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抗浮錨桿施工結構。
背景技術:
抗浮錨桿是抵抗建筑物向上位移的各種樁型的總稱,抗浮錨桿不同于一般的基礎樁,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能,抗浮樁為抗拔樁,是建筑工程地下結構抗浮措施的一種。抗浮錨桿與一般基礎樁的最大區別在于:基礎樁通常為抗壓樁,樁體承受建筑荷載壓力,受力自樁頂向樁底傳遞,樁體受力大小隨著建筑荷載的變化而變化;而抗浮樁則為抗拔樁體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樁受力也是自樁頂向樁底傳遞,樁體受力大小隨著地下水位的變化而變化,但兩者受力機制恰好相反。
現有抗浮錨桿施工過程,首先用鉆機開設鉆孔,然后在鉆孔內放置錨桿桿體和壓漿管,在鉆孔中填充豆石后通過壓漿管注漿,水泥漿從壓漿管底端流出,水泥漿凝固后形成抗浮錨桿。這種施工結構存在以下缺點:遇到松散(滲透性好)的地層無法反漿形成混凝土體;形成的混凝土體不密實,甚至抗浮錨桿中出現裸筋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抗浮錨桿施工結構,以解決現有抗浮錨桿施工結構遇到松散地層無法反漿形成混凝土體,以及形成的混凝土體不密實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抗浮錨桿施工結構,包括鉆孔、錨桿桿體、壓漿管和振動頭,錨桿桿體和壓漿管豎立在鉆孔中,振動頭下端設有夾持頭,振動頭上端設有吊耳,吊耳上設有吊孔;還包 括振動頭和豎立在鉆孔中的進料振動導管,進料振動導管上端設有填料斗,錨桿桿體豎立在進料振動導管中;
壓漿管包括軟管段和硬管段,硬管段豎立在進料振動導管中,硬管段與進料振動導管固定連接在一起;填料斗上端設有連接件,連接件上端設有吊板,吊板上設有夾持孔,振動頭的夾持頭下端卡在夾持孔中。
作為優選,連接件與填料斗鉸接。
作為優選,吊板通過鉚釘與連接件固定后焊接。
作為優選,吊板和連接件均采用鋼板制成。
作為優選,進料振動導管、填料斗和硬管段均采用鋼管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包括鉆孔、錨桿桿體、壓漿管、振動頭和進料振動導管,進料振動導管上端設有填料斗;壓漿管包括軟管段和硬管段,硬管段與進料振動導管固定連接在一起。在向填料斗中填料的過程中,通過壓漿管一直高壓注漿,先注入的漿液在新注入漿液的壓力作用下會反漿,滲入松散地層中形成混凝土體;通過振動頭產生震動,振動頭帶動進料振動導管和硬管段一起震動,使填料與漿液充分混合并消除氣泡,使形成的混凝土體更加密實。
附圖說明
圖1為抗浮錨桿施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吊孔;2、吊耳;3、振動頭;4、夾持頭;5、夾持孔;6、吊板;7、連接件;8、填料斗;9、壓漿管;10、進料振動導管;11、鉆孔;12、錨桿桿體;13、硬管段;14、軟管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 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參考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抗浮錨桿施工結構,包括鉆孔11、錨桿桿體12、壓漿管9和振動頭3,錨桿桿體12和壓漿管9豎立在鉆孔11中,振動頭3下端設有夾持頭4,振動頭3上端設有吊耳2,吊耳2上設有吊孔1;還包括振動頭3和豎立在鉆孔11中的進料振動導管10,進料振動導管10上端設有的填料斗8,錨桿桿體12豎立在進料振動導管10中。
壓漿管9包括軟管段14和硬管段13,硬管段13豎立在進料振動導管10中,硬管段13與進料振動導管10固定連接在一起。填料斗8上端設有連接件7,連接件7上端設有吊板6,吊板6上設有夾持孔5。振動頭3的夾持頭4下端卡在夾持孔5中。
連接件7與填料斗8鉸接。吊板6通過鉚釘與連接件7固定后焊接。吊板6和連接件7均采用鋼板制成。進料振動導管10、填料斗8和硬管段13均采用鋼管制成。
在實施過程中,首先在鉆孔11中放入錨桿桿體12,然后用起吊機掛住吊耳2向鉆孔11中下放進料振動導管10,錨桿桿體12上端從進料振動導管10下端進入進料振動導管10內部。
啟動振動頭3后通過壓漿管9向鉆孔11中注漿,鉆孔11中的漿液注滿返回地面時向填料斗8中填入豆石,同時通過起吊機緩慢向上起吊振動頭3,進料振動導管10隨著振動頭3向上提升,在進料振動導管10提升的過程中壓漿管9一直在高壓注漿且振動頭3一直處于啟動狀態。注漿后漿液未返回地面時,可以直接向填料斗8中填入混凝土或級配砂石并緩慢提升進料振動導管10,整個過程壓漿管一直高壓注漿。
在向填料斗8中填料的過程中,壓漿管9一直在高壓注漿,先注入的漿液 在新注入漿液的壓力作用下會反漿,滲入松散地層中形成混凝土體;振動頭3一直處于啟動狀態,振動頭3帶動進料振動導管10和硬管段13一起震動,可以使填料與漿液充分混合并消除氣泡,使形成的混凝土體更加密實。
上述實施方式用來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