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煮茶器領域,尤其是一種花果茶煮茶器。
背景技術:
現有煮茶器往往針對片狀茶葉,對于塊狀花果茶并不適合。花果茶其中的營養物質通過加熱和浸泡,并不容易溶出,難以發揮功效,因此應設計一種專門用來煮花果茶的煮茶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花果茶煮茶器,其設有可旋轉的茶室,在浸泡花果茶時進行轉動,可促進花果茶中的有益物質溶出,提高花果茶的保健性能,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花果茶煮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上部設有第一孔道,所述殼體底部設有用于給水壺加熱的加熱器;
茶室,其下部設有若干個濾孔,所述茶室為不銹鋼材質,所述茶室內壁設有摩擦機構;
蓋體,其固定安裝于所述茶室上部,所述蓋體中央設有第二孔道,所述蓋體上還設有用于將花果茶放入茶室的第三孔道,所述蓋體為不銹鋼材質;
第一連桿,其下端從所述第二孔道穿過伸入至茶室下部,所述第一連桿上端通過第一孔道延伸至殼體內部,所述第一連桿通過軸承與殼體內壁轉動連接;
用于將第一連桿和蓋體連接于一體的鎖緊機構,設置于所述蓋體上;
第一傘齒輪,與第一連桿相固接;
第二傘齒輪,與第一傘齒輪相嚙合;
第二連桿,其通過軸承與殼體內壁轉動連接;
電機,固定安裝于殼體內壁,所述電機通過第二連桿與第二傘齒輪固定連接;
水壺,其放置于加熱器上,所述水壺下部側面設有出水裝置。
優選地,所述鎖緊裝置由螺栓、設置于蓋體上的螺栓通道和茶室壁上的開口組成,所述螺栓上設有外螺紋,所述螺栓通道和茶室壁上的開口設有與外螺紋相配適的內螺紋,所述螺栓通道與第二孔道相連通,所述鎖緊裝置為兩個,所述鎖緊裝置對稱設置。
優選地,所述摩擦機構為點狀凸體或垂直于茶室底部的條形凸體。
優選地,所述第三孔道為扇形,所述第三孔道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三孔道對稱分布于鎖緊裝置的兩側。
優選地,還包括用于切換茶室旋轉方向的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與電機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上蓋,所述上蓋設有從中央延伸至邊緣的U型嵌入槽,所述上蓋上固接有提手。
優選地,所述上蓋直徑小于水壺直徑,所述水壺上部內壁上形成有用于阻擋上蓋的環形突起。
優選地,所述上蓋直徑大于水壺直徑。
優選地,所述提手為提環或板狀把手。
優選地,還包括溫度傳感器和溫度顯示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桿的下端,所述溫度顯示器設置于所述殼體的中部。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將蓋體通過連桿、傘齒輪與電機連接,電機帶動茶室旋轉,茶室內壁設置摩擦機構,使花果茶在旋轉過程中與茶室碰撞、摩擦,加速有益物質溶出;通過設置控制機構使茶室旋轉方向可發生改變,增大碰撞、摩擦幾率;第一連桿下端設置溫度傳感器,支撐部設有溫度顯示器,便于監控浸泡溫度;浸泡好的花果茶可由出水裝置流出,無需傾倒;殼體底座設有加熱器,水壺放置其上即可加熱,水壺配有帶U型嵌入槽的上蓋,加熱時蓋住水壺可保持壺內熱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引伸獲得其它的實施附圖。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2:本實用新型蓋體的俯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上蓋的俯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水壺與上蓋配合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所示,一種花果茶煮茶器,包括:
殼體1,所述殼體上部設有第一孔道41,所述殼體1底部設有用于給水壺加熱的加熱器,例如微波加熱器;
