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河堤決口搶險設備。
背景技術:
當洪水爆發導致堤壩決口時,通常情況下采取人工將裝有砂石的編織袋或塊石拋入決口處進行填堵,在缺口大、水流急時砂袋(約50公斤)因重量不夠導致被洪水沖走,效果不理想甚至沒效果,砂袋超過50公斤人力就難以長時間承受;情況緊急迫不得已時會出現將汽車或船舶直接沉入缺口已解燃眉之急,但這種方式代價太大,且不環保;以上兩種方式前者效果差、后者代價大,不具備普及和推廣的條件,在致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當今社會,期待出現一種既解決決堤堵口又經濟實用的設備和方法成為必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當洪水爆發導致堤壩決口時,通過打包機將若干紅磚堆成磚垛打包成長方體結構(此技術已成熟且市場化),用自卸吊貨車將批量的磚垛運送到堤壩的決口處,填堵時將搶險拋投設備一端架設于貨車尾部、一端架設于決口堤壩的坡面上,并保持設備約20°以上的斜度與平穩;用車載吊車將磚垛起吊到安裝在汽車尾部的滑槽內,滑槽長度約10—12米,滑槽將磚垛拋投到決口中,磚垛結構重約400—500公斤(此重力足夠大于洪水的沖力),由于滑槽有斜度,磚垛依靠自身重力下滑沉入決口,如同柱石先擋住洪水的勢頭,水勢控制后再用塊石和沙袋進行后期填堵,實現填堵決口、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目的。
本發明實現了沙袋或磚垛的半自動拋投,既實現填堵決口,又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加快了堵截速度,填堵效果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河堤決口搶險設備,包括底座、調節裝置、滑槽和支撐裝置;
所述底座包括左L型平衡壓板、右L型支撐板和橫板,所述橫板的兩邊緣分別與所述左L型平衡壓板和右L型支撐板垂直連接,所述左L型平衡壓板的直邊和底邊通過兩根左斜拉柱相連接,所述右L型支撐板的直邊和底邊通過兩根右斜拉柱相連接;
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內軸、圓筒和第一卡箍,所述內軸垂直固定于所述右L型支撐板上板面的中間;所述內軸外套所述圓筒,所述圓筒頂部兩邊的延伸板上相對設置有所述第一卡箍,所述第一卡箍包括第一下半圓卡箍座和第一上半圓卡箍;所述第一下半圓卡箍座和第一上半圓卡箍連接后形成第一卡箍孔;
所述滑槽包括固定滑槽和移動滑槽,所述移動滑槽移動配合安裝于所述固定滑槽內;所述固定滑槽底部的首端設置有第一橫軸;所述第一橫軸的兩端支撐于所述圓筒頂部兩端的兩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一卡箍孔內;所述固定滑槽的第一平板兩外側有余邊;
所述支撐裝置包括卡板、第二橫軸、第二卡箍、支撐板、支架、調節盤和調節支腿;所述卡板包括U型板和內折邊,所述U型板的兩U型邊均向內延伸有所述內折邊,所述卡板的兩邊分別包裹所述固定滑槽的兩所述余邊,所述卡板能在所述余邊上下滑動;所述第二橫軸固定于所述卡板底部;所述第二卡箍包括第二下半圓卡箍座和第二上半圓卡箍,所述支撐板固定于所述支架的頂部,所述支撐板的兩端上部相對設置有所述第二下半圓卡箍座,所述第二下半圓卡箍座和第二上半圓卡箍連接后形成第二卡箍孔;所述第二橫軸的兩端支撐于所述支撐板兩端的兩所述第二卡箍的第二卡箍孔內;
