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排泄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排泄設備用風箱裝置。
背景技術:
市場上較多地利用現有的溫控技術,水位感應技術,電阻感應技術,片機的控制技術雷達測量技術或者單設計發明出適用于不能自理的人群用的、通過對人體大小便的檢測,進行大小便自動清理的設備,以達到可控的凈水清洗,烘干等一系列工作,實現護理的便捷性,以達到給病人一個舒適護理,但是排泄物的氣味比較難快速處理,又容易揮發,給人們帶來不適感;一般對便者身體進行清洗后,手臂不靈活者很難去擦拭干凈,現有的排泄設備又缺少自動風干身體的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排泄設備用風箱裝置,包括封閉外殼、抽吸風馬達、活性碳,所述封閉外殼由從下往上依次連接的下密封蓋、下殼、中殼、上密封蓋組成,所述抽吸風馬達位于所述下殼內,在所述中殼內設有密封圍格結構,所述密封圍格結構由矩形框體和所述矩形框體側壁端部連通的轉接箱組成,所述活性碳固定在所述矩形框體內,所述轉接箱背離所述矩形框體的一側設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一開口處連接污水箱轉接支架,在所述轉接箱垂直于所述第一開口所在側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處設有濾清格支架。
進一步地,在所述抽吸風馬達的頂部設有抽吸風馬達密封硅膠。
進一步地,所述矩形框體由四個側壁圍成,其中右側壁端部設有與所述轉接箱連通的條形孔,在所述矩形框體的底面上橫向設有條形隔板,所述隔板之間形成空氣流道。
進一步地,所述上密封蓋與所述密封圍格結構相配合,在所述密封圍格結構與所述上密封蓋之間設有風箱上密封硅膠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污水箱轉接支架之間設有轉接口密封硅膠,在所述污水箱轉接支架背離所述第一開口的端部固定有轉接架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濾清格支架由端板和連接在端板內側的插條組成,所述插條呈上下相對設置,所述插條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二開口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上密封蓋與所述密封圍格之間、所述中殼與所述下殼之間、所述下殼與所述下密封蓋之間、所述濾清格支架與所述轉接箱之間、所述污水箱轉接支架與所述第一開口之間均設有相配合的螺紋孔,均通過緊固螺栓螺母副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利用大功率馬達,通過封閉循環實現了污水箱內氣體的抽濾、除臭、干燥,且氣體收納部分可實現給人體吹風,實用性強,其中,在抽吸風馬達的頂部設有抽吸風馬達密封硅膠,在密封圍格結構與上密封蓋之間設有風箱上密封硅膠圈,第一開口與污水箱轉接支架之間設有轉接口密封硅膠,在污水箱轉接支架背離所述第一開口的端部固定有轉接架密封圈,這些設置均保證了整個風箱形成密封結構,使得氣體實現封閉循環;在濾清格支架的插條之間可放置可及時更換的具有初步過濾用的物質,對氣體進行初步干燥和過濾,再由中殼內的活性碳進行吸附、干燥,保證了排出空氣的潔凈、干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密封蓋 2、下殼 3、中殼 4、上密封蓋 5、抽吸風馬達 6、密封圍格結構 7、活性碳 8、矩形框體 9、轉接箱 10、第一開口 11、轉接口密封硅膠 12、污水箱密封支架 13、轉接架密封圈 14、濾清格支架 15、端板 16、插條 17、第二開口 18、空氣流道 19、風箱上密封硅膠圈 20、抽吸風馬達密封硅膠 21、出風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排泄設備用風箱裝置,包括封閉外殼、抽吸風馬達5、活性碳7,所述封閉外殼由從下往上依次連接的下密封蓋1、下殼2、中殼3、上密封蓋4組成,所述抽吸風馬達5位于所述下殼2內,在所述中殼3內設有密封圍格結構6,所述密封圍格結構6由矩形框體8和所述矩形框體8側壁端部連通的轉接箱9組成,所述活性碳7固定在所述矩形框體8內,所述轉接箱9背離所述矩形框體8的一側設有第一開口10,所述第一開口10處連接污水箱轉接支架12,在所述轉接箱9垂直于所述第一開口10所在側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開口17,所述第二開口17處設有濾清格支架14。
其中,在所述密封圍格結構6內放置活性碳7,能有效起到干燥、吸收臭味的效果。
其中,所述污水箱連接支架與污水箱的出氣筒連通,在抽吸風馬達5的帶動下將污水箱內的污氣抽進風箱內部。
其中,在所述中殼3側壁的下端和下殼2側壁的上端設有相對的半圓形缺口,將中殼3和下殼2固定后兩個半圓形缺口形成圓形通孔,所述抽吸風馬達5的出風筒21可從所述圓形通孔處伸出,將氣體排出,用于給人體吹風。
進一步地,所述矩形框體8由四個側壁圍成,其中右側壁端部設有與所述轉接箱9連通的條形孔,在所述矩形框體8的底面上橫向設有條形隔板,所述隔板之間形成空氣流道18,在抽吸風馬達5的作用下,將流經所述密封圍格結構6內的氣體從所述空氣流道18向下抽。
進一步地,在所述抽吸風馬達5的頂部設有抽吸風馬達密封硅膠20;所述上密封蓋4與所述密封圍格結構6相配合,在所述密封圍格結構6與所述上密封蓋4之間設有風箱上密封硅膠圈19;所述第一開口10與所述污水箱轉接支架12之間設有轉接口密封硅膠11,在所述污水箱轉接支架12背離所述第一開口10的端部固定有轉接架密封圈13,這些設置均保證了整個風箱形成密封結構,使得氣體實現封閉循環。
進一步地,所述濾清格支架14由端板15和連接在端板15內側的插條16組成,所述插條16呈上下相對設置,所述插條16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二開口17的高度,在插條16之間可放置具有初步過濾用的物質,且濾清格支架14可在所述轉接箱9內沿軸向自由抽送,方便對過濾用物質進行更換。
進一步地,所述上密封蓋4與所述密封圍格之間、所述中殼3與所述下殼2之間、所述下殼2與所述下密封蓋1之間、所述濾清格支架14與所述轉接箱9之間、所述污水箱轉接支架12與所述第一開口10之間均設有相配合的螺紋孔,均通過緊固螺栓螺母副固定連接。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