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貨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設置于駕駛室與貨箱之間的滑移車門。
背景技術:
傳統貨車駕駛室與貨箱空間上是彼此獨立的,沒有相應的結構實現駕駛室與貨箱互通。快遞人員需要從駕駛室繞到貨箱尾部,打開尾門取貨。取貨過程繁瑣,耗費體力。
部分貨車將駕駛室與貨箱做成一個整體,但并沒有隔板將駕駛員與貨物分開,貨物會對駕駛人員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同時沒有中間取貨通道,取貨過程繁瑣,效率低。
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滑移車門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節約車內空間又能提高貨車駕駛員取貨效率同時保護駕駛員的滑移車門。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滑移車門,包括門板組件、門鎖組件、滑輪組件及門框組件;所述門板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開設有用來收容并固定門鎖組件的固定開口;滑輪組件包括滑動輪及與所述滑動輪轉動連接的支撐柱,所述滑動輪包括轉輪及與所述轉輪轉動配合的轉軸,所述支撐柱包括與所述轉軸固定連接的連接柱;所述門鎖組件包括基殼及收容于所述基殼內用來實現門板組件與門框組件鎖死及開啟的鎖鉤;所述門框組件包括能收容轉輪并使所述轉輪滑動的滑槽及與開設有與所述鎖鉤卡持配合的卡孔的門框;所述基板的一端通過連接柱與所述滑動輪固定連接,所述滑動輪的轉輪收容于滑槽中并在所述滑槽中往復滑動。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為矩形板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門板組件還包括用來包裹基板四周邊沿的包邊結構,所述包邊結構包括第一包邊、第二包邊、第三包邊及第四包邊;所述第一包邊與第二包邊形狀相一致且間隔相對并分別位于基板的兩端并用來包裹所述基板的兩端,所述第一包邊與所述第二包邊分別與所述基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邊緣抵接;所述第三包邊與所述第四包邊形狀相同且間隔相對并分別位于所述基板的兩側并用來包裹所述基板的兩側,所述第三包邊與所述第四包邊分別與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邊緣抵接;所述第四包邊上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開口對應的配合孔。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邊與所述基板端面抵接的位置固定有兩條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一固定條,兩條第一固定條組成卡位槽,兩條第一固定條相對的表面上對應的開設有卡槽;所述滑輪組件還包括卡位板,所述卡位板為矩形板,所述卡位板與所述卡位槽對應且所述卡位板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卡槽對應。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包邊與所述基板端面抵接的位置固定有兩條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固定條,兩條第二固定條組成滑動槽;所述門框組件還包括滑軌,所述滑軌包括基軌及與所述基軌固定連接的導軌;所述導軌截面為矩形且所述導軌與所述滑動槽對應且收容于所述滑動槽內,所述基軌截面為矩形且橫截面積大于導軌。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柱還包括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為圓柱形且遠離連接柱的一端開設有第二螺孔;所述滑輪組件還包括第二螺釘,所述第二螺釘穿過所述卡位板與所述第二螺孔對應并固定連接。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滑槽為一側開設有條形卡位開口的空心管,所述卡位開口兩側形成滑條;所述滑槽為矩形空心管,所述卡位開口的形狀為矩形且長度與所述滑槽的長度對應;所述連接柱為圓柱形,所述卡位開口的寬度與所述連接柱的直徑對應;轉輪分別與卡位開口兩側的滑條對應并能在所述滑條上滑動;所述滑槽與所述滑軌長度一致并相對間隔設置且所述滑槽與所述滑軌之間的距離與所述基板的高度一致。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門框組件還包括夾層,所述夾層包括兩個間隔相對設置的夾板;兩個夾板圍成收容腔,所述滑槽及滑軌的一端分別收容與所述收容腔中。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鎖殼包括基殼及固定板,所述基殼為空心矩形塊并和所述固定開口對應;所述固定板固定連接于所述基殼相背的兩個表面之間,所述固定板的長度大于所述基殼的長度。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柱還包括套于所述轉軸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為圓形且直徑與所述轉軸的直徑對應且與所述轉軸轉動配合。
本發明提供的滑移車門,門板組件通過滑輪組件在滑槽中滑動、滑動槽在滑軌上滑動,進而實現滑移車門的開啟與關閉。本發明提供的滑移車門既節約了車內空間,又能提高貨車駕駛員取貨效率同時保護駕駛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滑移車門的主視圖。
