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的軟管連接組件。
背景技術:
吸塵器通常配有連接組件,用于連接吸塵軟管組件、吸塵器吸塵口等,現有的連接組件裝配不便;接頭之間對接后不能夠相對旋轉或者旋轉到特定角度后會導致鎖扣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改善接頭間裝配、接頭間可相對轉動但鎖扣不失效的吸塵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吸塵器用的連接組件,包括第一接頭、第二接頭、設于第一接頭上的鎖扣件,第一接頭設有用于鎖扣第二接頭的第二勾部,第二接頭設有滑槽,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對接過程中第二勾部可沿著滑槽移動,所述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裝配在一起后可相對于第二接頭轉動而使得第二勾部與滑槽相錯開,鎖扣件包括可翹起以與第二接頭解鎖的第一勾部,所述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裝配在一起后相對于第二接頭轉動到任意位置時,至少第一勾部、第二勾部中的一個處于將第二接頭鎖扣的狀態。
如此設計,第二勾部沿著滑槽裝配,利于裝配時減小第二勾部的變形的壓力,有利于避免裝配第二勾部變形壓力大而損壞,第一勾部可處于翹起狀態,利于裝配時避免或降低第一勾部與第二接頭間摩擦、碰撞,降低裝配阻力;所述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裝配在一起后相對于第二接頭轉動到任意位置時仍保持對第二接頭的鎖扣,鎖扣作用不因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相對轉動后的相對位置變化而失效,避免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相對轉動到某一位置或這說角度后發生鎖扣失效,實現接頭在轉動范圍內隨意轉動但接頭間鎖扣不失效。
優選的,所述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裝配在一起后當第一勾部、第二勾部分別與滑槽錯開時,第一勾部、第二勾部分別處于將第二接頭鎖扣的狀態。
優選的,第二接頭設有環繞其軸線的與滑槽連通的環形槽,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對接過程中第二勾部可沿著滑槽移動而逐漸靠近環形槽,第一勾部、第二勾部可沿著環形槽跟隨第一接頭相對于第二接頭轉動,第一勾部是通過其至少部分位于環形槽內而勾住第二接頭實現對第二接頭的鎖扣,第二勾部是通過其至少部分位于環形槽內而勾住第二接頭實現對第二接頭的鎖扣。
優選的,第一勾部、第二勾部可分別由滑槽與環形槽的連接處逆時針轉入環形槽中將第二接頭鎖扣,第一勾部、第二勾部也可分別由滑槽與環形槽的連接處順時針轉入環形槽中將第二接頭鎖扣。
優選的,滑槽凹設于第二接頭的外表面,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接頭的軸線,環形槽凹設于第二接頭的外表面。
優選的,所述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裝配在一起后至少具有相對于第二接頭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一接頭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一勾部至少部分位于環形槽中將第二接頭鎖扣且第二勾部正對滑槽從而未對第二接頭形成鎖扣,第一接頭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二勾部至少部分位于環形槽中將第二接頭鎖扣且第一勾部正對滑槽從而未對第二接頭形成鎖扣。
優選的,所述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裝配在一起后至少具有相對于第二接頭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一接頭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一勾部將第二接頭鎖扣且第二勾部在第一方向上正對滑槽從而未對第二接頭形成鎖扣,第一接頭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二勾部將第二接頭鎖扣且第一勾部在第一方向上正對滑槽從而未對第二接頭形成鎖扣,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接頭軸線。
優選的,所述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裝配在一起后可相對于第二接頭360度轉動。
優選的,鎖扣件活動連接于第一接頭,鎖扣件與第一接頭其中一個設有轉軸,鎖扣件與第一接頭其中另一個設有供轉軸裝配的轉軸孔,鎖扣件一體設有延伸部、按壓部,所述第一勾部自延伸部延伸出,按壓按壓部使鎖扣件偏轉從而可帶動延伸部及第一勾部翹起。
優選的,按壓部與延伸部位于轉軸相反兩側,按壓部與延伸部位于第一接頭的外側,相對于延伸部按壓部距離第一接頭更遠。
優選的,鎖扣件還一體設有位于按壓部內側的彈臂,第一接頭一體設有凸出的支撐體,支撐體設有斜面,按壓按壓部可使彈臂彈性變形于按壓部與支撐體斜面之間,解除對按壓部按壓后彈臂推動按壓部復位。
