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鉆地固定結構,尤其是利用鉆地錘芯套入鉆地管中,并藉固定插銷固定鉆地管、鉆地錘芯,使得外部垂直撞擊力可施加在鉆地錘芯上,而將鉆地管、鉆地錘芯鉆入地面內,并在抽出固定插銷后移除鉆地錘芯,只留下鉆地管在地面內,當作基礎螺絲用。
背景技術:
為了加速建筑物的建造速度,尤其是在鄉(xiāng)間土地建造農舍、網室植栽場等機械強度要求較低的建筑物,業(yè)者開發(fā)出不同的裝置,包含螺絲管(Screw Pipe)、基礎螺絲(Foundation Screw),可設置在未整地的地面上,并鋪設地板,比如可用螺絲鎖固定方式,當作整修過的地面用,進而搭設所需建筑物。
現(xiàn)有的螺絲管一般為鐵質或鋼材中空管,具斜切端部,比如45度角的切口,且管體的表面具有多個分散配置的凸起螺紋,因此可利用斜切端部插入土中,再藉適當旋轉機具將整個螺絲管轉入土層深處,而凸起螺紋可幫助鉆地,同時提供緊迫結合力。雖然螺絲管的中空部分可用以安置配管,并在鉆入土里時會填入泥土,可增大穩(wěn)固性并減少鉆地阻力,但是斜切端部的鉆地穿透性不佳,對于一般泥地,還可勉強應付,但是對于較堅硬的地質,則很難快速、有效完成鉆地,還可能損毀。
此外,現(xiàn)有的基礎螺絲具有外徑較小的鉆地部、外徑較大的支撐部以及外徑更大的承載部,其中鉆地部及支撐部具有連續(xù)的螺紋,且鉆地部具有尖端,可方便插入土中,而承載部在支撐部的頂端,可為圓盤狀或設置扣件,用以提供承載基座,并藉螺栓而與建筑體結合。因此,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螺絲的缺點在于鉆地部及支撐部的外徑不同,無法由同一管件做成,或是還需要縮小口徑大小的加工處理,因而在制造上較為復雜,成本較高。再者,如果需要安置特定管線在這種基礎螺絲內時,會因管徑不同而造成配置上的不便,無法從頭到尾都配置。另外,現(xiàn)有技術也無法提供較佳的貼地力,對 于在承載部上設置的建筑體,如果重量太大時,會使基礎螺絲進一步向下深入土層,導致整體的水平基準破壞,影響建筑體的穩(wěn)定性,甚至倒塌而損毀。
另外,基礎螺絲具有螺紋,且在前端設置尖錐形端部,使得基礎螺絲可在旋轉的外力轉動下,讓尖錐形端部鉆入地下,且螺紋可幫助基礎螺絲維持垂直的姿態(tài),并加強與地面的結合緊密程度。但是尖錐形端部需要特殊處理以提高硬度,防止地底的石塊使鉆入方向偏移而傾斜,而且還需具備較佳的耐腐蝕性能,所以在埋入地下后即長時間留置而形成浪費,因此,基礎螺絲的整體材料成本相當高,且不易施作。
因此,很需要一種開創(chuàng)性的鉆地固定結構,利用鉆地錘芯套入鉆地管中,并藉固定插銷固定鉆地管、鉆地錘芯,使得外部垂直撞擊力可施加在鉆地錘芯上而將鉆地管、鉆地錘芯鉆入地面內,并在抽出固定插銷后移除鉆地錘芯,只留下鉆地管在地面內,當作基礎螺絲用,藉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鉆地固定結構,主要是包括鉆地管、鉆地錘芯以及固定插銷,且鉆地管可鉆入地面內以提供基礎螺絲的支撐功效。
具體而言,鉆地管包含鉆地管體、第一外瓣及第二外瓣,其中鉆地管體為中空管體,且第一外瓣及第二外瓣是連接到鉆地管體的外部管壁上。尤其,第一外瓣配置于鉆地管體的上端部的外部邊緣,而第二外瓣配置成位于第一外瓣的下方,其中第一外瓣及第二外瓣之間具有間距,形成間隔區(qū)。鉆地管體還包含管體貫穿孔,用以貫穿間隔區(qū)。
鉆地錘芯可為實心柱體,能套入鉆地管體中,包含由下而上依序連結的鉆地端部、錘芯本體及施力端部,其中鉆地端部為尖錐形,錘芯本體包含錘芯貫穿孔,是對齊鉆地管體的管體貫穿孔,而施力端部的橫向尺寸大于該錘芯本體的橫向尺寸,用以承受外部撞擊力。
固定插銷是藉可脫離方式而插入管體貫穿孔以及錘芯貫穿孔,進而固定、結合鉆地管及鉆地錘芯而成鉆地結構體。
