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建筑施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樁側后注漿的環狀注漿管系統,用于灌注樁后注漿。
背景技術:
在灌注樁設計施工中樁側后注漿施工工藝已日趨普遍,樁側后注漿可提高樁的豎向承載力。而樁側后注漿的關鍵在于注漿系統,傳統注漿系統的注漿閥直接開在豎向注漿鋼管上,其缺點在于注漿閥數量少、漿液滲透路徑單一、注漿范圍有限。特別是在低滲透性地層中施工時,由于滲透路徑單一、注漿范圍有限等原因容易造成注漿壓力過大、冒漿等情況,難以保證樁側后注漿的施工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傳統注漿系統的不足,提供一種開塞成功率高、注漿孔多、注漿范圍廣的環狀注漿管系統,能夠保證灌注樁后注漿的注漿量,從而提高灌注樁的豎向承載力。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用于樁側后注漿的環狀注漿管系統,包括注漿鋼管、內絲直接、正三通、緊固卡子、鋼絲膠管、短鋼管,其特征在于:注漿鋼管和兩根短鋼管分別套在正三通的三個口上,注漿鋼管另一端通過內絲直接與后注漿管連接;鋼絲膠管沿鋼筋籠一圈組成環狀后兩端分別安裝在兩根短鋼管上,并用緊固卡子將鋼絲膠管與短鋼管卡緊。
所述的鋼絲膠管上設有注漿孔,注漿孔上設有大頭釘和電工膠布,大頭釘釘在鋼絲膠管的注漿孔上防止堵孔,再用電工膠布纏繞在大頭釘上防止其脫落。
所述的注漿鋼管采用管徑為DN25,壁厚為2.5mm的鋼管,且兩端車絲。
所述的短鋼管采用管徑為DN25,壁厚為2.5mm的鋼管,且與正三通連接一端車絲。
本實用新型的一根鋼絲膠管沿鋼筋籠一周安裝在兩根短鋼管上呈環狀,在鋼絲膠管與短鋼管連接處分別用一個緊固卡子卡緊,在鋼絲膠管上設有注漿孔;注漿孔上設有大頭釘釘在鋼絲膠管的注漿孔上防止堵孔,再用電工膠布纏繞在大頭釘上防止其脫落。
當進行樁側后注漿施工時,漿液將由鋼絲膠管上的注漿孔處注入樁側,由于鋼絲膠管在樁側一周呈環狀分布,注漿孔多,注漿范圍從點到面,注漿面廣。本實用新型有效的保證了注漿量,特別是在低滲透性巖層中若一處注漿路徑堵塞,漿液亦可從鋼絲膠管上的其他注漿孔處注入樁側,大大提高了注漿范圍及注漿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與以往傳統注漿工藝相比,此實用新型具有:
(1)清水開塞成功率高:整個環狀注漿系統注漿閥設置在鋼絲膠管上,同時在注漿孔處釘上大頭釘再纏電工膠等保護措施,可防止混凝土等堵塞孔口,從而提高開塞成功率。
(2)注漿孔多:注漿閥開在鋼絲膠管上,預開孔多,注漿孔的位置和數量可根據實際情況增減。
(3)注漿范圍廣:由于注漿閥設置在環狀的鋼絲膠管上,注漿孔多,注漿范圍為樁側一周,這可大幅提高注漿時漿液噴射的范圍。
這種用于樁側注漿的環狀注漿管系統,能夠提高灌注樁后注漿的注漿量,提高灌注樁豎向承載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注漿鋼管1、內絲直接2、正三通3、緊固卡子4、鋼絲膠管5、短鋼管6,上述材料可選用以下規格型號:注漿鋼管的管徑為DN25,壁厚為2.5mm;短鋼管6的管徑為DN25,壁厚為2.5mm;其中豎向的注漿鋼管1兩端車絲,兩根水平向短鋼管6長100mm,與正三通接頭3連接一端車絲;正三通3規格為DN30;鋼絲膠管5規格為A30。所述的鋼絲膠管5上設有注漿孔。
注漿鋼管1和兩根短鋼管6分別安裝在正三通3的三個口上,其中兩根短鋼管6呈直線排布,注漿鋼管1另一端通過內絲直接2與后注漿管連接;鋼絲膠管沿鋼筋籠一圈組成環狀后兩端分別套在兩根短鋼管6上,并用緊固卡子4將鋼絲膠管5與短鋼管6卡緊。
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根豎向注漿鋼管和兩根水平短鋼管,豎向注漿鋼1管可用內絲直接2接長至地面后與后注漿管連接,兩根水平的短鋼管6與鋼絲膠管5連接并用緊固卡子4卡緊,則完成后的鋼絲膠管5沿樁周一圈組成環狀,在鋼絲膠管上開注漿孔,注漿孔多達20個且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且注漿孔在樁側一周均有分布。在灌注樁鋼筋籠驗收后將環狀注漿管系統安裝在鋼筋籠上與鋼筋籠組成整體,豎向的注漿鋼管與后注漿管連接,當施加壓力開始注漿時,水泥漿通過正三通接頭3向兩側短鋼管6分流通過鋼絲膠管5,在壓力的作用下沖開封堵的鋼絲膠管5的注漿孔,噴射到灌注樁樁側,完成注漿。
本實用新型安裝制作簡單方便,能夠提高灌注樁后注漿的注漿量,保證注漿效果,可在施工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