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建筑鋼樁。
背景技術:
傳統的建筑剛樁,無定位結構,打入地基后,僅靠樁頭表面與泥土的摩擦力固定,往往出現固定不牢,容易出現松動、打滑等現象,對于建筑物及設備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固定定位作用,影響建筑物及設備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建筑鋼樁,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建筑鋼樁,包括樁體、注料管;所述樁體外輪廓采用圓柱形設計;所述樁體的一端設有樁頭;所述樁頭外輪廓采用圓錐形設計;所述樁頭上設有螺紋;所述樁頭的另一端與定位環焊接;所述定位環上沿著定位環圓周方向等距均勻設有四個螺釘;所述定位環的上端面上環繞連接有固定環;所述樁體的側壁上沿著豎直方向等距均勻設有四個十字記位凸起;相鄰的兩個十字記位凸起之間的樁體側壁上設有一個通孔;所述注料管設于樁體內部的限位槽內;所述注料管側壁上設有流道管;所述流道管與通孔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并貫穿通孔,所述固定環上沿著固定環圓周方向等距均勻設有四個水平扣槽;所述注料管靠近固定環一側并沿著注料管圓周方向等距均勻設有四個豎直扣槽,所述水平扣槽與豎直扣槽內設有T形扣板;所述T形扣板的豎直段與豎直扣槽配合連接;所述T形扣板的水平段通過螺栓與水平扣槽配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十字記位凸起與通孔于樁體側壁上交叉分布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結構強度高,穩固性強,便于進行定位計算,并可以通過注入混凝土加強鋼樁打入地基后的牢固程度; 2、具體為,采用樁體上的螺紋設計,便于樁體整體打入地基,并且過程所耗損的力相對較小;3、采用樁體側壁上的十字定位凸起設計,一方面可以增大樁體打入地基后與周壁土壤之間的摩擦,便于穩固,另一方面又可以進行高度定位,使操作人員能夠判斷鋼樁打入地基后的深度;4、采用注料管設計,便于向注料管內注入混凝土,而混凝土會沿著流道管穿過樁體側壁上的通孔與樁體周壁的土壤進行結塊加強固定,其中通孔與十字定位凸起的交叉分布設置有利于減小局部的應力集中,增強樁體整體的抗壓性能;5、而T型扣板與水平扣槽以及豎直扣槽的配合設計,可以對注料管插入限位槽后進行固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前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環局部放大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樁體局部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定位環局部剖視圖。
圖中:1、樁體;2、注料管;3、樁頭;4、螺紋;5、定位環;6、螺釘;7、固定環;8、十字定位凸起;9、通孔;10、限位槽;11、流道管;12、水平扣槽;13、豎直扣槽;14、T形扣板;15、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建筑鋼樁,包括 樁體1、注料管2;所述樁體1外輪廓采用圓柱形設計;所述樁體1的一端設有樁頭3;所述樁頭3外輪廓采用圓錐形設計;所述樁頭3上設有螺紋4;所述樁頭3的另一端與定位環5焊接;所述定位環5上沿著定位環圓周方向等距均勻設有四個螺釘6;所述定位環5的上端面上環繞連接有固定環7;所述樁體1的側壁上沿著豎直方向等距均勻設有四個十字記位凸起8;相鄰的兩個十字記位凸起8之間的樁體1側壁上設有一個通孔9;所述注料管2設于樁體1內部的限位槽10內;所述注料管2側壁上設有流道管11;所述流道管11與通孔9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并貫穿通孔9;所述固定環7上沿著固定環7圓周方向等距均勻設有四個水平扣槽12;所述注料管2靠近固定環7一側并沿著注料管2圓周方向等距均勻設有四個豎直扣槽13;所述水平扣槽12與豎直扣槽13內設有T形扣板14;所述T形扣板14的豎直段與豎直扣槽13配合連接;所述T形扣板14的水平段通過螺栓15與水平扣槽12配合連接;所述十字記位凸起8與通孔9于樁體1側壁上交叉分布設置。
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采用樁頭3上的螺紋4設計,便于樁體1整體打入地基,并且過程所耗損的力相對較??;采用樁體1側壁上的十字定位凸起8設計,一方面可以增大樁體1打入地基后與周壁土壤之間的摩擦,便于穩固,另一方面又可以進行高度定位,使操作人員能夠判斷鋼樁打入地基后的深度;采用注料管2設計,便于向注料管2內注入混凝土,而混凝土會沿著流道管11穿過樁體1側壁上的通孔9與樁體1周壁的土壤進行結塊加強固定,其中通孔9與十字定位凸起8的交叉分布設置有利于減小局部的應力集中,增強樁體1整體的抗壓性能;而T型扣板14與水平扣槽12以及豎直扣槽13的配合設計,可以對注料管2插入限位槽10后進行固定。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 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