此外,第一外瓣具有多個第一穿孔,是繞著鉆地管體的垂直中心線而均勻分布。鉆地錘芯的垂直長度大于鉆地管體的垂直長度,使得鉆地錘芯在垂直套入鉆地管體時,鉆地端部可露出鉆地管體之外,同時施力端部是壓住第 一外瓣。
鉆地端部是在施力端部承受外部撞擊力下而鉆入地面內,并帶動整個鉆地結構體鉆入地面直到第二外瓣頂住地面為止。鉆地錘芯可在固定插銷移除后脫離鉆地管,而只留下鉆地管于地面內。
該鉆地管、該鉆地錘芯及該固定插銷是由相同或不相同的金屬材料或合金材料構成。
該鉆地管體具一中空圓管狀,且該鉆地錘芯具一實心圓柱狀。
該第一外瓣及該第二外瓣具有相同的大小尺寸。
該第一穿孔為圓形穿孔、橢圓形穿孔或圓弧形穿孔。
該鉆地管體在該上端部及一下端部分別具有水平切齊的一開口。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鉆地固定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及容易施作的優(yōu)點,不需使用旋轉工具,可取代一般基礎螺絲,提供簡便且可靠的房屋建筑工法,藉以解決目前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鉆地固定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顯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鉆地固定結構的組合側視圖。
圖3顯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 鉆地管
12 鉆地管體
14 第一外瓣
14H 第一穿孔
16 第二外瓣
18 管體貫穿孔
20 鉆地錘芯
22 鉆地端部
24 錘芯本體
26 施力端部
28 錘芯貫穿孔
30 固定插銷
C 鎖固組件
G 地面
P 板材
S 間隔區(qū)
T 鉆地結構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配合圖標及組件符號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使熟習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研讀本說明書后能據以實施。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鉆地固定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鉆地固定結構主要包括鉆地管10、鉆地錘芯20以及固定插銷30,其中鉆地管10可鉆入地面內,提供基礎螺絲的支撐功效,并可在不需事先施作地面基礎結構下,直接在鉆地管10上建造所需的建筑物,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鉆地管10可取代一般的基礎螺絲,且施作更加容易。
具體而言,鉆地管10包含鉆地管體12、第一外瓣14及第二外瓣16,其中鉆地管體12為中空管體,比如圓形中空管體,而第一外瓣14及第二外瓣16是藉焊接方式而連接到鉆地管體12的外部管壁上。第一外瓣14是配置于鉆地管體12的上端部的外部邊緣,并與上端部的開口切齊,而第二外瓣16是配置成位于第一外瓣14的下方,其中第一外瓣14及第二外瓣16之間具有間距而形成間隔區(qū)S,且鉆地管體12包含管體貫穿孔18,貫穿鉆地管體12的間隔區(qū)S。
鉆地管體12在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別具有水平切齊的開口。
鉆地錘芯20本質上可為實心柱體,被配置成可套入鉆地管體12中。鉆地錘芯20包含由下而上依序連結的鉆地端部22、錘芯本體24及施力端部26,其中鉆地端部22為尖錐形,而錘芯本體24包含錘芯貫穿孔28,是設置成對齊于鉆地管體12的管體貫穿孔18,且施力端部26的橫向尺寸是大于錘芯本體24的橫向尺寸,可用以承受外部撞擊力。