圖2為圖1所示的a-a方向的截面圖。
圖3為圖1所示的b-b方向的截面圖。
圖4為圖1所示的門板組件、滑輪組件及門鎖組件配合的主視圖。
圖5為圖4所示的門板組件的爆炸圖。
圖6為圖4所示的門鎖組件的爆炸圖。
圖7為圖2所示的區域c的局部放大圖。
圖8為圖2所示的區域d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圖3所示的區域e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技術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解釋本發明,并不是為了限定本發明。
請參照圖1及圖4,本發明提供一種滑移車門100,包括門板組件10、門鎖組件20、滑輪組件30及門框組件40。
請參照圖4、圖5、圖7及圖8,所述門板組件10包括基板11及用來包裹基板11四周邊沿的包邊結構12。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為矩形板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所述包邊結構12包括第一包邊121、第二包邊122、第三包邊123及第四包邊124。所述第一包邊121與第二包邊122形狀相一致并與所述基板11的兩端端面相對應且均為矩形。所述第一包邊121與所述第二包邊122間隔相對并分別位于基板11的兩端并用來包裹所述基板11的兩端,所述第一包邊121與所述第二包邊122分別與所述基板11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的邊緣抵接。
所述第一包邊121與所述基板11端面抵接的位置固定有兩條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一固定條1211,兩條第一固定條1211組成卡位槽1212,兩條第一固定條1211相對的表面上對應的開設有卡槽1213。所述第二包邊122與所述基板11端面抵接的位置固定有兩條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固定條1221,兩條第二固定條1221組成滑動槽1222。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卡槽1212寬度與所述基板11厚度對應,所述滑動槽1222寬度與所述基板11厚度對應。
所述第三包邊123與所述第四包邊124形狀相同。所述第三包邊123與第四包邊124間隔相對并分別位于所述基板11的兩側并用來包裹所述基板11的兩側,所述第三包邊123與所述第四包邊124分別與所述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的邊緣抵接。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的一側開設有固定開口113。對應的,所述第四包邊124上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開口113對應的配合孔1241。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骨架及包邊結構12采用鋁合金材料。
請參照圖1、圖4、圖6及圖9,所述門鎖組件20包括鎖殼21、鎖鉤22、外扣手23、內扣手24、鎖芯25、旋鈕26、及第一螺釘27。
所述鎖殼21包括基殼211及固定板212。所述基殼211為空心矩形塊并和所述固定開口113對應。所述基殼211上開設有一個貫穿相背的兩個表面的收容孔2111。所述固定板212固定連接于所述基殼211的一側。所述固定板212與所述基殼211連接的位置上開設有第一通孔2121并與所述基殼211連通。所述鎖鉤22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2121內并與所述基殼211滑動配合。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212的長度大于所述基殼211的長度且所述固定板212遠離基殼211的兩端開設有第一螺孔2122。
所述外扣手23與所述內扣手24分別與基殼211相背的兩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外扣手23和內扣手24上分別開設有與所述收容孔2111對應的第二通孔231和第三通孔241。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231為矩形且矩形寬度小于所述收容孔2111的直徑;所述第三通孔241為圓形且直徑小于所述收容孔的直徑。
所述鎖芯25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111中并與所述鎖鉤22轉動配合。所述旋鈕26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111并與所述鎖鉤22轉動配合。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鎖芯25為圓柱狀且直徑與所述收容孔2111對應,所述鎖芯25一端開設有矩形鎖孔251且所述鎖孔251長度與所述第二通孔231的直徑對應。所述旋鈕26遠離所述收容孔211的一端設置有矩形旋鈕扣261且所述旋鈕扣261的長度與所述第三通孔241對應。所述第一螺釘27與所述第一螺孔2122一一對應并用來將鎖殼21與基板11固定連接。
請參照4及圖7,所述滑輪組件30包括滑動輪31、支撐柱32、卡位板33及第二螺釘34。所述滑動輪31包括兩個轉輪311及用來固定連接所述轉輪311的轉軸312。所述支撐柱32包括套于所述轉軸312上的套筒321、承重柱322及用于連接所述套筒321及所述承重柱322的連接柱323。所述承重柱322為圓柱形且遠離連接柱323的一端開設有第二螺孔(圖未示)。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套筒321為圓形且直徑與所述轉軸312的直徑對應且與所述轉軸312轉動配合。所述連接柱323為圓柱形且直徑小于所述承重柱322的直徑。
