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能保護裝置,屬于農田水利建設低壓管道灌溉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為農業大國,各地推行低壓管道灌溉技術,其具有節水節能、省地省工等多項優點。但采用出水口灌溉的灌區大多缺少消能保護裝置,將出水口直接暴露,導致出水口慢性損壞。另外,因為低壓灌溉管道出水口的出水流量大,水流流速快,灌溉時,會對其周邊農作物產生較大的沖擊力,破壞農作物生長,及破壞灌渠,尤其對純土壤灌渠的破壞性更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低壓管道灌溉中出水口的消能保護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消能保護裝置,包括頂部開口的內池和外池,所述外池套接在內池外,所述內池內設有入水管,外池設有若干出水口;所述外池和內池之間設有容腔,外池的頂部高于內池的頂部,內池的頂部高于出水口。
內池側壁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利用重力,對水起到二次過濾淤泥的作用,同時,改變水流的方向,緩和水的流向沖力。
上述內池底板設有若干排淤孔,起清除淤泥和內部積水的作用。
上述出水口設于外池的側壁。
上述出水口接引水板,通過引水板引流水進入渠道。
上述內池和外池共用底板和/或若干側壁。對于小型裝置,便于簡化結構。
上述入水管設于內池的底板或側壁或頂部,根據實際使用設置,便于入水。
上述外池設有蓋板,起封蓋整個裝置,保護作用。
上述內池側壁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利用重力,對水起到二次過濾淤泥的作用,同時,改變水流的方向,緩和水的流向沖力。
上述內池和外池分別關于入水管的中心軸呈對稱結構。相互對稱的結構,有助于內池和外池的整體受力,包括水的承重,入水管的水對內池的沖力。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消能保護裝置,應用于低壓灌溉管道的出水口,通過設置的內池,由內池內的儲水淹沒入水管,減小入水管口的出水水流流速,降低水流沖力;通過設置的外池,保證恒定出流速度,同時兩池也起到了保護灌溉出水口的作用。水流由內池經外池流出,多次改變水流流向,降低了水流的流出速度,減小了流出沖力,再經過引水板定向引流灌溉,保護作物和渠道。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消能保護裝置既能保護低壓管道灌溉出水口,又可起到對出水水流的消能作用。在發揮了工程效應的同時,降低了低壓灌溉管道出水口的返修率和維護費用,節省大量工程材料,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應用范圍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消能保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的含義如下:1、底板,2、排淤孔,3、入水管,4、出水口,5、內池,6、外池,7、引水板,8、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具體的介紹。
一種消能保護裝置,包括共用底板1和背側壁的內池5和外池6,內池5和外池6的頂部開口,外池6的頂部高于內池5的頂部,外池6的頂部設有蓋板8。
內池5的底板1中部設有入水管3,入水管3周邊的底板1上設有排淤孔2。
外池6的兩側壁設有外接引水板7的出水口4。
內池5和外池6分別關于入水管3的中心軸呈對稱結構。
如圖1所示,安裝時,根據入水管3與泵站的距離,適當調整入水管3高度。灌溉時,拿下蓋板8,打開入水管3,水進入內池5,隨著水位升高,水將內池5灌滿后,沿其側壁流入外池6與內池5的空腔內,待水達到出水口4高度后,水順著兩側出水口4排出,經出水口4流出的水經過兩側引水板7的引流,流入相應農田或渠道。灌溉結束后,關閉入水管3,蓋上蓋板8,積留在內池5中的水經排淤孔2排出。
根據實地需求,實際使用時,
根據低壓灌溉管道出水口4的位置,可將入水管3的位置選擇設置在內池5的側壁或頂部;
根據容量的大小,內池5和外池6可選擇共用側壁,或共用側壁和底板1;
出水口4的口徑大小,根據渠道用水的量設置;
根據渠道的數量及水流流向,外接引水板7的排水口為2個或多個,引水板7的引流流向隨渠道水流流向設置。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