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具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桌子。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桌子的結構大多較為單一,其桌板多為固定的。桌板固定的桌子在作為需要進行展示的物品的載體時,無法將較重的樣品以360度旋轉展示給他人;而在個人辦公時也無法實現臺面擴張。因此,現有桌子的功能性較少、使用也較為局限。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桌子。該桌子在展示物品時能夠對被展示的物品進行360度的全方位展示,或者在該桌子在辦公用途時能夠實現臺面的擴張。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桌子,所述桌子包括:第一桌板,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旋轉機構,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處,所述旋轉機構包括:第一軸承套和第二軸承套,所述第一軸承套和第二軸承套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桌板的兩側,其中,所述第一軸承套和所述第二軸承套均具有一第二通孔;桌板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軸承套遠離所述第一桌板的一側,其中,所述桌板固定件依次穿過所述第一軸承套和所述第二軸承套的第二通孔,且可相對所述第一軸承套和第二軸承套旋轉;軸承蓋,設置于所述第二軸承套遠離所述第一桌板的一側,所述軸承蓋與所述桌板固定件固定連接;至少一第二桌板,設置于所述桌板固定件遠離所述第一桌板的一側,與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對應,且可相對所述第一桌板在水平面內旋轉。
優選地,所述第二桌板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旋轉,且在所述第二桌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旋轉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第一桌板和所述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內的總投影面積逐漸增加。
優選地,所述第二桌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內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桌板在水平面內的投影范圍內,在所述第二桌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旋轉至所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所述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內的投影移出所述第一桌板在水平面內的投影,所述第一桌面的表面積逐漸增大。
優選地,所述第一通孔設置于所述第一桌板的偏心位置;所述桌板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桌板的偏心位置。
優選地,所述桌板固定件包括一支撐部以及由所述支撐部向所述第二通孔延伸的延伸部,其中,所述延伸部穿過所述第一軸承套和所述第二軸承套的第二通孔與所述軸承蓋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旋轉機構還包括一第一徑向軸承和第二徑向軸承,所述第一徑向軸承環繞所述延伸部、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桌板支撐件和所述第一軸承套之間,所述第二徑向軸承環繞所述軸承蓋和所述延伸部、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軸承蓋和所述第二軸承套之間。
優選地,所述第一軸承套朝向所述第二桌板的一側還具有一凹入的第一臺階,所述第一臺階與所述第一軸承套的第二通孔相連通,所述第一徑向軸承容置于所述第一臺階內。
優選地,所述第二軸承套朝向所述第二桌板的一側還具有一凹入的第二臺階,所述第二臺階與所述第二軸承套的第二通孔相連通,所述第二徑向軸承容置于所述第二臺階內。
優選地,所述旋轉機構還包括一第一彈性圈,所述第一軸承套朝向所述第一桌板的一側還設有一第一環形槽,所述第一彈性圈設置于所述第一環形槽內。
優選地,所述旋轉機構還包括一第二彈性圈,所述第二軸承套朝向所述第一桌板的一側還設有一第二環形槽,所述第二彈性圈設置于所述第二環形槽內。
優選地,所述第一軸承套和所述第二軸承套均具有一插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內的凸臺。
