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發明涉一種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本發明還涉及一種上述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方樁的裝配結構不便插接,整個連接過程耗費工時較多,而且連接后相鄰方樁之間的連接結構不夠牢固,容易出晃動。并且傳統方樁未針對方樁在土體中不同深度下受力情況的差別進行配置,容易導致浪費或者抗水平力不足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背景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裝配更加方便快捷,連接結構更加牢固的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包括提供一種上述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的施工方法。
為此,本發明提供的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包括方樁模塊和樁尖,多個方樁模塊逐一連接形成樁體,樁尖固定在最下端的方樁模塊上,其特征是:所述方樁模塊上下端面分別設置插口或金屬插腳,插口埋設于方樁模塊內,插口內帶有彈扣,彈扣為固定于插口側壁上且斜向向內的多個彈性板,彈扣下方具有卡入槽,所述方樁模塊的下端對應所述插口固定有金屬插腳,所述金屬插腳下端部帶有卡位件,卡位件的寬度大于彈性板下端部之間的間距,相鄰方樁模塊的金屬插腳插入插口中,所述卡位件克服彈性板的夾緊力進入卡入槽中,所述彈性板卡在卡位件的上方,插口內灌注有固化劑或密封劑。
1.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A、 預制所述方樁模塊和所述樁尖;
B、 將相鄰的方樁模塊的金屬插腳插入插口中形成卡接,并在插口中灌注固化劑,再直接將另一方樁模塊連接到相鄰方樁模塊上,依次重復施工完成樁體連接,將樁尖固定到最下端的方樁模塊上,由此形成樁體;
C、 將樁體整體打設入土體中;
D、 綁扎樁承臺鋼筋,并在部分鋼筋上固定金屬插腳,金屬插腳插入最上端的方樁模塊的插口內形成卡接,并灌注固化劑;
E、 澆筑樁承臺。
本發明提供的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的裝配方便、快捷,結構更加牢固,與上部建筑物的連接更加穩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提供的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空心方樁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心方樁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樁尖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樁尖的仰視圖。
圖6為插腳與插口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插腳與插口插接并灌注固化劑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1中的樁承臺的鋼筋端部與插腳螺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提供的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的上下方樁模塊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圖6、圖7所示,本發明提供的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包括方樁模塊1和樁尖2,多個方樁模塊逐一連接形成樁體,樁尖2固定在最下端的方樁模塊1上,方樁模塊1上下端面分別設置插口3或金屬插腳6,插口3埋設于方樁模塊1內,相鄰方樁模塊1的金屬插腳6插入插口3中,在本實施例中其具體結構是方樁模塊1上端埋設有插口3,插口3內帶有彈扣,彈扣為固定于插口側壁上且斜向向內的多個彈性板4,彈扣下方具有卡入槽5,所述方樁模塊1的下端對應所述插口3固定有金屬插腳6,金屬插腳6下端部帶有卡位件7,卡位件7的寬度大于彈性板4下端部之間的間距,上一方樁模塊1的金屬插腳6插入相鄰的下一方樁模塊1的插口3中,所述卡位件7克服彈性板4的夾緊力進入卡入槽5中,所述彈性板4卡在卡位件7的上方,插口3內灌注有固化劑或密封劑以固定金屬插腳6在插口3中的位置。