所述支架的底部設置有階梯圓柱孔,所述調節盤包括手輪盤、階梯圓柱軸和圓柱座,所述圓柱座內設置有螺紋通孔,所述階梯圓柱軸的一端與所述手輪盤相連接,所述階梯圓柱軸的另一端穿過所述支架的階梯圓柱孔后螺紋連接于所述圓柱座的螺紋通孔內,且所述階梯圓柱軸的臺階面支撐于所述階梯圓柱孔的臺階面;
所述調節支腿包括圓板和三條支腿,所述支腿包括外筒、內腿、底板和圓柱梢;所述圓柱座垂直固定于所述圓板的中間,三所述外筒的一端均布固定于所述圓板的下平面,向外成40°—45°角,所述內腿的一端插入所述外筒另一端的內孔,所述外筒的另一端沿其長度方向上相間設置有多個第一銷孔,所述內腿的一端設置有多個第二銷孔,所述圓柱銷穿過所述外筒的第一銷孔和內腿的第二銷孔,將所述外筒與所述內腿連接固定,所述內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底板。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滑槽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一豎板,兩所述第一豎板分別垂直連接于所述第一平板的兩邊緣,兩所述余邊分別垂直設置于兩所述第一豎板的外側面,所述余邊的長度為由第一平板的中間偏下至尾端的距離,兩所述第一豎板尾端之間垂直連接有所述擋板;所述移動滑槽包括第二平板和第二豎板,兩所述第二豎板分別垂直連接于所述第二平板的兩邊緣,所述第二豎板向外延伸有折邊;所述固定滑槽的第一平板的上面沿其長度方向上設置有兩條平行的滑軌,所述移動滑槽的第二平板的底部對應地設置有兩組平行的滑輪,所述滑輪與所述滑軌滑動配合;所述擋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平板的頂部至所述第一平板頂部的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河堤決口搶險設備還包括卷揚機、第一卷揚鋼絲繩、第二卷揚鋼絲繩、前鋼絲滑輪和后鋼絲滑輪,所述卷揚機安裝在在所述固定滑槽的第一平板的底部,所述固定滑槽的第一平板的首端和尾端分別設置有所述前鋼絲滑輪和后鋼絲滑輪,所述第一卷揚鋼絲繩的一端與所述移動滑槽的第二平板底面的首端相連接,且所述第一卷揚鋼絲繩繞經所述前鋼絲滑輪后纏繞于所述卷揚機上,所述第二卷揚鋼絲繩的一端與所述移動滑槽的第二平板底面的尾端相連接,且所述第二卷揚鋼絲繩繞經所述后鋼絲滑輪后纏繞于所述卷揚機上。
進一步地,所述河堤決口搶險設備還包括兩扎地裝置,所述扎地裝置包括鋼絲繩和地釘,所述固定滑槽的兩所述第一豎板的外側均固定有扣環,兩所述鋼絲繩的一端分別與兩所述扣環相連接,所述鋼絲繩的另一端與所述地釘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河堤決口搶險設備還包括門鎖,所述門鎖固定于所述固定滑槽的第一豎板的首端面,所述移動滑槽首端的折邊上設置有鎖眼,所述門鎖的鎖舌鎖于所述鎖眼內,所述門鎖上設置有與所述鎖舌相連接的拉栓。