優選的,按壓按壓部可使彈臂的自由端沿著支撐體斜面向靠近第一接頭軸線方向滑動,支撐體可止擋按壓部以抑制按壓部被進一步按壓。
優選的,第一接頭一體設有凸出的u形筋位,支撐體一體連接于u形筋位并位于u形筋位之內,鎖扣件裝配于u形筋位。
優選的,連接組件還包括位于按壓部內側的彈簧,按壓按壓部可使彈簧變形于按壓部與第一接頭之間,解除對按壓部按壓后彈簧推動按壓部復位。
優選的,鎖扣件還一體設有位于按壓部內側的第一定位凸起,第一接頭還設有與第一定位凸起間隔相對的第二定位凸起,彈簧套設于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可止擋第二定位凸起以抑制按壓部被進一步按壓。
優選的,第一接頭包括相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第一接頭第一端設有缺口,在所述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分離的狀態下第一勾部部分收容于缺口,鎖扣件在第二方向上未超出第一接頭第一端,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接頭軸線。
優選的,第二勾部設于第一接頭第一端,第一勾部與第二勾部在第一接頭的徑向上相對,第二勾部與缺口在第一接頭的徑向上相對。
優選的,第一接頭一體設有凸出的u形筋位,u形筋位圍成收容空間,所述轉軸設于u形筋位或者所述轉軸孔設于u形筋位,鎖扣件裝配于u形筋位,鎖扣件還包括連接部,按壓部、連接部、延伸部、第一勾部構成階梯狀,連接部包括上端、位于第一接頭與連接部上端之間的下端,按壓部自連接部上端向連接部后側延伸出,延伸部自連接部下端向連接部前側延伸出,按壓部、連接部分別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間,按壓部的下表面、連接部的后表面分別收容于收容空間,延伸部自連接部下端貼靠著或貼近第一接頭的外表面向前延伸,第一勾部自延伸部前端彎折而延伸入第一接頭開設的缺口。
優選的,鎖扣件還包括連相對的兩個側板,所述轉軸設于側板且所述轉軸孔設于u形筋位或所述轉軸孔設于側板且所述轉軸設于u形筋位,所述側板收容于收容空間,所述側板頂邊一體連接按壓部,側板后邊一體連接連接部。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吸塵器,包括前述的連接組件。
優選的,吸塵器還包括塵桶、設于塵桶上的機頭、設于塵桶或機頭的臟空氣進氣口、軟管,所述連接組件用于連接于臟空氣進氣口與軟管之間。
本發明的這些特點和優點將會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詳細的揭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吸塵器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吸塵器連接組件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吸塵器連接組件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吸塵器連接組件再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吸塵器連接組件、軟管裝配在一起后的軸向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吸塵器連接組件另一實施例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7為本發明吸塵器連接組件另一實施例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吸塵器連接組件另一實施例再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9為本發明吸塵器連接組件另一實施例、軟管裝配在一起后的軸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參照圖1至圖9所示,吸塵器具有塵桶1、機頭2、裝配于機頭2的過濾裝置(未圖示)、設于塵桶1底部的多個腳輪90、設于機頭2的把手20、將機頭2與塵桶1鎖扣在一起的搭扣91、設于塵桶1或機頭2的臟空氣進氣口10、設于機頭2的排氣口22、軟管92、吸頭(未圖示,例如地刷、扁吸頭等)、連接組件,連接組件用于連接于臟空氣進氣口10與軟管92之間。
機頭2安裝于塵桶1并帶有電機(未圖示)、葉輪(未圖示)。過濾裝置收容于塵桶1內,過濾裝置通常為圓筒狀,其流體連通于臟空氣進氣口10與葉輪之間,用以過濾灰塵。吸塵器工作時,電機驅動葉輪產生負壓使夾雜灰塵的臟空氣從臟空氣進氣口10流入塵桶1,經過濾裝置過濾后流入機頭2,再經由排氣口22排出吸塵器。
連接組件包括第一接頭3、第二接頭4、鎖扣件5,鎖扣件5設于第一接頭3,第一接頭3連接臟空氣進氣口10,第二接頭4連接軟管92。吸塵器工作時,電機驅動葉輪產生負壓使夾雜灰塵及垃圾的臟空氣經吸頭、軟管92、連接組件、臟空氣進氣口10進入塵桶1或機頭2,經過濾裝置過濾后形成干凈空氣經機頭2的排氣口22排出。
