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建筑施工用模板,特別是一種適用于水電工程引水隧洞混凝土高速過流面的免拆鋼模板。
背景技術:
水電工程地下電站引水隧洞內設置有支洞(用作引水洞內施工人員和材料運送通道)時,兩洞相交處為引水隧洞最后澆筑混凝土的封堵倉,常規施工方法往往采用普通鋼模板立模澆筑,澆筑完成后施工人員從引水洞內進入該部位拆除模板,并對混凝土表面進行缺陷處理,存在的問題是,支洞封堵后,施工人員進入引水洞內拆除廊道封堵封頭模板施工很困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可以在施工后不拆除模板,且與周圍混凝土平順搭接,鋼模板表面成為過流面的一部分。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鋼模板內側設有縱橫交錯的肋板,鋼模板內側還設有多個錨鉤。所述的鋼模板的邊緣還設有搭接邊。所述的搭接邊的寬度為2 5cm。所述的肋板與斜撐和拉條焊接連接。所述的鋼模板成弧形面,其設有肋板的一面為混凝土成型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可以在襯砌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不拆除模板,并與周圍混凝土平順搭接,鋼模板表面成為過流面的一部分,不僅免除了施工人員進入引水洞內拆除封堵封頭模板施工很困難的問題,而且免拆鋼模板平整光潔,能經受高速水流沖刷,其體型、外觀質量均滿足過流面的設計要求。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中,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鋼模板1內側設有縱橫交錯的肋板2,鋼模板1內側還設有多個直徑16mm的錨鉤3。免拆的鋼模板1由2塊或多塊Icm厚的弧形鋼板焊接而成。肋板2由Icm厚的鋼板制作,與免拆鋼模板1焊接連接。所述的鋼模板1的邊緣還設有搭接邊6。[0016]所述的搭接邊6的寬度為2 5cm。即在鋼模板1的四周邊緣約3cm范圍內無肋板2,從而預留出搭接邊6的寬度。如圖3中,所述的肋板2與斜撐4和拉條5焊接連接。所述的鋼模板1成弧形面, 其設有肋板2的一面為混凝土成型面。具體施工方法為1、先將支洞口周圈混凝土面與鋼模板1的搭接處表面切深1cm,即鋼板厚度,寬 3cm的臺階利于與免拆鋼模板的四周邊緣平順搭接。2、鋼板之間采用焊接,焊縫厚度> 1. 5cm,焊接安裝過程中采用臨時措施加固,利用廊道頂板上的外露拉條,設置吊環,在鋼板上臨時焊接直徑16mm鋼筋,采用手拉葫蘆對鋼板進行臨時固定保證焊接順利進行。3、每塊鋼板焊接拼裝完成后,鋼模板1試安裝,施工人員進入上平洞內檢查鋼模板1與過流面混凝土搭接質量,如果鋼模板1與混凝土面搭接不平順則需進行處理,例如鋼模板1與切槽之間有縫隙,采用環氧砂漿進行處理;如鋼模板1與混凝土面搭接有錯臺,需進行打磨處理。4、過流面檢查處理完畢后,施工人員進入廊道內,鋼模板1安裝就位,拉條及錨鉤 3焊接在肋板2上,采用雙面焊縫,需保證焊接質量。拉條采用直徑16mm圓鋼拉條,間排距按40X30cm控制。斜撐4采用Z IOOmm角鋼,角鋼兩端焊接固定,角鋼起內拉及內撐雙重作用。拉條5另一端與廊道頂部外露鋼筋及地面布設的直徑^mm砂漿錨桿焊接,如圖3中。5、鋼模板1過流面采用超厚漿無溶劑環氧漆涂刷防腐,漆膜總厚度不小于 800 μ m,按涂料生產廠提供的涂裝工藝涂裝,要求漆膜均勻,無氣泡、無孔洞及無雜質,不出現離析現象;鋼板與混凝土接觸面涂無機改性水泥漿,干膜厚度300 500 μ m。6、鋼模板1四周與廊道口相接處全部采用環氧砂漿勾縫,以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漏漿。本實用新型安裝完成通過驗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
權利要求1.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其特征在于鋼模板(1)內側設有縱橫交錯的肋板(2),鋼模板(1)內側還設有多個錨鉤(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模板(1)的邊緣還設有搭接邊(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邊(6)的寬度為2 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板 (2)與斜撐(4)和拉條(5)焊接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模板(1)成弧形面,其設有肋板(2)的一面為混凝土成型面。
專利摘要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鋼模板內側設有縱橫交錯的肋板,鋼模板內側還設有多個錨鉤。所述的鋼模板的邊緣還設有搭接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引水隧洞過流面免拆鋼模板,可以在襯砌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不拆除模板,并與周圍混凝土平順搭接,鋼模板表面成為過流面的一部分,不僅免除了施工人員進入引水洞內拆除封堵封頭模板施工很困難的問題,而且免拆鋼模板平整光潔,能經受高速水流沖刷,其體型、外觀質量均滿足過流面的設計要求。
文檔編號E02B9/02GK202017194SQ20112011172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5日
發明者余永俊, 孫海明, 張建山, 徐志國, 朱俊杰, 楊錫銀, 汪文亮, 滕東海, 王士發, 詹劍霞 申請人: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