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巖土工程領域 ,具體是一種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
背景技術:
在巖土工程勘察中,通常使用地質鉆機驅動鉆具向地下鉆進,并獲取原狀土樣,為減小對原狀土樣的擾動,壓入法取土已得到廣泛使用。靜力觸探同樣是評價地基土承載力、確定樁基持力層勘察手段。為了獲取準確、全面的地基土資料,上述兩方法是最常組合使用的方法。 因兩種設備鉆桿直徑不同,所以需要使用各自設備。即使工程很小、距離很遠,兩套設備也需要同時到施工現場工作,使得勘察成本很高。中國專利CN 204356757 U液壓鉆機靜力觸探轉換裝置,利用液壓鉆機的活塞桿上下移動,驅動靜力觸探鉆桿工作,做到了一機兩用,大大降低了勘察成本。實踐發現,將靜力觸探探桿壓入設計深度后,上拔探桿時需要把轉換裝置卸掉,重新反向安裝,比較繁復,增加了操作難度和強度、影響勘查進度,勘察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由傳力桿、加力桿、加力桿鉸軸、加力桿鉸軸外伸端、加力桿端頭、加力桿U形端頭、拉力彈簧、支擋桿、加力桿端頭橫板、加力桿端頭橫板內側橡膠板、滑塊、滑塊內側燕尾、滑塊外側圓柱凸起、傳力桿橢圓孔、彈簧片、彈簧片凸起、彈簧片支桿、彈簧片與傳力桿固定機構、升降操縱桿、矩形槽孔、燕尾槽組成,所述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由傳力桿兩側的連接機構與液壓鉆機活塞桿固定設置;所述加力桿通過加力桿U形端頭由加力桿鉸軸鉸接在傳力桿上;所述加力桿中部設置橢圓孔,橢圓孔外側開設燕尾槽。
進一步的,所述加力桿一端設置U形端頭,另一端設置端頭,端頭端部固定設置橫板,橫板內側固定設置橡膠板;滑塊內側固定設置燕尾,與橢圓孔外側燕尾槽配合,滑塊可上下移動;滑塊外側固定設置圓柱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彈簧片由固定機構固定設置在傳力桿上;支擋桿固定設置在滑塊上;升降操縱桿上開設矩形槽孔,保障升降操縱桿驅動滑塊上下移動時不產生水平方向的力;升降操縱桿前端鉸接在加力桿鉸軸外伸端上,矩形槽孔套結在滑塊外側設置的圓柱凸起上。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利用液壓鉆機的活塞桿上下移動,驅動靜力觸探桿工作,當靜力觸探完成上提探桿時,省去了轉換裝置卸除、重新反向安裝的繁復,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勘察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加力桿上開下合時示意圖;
圖2是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加力桿下開上合時示意圖;
圖3是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主要部件俯視示意圖;
圖4是滑塊示意圖;
圖5是滑塊、升降操縱桿、彈簧片相互關系示意圖;
圖6是彈簧片、升降操縱桿卡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 由傳力桿1、加力桿2、加力桿鉸軸3、加力桿鉸軸外伸端31、加力桿端頭4、加力桿U形端頭5、拉力彈簧6、支擋桿7、加力桿端頭橫板8 、加力桿端頭橫板內側橡膠板9、滑塊10、滑塊內側燕尾11、滑塊外側圓柱凸起12、傳力桿橢圓孔13、彈簧片14、彈簧片凸起141、彈簧片支桿15、彈簧片與傳力桿固定機構16、升降操縱桿17、矩形槽孔171、燕尾槽18組成。所述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由傳力桿1兩側的連接機構與液壓鉆機活塞桿固定設置。
所述加力桿2通過加力桿U形端頭5由加力桿鉸軸3鉸接在傳力桿1上;所述加力桿2中部設置橢圓孔13,橢圓孔13外側開設燕尾槽18;加力桿2一端設置U形端頭5,另一端設置端頭4,端頭4端部固定設置橫板8,橫板8內側固定設置橡膠板9。 滑塊10內側固定設置燕尾11,與橢圓孔13外側燕尾槽18配合,滑塊10可上下移動;滑塊10外側固定設置圓柱凸起12。
所述彈簧片14由固定機構16固定設置在傳力桿1上。支擋桿7固定設置在滑塊10上。升降操縱桿17上開設矩形槽孔171,保障升降操縱桿17驅動滑塊10上下移動時不產生水平方向的力;升降操縱桿17前端鉸接在加力桿鉸軸外伸端31上,矩形槽孔171套結在滑塊10外側設置的圓柱凸起12上。
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鉆機便捷轉換靜力觸探裝置使用時,由傳力桿兩側的連接機構將該裝置與液壓鉆機活塞桿固定,由于升降操縱桿上下移動,可驅動滑塊上下滑動,固定設置在滑塊上的支擋桿控制加力桿上下端頭開啟、閉合;靜力觸探開始,升降操縱桿上移,加力桿端頭處于上開下合狀態:液壓鉆機的活塞桿上移(傳力桿上移),下部加力桿端頭沿觸探桿上滑;液壓鉆機的活塞桿下移(傳力桿下移),下部加力桿端頭卡緊觸探桿將其壓入土中,如此往復將探桿壓入土中設計深度。提起觸探桿時,只需將升降操縱桿下移,加力桿端頭處于下開上合狀態:液壓鉆機的活塞桿下移(傳力桿下移),上部加力桿端頭沿觸探桿下滑;液壓鉆機的活塞桿上移(傳力桿上移),上部加力桿端頭卡緊觸探桿將其提起,如此往復將探桿從土中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