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插銷,所述圓筒外壁的兩邊對稱設置有圓弧槽,對應所述內軸外表面的兩邊對稱的設置有銷孔,所述插銷穿過所述圓筒的圓弧槽并插入所述內軸的銷孔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上半圓卡箍的一邊與所述第一下半圓卡箍座的一邊通過第一銷軸轉動定位連接,所述第一上半圓卡箍的另一邊與所述第一下半圓卡箍座的另一邊螺栓緊固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上半圓卡箍的一邊與所述第二下半圓卡箍座的一邊通過第二銷軸轉動定位連接,所述第二上半圓卡箍的另一邊與所述第二下半圓卡箍座的另一邊螺栓緊固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階梯圓柱孔包括小圓柱孔和大圓柱孔,所述階梯圓柱軸包括小圓柱軸和與所述小圓柱軸相連接的大圓柱軸,所述小圓柱軸的端部與所述手輪盤相連接,所述大圓柱軸穿過所述階梯圓柱孔后的部分有外螺紋,所述大圓柱軸穿過所述階梯圓柱孔后螺紋連接于所述圓柱座的螺紋通孔內,且所述小圓柱軸與所述大圓柱軸相連接過渡的臺階面支撐所述小圓柱孔和大圓柱孔相接過渡的臺階面。
進一步地,所述卷揚機為手動卷揚機或電動卷揚機。
當洪水爆發導致堤壩決口時,通過打包機將若干紅磚堆成磚垛打包成長方體結構(此技術已經市場化),用自卸吊貨車將批量的磚垛運送到堤壩的決口處,填堵時將搶險拋投設備一端架設于貨車尾部、一端架設于決口堤壩的坡面上,并保持設備約20°以上的斜度與平穩;用車載吊車將磚垛起吊到安裝在汽車尾部的滑槽內,滑槽長度約10—12米,滑槽將磚垛拋投到決口中,磚垛結構重約400—500公斤(此重力足夠大于洪水的沖力),由于滑槽有斜度,磚垛依靠自身重力下滑沉入決口,如同柱石先擋住洪水的勢頭,水勢控制后再用塊石和沙袋進行后期填堵,實現填堵決口、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目的。
當決口的寬度大于20米時,通過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先將決口邊緣部分填堵,再將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逐步向決口中心移動,以實現決口較寬時由決口邊緣逐步填堵決口;同時本發明通過在決口的兩邊同時架設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以快速填堵決口,提高決口填堵效率。
貨車載著拋投設備及磚垛到達決口現場時,其貨車后箱板相對于貨車箱底板是關合的,而本發明不對貨車進行任何拆卸,即可完成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相對于貨車的安裝;安裝時,只需將本發明底座掛于貨車后箱板,在決口堤壩的坡面上簡單修整出一塊平地放置支撐裝置,即可進行拋投設備安裝,裝拆簡單方便。
考慮到固定滑槽實際使用過程中有10米以上的長度,磚垛重量有400—500公斤,生產時必須在固定滑槽底部進行加筋處理。
考慮到實際使用過程中滑槽對準的方向需要調整,地勢高低有不同,本發明通過調節裝置的內軸相對于圓筒在其圓弧槽范圍內轉動以實現固定滑槽的左右擺動,同時通過固定滑槽首端的第一橫軸相對于圓筒頂部的兩第一卡箍的第一卡箍孔轉動,以實現固定滑槽的上下擺動。
根據貨車車箱尾部高、堤壩的坡面低的實際,支撐裝置架設好后固定滑槽自然形成一定的傾斜度;為進一步鞏固固定滑槽尾端的平穩性,通過與固定滑槽兩側面相連接的兩扎地裝置的地釘扎入地面,從而增強固定滑槽尾端的穩定性。
