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圍護樁技術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后張拉圍護樁及其抗彎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基坑圍護、地下室圍護、河岸圍護的施工都大量使用圍護樁結構體;柱列式圍護樁結構應用最為廣泛,通常采用現澆圍護樁或者預制圍護樁施工;由于在圍護施工過程中,施工速度、樁體質量、圍護樁承載力等多種因素,圍護樁在施工過程中,會導致圍護樁的抗彎性能得不到最大的發揮,因此經常看到工地的圍護樁倒塌并造成非常大的損失,嚴重的會造成人員傷亡。
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為:1.局部圍護樁受力抗彎能力差,局部樁體受力不均衡,使得圍護樁構造體在整體性的橫向、縱向以及斜向的受力無法實現有效分散;2、普通樁體端面連接固定、端板連接固定或者腰盤連接固定沒有后張拉力作用,無法緩解或者分散樁體的受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后張拉圍護樁及其抗彎連接方法,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采用預制圍護樁作為圍護主體,在樁體的軸向設置后張拉通道,并在后張拉通道內設置后張拉筋,將不同圍護樁上的后張拉筋固定連接,通過張拉機對不同圍護樁上連接的后張拉筋進行張拉鎖定,實現圍護樁整體的橫向、縱向和斜向加固和抗彎;有效承載作用力,均衡分散載荷;避免施工圍護樁體的倒塌,減少圍護結構體事故發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包括預制樁體、主筋、固定件、后張拉通道、容置腔、鎖接件、卡片、防松螺母、后張拉筋、端面、端板、機械對接面、電焊對接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張拉圍護樁采用多節和/或多根預制樁體以后張拉連接方式打樁至土層中,所述預制樁體均為在工廠預制成型;所述預制樁體軸向設置有多根主筋,所述主筋貫穿于預制樁體,所述預制樁體的兩端設置有端面或者端板,所述主筋通過所述端面或者端板上設置的固定腔和固定件張拉固定連接;所述預制樁體的軸向設置有后張拉通道,所述后張拉通道的兩端設 置有容置腔,所述后張拉通道和容置腔內通過鎖接組件固定設置有后張拉筋。
所述后張拉圍護樁為圓樁、竹節樁、矩形樁、T形樁、工字樁、多棱樁、側開口樁、橢圓樁中的一種或以上種的組合。
所述預制樁體上至少設置有兩個后張拉通道,所述后張拉通道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半圓形中的一種或者以上種的組合;所述后張拉通道的軸向形狀為直線、曲線、螺旋線中的一種或者以上種的組合。
所述主筋、后張拉筋包括棒材、碳纖維材料、玻璃纖維材料、復合材料、鋼鉸線中的一種或者以上種組合。
所述預制樁體通過端面以機械對接面多節對接,所述預制樁體通過端板以電焊對接面多節對接。
所述容置腔內匹配裝配有鎖接組件,所述鎖接組件與容置腔通過錐形卡接和/或螺接相互鎖止;所述鎖接組件包括鎖接件、卡片、防松螺母中的一種或者以上種組合。
所述后張拉圍護樁的抗彎連接方法包括串聯連接、并聯連接、交叉連接、間隔連接和嵌套連接一種或者以上種組合;
所述串聯連接為后張拉筋依次穿過相鄰的多根預制樁體上的后張拉通道,所述后張拉筋通過鎖接組件固定于預制樁體上的容置腔內,并由張拉機對固定的后張拉筋進行張拉定型;
所述并聯連接為后張拉筋穿過相鄰的兩根預制樁體上的后張拉通道,通過張拉機對相鄰兩個預制樁體上的后張拉筋進行張拉定型;
所述交叉連接為相鄰的兩根預制樁體之間設置有多條后張拉筋,多條后張拉筋之間相互交叉連接,并通過張拉機對交叉連接的后張拉筋進行張拉定型;
所述間隔連接為非相鄰預制樁體之間通過后張拉筋進行連接,并通過張拉機對非相鄰預制樁體之間的后張拉筋進行張拉定型;
所述嵌套連接為串聯連接、并聯連接、交叉連接、間隔連接相互嵌套組合連接,并通過張拉機對連接的后張拉筋進行張拉定型。
所述后張拉筋貫穿于預制樁體內的后張拉通道,并通過鎖接組件固定連接在端面或者端板上的容置腔內。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在預制樁體的生產中,先預留好后張拉筋通道,在施工過程中先把第一根預制樁體通過后張拉筋通道把后張拉筋穿進,并在先要打入地下的一頭的后張拉筋通過鎖接組件卡接在容置腔內固定鎖住;另一頭要等第一根預制樁打入地下之后再穿進第二根預制樁的后張拉筋通道中,后張拉筋根據需要預留一定的長度,根據施工需求來確定 具體的長度;當第一根預制樁打入地下之后,把第一根預制樁內的后張拉筋的另一頭穿進第二根預制樁的后張拉筋通道中,之后就可以把第二根預制樁打入地下;依據所選定的連接方式,第三根、第四根等等,采用相似的方法穿進后張拉筋,并將預制樁體打入,打到設計深度后,通過張拉機把后張拉筋張拉到設計值;并把后張拉筋固定到最后一根預制樁的后張拉筋卡接容置腔內;這樣就相當于把所有的預制樁都緊緊的通過后張拉通道和后張拉筋相互鎖止張拉連接為一體,因此橫向、縱向、斜向的承載力和抗彎力就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預制圍護樁作為圍護主體,在樁體的軸向設置后張拉通道,并在后張拉通道內設置后張拉筋,將不同圍護樁上的后張拉筋固定連接,通過張拉機對不同圍護樁上連接的后張拉筋進行張拉鎖定,實現圍護樁整體的橫向、縱向和斜向加固和抗彎;整體圍護樁基承載力大,承載面積寬,通過后張拉筋使得樁體橫向、縱