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海綿城市綠地雨污水再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養海綿一樣的城市,在雨季能夠將城市內降雨雨水進行收集、蓄水以及凈化,當需要水資源的時候,將已經儲蓄的水資源進行釋放加以利用。
我國大多城市中有50%缺水甚至嚴重缺水,利用水資源特別是雨水資源是有效解決城市水資源匱乏的重要途徑。對雨水資源重新利用,首先需要對雨水資源采集及儲蓄,雨水儲蓄工程能夠有效對雨水的再利用,解決水資源緊缺的問題。
然而,目前雨水儲蓄的系統多采用在城市綠化使建立下凹式綠地,是地面高于綠地,在綠地內設計雨水滯留設施。通過城市規劃內公共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居住綠地、防護綠地、成產綠地、風林綠地和道路綠地等城市綠化的規劃、建設,是城市綠地、草坪多消納雨水。但是,在這些規劃均為對城市雨水儲蓄的解決,其導致的是雨水儲蓄后對雨水進行再次排放,沒有體現雨水可以再次利用的價值。隨著城市的發展,地球水資源的緊張,節約用水刻不容緩,對城市綠地雨污水進行有效利用,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然而,目前并沒有合理的城市規劃對雨污水進行利用的完整系統。當大量降雨時采用泵等方式進行排水或這種傳統的方式導致排水不能及時,并且對水資源造成浪費。
因此,本實用新型海綿城市綠地雨污水再利用系統對綠地雨污水再用于灌溉、沖廁、沖洗車輛以及用于補充景觀水,節約自來水,減少水處理的成本,有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海綿城市綠地雨污水再利用系統,所述系統包括雨水滲透單元、雨水儲蓄單元、雨水處理單元和雨水回收單元;
所述雨水滲透單元由上至下包括綠地植被層、綠地植被土壤層和礫石層;所述礫石層內布置穿孔管;
所述雨水儲蓄單元包括第一儲水池和第二儲水池,所述第一儲水池和第二儲水池之間通過管道連接;
所述雨水處理單元包括第一收集器和第二收集器,所述第一收集器通過管道連接所述雨水儲蓄單元,所述連接管之間設置第一過濾裝置;所述第二收集器與第一收集器之間布置第二過濾裝置;
所述雨水回收單元與所述第二收集器連通,在所述雨水回收單元與所述第二收集器之間設置殺菌池。
優選地,所述穿孔管水平布置在所述礫石稱中,所述穿孔管與所述第一儲水池連通。
優選地,所述滲透單元周邊路面鋪設透水材料,用于將路面雨水引入所述透水單元。
優選地,所述路面周邊鋪設的透水材料高于所示所述綠地滲透單元。
優選地,所述第一儲水池與第二儲水池在地下呈水平布置。
優選地,所述第一儲水池與第二儲水池在地下呈上下疊放布置。
優選地,所述雨水回收單元內布置水泵和輸送水管,所述輸送水管通過水泵輸送第二收集器中的雨水。
本實用新型海綿城市綠地雨污水再利用系統對綠地雨污水再用于灌溉、沖廁、沖洗車輛以及用于補充景觀水,節約自來水,減少水處理的成本,有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應當理解,前述大體的描述和后續詳盡的描述均為示例性說明和解釋,并不應當用作對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內容的限制。
附圖說明
參考隨附的附圖,本實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優點將通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闡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系統的整體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系統雨滲透單元局部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系統的儲水單元局部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系統的雨水處理單元局部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參考示范性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實現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將得以闡明。然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開的示范性實施例;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來對其加以實現。