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蓄水、貯存相關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新型雨水蓄水模塊。
背景技術:
前國內外用于雨水接收的裝置有鋼混結構的儲水容器和蜂箱式矩陣容器。鋼混結構的儲水容器能滿足大容量儲水的需要,但自身重量對地基 要求極高,使用壽命短,對環境破壞大,且防滲漏技術要求及造價高,不 適合作為城區雨水接收的設施。而蜂箱式矩陣容器為了要滿足支撐周邊及 頂部重量,蜂箱式骨架自身重量較大,所占有的體積較大,使內部的容積 變小,且造價高。
近年來還開發出多種新型的塑料模塊組合水池,并逐步應用于工程中。整體式模塊是內部鏤空的長方形箱體,單體體積較大,不適合長途運輸;拼裝式模塊單體由鏤空片材構成,箱體拼裝在施工現場進行,減小了長途運輸成本,但現有的拼裝式模塊箱體結構特點決定了其承載能力偏小、穩定性較差,不能充分滿足雨水調蓄池的使用要求,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雨水蓄水模塊,以解決現有蓄水模塊承載能力小、穩定性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新型雨水蓄水模塊,由上模塊和下模塊構成,所述上模塊是在上柵格板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向下伸出的上支撐柱,所述下模塊是在下柵格板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向上伸出的下支撐柱,所述上支撐柱與所述下支撐柱位置對應,所述上支撐柱的下端與所述下支撐柱的上端插接在一起;在上柵格板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組卡槽,所述一組卡槽由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構成,且在所述上柵格板上表面的相鄰的兩角處各設有一個第一槽口,在另外兩個相鄰的兩角處各設有一個第二槽口;在下柵格板下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組卡塊,所述一組卡塊由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構成,且在所述下柵格板的下表面上相鄰的兩角處各設有一個第一卡塊,在另外兩個相鄰的兩角處各設有一個第二卡塊;其中,所述第一槽口與所述第一卡塊形狀吻合且位置對應,所述第二槽口與所述第二卡塊的形狀吻合且位置對應。
所述的新型雨水蓄水模塊,在所述下支撐柱的頂端設有圓形或多邊形凸塊,在所述上支撐柱的底端設有與所述凸塊形狀對應的凹口。
所述的新型雨水蓄水模塊,所述下支撐柱的頂端為六棱凸塊,沿所述六棱凸塊的周向設置有凸棱,所述上支撐柱的底端為六棱凹口,沿所述六棱凹口的周向設置有與所述凸棱配合的凹槽。
所述的新型雨水蓄水模塊,所述上支撐柱和所述下支撐柱均為圓臺形,在所述上支撐柱和所述下支撐柱的側面設有若干半圓形加強槽,圓臺形上支撐柱和下支撐柱的任意橫截面處的加強槽的半徑與該任意橫截面的半徑之比為定值。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上、下支撐柱之間六棱凸塊/六棱凹口及凸棱/凹槽配合的插接結構,增強了上下模塊間的連接強度和穩定性,另外,上下柵格板上的卡塊及卡槽,安裝方便,且增強了上下層模塊之間的接觸穩固性,使所有的蓄水模塊形成一個整體結構,解決了現有模塊穩定性差、承載能力小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上支撐柱與下支撐柱對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柵格板,2、上支撐柱,3、卡槽,4、卡塊,5、下柵格板,6、加強槽,7、下支撐柱,8、六棱凸塊,9、凸棱,10、六棱凹口,11、凹槽,12、第一槽口,13、第二槽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上模塊和下模塊構成,上模塊是在上柵格板1(為長∶寬=2∶1的矩形)上均勻設置有8個向下伸出的上支撐柱2,下模塊是在下柵格板5(為長∶寬=2∶1的矩形)上均勻設置有8個向上伸出的下支撐柱7,上支撐柱2和下支撐柱7均為空心的圓臺形,在圓臺形的上支撐柱2和下支撐柱7的側面均布有四個半圓形加強槽6,且上支撐柱2和下支撐柱7的任意橫截面處的加強槽6的半徑與該任意橫截面的半徑之比為1∶7。上支撐柱2與下支撐柱7的位置對應,上支撐柱2的下端與下支撐柱7的上端插接在一起,其中,下支撐柱7的頂端為六棱凸塊8,沿六棱凸塊8的周向設置有一圈凸棱9,上支撐柱2的底端設有與六棱凸塊8對應的六棱凹口10,沿六棱凹口10的周向設置有與凸棱9配合的凹槽11。在上柵格板1沿X向的邊緣中間的上表面各設置有一組卡槽3,所述一組卡槽3由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槽口12和第二槽口13構成,另外,在上柵格板1上表面沿X向的邊緣的兩端,各設有一個第一槽口12和第二槽口13,該獨立的第一槽口12或第二槽口13分別與相鄰蓄水模塊上獨立的第二槽口13或第一槽口12形成一組卡槽。在下柵格板5下表面上設置至少一組卡塊4,一組卡塊4由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構成,另外,在下柵格板5的下表面上相鄰的兩角處與上柵格板1對應的位置各設有一個獨立的第一卡塊,在另外兩個相鄰的兩角處與上柵格板1對應的位置各設有一個獨立的第二卡塊;其中,第一槽口12與第一卡塊形狀吻合且位置對應,第二槽口13與第二卡塊的形狀吻合且位置對應。
本實用新型在安裝使用時,同一層內的上模塊和下模塊沿Y向交錯插接排列,上下相鄰層間的模塊沿X向交錯排列,如此形成一個整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