工作時,移動滑槽處于固定滑槽的首端,門鎖的鎖舌鎖于鎖眼內,將移動滑槽固定,將磚垛放入移動滑槽后,向下拉門鎖的拉栓,由于固定滑槽和移動滑槽處于傾斜狀態,在重力作用下,移動滑槽載著磚垛由固定滑槽的首端自動滑向固定滑槽的尾端,當移動滑槽的第二平板移動至擋板處時,移動滑槽被擋板擋住而停止運動,此時磚垛在慣性力的作用下繼續滑動,磚垛脫離移動滑槽而沖入決口,實現對決口的填堵;以上即實現了一次磚垛的半自動拋投過程。同時本發明在移動滑槽載著磚垛由固定滑槽的首端自動滑向固定滑槽的尾端時,通過卷揚機收第二卷揚鋼絲繩,此時第二卷揚鋼絲繩拉動移動滑槽由固定滑槽的首端自動滑向固定滑槽的尾端,在第二卷揚鋼絲繩的拉力作用下,加速移動滑槽相對于固定滑槽的移動,從而縮短了磚垛拋投時間,提高了決口填堵效率。本發明進一步地,完成一次磚垛拋投時,通過卷揚機上收第一卷揚鋼絲繩,此時第一卷揚鋼絲繩拉動移動滑槽由固定滑槽的尾端向固定滑槽的首端滑動,同步地卷揚機下放第二卷揚鋼絲繩,移動滑槽移動至固定滑槽首端時,門鎖的鎖舌鎖于折邊的鎖眼內,將移動滑槽移動固定。即可再次進行磚垛的吊放、拋投,如此循環,直至控制住水勢,再以其他石料和沙袋完成對決口的填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利用貨車后箱板直立的特點,不對貨車進行任何改裝以及拆卸,通過將底座掛于貨車后箱板上即可完成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相對于貨車的安裝,裝拆簡單方便,節省人力和物力。
2、本發明的固定滑槽和移動滑槽配合安裝,移動滑槽通過固定滑槽的槽底的兩條平行滑軌進行上下滑動。在固定滑槽處于傾斜狀態下,將磚垛放置在移動滑槽內,移動滑槽會自動向固定滑槽的傾斜方向滑動,而當移動滑槽滑動到固定滑槽尾端時,移動滑槽的第二平板被擋板擋住而停止運動,從而有效防止了移動滑槽脫離固定滑槽,而放置在移動滑槽內的磚垛則在慣性力的作用下,脫離移動滑槽而拋向決口,以實現決口的填堵,堵截速度快,效率高。同時本發明在移動滑槽向固定滑槽的傾斜方向滑動時,通過卷揚機收第二卷揚鋼絲繩,移動滑槽在第二卷揚鋼絲繩的拉動作用下,大大加快了移動滑槽相對于固定滑槽的滑動速度,從而大大縮短了磚垛拋投時間,提高了決口填堵效率。
3、本發明當移動滑槽移動至固定滑槽的首端時,固定滑槽的門鎖的鎖舌自動鎖合于移動滑槽折邊的鎖眼內,從而實現移動滑槽的固定作用,此時即可將磚垛放置于移動滑槽內,當放置好磚垛時,向下拉動拉栓,拉栓帶動門鎖的鎖舌連動使鎖舌從鎖眼中拉出,此時移動滑槽在磚垛的自重作用下向著固定滑槽的傾斜方向滑動,其中本發明的門鎖采用現有家用的門鎖,在市面即可購買到。
4、本發明通過調節裝置的內軸相對于圓筒在其圓弧槽范圍內轉動以實現固定滑槽的左右擺動,考慮到河堤決口場地的局限性,固定滑槽可擺動的幅度較小,圓弧槽角度小于45°;同時通過固定滑槽首端的第一橫軸相對于圓筒頂部的兩第一卡箍的第一卡箍孔轉動,以實現固定滑槽的上下擺動;從而能夠適應于實際安裝過程中固定滑槽對準方向、地勢高低不同的調整,提高了本發明的安裝靈活性。
5、本發明的固定滑槽伸入決口長度可調節,支撐裝置于決口坡面相對固定以后,由于卡板相對于固定滑槽的余邊是能夠前后滑動的,固定滑槽可隨貨車的前后移動或前伸或后退,以適應決口寬度和填堵進度的變化。
6、本發明第二橫軸的兩端支撐于支撐裝置的兩第二卡箍的第二卡箍孔內,以實現固定滑槽相對于支撐裝置的上下擺動,從而保證了固定滑槽相對于支撐裝置角度的調整。本發明支撐裝置的高度可調節,通過人手動轉動手輪盤,以帶動階梯圓柱軸相對于圓柱座螺旋上升或螺旋下降,從而實現支撐裝置相對于地面的高度調節,以進一步地實現固定滑槽相對于地面傾斜角度的調整。
7、本發明的調節支腿相對于地面的平衡可調節,安裝時,在保持支撐裝置直立、平衡的情況下將圓柱銷同時插入外筒和內腿相對應的銷孔內,以實現外筒與內腿的連接與固定,支撐裝置移動時根據地形重新調節圓柱銷位置,調節簡單、使用方便。
