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綿城市建設的雨水排水系統。
背景技術: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 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提高雨洪利用,可以減少雨水外排,延長降雨徑流時間。合理利用城市雨水,不僅是開源節流的一條途徑,而且對生態環境改善、水污染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城區排水系統通過下水道排水,而根據相關資料和數據統計可知,初期降雨形成的徑流中污染物濃度較高,在雨水排放過程中應將最初2mm降雨形成的徑流分離出來,經污水處理后再回收利用或直接排入水體中。然而,以往對于雨水收集和排放的研究中,忽略了將初期降雨形成的徑流進行分離出來進行處理,導致水體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海綿城市建設的雨水排水系統,以解決現有城市雨水排水系統中沒有將初期降雨形成的雨水徑流分離出來進行處理就直接排放,而導致水體污染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海綿城市建設的雨水排水系統,包括排水管,以及分別與排水管連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排水管的進水端設有濁度儀,排水管與第一管路連接的一端設有與濁度儀連接的第一電磁閥;第一管路與排水管連接的一端設有過濾網,過濾網呈一端開口的桶狀,過濾網內設有第一海綿過濾磚,過濾網的開口端延伸入排水管內;第二管路與排水管連接的一端設有與濁度儀連接的第二電磁閥,第二管路的輸出端設有雨水處理裝置;雨水處理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過濾池、沉淀池、生物反應池和除臭池;過濾池與沉淀池之間通過第一格柵板分隔開,除臭池通過出水管與第一管路的輸出端連通。
進一步地,生物反應池的兩側分別通過一第二格柵板與沉淀池和除臭池分隔開;生物反應池內設有第二海綿過濾磚。
進一步地,除臭池內設有生物炭填料。
進一步地,第一海綿過濾磚和第二海綿過濾磚均包括由過濾海綿和土工布組成,土工布包裹在過濾海綿外。
進一步地,過濾網通過設置在排水管內的限位塊固定在排水管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申請通過在排水管的內設置濁度儀檢測雨水的清潔度,可及時對排水管的污染物超標的雨水進行凈化處理,提高進化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凈化成本。
2、本申請中的雨水處理裝置進化效率高,通過第一格柵板將雨水中的樹枝、樹葉等大塊雜質截留在過濾池中,再通過第二海綿磚對雨水中的泥沙等小顆粒雜質進行過濾,最后通過設置在除臭池中的生物炭填料吸附雨水中的氣味完成凈化。
3、本申請中的過濾網呈一端開口的桶狀,在利用第一海綿過濾磚對雨水進行過濾時,可將雨水中的雜質截留在桶狀的過濾網中,便于清理。并且,過濾網的開口端延伸入排水管內,以便于取出過濾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排水管;11、濁度儀;12、第一電磁閥;2、第一管路;21、過濾網;22、第一海綿過濾磚;23、限位塊;3、第二管路;31、第二電磁閥;4、過濾池;5、第一格柵板;6、沉淀池6;7、第二格柵板;71、第二海綿過濾磚;8、除臭池;81、生物炭填料;9、出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應該清楚,本實用新型不限于具體實施方式的范圍,對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只要各種變化在所附的權利要求限定和確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這些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一切利用本實用新型構思的發明創造均在保護之列。
如圖1所示的海綿城市建設的雨水排水系統,包括排水管1,以及分別與排水管1連接的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其中,排水管1的進水端設有濁度儀11,排水管1與第一管路2連接的一端設有與濁度儀11連接的第一電磁閥12。第一管路2與排水管1連接的一端內設有過濾網21,過濾網21通過設置在排水管1內的限位塊23固定在排水管1中。過濾網21呈一端開口的桶狀,過濾網21內設有第一海綿過濾磚22,過濾網21的開口端延伸入排水管1內。第二管路3與排水管1連接的一端設有與濁度儀11連接的第二電磁閥31,第二管路3的輸出端設有雨水處理裝置。
雨水處理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過濾池4、沉淀池6、生物反應池和除臭池8。其中,過濾池4與沉淀池6之間通過第一格柵板5分隔開;生物反應池的兩側分別通過一第二格柵板7與沉淀池6和除臭池8分隔開,生物反應池內設有第二海綿過濾磚71;除臭池8內設有生物炭填料81,除臭池8通過出水管9與第一管路2的輸出端連通。
此外,上述第一海綿過濾磚22和第二海綿過濾磚71均包括由過濾海綿和土工布組成,土工布包裹在過濾海綿外。在使用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在第二海綿過濾磚71中添加厭氧性水處理微生物,可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代謝、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減少。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當濁度儀11檢測到進入排水管1縱的雨水中污染物超標時,濁度儀11分別向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發送信號,使第一閥門關閉,同時打開第二閥門,此時,雨水由第二管路3進入雨水處理裝置進行雨水凈化處理,凈化完成后即進行排放。當檢測到雨水中的污染物在標準范圍內時,濁度儀11分別向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發送信號,使第二閥門關閉,同時打開第一閥門,此時,雨水直接進入第一管路2中,經過濾后即進行排放。
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及時對排水管1的污染物超標的雨水進行凈化處理,提高進化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凈化成本。凈化處理過程中,通過第一格柵板5將雨水中的樹枝、樹葉等大塊雜質截留在過濾池4中,再通過第二海綿磚對雨水中的泥沙等小顆粒雜質進行過濾,最后通過設置在除臭池8中的生物炭填料81吸附雨水中的氣味完成凈化。
此外, 本申請中的過濾網21呈一端開口的桶狀,在利用第一海綿過濾磚22對雨水進行過濾時,可將雨水中的雜質截留在桶狀的過濾網21中,便于清理。并且,過濾網21的開口端延伸入排水管1內,以便于取出過濾網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