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場所清洗裝置,具體地說是涉及醫務人員手術前手部的消毒洗滌的醫用洗手池。
背景技術:
在醫療場所,由于工作的需要,醫務人員每天至少洗手幾十次,洗手池的使用頻率非常高。目前醫院的洗滌裝置通常由清洗水龍頭、洗滌液、水池和控制裝置組成。而現有的醫用洗手池中的水池盆基本都是長方形結構,在轉角處清潔打掃比較困難,無法滿足現在醫院手術室洗滌設備清潔的使用要求,而且醫用洗手池中的污水一般都是直接排放到外界環境中,大大增加了傳播疾病的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清洗的醫用洗手池,在洗手池的池盆內,消除轉角處,能提高池盆內的清潔程度,并減少排水污染,從而減少疾病傳播源。
為實用新型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的醫用洗手池,其洗手池本體的后背上方安裝有背板,背板的正面安裝有照明燈,照明燈的下方裝有鏡子,鏡子的下方安裝有水龍頭,水龍頭的一側裝有消毒洗滌液罐,消毒洗滌液罐的下方裝有感應開關;洗手池本體的下方安裝有膝碰開關,洗手池本體內設置有池盆,池盆的盆口為長圓形,且池盆的底面為圓弧形,池盆的中間下方連接有濾水池,濾水池連接有排水管,濾水池內裝有過濾網。
進一步,所述過濾網為尼龍篩網、錦綸網、尼龍過濾網以及上述至少二種濾網的組合。
進一步,所述池盆3的四周為圓弧角。
本實用新型通過改進池盆形狀結構,使洗手池內的清理更加便利,減少了池盆轉角處的清洗難點,提高了池盆內的清潔程度;在池盆的底部加裝濾水池,并在濾水池內安裝過濾網,減少排水污染和疾病傳播,保護了環境衛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池盆盆口為長圓形結構的俯視圖。
圖中:1.洗手池本體,2.背板,3.池盆,4.水龍頭,5.鏡子,6.照明燈,7.消毒洗滌液罐,8.感應開關,9.膝碰開關,10.濾水池,11.排水管,12.過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至圖4,一種改進的醫用洗手池,其洗手池本體1的后背上方安裝有背板2,背板2的正面安裝有照明燈6,照明燈6的下方裝有鏡子5,鏡子5的下方安裝有水龍頭4,水龍頭4的一側裝有消毒洗滌液罐7,消毒洗滌液罐7的下方裝有感應開關8;洗手池本體1的下方安裝有膝碰開關9,洗手池本體1內設置有池盆3,池盆3的四周構成圓滑的圓弧角(見圖3),且池盆3的底面為圓弧形,池盆3的中間下方連接有濾水池10,濾水池10連接有排水管11,濾水池10內裝有過濾網12。所述過濾網12采用尼龍篩網、錦綸網或尼龍過濾網,以及上述至少二種濾網的組合。所述池盆3的四周為圓弧角。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洗手池本體1下方的下前方安裝有三個膝碰開關9對應控制三個水龍頭4,洗手時只需用膝蓋控制膝碰開關9,便可控制水龍頭4;水龍頭4之間安裝有消毒洗滌液罐7,消毒洗滌液罐7的下方裝有感應開關8,通過感應開關8控制消毒洗滌液罐7內的消毒洗滌液流出;洗手池本體1內設置有池盆3,池盆3的盆口為長圓形(見圖5),而且盆內也能達到圓滑而不留藏污的死角。在池盆3的底部也形成凹鍋形狀(見圖2和圖4),有利于洗滌污水快速流入到排水管11中。在池盆3與排水管11之間設置有用錦綸網制成的過濾網12(見圖3和圖4),使污水排放達到較好的凈化處理,防止了污物直接排出,阻止了疾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