優選地,所述軸承蓋設有多個第一螺孔,所述桌板固定件上設有多個與所述第一螺孔相對應的第二螺孔,所述軸承蓋通過螺釘穿過所述第一螺孔將其與所述桌板固定件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桌子通過在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之間設置旋轉機構,使第二桌板可以相對第一桌板進行水平旋轉。進而,當該桌子在作為需要進行展示的物品的載體時,能夠對被展示的物品進行360度的旋轉、全方位地進行呈現,或者在該桌子在辦公用途時,第二桌板可以安裝于第一桌板的偏心位置,當其旋轉至第一桌板之外的區域后能夠實現整個桌子的臺面的擴張,擴大臺面的面積。因此,該桌子相比現有的桌子來說,具有較強的功能性和應用性。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的桌子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桌子的旋轉機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桌子的旋轉機構的第一軸承套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桌子的旋轉機構的第一軸承套的仰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桌子在第二桌板收起狀態下的俯視圖;以及
圖6為本發明的桌子在第二桌板展開狀態下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
1第一桌板
11第一通孔
2第二桌板
31第一軸承套
311凸臺
312第一臺階
313第一環形槽
32第二軸承套
321凸臺
322第二臺階
323第二環形槽
33桌板固定件
331支撐部
332延伸部
333第二螺孔
34軸承蓋
341第一螺孔
35第一徑向軸承
36第二徑向軸承
37第一彈性圈
38第二彈性圈
39第二通孔
5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實施例給出詳細的說明。盡管本發明將結合一些具體實施方式進行闡述和說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發明并不僅僅只局限于這些實施方式。相反,對本發明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另外,為了更好的說明本發明,在下文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給出了眾多的具體細節。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沒有這些具體細節,本發明同樣可以實施。在另外一些實例中,對于大家熟知的結構和部件未作詳細描述,以便于凸顯本發明的主旨。
請參見圖1至圖6,其分別示出了本發明的桌子的分解結構示意圖、桌子的旋轉機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桌子的旋轉機構的第一軸承套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及仰視圖、桌子在第二桌板收起狀態下的俯視圖以及桌子在第二桌板展開狀態下的俯視圖。其中,由于本發明的主要改進在于其桌板之間的連接結構,因此,上述附圖中均省略了桌子的桌腿等部件。在圖1至圖6所示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桌子包括:第一桌板1、至少一第二桌板2以及旋轉機構。
第一桌板1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其中,第一桌板1為一固定的桌板,通常與桌腿的部分相連接。第一桌板1上設有一沿豎直方向貫通的第一通孔11。在圖1至圖6所示實施例中,第一通孔11設置于第一桌板1的偏心位置。其中,第一桌板1的偏心位置可以是指第一桌板1的中心以外的位置或者偏離中心的位置,例如圖1和圖2所示的設置于第一桌板1的一側邊緣。
第二桌板2設置于第一桌板1上。如圖1和圖2所示,第二桌板2的位置與第一通孔11的位置相對應,其中,第二桌板2至少覆蓋第一通孔11所在的區域。為了實現該桌子在展示物品時能夠對被展示的物品進行360度的全方位展示,或者在該桌子在辦公用途時能夠實現臺面的擴張,因此,在本發明的實施中,第二桌板2可相對第一桌板1在水平面內旋轉。
旋轉機構設置于第一桌板的第一通孔處。所述旋轉機構包括:第一軸承套31、第二軸承套32桌板固定件33以及軸承蓋34。
第一軸承套31和第二軸承套32可轉動地設置于第一通孔11。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軸承套31和第二軸承套32分別位于第一桌板1的兩側,對第一桌板1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具體來說,如圖3所示,第一軸承套具有一凸臺311,第一軸承套31由第一桌板1的上方插入第一通孔11內,位于第一桌板1和第二桌板2之間。其中,凸臺311位于第一通孔11中。第一軸承套31具有一沿豎直貫通的第二通孔39。第二軸承套32的結構與第一軸承套31相同,類似地,第二軸承套32也具有一凸臺321,第二軸承套32由第一桌板1的下方插入第一通孔11內。其中,凸臺321位于第一通孔11內,其中,第二軸承套32同樣具有一第二通孔39,第一軸承套31和第二軸承套32上的兩個第二通孔39相對應,以供桌板固定件33穿過。
桌板固定件33固定于第一軸承套31遠離第一桌板1的一側。桌板固定件33依次穿過第一軸承套31和第二軸承套32的兩個第二通孔39,并且桌板固定件33可相對第一軸承套31和第二軸承套32旋轉。具體來說,如圖2所示,第二桌板2朝向第一桌板1的一側(圖1和圖2中即為第二桌板2的下方),桌板固定件33包括一支撐部331以及由支撐部331向第二通孔39延伸的延伸部332??蛇x地,桌板固定件33的支撐部331與第二桌板2之間通過膠貼或螺紋連接的方式相互固定。且桌板固定件33固定于第二桌板2的偏心位置,其中,第二桌板2的偏心位置可以是指第二桌板2的中心以外的位置或者偏離中心的位置,例如圖1和圖2中,桌板固定件33固定于第二桌板2的邊緣。桌板固定件33的延伸部332穿過第一軸承套31和第二軸承套32上的兩個第二通孔39與軸承蓋34相連接。在此實施例中,延伸部332起到了轉軸的作用、使桌板固定件33可在第一軸承套31和第二軸承套32的兩個第二通孔39內進行旋轉,進而,因第二桌板2與桌板固定件33相互固定,因此,可使第二桌板2同時進行旋轉。