向之間的水平拉力和垂直抗彎力得到有效傳遞和分散,提高了圍護樁的整體承載力,避免施工圍護樁體的倒塌,減少圍護結構體事故發生;因預制管樁在工廠內生產,質量可靠,其質量優于現場澆筑;施工速度快,總體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主視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俯視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機械對接端部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機械對接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圖4的I處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電焊對接端部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電焊對接端板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一種后張拉圍護樁電焊對接示意圖。
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
1.預制樁體 2.主筋 3.固定件 4.后張拉通道
5.容置腔 6.鎖接件 7.卡片 8.防松螺母
9.后張拉筋 10.端面 11.端板 12.機械對接面
13.電焊對接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根據圖1至圖8,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后張拉圍護樁及其抗彎連接方法,包括預制樁體1、主筋2、固定件3、后張拉通道4、容置腔5、鎖接件6、卡片7、防松螺母8、后張拉筋9、端面10、端板11、機械對接面12、電焊對接面13。
所述后張拉圍護樁采用多根預制樁體1以后張拉連接方式打樁至土層中,所述預制樁體1均為在工廠預制成型;所述預制樁體1軸向設置有多根主筋2,所述主筋2貫穿于預制樁體1,所述預制樁體1的兩端設置有端板11,所述主筋2通過所述端板11上設置的固定腔和固定件3張拉固定連接;所述預制樁體1的軸向設置有后張拉通道4,所述后張拉通道4的兩端設置有容置腔5,所述后張拉通道4和容置腔5內通過鎖接組件固定設置有后張拉筋9。
所述后張拉圍護樁為T形樁的組合。
所述預制樁體1上設置有多個后張拉通道4,所述后張拉通道4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所述后張拉通道4的軸向形狀為直線。
所述主筋2、后張拉筋9包括棒材、鋼鉸線中的一種。
所述預制樁體1通過端板11以電焊對接面13多節對接。
所述容置腔5內匹配裝配有鎖接組件,所述鎖接組件與容置腔5通過錐形卡接和/或螺接相互鎖止;所述鎖接組件包括鎖接件6、卡片7、防松螺母8中的一種或者以上種組合。
所述后張拉圍護樁的抗彎連接方法包括并聯連接、交叉連接、嵌套連接一種或者以上種組合;
所述并聯連接為后張拉筋9穿過相鄰的兩根預制樁體1上的后張拉通道4,通過張拉機對相鄰兩個預制樁體1上的后張拉筋9進行張拉定型;
所述交叉連接為相鄰的兩根預制樁體1之間設置有多條后張拉筋9,多條后張拉筋9之 間相互交叉連接,并通過張拉機對交叉連接的后張拉筋9進行張拉定型;
所述嵌套連接為串聯連接、并聯連接、交叉連接、間隔連接相互嵌套組合連接,并通過張拉機對連接的后張拉筋9進行張拉定型。
所述后張拉筋9貫穿于預制樁體1內的后張拉通道4,并通過鎖接組件固定連接在端板11上的容置腔5內。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操作步驟是:在預制樁體1的生產中,先預留好后張拉筋通道4,在施工過程中先把第一根預制樁體1通過后張拉筋通道4把后張拉筋9穿進,并在先要打入地下的一頭的后張拉筋9通過鎖接組件卡接在容置腔5內固定鎖住;另一頭要等第一根預制樁打入地下之后再穿進第二根預制樁體1的后張拉筋通道4中,后張拉筋9根據需要預留一定的長度,根據施工需求來確定具體的長度;當第一根預制樁體1打入地下之后,把第一根預制樁體1內的后張拉筋9的另一頭穿進第二根預制樁體1的后張拉筋通道4中,之后就可以把第二根預制樁體1打入地下;依據所選定的連接方式,第三根、第四根等等,采用相似的方法穿進后張拉筋9,并將預制樁體1打入,打到設計深度后,通過張拉機把后張拉筋9張拉到設計值;并把后張拉筋9固定到最后一根預制樁體1的后張拉筋9卡接容置腔5內;這樣就相當于把所有的預制樁都緊緊的通過后張拉通道4和后張拉筋9相互鎖止張拉連接為一體,因此橫向、縱向、斜向的承載力和抗彎力就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通過上述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預制圍護樁作為圍護主體,在樁體的軸向設置后張拉通道,并在后張拉通道內設置后張拉筋,將不同圍護樁上的后張拉筋固定連接,通過張拉機對不同圍護樁上連接的后張拉筋進行張拉鎖定,實現圍護樁整體的橫向、縱向和斜向加固和抗彎;整體圍護樁基承載力大,承載面積寬,通過后張拉筋使得樁體橫向、縱向之間的水平拉力和垂直抗彎力得到有效傳遞和分散,提高了圍護樁的整體承載力,避免施工圍護樁體的倒塌,減少圍護結構體事故發生;因預制管樁在工廠內生產,質量可靠,其質量優于現場澆筑;施工速度快,總體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