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熱防凍技術,具體是一種環形熱管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閘門門槽防冰凍裝置采用的是熱油融冰法,熱油融冰法是通過電熱器將油箱里的油加熱,由油泵將熱油通過管路送達到門槽附近的埋件,此時由于熱量傳遞,門槽溫度逐漸升高,將門槽附近的凍冰消融,但是熱油融冰法在長時間使用的過程中會出現故障和危險,如導熱油過熱碳化甚至燃燒、導熱油油溫過高導致油箱爆炸、閥件漏油等,如出現以上問題對閘門及工程運作有很大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靠安全的環形熱管加熱裝置,以實現閘門門槽防冰凍。
一種環形熱管加熱裝置,包括排氣閥、電控柜、電加熱器、單向閥、溫度傳感器、環形管路、隔離板、散熱腔,散熱腔的頂端設有兩個開口,分別與環形管路的進口和出口連通,環形管路的進口端管路中設有與電控柜連接的電加熱器,環形管路的頂部設有用于注入導熱液體的排氣閥,環形管路上還設有與電控柜連接的溫度傳感器,散熱腔內設有豎直的將散熱腔分隔為左右兩個腔體的隔離板,隔離板的頂端與散熱腔內腔頂部連接,底端豎直向下延伸至散熱腔底部但不與底部接觸。
進一步的,位于電加熱器下方的環形管路中設有單向閥。
進一步的,單向閥下方的環形管路中依次設有裝溢流閥、膨脹罐。
進一步的,電加熱器通過動力電纜與電控柜連接。
進一步的,溫度傳感器通過控制電纜與電控柜連接。
進一步的,環形管路上加裝有保溫套。
進一步的,所述導熱液體為超導液。
進一步的,環形管路由銅管制成。
本實用新型將導熱液從排氣閥注入環形管路,進而進入散熱腔,啟動電控柜,按照預設溫度對從散熱腔進入環形管路的導熱液進行加熱,將門槽附近的并融化,相比現有技術使用油泵將熱油通過管路送達到門槽附近的埋件進行熱油融冰,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快速循環的加熱方式不僅能有效融冰,而且安全性高,可安全可靠地實現閘門門槽防冰凍的目的,且不會對閘門及工程運作產生影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環形熱管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排氣閥,2—電控柜,3—動力電纜,4—控制電纜,5—電加熱器,6—單向閥,7—膨脹罐,8—溢流閥,9—溫度傳感器,10—保溫套,11—環形管路,12—隔離板,13—散熱腔,14—導熱液體,15—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環形熱管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環形熱管加熱裝置包括排氣閥1、電控柜2、動力電纜3、控制電纜4、電加熱器5、單向閥6、膨脹罐7、溢流閥8、溫度傳感器9、保溫套10、環形管路11、隔離板12、散熱腔13。
散熱腔13的頂端設有兩個開口,分別與環形管路11的進口和出口連通,環形管路11的進口端管路中設有與電控柜2連接的電加熱器5,電加熱器5通過動力電纜3與電控柜2連接。環形管路11可由銅管制成。電加熱器5與環形管路11、散熱腔13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環形加熱裝置,環形管路11、散熱腔13用于裝入導熱液體14(例如超導液)。位于電加熱器5下方的環形管路11中設有單向閥6,可保證導熱液體14在受熱開始工作是向上傳遞熱量,而不是兩端都傳遞熱量。
在環形管路11的頂部設有排氣閥1,導熱液體14可從排氣閥1注入環形管路11,進而進入散熱腔13。單向閥6下方的環形管路11中還依次設有裝溢流閥8、膨脹罐7,當環形管路11內的壓力過大時會擠壓膨脹罐7,當膨脹罐7內沒有位置接受擠壓時,溢流閥8會自動打開溢流。
環形管路11上還設有溫度傳感器9,溫度傳感器9通過控制電纜4與電控柜2連接,溫度傳感器9實時監測環形管路11內導熱液體14的溫度,電控柜2根據溫度傳感器9監測的溫度控制電加熱器5進行功率調節,以達到預設的溫度值。
為防止環形管路11散熱,可在環形管路11上加裝保溫套10,在散熱腔13內設有豎直的將散熱腔13分隔為左右兩個腔體的隔離板12,隔離板12的頂端與散熱腔13內腔頂部連接,將環形管路11頂部的進口和出口分隔,隔離板12的底端豎直向下延伸至散熱腔13底部但不與底部接觸,即留置一個開口以便導熱液14從左腔進入右腔。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將導熱液14從排氣閥1注入環形管路11,進而進入散熱腔13,啟動電控柜2,按照預設溫度對從散熱腔13進入環形管路11的導熱液14進行加熱,將門槽附近的冰15融化,相比現有技術使用油泵將熱油通過管路送達到門槽附近的埋件進行熱油融冰,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快速循環的加熱方式不僅能有效融冰,而且安全性高,可安全可靠地實現閘門門槽防冰凍的目的,且不會對閘門及工程運作產生影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屬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