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吸塵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吸塵器中,一些吸塵器的電機部通常會安裝在主機(吸塵部)的上方,電機部相對于主機要么是固定不動,要么就是進行周向旋轉,這就造成吸塵器的整體體積無論在使用中還是未使用中對空間的占用過大,從而給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降低空間占用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電機部包括電機部底座和電機部主體,電機部底座內設置有軸,電機部主體的底部沿軸的軸向穿設于軸上,并沿著軸的周向轉動,軸為空心軸,其內穿入電線,主機內開設有槽,槽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凹槽,電機部的外壁上具有與凹槽配合的凸塊,電機部通過凸塊與凹槽卡接于槽內。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在電機部底座內設置有軸,將電機部主體的底部沿軸的軸向穿設于軸上并使其沿著軸的周向轉動,使得電機部主體可以實現左右的轉動(擺動),這樣在使用中或未使用時可以形成向兩邊的折疊效果,從而降低整機體積,降低對空間的占用。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作如下改進:
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凸塊浮動連接于電機部上。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可以實現凸塊的彈性收縮。
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電機部上設置有彈簧,凸塊連接于彈簧上。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可以進一步地實現凸塊的彈性收縮。
作為可選的方案,上述的主機內開設有槽,槽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凸塊,電機部的外壁上具有與凸塊配合的凹槽,電機部通過凸塊與凹槽卡接于槽內。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可以實現電機部更為穩固的豎立狀態。
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凸塊浮動連接于電機部上。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可以實現凸塊的彈性收縮。
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電機部上設置有彈簧,凸塊連接于彈簧上。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可以進一步地實現凸塊的彈性收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的電機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的凸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電機部 11.電機部底座 12.電機部主體 13.軸 14.凸塊 15.彈簧 2.主機 21.槽 22.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
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如圖1-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的其中一些實施方式中,電機部1包括電機部底座11和電機部主體12,電機部底座11內設置有軸13,電機部主體12的底部沿軸13的軸向穿設于軸13上,并沿著軸13的周向轉動。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在電機部底座內設置有軸,將電機部主體的底部沿軸的軸向穿設于軸上并使其沿著軸的周向轉動,使得電機部主體可以實現左右的轉動(擺動),這樣在使用中或未使用時可以形成向兩邊的折疊效果,從而降低整機體積,降低對空間的占用。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如圖1-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軸13為空心軸,其內穿入電線。采用該實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實現軸內的穿線。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如圖1-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主機2內開設有槽21,槽21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凹槽22,電機部1的外壁上具有與凹槽22配合的凸塊14,電機部1通過凸塊14與凹槽22卡接于槽內。采用該實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實現電機部更為穩固的豎立狀態。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如圖1-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電機部與主機的連接結構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凸塊14可以浮動連接于電機部1上,具體可以為電機部1上設置有彈簧15,凸塊14連接于彈簧15上。采用該實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實現凸塊的彈性收縮。
作為替代的方案,凸塊可以換到主機上,凹槽換到電機部上,也可以達到一樣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