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活用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攜式可折疊杯。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水杯種類繁多,多以具有一定強度的材質構成,杯子的形態固定不能改變,在出差或出去游玩時攜帶較為不便,占用很大的空間,與此同時,由陶瓷、玻璃等易碎材質制作的杯子在攜帶時若破裂會造成人員劃傷等嚴重后果;除此之外,市場上存在一些由柔性材質制成的便攜式杯子,但杯子不能折疊成便于包裝的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式可折疊紙杯。
為此,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便攜式可折疊杯,包括利用柔性防水材質一體成型的杯身、杯底、兩個把手片和側開壁空心管;側開壁空心管的下端垂直固定在杯底的中心;杯身設置在杯底的邊緣,杯身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把手片的內側端與外側端之間;兩個把手片的內側端分別固定在側開壁空心管的兩個側開沿上;杯身通過兩個把手片與設置在兩個把手片之間的側開壁空心管及杯底形成一個槽狀結構;
所述杯身與側開壁空心管上均形成有一體成型的若干縱向折痕;
所述的杯底上形成有以側開壁空心管為中心且與杯身折痕相對應的射線型折痕;
所述兩個把手片外側端上包括至少一組一體成型的卡扣。
優選地,所述的便攜式可折疊杯還包括與側開壁空心管上端一體成型的防漏帽。
優選地,所述的防漏帽上設有一體成型的與側開壁空心管上端匹配的防漏槽和與防漏槽連通且與兩個把手片上端配合的溝槽。
優選地,所述的杯身包括帶有折痕的長方形片體和若干個連續設置在長方形片體下沿且與長方形片體一體成型的多個角片;杯底包括底片和與底片一體成型的多個角片,角片與底片之間形成有折痕。
優選地,所述的長方形片體和設置在長方形片體下沿的角片之間形成有折痕。
優選地,所述的兩個把手片的外側端上包括一體成型的兩組相互匹配的卡扣。
優選地,還包括位于杯身上部與杯身一體成型的可向外翻折的防劃沿。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便攜式折疊紙杯具有如下優勢:
(1)該便攜式可折疊杯一體成型且在非使用狀態可以折疊成一個塊狀結構,便于攜帶,同時也便于在大規模生產時進行包裝;
(2)設置在杯身的上部與杯身一體成型的可向外翻折的防劃沿可以有效地防止在使用時劃傷人的唇部,保證使用的安全性;
(3)該便攜式可折疊杯上的防漏帽可以有效地防止使用過程中杯中液體從中心的側開壁空心管流出,保證了使用過程中的封閉性;
(4)該便攜式可折疊杯中把手片上的卡扣,可以在使用時將該折疊杯固定成型,在非使用狀態將該便攜式可折疊杯折疊成一個塊狀結構,便于攜帶和存放;
(5)該便攜式可折疊杯上杯身與杯底的角片狀設計使其在折疊時保證較小的折疊厚度,使折疊后的塊狀結構看起來更加美觀;
該便攜式可折疊杯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攜帶和存放,同時,該便攜式可折疊杯還便于在工業化生產過程中進行包裝。
附圖說明
圖1為便攜式可折疊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便攜式折可疊杯處于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包括防劃沿的便攜式可折疊杯處于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便攜式可折疊杯處于壓縮折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包括防漏帽的便攜式可折疊杯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包括防漏帽的便攜式可折疊杯處于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包括防漏帽的便攜式可折疊杯處于壓縮折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杯身的平面展開圖。
圖9為杯身另一實施例的平面展開圖。
圖10為杯底的平面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但下述實施例絕非對本發明有任何限制。