鎖扣件5包括用于鎖扣第二接頭4的第一勾部50,第一勾部50可翹起以與第二接頭4解鎖,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裝配在一起后可相對于第二接頭4轉動,第一接頭3設有用于鎖扣第二接頭4的第二勾部30,第二接頭4設有滑槽40,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對接過程中第二勾部30可沿著滑槽40移動,當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裝配在一起后可相對于第二接頭4轉動而使得第二勾部30與滑槽40相錯開,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裝配在一起后相對于第二接頭4轉動到任意位置時,至少第一勾部50、第二勾部30中的一個處于將第二接頭4鎖扣的狀態,如此設計,第二勾部30沿著滑槽40裝配,利于裝配時減小第二勾部30的變形的壓力,有利于避免裝配第二勾部30變形壓力大而損壞,裝配時第一勾部50可處于翹起狀態而避免或減小與第二接頭4間的摩擦或碰撞,降低裝配阻力;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裝配在一起后相對于第二接頭4轉動到任意位置(指的是第一接頭3相對于第二接頭4可轉到的隨便某一個位置,是在第一接頭3相對于第二接頭4的轉動范圍之內)時仍保持對第二接頭4的鎖扣,鎖扣作用不因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相對轉動后的相對位置變化而失效,避免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相對轉動到某一位置后導致鎖扣失效。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裝配在一起后當第一勾部50、第二勾部30分別處于與滑槽40錯開的狀態時,第一勾部50、第二勾部30分別處于將第二接頭4鎖扣的狀態,如此設計,只要第一接頭3相對于第二接頭4轉動使第一勾部50、第二勾部30分別與滑槽40錯開,就可達成兩個勾部同時鎖扣第二接頭4的狀態,在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對接時第二勾部30沿著滑槽40移動到位后轉動其中一個接頭一定角度可實現對第二接頭4兩個勾部同時鎖扣。
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相嵌套,第一接頭3的軸線a與第二接頭4的軸線b是重疊的,第二接頭4設有環形槽41,環形槽41環繞軸線a,環形槽41與滑槽40連通,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對接過程中第二勾部30可沿著滑槽40移動而逐漸靠近環形槽41,第一勾部50、第二勾部30可沿著環形槽41跟隨第一接頭3相對于第二接頭4轉動,第一勾部50是通過其至少部分位于環形槽41內而勾住第二接頭4實現對第二接頭4的鎖扣,第二勾部30是通過其至少部分位于環形槽41內而勾住第二接頭4實現對第二接頭4的鎖扣。第一勾部50、第二勾部30可分別由滑槽40與環形槽41的連接處逆時針轉入環形槽41中將第二接頭4鎖扣,第一勾部50、第二勾部30也可分別由滑槽40與環形槽41的連接處順時針轉入環形槽41中將第二接頭4鎖扣。滑槽40凹設于第二接頭4的外表面,滑槽4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接頭4的軸線b,環形槽41凹設于第二接頭4的外表面。
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裝配在一起后至少具有相對于第二接頭4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一接頭3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一勾部50至少部分位于環形槽41中將第二接頭4鎖扣且第二勾部30正對滑槽40從而未對第二接頭4形成鎖扣,第一接頭3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二勾部30至少部分位于環形槽41中將第二接頭4鎖扣且第一勾部50正對滑槽40從而未對第二接頭4形成鎖扣。第一接頭3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一勾部50將第二接頭4鎖扣且第二勾部30在第一方向上正對滑槽40從而未對第二接頭4形成鎖扣,第一接頭3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二勾部30將第二接頭4鎖扣且第一勾部50在第一方向上正對滑槽40從而未對第二接頭4形成鎖扣,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接頭4軸線b。當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裝配在一起后可相對于第二接頭4進行360度轉動。
鎖扣件5活動連接于第一接頭3,鎖扣件5與第一接頭3其中一個設有轉軸51,另一個設有供轉軸51裝配的轉軸孔52,鎖扣件5一體設有延伸部53、按壓部54,第一勾部50自延伸部53延伸出,按壓按壓部54可使鎖扣件5偏轉,鎖扣件5偏轉帶動延伸部53及第一勾部50翹起。按壓部54呈懸臂狀或適于按壓的板狀。按壓按壓部54使得第一勾部50翹起而脫出環形槽41,從而解除第一勾部50對第二接頭4的鎖扣。按壓部54與延伸部53位于轉軸51相反兩側,按壓部54與延伸部53位于第一接頭3的外側,相對于延伸部53按壓部54距離第一接頭3更遠,如此可提供按壓部54足夠的被按壓空間。鎖扣件5還一體設有位于按壓部54內側的彈臂55,第一接頭3一體設有凸出的支撐體31,支撐體31設有斜面310,按壓按壓部54可使彈臂55彈性變形于按壓部54與支撐體31斜面310之間,解除對按壓部54按壓后彈臂55推動按壓部54與延伸部53復位。彈臂55自按壓部54一體延伸出。按壓按壓部54可使彈臂55的自由端沿著支撐體31斜面310向靠近第一接頭3軸線a方向滑動,支撐體31可止擋按壓部54以抑制按壓部54被進一步按壓,利于防止按壓部54被過度按壓而過度變形損壞。第一接頭3一體設有凸出的u形筋位32,支撐體31一體連接于u形筋位32并位于u形筋位32之內,鎖扣件5裝配于u形筋位32,如此設計,u形筋位32能夠相互加強支撐體31的穩定度,同時起到對支撐體31的防護作用,轉軸孔52開設于u形筋位32。