8、本發明固定滑槽兩側面均連接有扎地裝置,扎地裝置處于固定滑槽中部偏下,通過扎地裝置的地釘扎入地面,鋼絲繩處于拉緊狀態,從而增強固定滑槽的穩定性,以保證移動滑槽能夠平穩地在固定滑槽上滑動。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局部左視圖。
圖4為圖1的局部右視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調節裝置中局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A-A剖視圖。
圖9為圖1的A處放大示意圖。
圖10為圖3的B處放大示意圖。
圖11為圖3的C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發明進一步說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
如圖1-1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河堤決口搶險設備,包括底座、調節裝置、滑槽和支撐裝置。
所述底座3包括左L型平衡壓板301、右L型支撐板302和橫板305,所述橫板305的兩邊緣分別與所述左L型平衡壓板301和右L型支撐板302垂直連接,所述左L型平衡壓板301的直邊和底邊通過兩根左斜拉柱303相連接,所述右L型支撐板302的直邊和底邊通過兩根右斜拉柱304相連接。
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內軸41、圓筒40和第一卡箍,所述內軸41垂直固定于所述右L型支撐板302上板面的中間;所述內軸41外套所述圓筒40,所述圓筒40頂部兩邊的延伸板33上相對設置有所述第一卡箍,所述第一卡箍包括第一下半圓卡箍座5和第一上半圓卡箍7;所述第一下半圓卡箍座5和第一上半圓卡箍7連接后形成第一卡箍孔。
所述滑槽包括固定滑槽11和移動滑槽12,所述移動滑槽12移動配合安裝于所述固定滑槽11內;所述固定滑槽11底部的首端設置有第一橫軸6;所述第一橫軸6的兩端支撐于所述圓筒40頂部兩端的兩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一卡箍孔內;所述固定滑槽11的兩外側面均垂直設置有余邊31。
所述支撐裝置包括卡板32、第二橫軸16、第二卡箍、支撐板19、支架20、調節盤和調節支腿;所述卡板32包括U型板和內折邊,所述U型板的兩U型邊均向內延伸有所述內折邊,所述卡板32的兩邊分別包裹所述固定滑槽11的兩所述余邊31;所述第二橫軸16固定于所述卡板32底部;所述第二卡箍包括第二下半圓卡箍座18和第二上半圓卡箍15,所述支撐板19固定于所述支架20的頂部,所述支撐板19的兩端上部相對設置有所述第二下半圓卡箍座18,所述第二下半圓卡箍座18和第二上半圓卡箍15連接后形成第二卡箍孔;所述第二橫軸16的兩端支撐于所述支撐板19兩端的兩所述第二卡箍的第二卡箍孔內。
所述支架20的底部設置有階梯圓柱孔,所述調節盤包括手輪盤21、階梯圓柱軸22和圓柱座24,所述圓柱座24內設置有螺紋通孔,所述階梯圓柱軸22的一端與所述手輪盤21相連接,所述階梯圓柱軸22的另一端穿過所述支架20的階梯圓柱孔后螺紋連接于所述圓柱座24的螺紋通孔內,且所述階梯圓柱軸22的臺階面支撐于所述階梯圓柱孔的臺階面。