所述插口3處于插口金屬件8內,插口金屬件8底部帶有插口連接孔9,方樁模塊1內的豎向鋼筋10穿過插口連接孔9進入所述卡入槽5中與插口金屬件8鉚固連接,所述金屬插腳6后端帶有螺紋孔,所述方樁模塊內豎向鋼筋10的下端帶有外螺紋,所述金屬插腳6與豎向鋼筋10下端螺紋連接,金屬插腳6的后部埋設于構成方樁模塊1的混凝土中。當相鄰方樁模塊1插接時,可預先向下方的方樁模塊1中注入固化劑11,并上方的方樁模塊1的金屬插腳6向下插入下方的方樁模塊1的插口3中,金屬插腳6頂開彈性板并卡入彈性板下方的卡入槽5中,待固化劑11凝固后就完成了上下方樁模塊1的固定連接。
參照圖1、圖9所示,在實際生產中也可以在相互對接的方樁模塊1端面上均設置插口3,用雙頭插腳22的兩端分別插接在插口3中實現上下方樁模塊1的固定連接,這種連接結構也應屬于本發明的等同結構。
參照圖1、圖4、圖5所示,上述實施例中的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的結構如下:最下端的所述方樁模塊1帶有金屬連接件,金屬連接件帶有內螺紋孔12,所述樁尖2為金屬樁尖,樁尖2上對應所述內螺紋孔12帶有樁尖連接孔13,樁尖連接孔13內就有環形臺階面14,螺桿15穿過樁尖連接孔13與所述內螺紋孔12連接,螺桿15的釘帽沉入樁尖連接孔的環形臺階面14處。所述樁尖2包括尖端部的錐形體16,錐形體16可以為圓錐體或者方錐體,錐形體16以下是與錐形體16一體成型的漸變底座17,漸變底座17頂面與方樁模塊1下端面相同且相互緊固,漸變底座17頂部呈與所述方樁模塊1一致的方形,漸變底座17底部呈與所述圓錐體16頂部匹配的圓形,所述漸變底座17的中間部從頂部方形到底部圓形逐漸漸變,所述樁尖連接孔13處于漸變底座17的側面上,以所述漸變底座17的方形四角為起點到所述錐形體16的尖端形成肋板18,肋板18的外側形成鋒利的刃口。本實施例中,樁尖2由錐形體16、漸變底座17和四角的肋板18構成,錐形體16的破土能力較強,底部的漸變底座17可使錐形體16樁尖順利過渡到方形體狀的方樁模塊1,而四角的肋板18可輔助對四周的土體進行剖切,可提升破土能力,并且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參照圖1、圖8所示,為了使下部的方樁與上部的樁承臺19等建筑物形成更加牢固的結構關系,頂部的所述方樁模塊1插入樁承臺19的插接槽20中,所述樁承臺19上的鋼筋21端部對應所述方樁模塊頂部插口設置有金屬插腳6,金屬插腳6插入插口3中形成卡接,插口3內灌注有固化劑11;所述金屬插腳6上連接有可相對其轉動的螺母22,所述樁承臺19上的鋼筋21端部加工有與所述螺母22匹配的外螺紋,所述樁承臺19上的鋼筋21端部進入螺母22的內螺紋孔形成螺紋連接,連接時只需插入鋼筋21端部并轉動螺母22即可。或者樁承臺19端部的鋼筋與頂部方樁1的連接結構也可以為:頂部的所述方樁模塊1插入樁承臺19的插接槽20中,頂部的所述方樁模塊1轉動連接有多個方樁螺母,所述樁承臺19上的鋼筋21端部對應方樁螺母加工有外螺紋,所述樁承臺上的鋼筋端部與所述方樁螺母螺紋連接。
參照圖1、圖2、圖3所示,為了在節省材料成本的同時保障樁體抗水平方向力的能力,所述方樁模塊1包括帶有中間通孔的空心方樁模塊1和未帶有中間通孔的實心方樁模塊1,所述樁體上部采用實心方樁模塊1構成,所述樁體下部采用空心方樁模塊1構成。由所述實心方樁模塊1構成的所述樁體上部占樁體總長的五分之二,由所述空心方樁模塊1構成的所述樁體下部占樁體總長的五分之三。土體中樁體上部承受的水平力較大,因此上部方樁模塊1采用實心方樁模塊1可保障抗水平力,而土體下部主要是承受豎向承載力,因此只需采用空心方樁模塊1既可,相比實心方樁模塊1,空心方樁模塊1可大量節約材料成本。
參照圖1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裝配式預應力組合方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預制所述方樁模塊1和所述樁尖2;
B、將相鄰的方樁模塊1的金屬插腳6插入插口3中形成卡接,并在插口中灌注固化劑或密封劑,再直接將另一方樁模塊1連接到相鄰方樁模塊2上,依次重復施工完成樁體連接,將樁尖2固定到最下端的方樁模塊1上,由此形成樁體;
C、 將樁體整體打設入土體中;
D、 綁扎樁承臺鋼筋,并在部分鋼筋上固定金屬插腳6,金屬插腳6插入最上端的方樁模塊1的插口3內形成卡接,并灌注固化劑11;
E、 澆筑樁承臺19。