圖2至圖5中鎖扣件5采用的復位結構是彈臂55,另一實施例中(圖6至圖9)采用的復位結構是彈簧93,即連接組件還包括彈簧93,彈簧93位于按壓部54內側,按壓按壓部54可使彈簧93變形于按壓部54與第一接頭3之間,解除對按壓部54按壓后彈簧93推動按壓部54與延伸部53復位。鎖扣件5還一體設有位于按壓部54內側的第一定位凸起56,第一接頭3還設有與第一定位凸起56間隔相對的第二定位凸起33,彈簧93套設于第一定位凸起56、第二定位凸起33,第一定位凸起56可止擋第二定位凸起33以抑制按壓部54被進一步按壓。
第一接頭3包括相反的第一端34與第二端35,第一接頭3第一端34設有缺口340,在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分離的狀態下第一勾部50部分收容于缺口340,鎖扣件5在第二方向上未超出第一接頭3第一端34,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接頭3軸線a。如此,第一接頭3第一端34及其缺口340能夠對鎖扣件5起到防護作用,第一勾部50不容易被磕碰到,摔落時第一接頭3第一端34容易先觸地,鎖扣件5的對應第一接頭3第一端34的端部也不容易被掛到。第二勾部30設于第一接頭3第一端34,第一勾部50與第二勾部30在第一接頭3的徑向上相對,第二勾部30與缺口340在第一接頭3的徑向上相對。
第二接頭4還設有環狀槽42、位于其對接第一接頭3的一端的第一凸環43,第一凸環43構成環狀槽42的一個槽側壁,滑槽40連通于環形槽41與環狀槽42之間,第一接頭3設有第二凸環44,第二凸環44構成環形槽41的一個槽側壁,第二凸環44可止擋第一接頭3第一端34,以表示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插接到位。
鎖扣件5還包括連接部58、相對的兩個側板5757,第一勾部50自延伸部53延伸出,按壓部54、延伸部53分別自連接部58彎折延伸出,轉軸51設于側板5757或轉軸孔52設于側板5757,側板5757一邊一體連接按壓部54,側板5757另一邊一體連接連接部58,如此設計,側板5757用于設置轉軸51或轉軸孔52的同時,還加強了按壓部54與連接部58的連接穩定度,利于按壓部54被頻繁按壓后仍能保持相對于連接部58的最初角度,降低按壓部54變形損壞的風險。按壓部54、連接部58、延伸部53、第一勾部50構成階梯狀,連接部58包括上端580、位于第一接頭3與連接部58上端580之間的下端581,按壓部54自連接部58上端580向連接部58后側延伸出,延伸部53自連接部58下端581向連接部58前側延伸出,第一勾部50自延伸部53的前端向下延伸出,在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分離的狀態下延伸部53內側表面530貼靠于第一接頭3外表面,如此設計,鎖扣件5能夠穩定的保持于第一接頭3,避免或降低鎖扣件5相對于第一接頭3的晃動。在第一接頭3未與第二接頭4分離的狀態下,延伸部53內側表面530抵貼于第一接頭3外表面。
u形筋位32圍成收容空間320,所述轉軸51設于u形筋位32或者所述轉軸孔52設于u形筋位32,鎖扣件5裝配于u形筋位32,按壓部54、連接部58分別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間320,按壓部54的下表面540、連接部58的后表面582分別收容于收容空間320,延伸部53自連接部58下端貼靠著或貼近第一接頭3的外表面向前延伸,第一勾部50自延伸部53前端彎折而延伸入第一接頭3開設的缺口340。如此設計,鎖扣件5在第一接頭3上形成一定的隱藏效果,給鎖扣件5帶來了一定的防護作用,按壓部54、連接部58、延伸部53、第一勾部50不容易被掛到或磕碰到,鎖扣件5不容易被磕碰損壞。所述側板57收容于收容空間320,所述側板57頂邊一體連接按壓部54,側板57后邊一體連接連接部58。對于本發明,所述轉軸51設于側板57且所述轉軸孔52設于u形筋位32或所述轉軸孔52設于側板57且所述轉軸51設于u形筋位32。彈臂55自下表面540延伸出;第一定位凸起56自下表面540凸伸出。
裝配時,第一接頭3相對于第二接頭4傾斜、第二勾部30勾住第一凸環43;保持按壓按壓部54帶動延伸部53及第一勾部50翹起,第一勾部50越過第一凸環43;第二勾部30與滑槽40對正,保持按壓按壓部54,將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相向對接,第二勾部30沿著滑槽40移動,第一接頭3第一端34至第二凸環44處被第二凸環44止擋,表示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插接到位;不再按壓按壓部54,第一勾部50進入環形槽41而將第二接頭4鎖扣,旋轉第一接頭3或第二接頭4,使得第二勾部30進入環形槽41且與滑槽40錯開,從而第一勾部50、第二勾部30對第二接頭4形成雙勾鎖扣。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發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發明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