所述卡位板33為矩形板,所述卡位板33與所述卡位槽1212對應且所述卡位板33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卡槽1213對應。所述第二螺釘34穿過所述卡位板33與所述第二螺孔(圖未示)對應。
請參照圖1至圖3及圖7至圖9,所述門框組件40包括滑槽41、滑軌42、夾層43及門框44。所述滑槽41為一側開設有條形卡位開口411的空心管,所述卡位開口411兩側形成滑條412。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滑槽41為矩形空心管,所述卡位開口411的形狀為矩形且長度與所述滑槽41的長度對應,所述卡位開口411的寬度與所述連接柱323的直徑對應。所述滑槽41與卡位開口411相背的一側與車廂頂部對應。兩個轉輪311分別與卡位開口411兩側的滑條412對應并能在所述滑條412上運動。
所述滑軌42包括與車廂底部固定連接的基軌421及與所述基軌421固定連接的導軌422。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軌421截面為矩形。所述導軌422截面為矩形且所述導軌422與所述滑動槽1222對應且收容于所述滑動槽1222中。所述導軌422位于所述基軌421背離車廂底部的表面中間位置。所述滑槽41與所述滑軌42長度一致并相對間隔設置且所述滑槽41與所述滑軌42之間的距離與所述基板11的高度一致。
所述夾層43包括兩個間隔相對設置的夾板431。所述夾板431的兩端分別與車廂底部及車廂頂部固定連接。兩個夾板431圍成收容腔432收容所述滑槽41及所述滑軌42的一端。
所述門框44為矩形板并位于所述導軌42遠離夾層43的一端。所述門框44上開設有與所述鎖鉤22對應并卡位配合的卡孔441。
請一并參照圖1至圖9,組裝時,首先把滑槽41及滑軌42分別固定在車廂的頂部及底部位置,所述滑槽41與卡位開口411相背的一側與車廂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基軌421背離導軌422的一側與車廂底部固定連接。接著用第一包邊121及第二包邊122分別包裹基板11的上下兩端,用第三包邊123及第四包邊124分別包裹基板11的兩側側面。其中所述卡位槽1212與所述基板11的一端端面對應,所述滑動槽1222與所述基板11的另一端端面對應,所述配合孔1241與所述固定開口113對應。接著把基殼211收容于所述固定開口113中且鎖鉤21背對所述固定開口113底部,固定板212與所述基板11的側面抵接并通過第一螺釘27與所述基板11固定。接著把鎖芯25安裝在收容孔2111中,把旋鈕26安裝在收容孔2111中。接著把外扣手23及內扣手24分別與基殼211相背的兩個表面對應并固定連接。其中第二通孔231與所述鎖孔251對應,第三通孔241與所述旋鈕扣26對應。接著把每個套筒321套于所述轉軸312上并與所述轉軸312轉動連接,第二螺釘34穿過卡位板33與承重柱322的第二螺孔(圖未示)固定連接。滑輪組件通過卡位板33的兩側與所述卡槽1213卡位配合與門板組件10固定連接。最后每個滑動輪31的轉輪與滑槽41的滑條412抵接并收容于所述滑槽41中,連接柱323卡持于所述卡位開口411中。所述滑輪組件30與所述滑槽41滾動配合。所述滑動槽1222與所述滑軌42的滑軌422滑動配合,組成一個滑移車門100。
使用時,滑移車門100通過鎖鉤21用來實現門板組件與門框組件鎖死及開啟。當滑移車門100鎖死時,在駕駛室時用鑰匙插入鎖孔,使鎖鉤22與卡孔441不再卡持配合,然后使門板組件10通過滑輪組件20在滑槽41中滑動、滑動槽1222在滑軌42上滑動,向遠離門框44的方向移動進入夾層43中。反向推動門板組件10使門板組件10通過滑輪組件20在滑槽41中滑動、滑動槽1222在滑軌42上滑動,向靠近門框44方向移動,當靠近門框44時鎖鉤22與卡孔441自動卡持配合,滑移車門100進入鎖死狀態。同理,從貨廂內部打開車門時,旋轉旋鈕扣261,使鎖鉤22與卡孔441不再卡持配合,然后使門板組件10通過滑輪組件20在滑槽41中滑動、滑動槽1222在滑軌42上滑動向遠離門框44的方向移動進入夾層33中。反向推動門板組件10使門板組件10通過滑輪組件20在滑槽41中滑動、滑動槽1222在滑軌42上滑動向靠近門框44方向移動,當靠近門框44時鎖鉤22與卡孔441自動卡持配合,滑移車門100進入鎖死狀態。
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滑槽41與滑軌42可以互換位置,滑槽41與車廂底面固定連接,滑軌42與車廂頂部固定連接。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可以不要包邊結構12直接與卡位槽1212及滑動槽1222固定連接。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的一端不用卡位槽1212直接與所述滑輪組件20固定連接。
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的一端的滑動槽1222可以與滑軌42互換位置,即基板11的一端與所述滑軌42固定連接,滑動槽1222與車廂底面固定連接。
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的兩端均與滑輪組件20固定連接,對應的,滑槽41分別位于對應的車廂底面及車廂頂部。
在其他的實施方式,所述基板11的一端可以不設置滑動槽1222,所述門框組件40可以不設置滑軌42。
本發明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對于熟悉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優點和修改,故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代表性的設備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