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挖掘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挖掘機伸縮套臂。
背景技術:
深基坑土方開挖通常采用長臂挖掘機挖掘,但長臂挖掘機回轉慢,鏟斗容量小,對土方裝車速度制約明顯,尤其軟土開挖,流動性導致土方不能裝滿鏟斗,開挖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挖掘機伸縮套臂。
一種挖掘機伸縮套臂,包括“U”形座,其中,所述“U”形座后端連接圓筒狀外套臂的一端,所述圓筒狀外套臂內設置與其滑動配合的內伸縮臂,所述內伸縮臂上等間距設有止口,所述止口與所述圓筒狀外套臂另一端上的楔形鎖緊塊嵌合,所述楔形鎖緊塊底部連接驅動桿,所述驅動桿上設置復位彈簧;
所述圓筒狀外套臂上設有兩相對的滑道,在所述圓筒狀外套臂底部設有滑槽,所述滑槽下方設有鎖緊機構,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倒立的“T”形擋板,連接所述擋板的活塞組件,容納所述活塞組件的缸體,所述活塞組件包括活塞桿,連接所述活塞桿一端部的活塞,以及套接在所述活塞桿上的回位彈簧,在所述缸體上設置與其相連通的輸油管,所述輸油管上設有單向閥;
在所述圓筒狀外套臂上方設有液力驅動桿,所述液力驅動桿一端與所述圓筒狀外套臂鉸接,另一端與所述內伸縮臂上的支撐桿鉸接。
所述止口的橫截面為三角形。
所述滑道和滑槽的長度與所述內伸縮臂伸出所述圓筒狀外套臂的長度相等。
所述倒立的“T”形擋板的豎桿底部連接所述活塞桿另一端。
所述倒立的“T”形擋板的橫桿兩端分別置于所述兩相對的滑道內。
所述“U”形座上設有連接挖掘機動力臂的插口。
在設有支撐桿的伸縮臂一端設有連接挖掘機鏟斗的安裝孔。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將“U”形座上的插口通過插銷與挖掘機動力臂連接,將內伸縮臂端部的安裝孔通過插銷與挖掘機鏟斗的鏟斗連接,根據基坑開挖的深度,開啟驅動桿,鎖緊機構,確保需要挖掘機伸縮套臂的長度,楔形鎖緊塊與相應的止口嵌合固定,驅動液力驅動桿,即可實現基坑開挖。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普通挖掘機的開挖深度,且鏟斗容量較長臂挖掘機有所提高,對6-10m深度的土方開挖極其有利,大大提高了挖土效率;通過調節伸縮套臂的長度,實現對某一開挖區域同時多點布置;伸縮套臂的操作相對靈活,回轉快,大大提高了土方開挖的效率,為基坑施工節約了工期,效益明顯得到改善。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1、“U”形座;2、圓筒狀外套臂;3、內伸縮臂;4、止口;5、楔形鎖緊塊;6、驅動桿;7、復位彈簧;21、滑道;8、滑槽;9、倒立的“T”形擋板;10、缸體;11、活塞桿;111、回位彈簧;12、活塞;13、輸油管;14、單向閥;15、液力驅動桿;16、支撐桿;17、插口;18、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方案的技術特點以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當然,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挖掘機伸縮套臂,包括“U”形座1,其中,“U”形座1后端連接圓筒狀外套臂2的一端,圓筒狀外套臂2內設置與其滑動配合的內伸縮臂3,內伸縮臂3上等間距設有止口4,止口4與圓筒狀外套臂2另一端上的楔形鎖緊塊5嵌合,楔形鎖緊塊5底部連接驅動桿6,驅動桿6上設置復位彈簧7;
圓筒狀外套臂2上設有兩相對的滑道21,在圓筒狀外套臂2底部設有滑槽8,滑槽8下方設有鎖緊機構,鎖緊機構包括倒立的“T”形擋板9,連接擋板9的活塞組件,容納活塞組件的缸體10,活塞組件包括活塞桿11,連接活塞桿11一端部的活塞12,以及套接在活塞桿11上的回位彈簧111,在缸體10上設置與其相連通的輸油管13,輸油管13上設有單向閥14;
在圓筒狀外套臂2上方設有液力驅動桿15,液力驅動桿15一端與圓筒狀外套臂2鉸接,另一端與內伸縮臂3上的支撐桿16鉸接。
止口4的橫截面為三角形。
滑道21和滑槽8的長度與內伸縮臂3伸出圓筒狀外套臂2的長度相等。
倒立的“T”形擋板9的豎桿底部連接活塞桿11另一端。
倒立的“T”形擋板9的橫桿兩端分別置于兩相對的滑道21內。
“U”形座1上設有連接挖掘機動力臂的插口17。
在設有支撐桿16的伸縮臂3一端設有連接挖掘機鏟斗的安裝孔18。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將“U”形座1上的插口17通過插銷與挖掘機動力臂17連接,將內伸縮臂3端部的安裝孔18通過插銷與挖掘機鏟斗的鏟斗連接,根據基坑開挖的深度,開啟驅動桿6,鎖緊機構,確保需要挖掘機伸縮套臂的長度,楔形鎖緊塊5與相應的止口4嵌合固定,驅動液力驅動桿15,即可實現基坑開挖。
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或采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