軸承蓋34設置于第二軸承套32遠離第一桌板1的一側。軸承蓋34與桌板固定件33固定連接。具體來說,如圖2所示,軸承蓋34設有多個第一螺孔341。桌板固定件33上設有多個與第一螺孔341相對應的第二螺孔333。軸承蓋34通過螺釘5穿過第一螺孔341將其與桌板固定件33固定連接,從而使整個旋轉機構得到固定。
進一步地,在圖1至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旋轉機構還包括一第一徑向軸承35。第一徑向軸承35環繞桌板固定件33的延伸部332、可轉動地設置于桌板支撐件33和第一軸承套31之間。具體來說,如圖3所示,第一軸承套31朝向第二桌板2的一側(圖2中為上側)還具有一凹入的第一臺階312。第一臺階312與第一軸承套31上的第二通孔39相連通,第一徑向軸承35容置于第一臺階312內。
進一步地,在圖1至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旋轉機構還包括一第二徑向軸承36。第二徑向軸承36環繞軸承蓋34和桌板固定件33的延伸部332、可轉動地設置于軸承蓋34和第二軸承套32之間。具體來說,如圖2所示,第二軸承套32遠離第一桌板1的一側(圖2中為下側)還具有一凹入的第二臺階322。第二臺階322與第二軸承套32上的第二通孔39相連通,第二徑向軸承36容置于第二臺階322內。進而,桌板固定件33依次穿過第一徑向軸承35、第一軸承套31的第二通孔39以及第二軸承套32的第二通孔39,在第二徑向軸承36處與軸承蓋34通過螺釘5相連接。第一徑向軸承35和第二徑向軸承36可以最大程度減小了旋轉結構的體積和重量。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軸承套31與第二軸承套32相對第一桌板1對稱,第一徑向軸承與第二徑向軸承相對第一桌板1對稱,以此有效地保證對桌板固定件33的軸向夾持力。此外,由于桌板固定件33、第一軸承套31、第二軸承套32、第一徑向軸承35和第二徑向軸承36均為可轉動地設置,因此,可使旋轉機構的轉動更為順暢、便捷。
進一步地,在圖1至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旋轉機構還包括一第一彈性圈37和第二彈性圈38。具體來說,如圖4所示,第一軸承套31朝向第一桌板1的一側(圖2中為第一軸承蓋31的下表面)還設有一第一環形槽313。第一彈性圈37設置于第一環形槽313內。與第一軸承套31相類似地,第二軸承套32朝向第一桌板1的一側還設有一第二環形槽323。第二彈性圈38設置于第二環形槽323內。第一彈性圈和第二彈性圈可以在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之間提供一定的緩沖力,避免使用過程中第一桌板或第二桌板的表面受損。
進一步地,雖然上述圖1至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僅以該桌子具有一塊第二桌板2為例進行說明,但并不以此為限。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桌板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設置更多,相應地,需要在第一桌板1上設置更多的第一通孔11和用于使第二桌板旋轉的旋轉機構。該實施例同樣可予以實現,并且第二桌板2的數量越多,則該桌子可以用于360度展示的展示物的承載數量也就越多或者用于辦公時臺面可擴張的面積也就越大,在此不予贅述。
進一步地,第二桌板2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旋轉,且在第二桌板2由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的過程中,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內的總投影面積逐漸增加。具體來說,如圖5所示,第二桌板2處于收起的狀態下,此時第二桌板2所在位置即為上述的第一位置。在此狀態下,第二桌板2完全位于第一桌板1上,即第二桌板2在水平面內的投影位于第一桌板1在水平面內的投影范圍內。而當需要對其展開時,由于第一桌板1和第二桌板2之間設有旋轉結構,因此,第二桌板2可以相對第一桌板1進行旋轉(如圖6所示,順時針旋轉或逆時針旋轉均可)。由于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通孔11設置于第一桌板1的偏心位置,而旋轉機構的桌板固定件33固定于第二桌板的偏心位置,因此,當第二桌板2旋轉后,其可以由圖5中的第一位置轉動至圖6中的第二位置,并且,當在第二桌板2轉動的過程中,第二桌板2在水平面內的投影逐漸地移出第一桌板1在水平面內的投影,使原本第二桌板2覆蓋第一桌板1的區域被逐漸暴露,即第一桌面1的表面積逐漸增大,相應地,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內的總投影面積逐漸增加,可以實現整個桌子的臺面的擴張,擴大臺面的面積。圖6中第二桌板為旋轉至第二位置(整個桌子的臺面面積最大時的位置)。
綜上可知,本發明的桌子通過在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之間設置旋轉機構,使第二桌板可以相對第一桌板進行水平旋轉。進而,當該桌子在作為需要進行展示的物品的載體時,能夠對被展示的物品進行360度的旋轉、全方位地進行呈現,或者在該桌子在辦公用途時,第二桌板可以安裝于第一桌板的偏心位置,當其旋轉至第一桌板之外的區域后能夠實現整個桌子的臺面的擴張,擴大臺面的面積。因此,該桌子相比現有的桌子來說,具有較強的功能性和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