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開挖溝槽和回填挖方的推土機。
背景技術: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聯接件和閥門等聯接成的用于輸送氣體、液體或帶固體顆粒的流體的裝置。由于管道的方便性,使得其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的運用。由于城市的布局規劃,大多數的管道都埋于地下。傳統的方法采用挖掘機開挖或者人工開挖。人工開挖溝槽時,工作效率低,而且兩種方法容易超挖或擾動基底土層。一般來說,在挖至槽底標高以上20cm時,再用人工挖除、修整槽底,邊挖邊修,并立即進行基礎施工。若超挖,采用土回填應按照有關回填壓實要求進行回填。如此效率很低,而且深度不容易控制。管道鋪設完成后,還需要將挖方進行回填,效率很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開挖溝槽和回填挖方的推土機,以解決現有推土機的不足,這種推土機控制開挖溝槽的深度,防止超挖,對基層擾動小,實現連續作業過程,效率高,實用性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開挖溝槽和回填挖方的推土機,包括機架,以及連接在機架前端的推土鏟和連接在機架后端的擊實錘;推土鏟包括刀盤、銑刀、右推料葉片Ⅰ、左推料葉片Ⅰ、驅動裝置和軸Ⅱ;刀盤為圓形,圓周方向均布有銑刀,刀盤固定在軸Ⅱ上,位于推土鏟的中間位置,能拆卸;軸Ⅱ的兩側固接有左推料葉片Ⅰ、右推料葉片Ⅰ;軸Ⅱ兩端支撐在軸承Ⅰ和軸承Ⅱ上,軸的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推土機的后端設置有支架;擊實錘安裝于支架的下端面。
進一步的:機架上設置有駕駛室,駕駛室的下方安裝有用于驅動推土機行進的履帶和驅動輪。
進一步的:推土鏟后端通過提升液壓缸、垂直液壓缸、頂推架與機架相連接。
進一步的:推土鏟前端設置有升降油缸Ⅰ和升降油缸Ⅱ。
進一步的:升降油缸Ⅰ的一端通過接點A與軸承Ⅰ鉸接,另一端通過接點B與推土鏟鉸接。
進一步的:升降油缸Ⅱ的一端通過接點D與軸承Ⅱ鉸接,另一端通過接點C與推土鏟鉸接。
進一步的:駕駛室中設置有用來控制提升液壓缸、垂直液壓缸、升降油缸Ⅰ和升降油缸Ⅱ的控制器。
進一步的:還包括軸Ⅰ、軸Ⅲ、左推料葉片Ⅱ和右推料葉片Ⅱ;軸Ⅲ通過聯軸器與軸Ⅱ相連接,能夠拆卸,位于推土鏟的左側,其上安裝有左推料葉片Ⅱ;軸Ⅰ安裝在驅動裝置上,位于推土鏟的右側,能夠拆卸,其上安裝有右推料葉片Ⅱ。
進一步的:推土鏟的鏟斗兩側未設置側壁,左推料葉片Ⅱ和右推料葉片Ⅱ伸出至推土鏟外側。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當驅動裝置帶動軸旋轉時,刀盤上的銑刀也跟著旋轉,控制器控制提升液壓缸、垂直液壓缸、升降油缸Ⅰ、升降油缸Ⅱ動作,使得刀盤上的銑刀對基層材料進行銑削,保證了溝槽的深度,不會有超挖的現象,避免了人工修整,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成本。左推料葉片和右推料葉片能夠將銑刀銑削掉進而卷入推土鏟中的泥土分別向左右推移,使得泥土不會在推土鏟中堆積,保證了施工作業的連續性,效率大大提高。管道鋪設完畢后,只需將刀盤從軸上拆卸掉,軸進行反轉,左右推料葉片將溝槽兩邊的泥土輸送到溝槽中,由擊實錘進行擊實,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工作裝置的側視圖。
