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潔器。
背景技術:
清潔器主要用來擦拭物體表面的水珠,如玻璃和地板等,目前清潔器內部所采用的水氣分離機構為:在水氣分離腔中設置有水氣分離板,水氣分離板遮擋在吸風口外側,在吸水口的底部出水端設置有擋水氣板,從吸水口吸入的水氣被擋水氣板擋住后,只能繞過擋水氣板從擋水氣板的前側和后側流出。
上述清潔器中的水氣分離機構的缺點是:由于吸水口的底部出水端和吸風口都直接伸入到水氣分離腔中,并且混有污水的空氣能從擋水氣板的前、后側同時進入水氣分離腔中,使得水氣分離的效果不好,工作中時常會有水被吸入到吸風裝置的引風機中,從而影響內部電路元件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清潔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清潔器,包括本體和設在本體上的刷頭,所述本體上還設有儲水腔,所述儲水腔的下方連接底座,所述儲水腔內設有連通所述底座和所述儲水腔的氣體通道,所述氣體通道的上方設有阻止刷頭吸入的水滴進入氣體通道的阻擋平臺。本實用新型用于吸收附著在物體表面的水珠,如地板和玻璃,在使用時,設在氣體通道上方的阻擋平臺阻止刷頭吸入的水珠通過氣體通道進入底座內,進而避免水珠影響設在底座內的電路元件,同時刷頭吸入的氣體沿著氣體通道進入到底座內;此外當本實用新型翻轉使用完畢再回轉時,阻擋平臺同樣可以阻止儲水腔內的水倒流通過氣體通道進入底座內,實現水氣分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底座的側壁上設有出氣孔。該出氣孔可以及時將底座內的氣體排出到外界環境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阻擋平臺的一側連接引流槽。使得阻擋平臺上的水沿著引流槽流向指定一側流動,進一步防止刷頭吸入的水珠通過氣體通道進入底座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底座的端部可拆卸設有底蓋。當底座內的電路元件出現故障后,使用者通過拆下底蓋對底座內的電路元件進行維修,十分方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刷頭轉動設在所述主體上。這樣使用者就能根據不同的清潔位置來調節刷頭以達到最佳的清潔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刷頭在吸風裝置的作用下吸入水氣,設在氣體通道上方的阻擋平臺阻止刷頭吸入的水珠通過氣體通道進入底座內,進而避免水珠影響設在底座內的電路元件,同時刷頭吸入的氣體沿著氣體通道進入到底座內,然后再通過底座上的出氣孔排出到外界環境中;此外當本實用新型翻轉使用完畢再回轉時,阻擋平臺同樣可以阻止儲水腔內的水倒流通過氣體通道進入底座內,實現水氣分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正視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側視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3所示,一種清潔器,包括本體1和設在本體1上的刷頭3,所述本體1上還設有儲水腔2,所述儲水腔2的下方連接底座4,所述底座4內設有吸風裝置,所述儲水腔2內設有連通所述底座4和所述儲水腔2的氣體通道6,所述吸風裝置位于所述氣體通道6的正下方,所述氣體通道6的上方設有阻止刷頭3吸入的水滴進入氣體通道6的阻擋平臺5,所述阻擋平臺5的一側連接引流槽51。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底座4的側壁上設有出氣孔41。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底座4的端部可拆卸設有底蓋42。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刷頭3轉動設在所述主體1上。
本實用新型用于吸收附著在物體表面的水珠,如地板和玻璃,在使用時,刷頭3在吸風裝置的作用下吸入水氣,設在氣體通道6上方的阻擋平臺5將吸入水珠阻隔在儲水腔2內,而吸入的氣體則是沿著氣體通道6進入到底座4內,然后再通過底座4上的出氣孔41排出到外界環境中;此外當本實用新型翻轉使用完畢再回轉時,阻擋平臺5同樣可以阻止儲水腔2內的水倒流通過氣體通道6進入底座4內,實現水氣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