所述調節支腿包括圓板23和三條支腿,所述支腿包括外筒25、內腿27、底板28和圓柱梢26;所述圓柱座24垂直固定于所述圓板23的中間,三所述外筒25的一端均布固定于所述圓板23的下平面,且向外成40°—45°角,所述內腿27的一端插入所述外筒25另一端的內孔,所述外筒25的另一端沿其長度方向上相間設置有多個第一銷孔,所述內腿27的一端設置有多個第二銷孔,所述圓柱銷26穿過所述外筒25的第一銷孔和內腿27的第二銷孔,將所述外筒25與所述內腿27連接固定,所述內腿27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底板28。
所述固定滑槽11包括第一平板110和第一豎板111,兩所述第一豎板111分別垂直連接于所述第一平板110的兩邊緣,兩所述余邊31分別垂直設置于兩所述第一豎板111的外側面,所述余邊31的長度為由第一豎板111的中間偏下至尾端的距離,兩所述第一豎板111尾端之間垂直連接有所述擋板113;所述移動滑槽12包括第二平板120和第二豎板121,兩所述第二豎板121分別垂直連接于所述第二平板120的兩邊緣,所述第二豎板121向外延伸有折邊122;所述固定滑槽11的第一平板110的上面沿其長度方向上設置有兩條平行的滑軌112,所述移動滑槽12的第二平板120的底部對應地設置有兩組平行的滑輪123,所述滑輪123與所述滑軌112滑動配合;所述擋板113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平板120的頂部至所述第一平板110頂部的距離。
所述河堤決口搶險設備還包括卷揚機13、第一卷揚鋼絲繩10、第二卷揚鋼絲繩14、前鋼絲滑輪9和后鋼絲滑輪29,所述卷揚機13安裝在在所述固定滑槽11的第一平板110的底面,所述固定滑槽11的第一平板110的首端和尾端分別設置有所述前鋼絲滑輪9和后鋼絲滑輪29,所述第一卷揚鋼絲繩10的一端與所述移動滑槽12的第二平板120底面的首端相連接,且所述第一卷揚鋼絲繩10繞經所述前鋼絲滑輪9后纏繞于所述卷揚機13上,所述第二卷揚鋼絲繩14的一端與所述移動滑槽12的第二平板120底面的尾端相連接,且所述第二卷揚鋼絲繩14繞經所述后鋼絲滑輪29后纏繞于所述卷揚機13上。
所述河堤決口搶險設備還包括兩扎地裝置,所述扎地裝置包括鋼絲繩34和地釘35,所述固定滑槽11的兩所述第一豎板111的外側均固定有扣環30,兩所述鋼絲繩34的一端分別與兩所述扣環30相連接,所述鋼絲繩34的另一端與所述地釘35相連接。
所述河堤決口搶險設備還包括門鎖37,所述門鎖37固定于所述固定滑槽11的第一豎板111的首端面,所述移動滑槽12首端的折邊122上設置有鎖眼,所述門鎖37的鎖舌36鎖于所述鎖眼內,所述門鎖37上設置有與所述鎖舌36相連接的拉栓38。
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插銷42,所述圓筒40外壁的兩邊對稱設置有圓弧槽43,對應所述內軸42外表面的兩邊對稱的設置有銷孔,所述插銷42穿過所述圓筒40的圓弧槽43并插入所述內軸41的銷孔內。插銷42使得內軸41在圓弧槽43的圓弧角度范圍內相對于圓筒40轉動,同時插銷42限制了內軸41相對于圓筒40的軸向移動。
所述第一上半圓卡箍7的一邊與所述第一下半圓卡箍座5的一邊通過第一銷軸8轉動定位連接,所述第一上半圓卡箍7的另一邊與所述第一下半圓卡箍座5的另一邊螺栓緊固連接,從而當第一上半圓卡箍7相對于第一下半圓卡箍座5拆卸時,只需拆掉第一上半圓卡箍7的另一邊與第一下半圓卡箍座5的另一邊連接的螺栓即可,裝拆簡單方便,節省人力和物力。
本發明的所述第二上半圓卡箍15的一邊與所述第二下半圓卡箍座18的一邊通過第二銷軸17轉動定位連接,所述第二上半圓卡箍15的另一邊與所述第二下半圓卡箍座18的另一邊螺栓緊固連接。,從而當第二上半圓卡箍15相對于第二下半圓卡箍座18拆卸時,只需拆掉第二上半圓卡箍15的另一邊與第二下半圓卡箍座18的另一邊連接的螺栓即可,裝拆簡單方便,節省人力和物力。
