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防洪(潮)減災領域,主要應用于水利、市政、港口與海岸工程中堤壩坡面、平面的防護,也可應用于公路、鐵路等工程的邊坡防護。
背景技術:
與“石料”有關的護面結構是常見的、成本較低的坡面與平面的防護結構,一般按有無膠結材料分為兩大類,無膠結材料的又分為干砌塊石(卵石、條石)、理砌塊石、豎砌塊石、拋理塊石,有膠結材料的分為砼灌砌塊石、砂漿砌塊石(卵石、條石)、干砌塊石砂漿勾縫等。
有膠結材料的砼灌砌塊石、漿砌塊石(卵石、條石)結構中,石料四周均灌滿膠結材料(砼或砂漿),膠結材料在砌體中的體積占比一般為40%~60%,結構整體性較好,但膠結材料用量大、成本高、透水率很低、適應變形能力差、消浪性能差;干砌塊石砂漿勾縫是在干砌塊石的基礎上進行表面砂漿勾縫,結構整體性比干砌塊石好,但勾縫砂漿適應變形能力差、耐久性不高、透水率低、消浪性能差、抗風浪沖擊能力不高。
無膠結材料的石料結構,適應變形能力好、透水率高、消浪性能較好、成本低,但整體性差,抗風浪沖擊能力不高。
綜上所述,現有的與“石料”有關的護面結構存在不少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已有砌石護面結構的無法兼顧成本和性能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兼顧成本和性能的半灌砼的砌石護面結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半灌砼的砌石護面結構,由水平向或斜向布置的石料放置而成,石料與相鄰石料之間的部分接縫縫隙內灌注膠結材料,灌注高度小于護面結構的石料設計厚度,形成半灌砼。
進一步,所述接縫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三厚度范圍內灌注膠結材料。
優選的,所述接縫底部灌注膠結材料。
或者是:所述接縫中部灌注膠結材料。
再或者是:所述接縫頂部灌注膠結材料。
所述接縫中部下側和/或下側灌注膠結材料。
再進一步,所述護面結構包括灌注單元,所述灌注單元內的石料與相鄰石料之間形成半灌砼。所述接縫灌注膠結材料的平面范圍,可以規則布置,也可以不規則布置。
相鄰灌注單元之間的接縫貫通,形成護面內外可供水、空氣進出的排水帶。
所述石料為塊石、毛石、卵石或條石。當然,也可以是其他石料。
本發明在石料“理拋或理砌或干砌”后,在石料四周部分縫隙(例如一半左右)、部分高度范圍(例如一半左右)灌注砼或砂漿等膠結材料;采用不規則灌注時,灌注位置一般為三角縫、較大的直縫,灌注膠結材料后,通常可以使數塊石料而不是一大片的石料粘接成一個整體;采用規則灌注時,灌注位置為中間一整片石料之間的縫隙,四周石料的部分縫隙不灌注,形成一個相對施工操作方便的灌注單元,灌注單元之間的接縫不灌注,灌注單元的最中間的石料四周的縫隙視情不灌注或埋設排水孔。
采用“半灌砼”的砌石護面結構,既綜合了有膠結材料石料結構與無膠結材料石料結構的優點,又避免了兩者的缺點;可以單獨作為護面結構,也可先作為施工期臨時護面結構、二期加石料或砼以補正沉降差異后再作為永久護面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與常規的“砼灌砌塊石”相比,本發明只灌注部分砼或砂漿等膠結材料,大幅度提高砌體的透水率、適應變形能力和消浪性能,大幅減少膠結材料用量,從而降低造價;與常規無膠結材料砌體相比,大大提高砌體的整體性、抗風浪沖擊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半灌砼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另一種半灌砼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再一種半灌砼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再另一種半灌砼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一種砼半灌塊(毛)石平面示意圖。
圖6是另一種砼半灌塊(毛)石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圖6,一種半灌砼的砌石護面結構,由水平向或斜向布置的石料1放置而成,石料1與相鄰石料之間的部分接縫縫隙內灌注膠結材料2,灌注高度小于護面結構的塊石設計厚度,形成半灌砼。
進一步,所述接縫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三厚度范圍內灌注膠結材料。
優選的,所述接縫底部灌注膠結材料。
或者是:所述接縫中部灌注膠結材料。
再或者是:所述接縫頂部灌注膠結材料。
所述接縫中部下側和/或下側灌注膠結材料。
再進一步,所述護面結構包括灌注單元3,所述灌注單元內3的石料與相鄰石料之間形成半灌砼。所述接縫灌注膠結材料的平面范圍,可以規則布置,也可以不規則布置,不規則布置參考圖5,規則布置參照圖6。規則灌注時,虛線框以內的接縫需要灌注;根據不同的情況,灌注單元3也可以選擇中間石料留縫不灌或者設置排水孔,以實現整個砌石護面結構的排水功能。
相鄰灌注單元3之間的接縫貫通,形成護面內外可供水、空氣進出的排水帶4。
所述石料為塊石、毛石、卵石或條石。當然,也可以是其他石料。
本實施例的膠結材料通常為混凝土,也可以采用水泥砂漿、環氧砂漿、環氧砼或水下不擴散砼等。
上述說明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做出的變化、改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