固定插銷30是用于藉可脫離方式而插入管體貫穿孔18以及錘芯貫穿孔28,并固定、結合鉆地管10及鉆地錘芯20而成鉆地結構體T,如圖2所示, 可用以鉆入地面G。特別是,鉆地錘芯20的垂直長度需大于鉆地管體12的垂直長度,以使得鉆地錘芯20在垂直套入鉆地管體12時,鉆地錘芯20的鉆地端部22可露出鉆地管體12之外,而且施力端部26可由上而下壓住第一外瓣14。
在實際應用上,如圖2所示的鉆地結構體T可由挖掘機的工作臂(圖中未顯示)拉起而垂直于地面G,并使鉆地端部22對準地面G,比如工作臂可藉快速接頭的方式而抓取、連結鉆地錘芯20的施力端部26。利用工作臂的向下撞擊力,可將鉆地管10及鉆地錘芯20鉆入地面G內,直到鉆地管10的第二外瓣16頂住地面G為止。接著,由于固定插銷30是以可脫離方式插入管體貫穿孔18及錘芯貫穿孔28,所以可在第二外瓣16頂住地面G后,將固定插銷30抽出以使得鉆地錘芯20脫離鉆地管10而移除,并將鉆地管10中第二外瓣16以下的鉆地管體12完全鉆入地面G中,如圖3所示。
更加具體而言,第二外瓣16是整個貼附到地面G上,使得鉆地管10相當具有穩(wěn)固性并保持垂直,可提供類似于基礎地面的功能。再者,位于第二外瓣16上方的第一外瓣14可利用鎖固組件C貫穿板材P及第一穿孔14H而將板材P鎖固至第一外瓣14以形成地板,尤其是,第二外瓣16高于地面G,因而板材P所形成的地板與地面G之間具有間隙,提供防潮功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點在于整體結構簡單,使用上非常容易施作、安置,并相當具有耐用性,可節(jié)省地基的施作,加快建筑體的建構速度。尤其是,只有鉆地管會埋入地面中,當作耗材,而鉆地錘芯及固定插銷可對其他的鉆地管重復使用,所以整體成本較低,很具有市場競爭力。
傳統(tǒng)的基礎螺絲還必需配置螺紋以方便鉆入地面,但是螺紋的制作需花費額外工序,比如焊接,且焊接的精確度相當不易掌握,影響鉆地能力。另外,傳統(tǒng)基礎螺絲中鉆入地面的前端必需配置成尖錐狀,同樣會對制作工序產生影響。在實際應用的施作上,傳統(tǒng)基礎螺絲需要以旋轉的方式鉆入地面,但是本實用新型是利用垂直撞擊力,所施作較為簡單,一般的挖掘機即可達成,不需使用特別的鉆地工具。
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的鉆地管很適合取代一般的基礎螺絲,提供簡便且可靠的房屋建筑工法。例如,本實用新型適合應用于在農地上建造太陽能板,可節(jié)省建造地基的人力、工時、費用,同時因農地土壤未被緊密覆蓋, 所以還可保持原始狀態(tài),有利于吸收雨水,涵養(yǎng)水體及補注地下水。
再者,房屋建筑是藉鎖固組件而固定在本實用新型的鉆地管上,所以可藉拆除鎖固組件而再回收、再利用房屋建筑的建材,或可整個移動搬遷到另一地點安置,非常環(huán)保并節(jié)省資源。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并未見于已公開的刊物、期刊、雜志、媒體、展覽場,因而具有新穎性,且能突破目前的技術瓶頸而具體實施,確實具有進步性。此外,本實用新型能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改善整體使用效率,而能達到具產業(yè)利用性的價值。
以上所述內容僅為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企圖據以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創(chuàng)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實用新型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意圖保護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