所述支架20的階梯圓柱孔包括小圓柱孔和大圓柱孔,所述階梯圓柱軸22包括小圓柱軸和與所述小圓柱軸相連接的大圓柱軸,所述小圓柱軸的端部與所述手輪盤相連接,所述大圓柱軸穿過所述階梯圓柱孔后的部分有外螺紋,所述大圓柱軸穿過所述階梯圓柱孔后螺紋連接于所述圓柱座24的螺紋通孔內,且所述小圓柱軸與所述大圓柱軸相連接過渡的臺階面支撐所述小圓柱孔和大圓柱孔相接過渡的臺階面。通過階梯圓柱軸22的臺階面支撐階梯圓柱孔的臺階面,實現了人手動轉動手輪盤21,而使得階梯圓柱軸22相對于圓柱座24螺旋上升或螺旋下降時,帶動支架20相對于圓柱座24上升或下降,以實現支撐裝置的高度調節。
本發明優選地,所述卷揚機13為手動卷揚機或電動卷揚機。其手動卷揚機或電動卷揚機根據實際場地設施具體配置,同時手動卷揚機或電動卷揚機直接采用市面能購買地產品,以節約新產品的開發時間和開發成本。
當洪水爆發導致堤壩決口時,通過打包機將若干紅磚堆成磚垛打包成長方體結構(此技術已經市場化),用自卸吊貨車將批量的磚垛運送到堤壩的決口處,填堵時將搶險拋投設備一端架設于貨車尾部、一端架設于決口堤壩的坡面上,并保持設備約20°以上的斜度與平穩;用車載吊車將磚垛起吊到安裝在汽車尾部的滑槽內,滑槽長度約10—12米,滑槽將磚垛拋投到決口中,磚垛結構重約400—500公斤(此重力足夠大于洪水的沖力),由于滑槽有斜度,磚垛依靠自身重力下滑沉入決口,如同柱石先擋住洪水的勢頭,水勢控制后再用塊石和沙袋進行后期填堵,實現填堵決口、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目的。
當決口的寬度大于20米時,通過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先將決口邊緣部分填堵,再將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逐步向決口中心移動,以實現決口較寬時由決口邊緣逐一填堵決口;同時本發明通過在決口的兩邊同時架設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以快速填堵決口,提高決口填堵效率。
貨車載著拋投設備及磚垛到達決口現場時,其貨車后箱板2相對于貨車箱底板1是關合的,而本發明不對貨車進行任何拆卸,即可完成本發明的河堤決口搶險設備相對于貨車的安裝;安裝時,只需將本發明底座3掛于貨車后箱板2,在決口堤壩的坡面上簡單修整出一塊平地放置支撐裝置,即可進行拋投設備安裝,裝拆簡單方便。
考慮到實際使用過程中滑槽對準的方向需要調整,地勢高低有不同,本發明通過調節裝置的內軸41相對于圓筒在其圓弧槽43范圍內轉動以實現固定滑槽11的左右擺動,同時通過固定滑槽11首端的第一橫軸6相對于圓筒40頂部的兩第一卡箍的第一卡箍孔轉動,以實現固定滑槽11的上下擺動。其中插銷42限制了內軸41相對于圓筒40的軸向移動,從而防止固定滑槽11調整時圓筒40相對于內軸41上移。
根據貨車車箱尾部高、堤壩的坡面低的實際,支撐裝置架設好后固定滑槽11自然形成一定的傾斜度;為進一步鞏固固定滑槽11尾端的平穩性,通過與固定滑槽11兩側面相連接的兩扎地裝置的地釘35扎入地面,從而增強固定滑槽11尾端的穩定性。
