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基坑圍護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特別是中心城區的建設中,中小型基坑的支護問題突出,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目前的施工作業中,施工人員多采用型鋼組合支護或者錨桿噴混凝土支護。
但是現有的支護方法存在許多不足,用型鋼組合支護需要大量的鋼材,價格昂貴,并且容易受壓變形;用錨桿噴混凝土支護,則作業周期長,施工過程繁瑣,施工材料不能循環利用,投資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在兩者之間尋找一種既施工便捷可靠又經濟的支護形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既有穩定的結構,降低安全隱患,又能提高拆卸回收利用率,降低投資成本的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包括若干支護樁,其中:
所述支護樁由混凝土制成,所述支護樁的斷面為等腰梯形,所述支護樁的下部嵌入有型鋼,所述型鋼伸出所述支護樁的下部;
所述支護樁的上端在所述等腰梯形的兩側腰部中間開設有燕尾槽,所述支護樁依次相鄰放置,相鄰兩個支護樁的燕尾槽內插設有用于固定該相鄰兩個支護樁的燕尾榫。
進一步的,所述支護樁的內外兩側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對橫向鋼管,所述內外兩側的至少一對橫向鋼管通過蝴蝶卡和對拉螺栓固定,所述支護樁上設置有用于所述對拉螺栓穿過的螺栓孔。
進一步的,每個支護樁上有3個螺栓孔,分別設置于所述支護樁的上中下部。
進一步的,所述燕尾榫的材質為鋼筋混凝土。
進一步的,所述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的每側中部還設置有U型或V型的抗傾覆樁柱,所述抗傾覆樁柱由至少3個所述支護樁依次連接形成。
進一步的,所述型鋼的底端設置有樁尖。
進一步的,所述燕尾榫的上端設置有吊環。
進一步的,所述型鋼為工字鋼。
進一步的,所述工字鋼的型號為20a型。
進一步的,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邊為0.31m,下底邊為0.6m,高為0.35m,所述燕尾槽距離所述上底邊0.25m,所述樁尖為0.15m。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由于支護樁由混凝土制成,支護樁的斷面為等腰梯形,支護樁的下部嵌入有型鋼,型鋼伸出支護樁的下部,支護樁的上端在等腰梯形的兩側腰部中間開設有燕尾槽,支護樁依次相鄰放置,相鄰兩個支護樁的燕尾槽內插設有用于固定該相鄰兩個支護樁的燕尾榫,這種結構不僅拆卸后回收利用率高,降低了投資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等腰梯形斷面的樁體之間的嵌鎖作用和燕尾榫的卡鎖所用,結構更加穩定,降低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的支護樁的三維效果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如圖1-2所示,包括若干支護樁,其中:
支護樁由混凝土制成,支護樁的斷面為等腰梯形,支護樁的下部嵌入有型鋼1,型鋼1伸出支護樁的下部;
支護樁的上端在等腰梯形的兩側腰部中間開設有燕尾槽2,支護樁依次相鄰放置,相鄰兩個支護樁的燕尾槽2內插設有用于固定該相鄰兩個支護樁的燕尾榫3。
工作時,基坑開挖完成后進行放線,使樁位準確,沉樁時可先從一個角部開始,然后依次對稱沿基坑邊線向另外兩個角部進行,直到對角部位完成沉樁,基坑開挖保持底部平整,否則在沉樁時要用少許碎石支墊,并且在沉樁完成后及時用水泥漿灌注凝結,相鄰兩根沉樁完成后及時用燕尾榫將二者鎖定。在支護系統完成后,可以在支護系統與周圍土體間填充適當的回填土,增加支護系統圍護的主動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由于支護樁由混凝土制成,支護樁的斷面為等腰梯形,支護樁的下部嵌入有型鋼,型鋼伸出支護樁的下部,支護樁的上端在等腰梯形的兩側腰部中間開設有燕尾槽,支護樁依次相鄰放置,相鄰兩個支護樁的燕尾槽內插設有用于固定該相鄰兩個支護樁的燕尾榫,這種結構不僅拆卸后回收利用率高,降低了投資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等腰梯形斷面的樁體之間的嵌鎖作用和燕尾榫的卡鎖所用,結構更加穩定,降低安全隱患。
優選的,支護樁的內外兩側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對橫向鋼管,內外兩側的至少一對橫向鋼管通過蝴蝶卡和對拉螺栓固定,支護樁上設置有用于對拉螺栓穿過的螺栓孔4。另外,每個支護樁上有3個螺栓孔4,分別設置于支護樁的上中下部,距離支護樁頂端分別為0.35m,1.35m,2.35m。螺栓孔為長條形螺栓孔,長5cm,寬2cm。這樣通過內外兩側加強固定鋼管的鎖定,使結構更加牢固,長條形螺栓孔可以實現少量的偏差補償。必要時可以在橫向鋼管與支護樁之間墊上方木,形成安裝間隙,還可以實現支護樁上下層的橫向鋼管的連接。
進一步的,燕尾榫3的材質為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為C35細石鋼筋混凝土,燕尾榫厚0.25m,長0.3m,底寬0.15m,腰部寬度0.075m,保護層2.5mm。這種材料可模性較好,而且可以就地取材。
為了增加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基坑圍護的每側中部還設置有U型或V型的抗傾覆樁柱5,抗傾覆樁柱5由至少3個支護樁依次連接形成。基坑開挖前應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基坑圍護的長度和抗傾覆樁柱的個數,計算需用的根數,每6m設置一個抗傾覆樁柱。另外,型鋼1的底端設置有樁尖6。這樣可以利用抗傾覆樁柱及其角部的支撐作用,形成穩定的筒體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燕尾榫3的上端設置有吊環7。這樣方便吊裝。
優選的,型鋼1為工字鋼。工字鋼的型號為20a型。這種結構翼緣寬,側向剛度較大,抗彎能力較強,并且翼緣兩表面相互平行使得連接、加工、安裝簡便。
本實用新型中,等腰梯形的上底邊為0.31m,下底邊為0.6m,高為0.35m,燕尾槽3距離上底邊0.25m,樁尖為0.15m。這樣可以更好的利用等腰梯形斷面的樁體之間的嵌鎖作用和燕尾榫的卡鎖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