,上桌板和下桌板采用間隔設置,移動下桌板時形成間隔交錯結構,層次感強,上桌板和下桌板在同一平面時的固定同時采用兩種方式,采用凸臺和凹槽的配合,使得桌板組合后之間無縫隙,采用鎖緊板和鎖緊柱卡緊固定使得下桌板不會被壓下,整體桌體結構穩定性提高,鎖緊板和鎖緊柱卡緊為現有固定方式。
底座的下方設置有若干個支撐墊,且支撐墊均勻固定在底座的底面上。支撐墊是用于支撐的部件,同時其使得底座和地面有一定的高度,這樣滾輪處于這個高度之間而不會在正常使用時與地面接觸造成移動,提高了穩定性和安全性。
底座的側壁凸出形成安裝臺,安裝臺與底座連接為整體結構,安裝臺中設置有連接軸,連接軸的兩端穿過安裝臺后設置在安裝臺外部,且連接軸能夠繞著自身軸線轉動,連接軸的外壁套有滾輪,且滾輪設置在安裝臺外部,滾輪的底面設置在支撐墊的底面和底座的底面之間。安裝臺凸出使得滾輪有安裝的空間,滾輪使得整體移動更加省力,但是在正常使用時滾輪不能與地面接觸,只有在需要移動時將整體傾斜滾輪才與地面接觸實現轉動將整體移動,夜間收拾時將整體通過滾輪移動到收納位置,方便而且快捷,減少在室外風吹雨淋的危害。
底座的中心線、支撐柱的中心線和傘柄的中心線重合。中心的重合使得結構穩定性更高,不會輕易出現晃動或傾覆。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該戶外桌的結構能夠進行改變適合不同人群使用,結構變化后穩定性高,在不使用時收納為一體減少日曬雨淋,并且移動方便,便于收納,實現其多功能性,解決了現有戶外桌結構固定不便于收納,而且適應人群范圍小的問題。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收縮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撐開狀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傘面,2-支撐柱,3-底座,4-支撐墊,5-下桌板,6-連接軸,7-安裝臺,8-滾輪,9-凸臺,10-凹槽,11-上桌板,12-安裝槽,13-傘柄,14-鎖緊柱,15-鎖緊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多功能戶外桌,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上方安裝有支撐柱2,支撐柱2的外壁上設置有呈圓環狀的桌體,桌體由若干塊桌板構成,桌板分為上桌板11和下桌板5,上桌板11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中且均與支撐柱2的外壁固定,支撐柱2上設置有若干個安裝槽12,安裝槽12設置在上桌板11之間,每相鄰的上桌板11之間設置有一塊下桌板5,下桌板5設置在對應的安裝槽12中,并且下桌板5能夠在安裝槽12中進行豎直方向移動,上桌板11的底面內凹形成凹槽10,凹槽10分別與上桌板11的對稱側壁連通,下桌板5的底面凸起形成凸臺9,且凸臺9分別與下桌板5的對稱側壁連接為整體結構,凸臺9的兩端分別對應與下桌板5靠近支撐柱2的端面和遠離支撐柱2的端面對齊,下桌板5在安裝槽12中移動后,凸臺9能夠和凹槽10相互配合使得下桌板5和上桌板11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中形成完整的圓環狀,在上桌板11的底面均設置有鎖緊柱14,下桌板5的底面均設置有鎖緊板15,鎖緊板15上設置有鎖緊槽,在下桌板5和上桌板11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中時鎖緊板15轉動后能夠將鎖緊柱14卡入到對應的鎖緊槽中實現固定,在支撐柱2的頂部安裝有傘柄13,傘柄13的頂部安裝有傘面1,且傘面1撐開和收縮后都能夠完全覆蓋桌體;底座3的下方設置有若干個支撐墊4,且支撐墊4均勻固定在底座3的底面上;底座3的側壁凸出形成安裝臺7,安裝臺7與底座3連接為整體結構,安裝臺7中設置有連接軸6,連接軸6的兩端穿過安裝臺7后設置在安裝臺7外部,且連接軸6能夠繞著自身軸線轉動,連接軸6的外壁套有滾輪8,且滾輪8設置在安裝臺7外部,滾輪8的底面設置在支撐墊4的底面和底座3的底面之間;底座3的中心線、支撐柱2的中心線和傘柄13的中心線重合。在進行使用時,將傘面撐開進行遮陽或者擋雨,人們將凳子搬到桌體外,圍繞而坐,傘面能夠覆蓋桌體以及凳子的區域,有小孩時,將鎖緊板15繞著其與下桌板5的連接處轉動,使得鎖緊柱14從對應的鎖緊槽中退出解鎖,然后用力向下壓下桌板5,使得凸臺9和凹槽10脫離接觸,下桌板在安裝槽中移動,這樣桌體就分離為兩層,即上桌板層和下桌板層,直到下桌板移動到安裝槽的底部形成固定,根據小孩數量降下下桌板,小孩就很方便地在下桌板上吃東西,當夜間需要收拾時,將傘面收攏,由于傘面收攏后能夠覆蓋上桌板和下桌板的區域,上桌板和下桌板是否合攏都可以,如圖1所示,然后將整體向著安裝臺傾斜,使得滾輪能夠與地面接觸,就可以拖動移動,方便而且省力。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