工作時,移動滑槽12處于固定滑槽11的首端,門鎖37的鎖舌36鎖于鎖眼內,將磚垛放入移動滑槽12后,向下拉門鎖37的拉栓38,由于固定滑槽11和移動滑槽12處于傾斜狀態,在重力作用下,移動滑槽12載著磚垛由固定滑槽11的首端自動滑向固定滑槽11的尾端,當移動滑槽12的第二平板120移動至擋板113處時,移動滑槽12被擋板113擋住而停止運動,此時磚垛在慣性力的作用下繼續滑動,磚垛脫離移動滑槽12而沖入決口,實現對決口的填堵;以上即實現了一次磚垛的半自動拋投過程。同時本發明在移動滑槽12載著磚垛由固定滑槽11的首端自動滑向固定滑槽11的尾端時,通過卷揚機13收第二卷揚鋼絲繩14,此時第二卷揚鋼絲繩14拉動移動滑槽12由固定滑槽11的首端自動滑向固定滑槽11的尾端,在第二卷揚鋼絲繩14的拉力作用下,加速移動滑槽12相對于固定滑槽11的移動,從而縮短了磚垛拋投時間,提高了決口填堵效率。本發明進一步地,完成一次磚垛拋投時,通過卷揚機13上收第一卷揚鋼絲繩10,此時第一卷揚鋼絲繩10拉動移動滑槽12由固定滑槽11的尾端向固定滑槽11的首端滑動,同步地卷揚機13下放第二卷揚鋼絲繩14,移動滑槽12移動至固定滑槽11首端時,門鎖37的鎖舌36鎖于折邊122的鎖眼內,將移動滑槽12移動固定。即可再次進行磚垛的吊放、拋投,如此循環,直至控制住水勢,再以其他石料和沙袋完成對決口的填堵。
本發明當移動滑槽12移動至固定滑槽11的首端時,固定滑槽11的門鎖37的鎖舌36自動鎖合于移動滑槽12折邊122的鎖眼內,從而實現移動滑槽12的固定作用,此時即可將磚垛放置于移動滑槽12內,當放置好磚垛時,向下拉動拉栓38,拉栓38帶動門鎖37的鎖舌36連動使鎖舌36從鎖眼中拉出,此時移動滑槽12在磚垛的自重作用下向著固定滑槽11的傾斜方向滑動,其中本發明的門鎖37采用的是現有家用的門鎖,在市面即可購買到。
本發明通過調節裝置的內軸41相對于圓筒40在其圓弧槽43范圍內轉動以實現固定滑槽11的左右擺動,考慮到河堤決口場地的局限性,固定滑槽11可擺動的幅度較小,圓弧槽43角度小于45°;同時通過固定滑槽11首端的第一橫軸6相對于圓筒40頂部的兩第一卡箍的第一卡箍孔轉動,以實現固定滑槽11的上下擺動;從而能夠適應于實際安裝過程中固定滑槽11對準方向、地勢高低不同的調整,提高了本發明的安裝靈活性。
本發明的固定滑槽11伸入決口長度可調節,支撐裝置于決口坡面相對固定以后,由于卡板32相對于固定滑槽11的余邊31前后是能滑動的,固定滑槽11可隨貨車的前后移動或前伸或后退,以適應決口寬度和填堵進度的變化。
本發明第二橫軸16的兩端支撐于支撐裝置的兩第二卡箍的第二卡箍孔內,以實現固定滑槽11相對于支撐裝置的上下擺動,從而保證了固定滑槽11相對于支撐裝置角度的調整。本發明支撐裝置的高度可調節,通過人手動轉動手輪盤21,以帶動階梯圓柱軸22相對于圓柱座24螺旋上升或螺旋下降,從而實現支撐裝置相對于地面的高度調節,以進一步地實現固定滑槽11相對于地面傾斜角度的調整。
本發明的調節支腿相對于地面的平衡可調節,安裝時,在保持支撐裝置直立、平衡的情況下將圓柱銷26同時插入外筒25和內腿27相對應的銷孔內,以實現外筒25與內腿27的連接與固定,支撐裝置移動時根據地形重新調節圓柱銷26位置,調節簡單、使用方便。
本發明固定滑槽11兩側面均連接有扎地裝置,扎地裝置處于固定滑槽11中部偏下,通過扎地裝置的地釘35扎入地面,鋼絲繩34處于拉緊狀態,從而增強固定滑槽11的穩定性,以保證移動滑槽12能夠平穩地在固定滑槽11上滑動。
本發明對于固定連接的兩零件的安裝,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以提高制造效率,節省制造工序,比如左斜拉柱303與左L型平衡壓板301直邊和底邊的連接,其他沒有相對運動的兩零件,直接焊接方式固定連接。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