茶室3,其下部設有若干個濾孔30,濾孔30分布在茶室下部和側壁上,所述茶室為不銹鋼材質,所述茶室3內壁設有摩擦機構;濾孔30使花果茶中的有益物質從茶室中流入至水壺內,摩擦機構用于增大花果茶與茶室之間的摩擦,使花果茶之間以及花果茶與茶室之間碰撞更為劇烈。
蓋體4,其固定安裝于所述茶室3上部,所述蓋體中央設有第二孔道42,所述蓋體4上還設有用于將花果茶放入茶室的第三孔道43,所述蓋體為不銹鋼材質;
第一連桿51,其下端從所述第二孔道42穿過伸入至茶室下部,所述第一連桿上端通過第一孔道延伸至殼體1內部,所述第一連桿通過軸承與殼體1內壁轉動連接;
用于將第一連桿51和蓋體4連接于一體的鎖緊機構,設置于所述蓋體上,鎖緊機構用于將第一連桿51與蓋體4緊固連接;
第一傘齒輪71,與第一連桿51相固接;
第二傘齒輪72,與第一傘齒輪71相嚙合;
第二連桿52,其通過軸承與殼體1內壁轉動連接;
電機8,固定安裝于殼體1內壁,所述電機通過第二連桿52與第二傘齒輪72固定連接;
水壺9,其放置于加熱器上,所述水壺下部為與加熱器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水壺9下部側面設有出水裝置90。
如圖2所示,為了防止在茶室旋轉時第一連桿51與第二孔道42發生相對轉動進而脫落,在蓋體4上設置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由螺栓44、設置于蓋體上的螺栓通道和茶室壁上的開口組成,所述螺栓上設有外螺紋,所述螺栓通道和茶室壁上的開口設有與外螺紋相配適的內螺紋,所述螺栓通道與第二孔道42相連通,所述鎖緊裝置為兩個,所述鎖緊裝置對稱設置。
優選地,所述摩擦機構為點狀凸體或垂直于茶室3底部的條形凸體。
花果茶一般為塊狀,為了便于放入茶室,蓋體上的第三孔道尺寸應盡可能的大,所述第三孔道43為扇形,所述第三孔道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三孔道對稱分布于鎖緊裝置的兩側。
茶室如果只往一個方向旋轉,花果茶便有了旋轉慣性,為了提高花果茶運動的劇烈性,還包括用于切換茶室旋轉方向的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與電機8連接,控制機構使茶室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定時間后,轉而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增大花果茶碰撞、摩擦幾率。
如圖3、4所示,煮茶過程中,應使水壺9能夠存續一定的熱量,同時使多余蒸汽排出,因此,還包括上蓋100,所述上蓋設有從中央延伸至邊緣的U型嵌入槽101,所述上蓋上固接有提手102。手持提手102,將第一連桿41嵌入至上蓋100的U型嵌入槽中,可將上蓋100蓋在水壺9上,U型嵌入槽可使多余蒸汽排出。
優選地,所述上蓋100直徑小于水壺9直徑,所述水壺上部內壁上形成有用于阻擋上蓋的環形突起91。
上蓋100的直徑也可以大于水壺9直徑。
優選地,所述提手102為提環或板狀把手。
如圖1所示,為了測定茶室3內溫度,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溫度傳感器6和溫度顯示器2,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桿51的下端,所述溫度顯示器2設置于所述殼體1的中部,可測定并查看茶室3內溫度;
使用該花果茶煮茶器前,茶室3與殼體1是分離狀態,將花果茶從第三孔道43放入,然后將茶室3與第一連桿進行連接;先將第一連桿51穿過蓋體4上的第二孔道42,接著旋轉鎖緊裝置進行鎖緊;將水壺9從茶室下部放置于底座上,此時茶室3位于水壺內部,關閉出水裝置90,向水壺9中注入水至淹沒茶室3中的花果茶;啟動電機,茶室3開始旋轉,啟動加熱器開始加熱,花果茶在不斷的碰撞與摩擦的過程中,有益物質溶出并流入至水壺中。加熱完畢后,開啟出水裝置即可接到花果茶茶水。
上面以舉例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于本實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