圖中各個標號的含義有:1-支架;2-擊實錘;3-驅動輪;4-履帶;5-頂推架;6-垂直液壓缸;7-刀盤;8-銑刀;9-提升液壓缸;10-輸油管;11-駕駛室;12-控制器;13-軸Ⅰ;14-軸承Ⅰ;15-驅動裝置;16-接點A;17-升降油缸Ⅰ;18-接待B;19-推土鏟;20-右推料葉片Ⅰ;21-左推料葉片Ⅰ;22-接點C;23-升降油缸Ⅱ;24接點D;25-軸承Ⅱ;26-軸Ⅱ,27-左推料葉片Ⅱ,28-軸Ⅲ,29-聯軸器,30-管道,31-右推料葉片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體實施例,凡在本申請技術方案基礎上做的等同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請參閱圖1所示,一種開挖溝槽和回填挖方的推土機,包括機架,以及連接在機架前端的推土鏟19和連接在機架后端的擊實錘2;
推土鏟19包括刀盤7、銑刀8、右推料葉片Ⅰ20、左推料葉片Ⅰ21、左推料葉片Ⅱ27、右推料葉片Ⅱ31、驅動裝置15、軸;刀盤7為圓形,圓周方向均布有銑刀8,刀盤7固定在軸Ⅱ26Ⅱ上,位于推土鏟19的鏟斗中間位置,能拆卸;軸Ⅱ26上位于刀盤7的兩側固接有左推料葉片Ⅰ21、右推料葉片Ⅰ20;軸Ⅱ26兩端支撐在軸承Ⅰ14和軸承Ⅱ25上,軸Ⅱ26的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15;軸Ⅲ28通過聯軸器29與軸Ⅱ26相連接,可以拆卸,位于推土鏟19的左側,其上安裝有左推料葉片Ⅱ21;軸Ⅰ13安裝在驅動裝置15上,位于推土鏟19的右側,可以拆卸,其上安裝有右推料葉片Ⅱ31。推土鏟19的鏟斗兩側未設置側壁,左推料葉片Ⅱ21和右推料葉片Ⅱ31伸出至推土鏟19外側。
當驅動裝置帶動軸旋轉時,刀盤7上的銑刀8也跟著旋轉,使得刀盤7上的銑刀8對基層材料進行銑削。左推料葉片Ⅰ21和右推料葉片Ⅰ20能夠將銑刀8銑削掉進而卷入推土鏟19中的泥土分別向左右推移,使得泥土不會在推土鏟中堆積。
擊實錘2安裝于推土機后端支架1的下端面。當管道鋪設完畢后,將刀盤7從軸上拆卸掉,軸Ⅱ26進行反轉,左推料葉片Ⅱ21和右推料葉片Ⅱ31將開挖時推至推土鏟19兩側的泥土輸送到推土鏟19內側,經左推料葉片Ⅰ21和右推料葉片Ⅰ20將泥土進一步的輸送到溝槽中,由擊實錘2進行擊實。
機架上設置有駕駛室11,駕駛室11內部安裝有控制器12,駕駛室11的下方安裝有履帶4、驅動輪3。
推土鏟19后端通過提升液壓缸9、垂直液壓缸6、頂推架5與機架相連接。提升液壓管9后面連接有輸油管10。推土鏟19前端設置有升降油缸Ⅰ17和升降油缸Ⅱ23。升降油缸Ⅰ17的一端通過接點A16與軸承Ⅰ14鉸接,另一端通過接點B18與推土鏟19鉸接。升降油缸Ⅱ23的一端通過接點D24與軸承Ⅱ25鉸接,另一端通過接點C22與推土鏟19鉸接。
控制器12用來控制提升液壓缸9、垂直液壓缸6、升降油缸Ⅰ17、升降油缸Ⅱ23。保證了溝槽的深度,避免超挖的現象。
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當推土機開始工作時,將軸Ⅰ和軸Ⅲ拆卸掉,驅動裝置15帶動支撐在軸承Ⅰ14和軸承Ⅱ25上的軸Ⅱ26旋轉,從而帶動安裝在軸Ⅱ26上的刀盤7旋轉。控制器12控制提升液壓缸9、垂直液壓缸6、升降油缸Ⅰ17、升降油缸Ⅱ23動作,對銑削的深度進行精確的控制。刀盤7上的銑刀8將基層銑削掉的土直接卷入推土鏟19中,旋轉的左推料葉片Ⅰ21和右推料葉片Ⅰ20帶動堆積在推土鏟19中的土向推土鏟19兩側推移,保證了整個作業過程的連續性。當管道30鋪設完成后,將軸Ⅰ13安裝在驅動裝置15上,位于推土鏟19的右側,軸Ⅲ28通過聯軸器29安裝在推土鏟19的左側,并且將刀盤7從軸Ⅱ26上拆卸掉,驅動裝置15帶動軸Ⅰ13、軸Ⅱ26、軸Ⅲ28進行反轉,軸Ⅰ13上安裝的右推料葉片Ⅱ31和軸Ⅲ28上安裝的左推料葉片Ⅱ27將推土鏟19兩側的土向中間推移,在安裝在軸Ⅱ26上的左推料葉片Ⅰ21和右推料葉片Ⅰ20的作用下,將左推料葉片Ⅱ27和右推料葉片Ⅱ31推移過來的泥土輸送到溝槽中,由擊實錘2進行擊實,完成整個管道的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