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可折疊工具車,屬于折疊工具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工具車種類繁多,但相同點都是尺寸大,不便于攜帶和存放,把貨物送到目的地之后空載返程成了運輸工人頭疼的一件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便攜式可折疊工具車,在解決普通運輸車缺點的同時又可作為工具車來使用,對人們出行及快遞運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便攜式可折疊工具車,包括第一拉桿、第二拉桿、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所述第二拉桿的一端鉸接有第一拉桿,所述第二拉桿的另一端鉸接在第一承重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承重板的另一端通過合頁與第二承重板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的下端面上均對應設置有兩個滾輪,所述第一承重板上的兩個滾輪之間的軸間距大于第二承重板上的兩個滾輪之間的軸間距,所述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能通過合頁向下對折到一起形成一個箱體,所述第一拉桿能沿其與第二拉桿鉸接處對折,所述第二拉桿能沿其與第一承重板鉸接處對折,所述第一拉桿和第二拉桿通過兩次對折能折疊進所述箱體內,且第一拉桿的伸出端能作為箱體的提手。
所述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的底部均設置有用于插裝維修工具的插孔,在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折成箱體后用來固定維修工具。
所述滾輪活動設置在滾輪座上,所述滾輪座鉸接在固定座內,所述固定座固定設置在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的底部。
所述第二拉桿通過限位板與第一承重板連接,所述限位板上設置有弧形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拉桿鉸接在限位槽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與第一承重板鉸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槽與第二拉桿和第一承重板的鉸接軸之間設置有限位彈簧,所述限位彈簧用于限位及鎖緊。
所述第二承重板的側壁上設置有限位鉤,所述第一承重板的側壁上對應設置有限位桿,所述限位鉤能在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折疊時能對應掛接在限位桿上,用于限位及固定。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多次多點可折疊的結構設計,在非工作狀態下,可折疊為一個500*600*80(mm)的小箱子,可手提,并且可充當工具車來使用,這為快遞行業省去了一個要另外攜帶修車工具的不小麻煩。在工作狀態下,小工具車可展開為1000*600*1100(mm)的小推車,在解決普通運輸車缺點的同時又可作為工具車來使用,對人們出行及快遞運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亦即本實用新型的展開狀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折疊狀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為圖3中A-A截面剖視圖。
圖5為圖4中B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承重板的立體圖。
圖中:1為第一拉桿、2為第二拉桿、3為第一承重板、4為第二承重板、5為合頁、6為滾輪、7為插孔、8為滾輪座、9為固定座、10為限位板、11為限位彈簧、12為限位鉤、13為限位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可折疊工具車,包括第一拉桿1、第二拉桿2、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4,所述第二拉桿2的一端鉸接有第一拉桿1,所述第二拉桿2的另一端鉸接在第一承重板3的一端,所述第一承重板3的另一端通過合頁5與第二承重板4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4的下端面上均對應設置有兩個滾輪6,所述第一承重板3上的兩個滾輪6之間的軸間距大于第二承重板4上的兩個滾輪6之間的軸間距,所述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4能通過合頁5向下對折到一起形成一個箱體,所述第一拉桿1能沿其與第二拉桿2鉸接處對折,所述第二拉桿2能沿其與第一承重板3鉸接處對折,所述第一拉桿1和第二拉桿2通過兩次對折能折疊進所述箱體內,且第一拉桿1的伸出端能作為箱體的提手。
所述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4的底部均設置有用于插裝維修工具的插孔7,在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4折成箱體后用來固定維修工具。
所述滾輪6活動設置在滾輪座8上,所述滾輪座8鉸接在固定座9內,所述固定座9固定設置在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4的底部。
所述第二拉桿2通過限位板10與第一承重板3連接,所述限位板10上設置有弧形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拉桿2鉸接在限位槽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與第一承重板3鉸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槽與第二拉桿2和第一承重板3的鉸接軸之間設置有限位彈簧11,所述限位彈簧11用于限位及鎖緊。
所述第二承重板4的側壁上設置有限位鉤12,所述第一承重板3的側壁上對應設置有限位桿13,所述限位鉤12能在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4折疊時能對應掛接在限位桿13上,用于限位及固定。
本實用新型整體采用不銹鋼材料,減輕了整體小車的質量,方便攜帶。利用必要的焊接工藝,具有安全,穩定,可靠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多次多點可折疊的結構設計,在非工作狀態下,可折疊為一個500*600*80(mm)的小箱子,可手提,并且可充當工具車來使用,這為快遞行業省去了一個要另外攜帶修車工具的不小麻煩。在工作狀態下,小工具車可展開為1000*600*1100(mm)的小推車。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
(1)承重板設計;
2個不銹鋼板面進行折彎成為500*600*40的箱體零件,再由2個合頁連接,可進行180旋轉。
(2)折疊式滾輪設計;
滾輪座8和固定座9利用旋轉軸鉸接,并在固定座9內內焊接有彈簧銷,當滾輪座8旋轉至與承重板平行時,彈簧銷自動卡進,滾輪座8被鎖止,當需要滾輪座8旋轉時,需要手動扳回,滾輪座8便可旋轉。
四個滾輪錯位安裝,并且在不同方向的折疊,保證在整體合住時,輪子之間不會干涉,并且充分利用箱體內空間。
(3)拉桿設計;
第二拉桿2下端與鉸接在限位板10上,限位板10上設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與第二拉桿2和第一承重板3的鉸接軸之間設置有限位彈簧11,并且由于限位槽的限定,第二拉桿2在限位槽中進行270度的角度滑動,當滑動到所需角度,鉸接軸自動卡進凹槽中,第二拉桿2下方便被鎖止,第二拉桿2的上端與第一拉桿1利用軸連接,進行所需角度的旋轉。
當拉桿折疊時,第一拉桿1和第二拉桿2進行180度旋轉,第二拉桿2下方將鉸接軸拉起,第一拉桿1和第二拉桿2同時進行270度旋轉,進入箱體內部,第一拉桿1頂端卡進承重板的槽中,并且突出去150mm的距離,這時,便可成為工具車的提手使用。
(4)工具放置設計;
箱體內部中間剩余空間可焊接工具安置架,用于放置小型工具,本實用新型折疊后易于攜帶和存放,且本實用新型一車多用,在實現一般運載小車的功能時也可作為工具車來使用。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