說明書的實質僅僅是幫助相關領域技術人員綜合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細節。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代表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類似的步驟。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系統的整體結構圖,一種海綿城市綠地雨污水再利用系統,所述系統包括雨水滲透單元10、雨水儲蓄單元20、雨水處理單元30和雨水回收單元。雨水滲透單元10以海綿城市綠地為單元建設在海綿城市,表面種植城市綠化植被。所述雨水滲透單元底部通過管道連接地下雨水儲蓄單元20。優選地,所述連接管道為水平布置的穿孔管,用于將滲透單元的雨水滲透至管道內,然后經管道輸送至雨水儲蓄系統,具體地穿孔管布置在下文中詳細闡釋。
所述雨水儲蓄單元20包括第一儲水池21和第二儲水池22,所述第一儲水池21和第二儲水池之間通過管道連接;在第二儲水池下部設置與雨水處理單元連通的管道。
雨水處理單元30包括第一收集器31和第二收集器32,所述第一收集器31通過管道連接所述雨水儲蓄單元20,連接管道之間設置第一過濾裝置33;所述第二收集器32與第一收集器31之間布置第二過濾裝置34。其中第一過濾裝置33用于將雨水的沙石和殘枝敗葉等大塊裝的渣子進行過濾;第二過濾裝置34進行第二次細化過濾,使進入第二收集器32中的雨水更加清潔。
雨水回收單元40與第二收集器32連通,在所述雨水回收單元40與所述第二收集器之間設置殺菌池。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雨水回收單元與第二收集器之間增加雨水進一步過濾的過濾裝置。本實施例中,對雨水進行兩次過濾能夠滿足對大塊渣子的過濾,對于不同的城市,根據地質結構,可以考慮增加過濾裝置。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系統雨滲透單元局部圖,雨水滲透單元由上至下包括綠地植被層11、綠地植被土壤層12和礫石層13;礫石層內布置穿孔管14,穿孔管與所述第一儲水池21連通。
優選地,穿孔管12水平布置,使滲透進入穿孔管14內的雨水更加充足。在穿孔管14端部以及穿孔管整個管道向下豎直布置連通雨水儲蓄單元的管道,使滲透入穿孔14內的雨水順利進入到雨水儲蓄單元中的第一儲水池21。
優選地,滲透單元10周邊路面鋪設透水材料,用于將路面雨水引入所述透水單元,所述路面周邊鋪設的透水材料高于所示所述綠地滲透單元。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系統的儲水單元局部圖,雨水儲蓄單元包括第一儲蓄池21和第二儲蓄池22,第一儲蓄池21和第二儲蓄池22之間設置雨水流通管道23。其中,本實施例中,第一儲蓄池內設置豎直隔板211,第二儲蓄池22中設置豎直隔板221,防止雨水產生的壓強太大對管道和儲蓄池的損壞,同時可以防止雨水流速太對使雨水處理單元的過濾裝置達不到有效過濾。本實施例中,第一儲水池21與第二儲水池22在地下呈水平布置,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儲水池21與第二儲水池22在地下可以呈上下疊放布置。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系統的雨水處理單元局部圖,雨水處理單元包括第一收集器31和第二收集器32,第一收集器31通過管道331連接雨水儲蓄單元,連接管道331之間設置第一過濾裝置33;第二收集器32與第一收集器31之間通過管道341連通,在所述管道上布置第二過濾裝置34。雨水處理單元的第二收集器32通過管道與雨水回收單元40連通,在所述雨水回收單元40與所述第二收集器之間設置殺菌池(圖中未示出)。通過殺菌池將需要回收的雨水進行進行殺菌,在雨水回收單元底部設置用于將雨水抽至需要用水地方的水泵41,水泵41連接輸送水管42,輸送水管42通過水泵41輸送第二收集器中的雨水至需要用水的地方。本實用新型海綿城市綠地雨污水再利用系統對綠地雨污水再用于灌溉、沖廁、沖洗車輛以及用于補充景觀水。通過本實用新型雨污水再利用可以有效節約自來水,減少水處理的成本,有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結合這里披露的本實用新型的說明和實踐,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說明和實施例僅被認為是示例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真正范圍和主旨均由權利要求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