實施例一:一種如圖1-2所示的便攜式可折疊杯,包括利用柔性防水材質一體成型的杯身1、杯底2、兩個把手片3和側開壁空心管4;側開壁空心管4為側壁切開且設有縱向折痕的空心管,側開壁空心管4的下端垂直固定在杯底2的中心;杯身1設置在杯底2的邊緣,杯身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把手片3的內側端與外側端之間;杯身1上部可設有如圖3所示的與杯身1一體成型的可向外翻折的防劃沿7;兩個把手片3的內側端分別固定在側開壁空心管4的兩個側開沿上;杯身1通過兩個把手片3與設置在兩個把手片3之間的側開壁空心管4及杯底2形成一個槽狀結構;杯身1與側開壁空心管4上均形成有一體成型的若干縱向折痕;杯底2上形成有如圖10所示的以側開壁空心管4為中心且與杯身1折痕相對應的射線型折痕;兩個把手片3外側端上包括兩組一體成型的卡扣5;杯身1包括帶有折痕的長方形片體101和若干個連續設置在長方形片體101下沿且與長方形片體101一體成型的多個角片8;杯底2包括底片201和與底片201一體成型的多個角片8,如圖10所示,底片201和角片8之間形成有角狀折痕;長方形片體101和設置在長方形片體101下沿的角片8之間可以如圖9所示設有折痕也可如圖8所示設計為無折痕。
對圖1所示的便攜式可折疊杯進行包裝時,利用兩個把手片3將圖1所示的便捷式可折疊杯沿著杯身1和杯底2上的折痕進行壓縮折疊,直到將該便攜式折疊杯折疊成一個如圖4所示的塊狀結構,兩個把手片3分別作為該塊狀結構的上下兩個表面;利用兩個把手片3上的相互匹配的卡扣5將兩個把手片3固定在一起,從而保證該便攜式可折疊杯保持塊狀結構,為了保證塊狀結構的穩定性,此處的兩個把手片3上設有兩組相互匹配的卡扣5;最后,利用包裝機對該塊狀結構進行統一包裝和塑封,將包裝好的產品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圖4所示的便攜式可折疊杯在使用時,將其外部的包裝拆掉,然后使兩個把手片3上的卡扣5從鎖緊狀態變為打開狀態,手拿兩個把手片3沿著側開壁空心管4反向折疊到一起,再利用兩個把手片3上相互配合的卡扣5將兩個把手片3固定在一起;形成如圖2或圖3所示的結構,固定完成以后該便攜式可折疊杯即可以使用;使用完以后,再次將該便攜式可折疊杯折疊為如圖4所示的塊狀結構,以便循環使用。
實施例二:一種如圖5所示的便攜式可折疊杯,包括利用柔性防水材質一體成型的杯身1、杯底2、兩個把手片3和側開壁空心管4;側開壁空心管4為側壁切開且設有縱向折痕的空心管,側開壁空心管4的下端垂直固定在杯底2的中心;側開壁空心管4的上端設有一體成型的防漏帽6,防漏帽6上設有一體成型的與側開壁空心管4上端匹配的防漏槽601和與防漏槽601連通且與兩個把手片3上端配合的溝槽602;杯身1設置在杯底2的邊緣,杯身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把手片3的內側端與外側端之間;杯身1上部可設有與杯身1一體成型的可向外翻折的防劃沿7;兩個把手片3的內側端分別固定在側開壁空心管4的兩個側開沿上;杯身1通過兩個把手片3與設置在兩個把手片3之間的側開壁空心管4及杯底2形成一個槽狀結構;杯身1與側開壁空心管4上均形成有一體成型的若干縱向折痕;杯底2上形成有以側開壁空心管4為中心且與杯身1折痕相對應的射線型折痕;兩個把手片3外側端上包括兩組一體成型的卡扣5,此處卡扣5可根據需要設置為一組或多組;杯身1包括帶有折痕的長方形片體101和若干個連續設置在長方形片體101下沿且與長方形片體101一體成型的多個角片8;杯底2包括底片201和與底片201一體成型的多個角片8,如圖10所示,底片201和角片8之間形成有角狀折痕;長方形片體101和設置在長方形片體101下沿的角片8之間可以如圖9所示設有折痕也可如圖8所示設計為無折痕。
對如圖5所示的便攜式可折疊杯進行包裝時,利用兩個把手片3將圖5所示的便捷式可折疊杯沿著杯身1和杯底2上的折痕進行壓縮折疊,直到將該便攜式可折疊杯折疊成一個如圖7所示的塊狀結構,兩個把手片3分別作為該塊狀結構的上下兩個表面;然后將防漏帽6翻折到該塊狀結構的上側邊沿;利用兩個把手片3上的相互匹配的卡扣5將兩個把手片3固定在一起,從而保證該便攜式可折疊杯保持塊狀結構,為了保證塊狀結構的穩定性,此處的兩個把手片3上設有兩組相互匹配的卡扣5;最后,利用包裝機對該塊狀結構進行統一包裝和塑封,將包裝好的產品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如圖7所示的便攜式可折疊杯在使用時,將其外部的包裝拆掉,然后使兩個把手片3上的卡扣5從鎖緊狀態變為打開狀態,手拿兩個把手片3沿著側開壁空心管4反向折疊到一起,再利用兩個把手片3上相互配合的卡扣5將兩個把手片3固定在一起;然后將防漏帽6的防漏槽601扣在側開壁空心管4的上端,將防漏帽6上與防漏帽6連通的溝槽602卡扣在兩個把手片3的上沿上,形成如圖6所示的結構,固定完成以后該便攜式可折疊杯即可以使用;使用完以后,再次將該便攜式可折疊杯折疊為如圖7所示的塊狀結構,以便循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